說說垃圾回收和海洋垃圾汙染。
上海人最近可說是被垃圾分類給逼瘋了,日常問的問題都是『儂四撒拉西(你是什麼垃圾)?』。
有個笑話說上海的小趙勞累了一天回到家中,為了解決堆了一天有點發臭的垃圾,只好趁著夜色下樓,好不容易走到垃圾桶旁邊,不巧看到對面向這邊走來的人影,心裡一驚,莫不是還沒下班的居委會大媽?晃眼看到對方手中的垃圾袋,才放下心中戒備,兩人相視一笑——「確認過眼神,都是偷偷丟垃圾的人」。
雖然垃圾分類開始的時候會有點痛苦,但是對於地球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來小編就從海洋專業的角度說一說目前海洋中垃圾汙染,特別是塑料垃圾,的現狀和危害。
在內陸,塑料垃圾在生產和生活中產生,一般經過河流搬運入海。而在海岸帶,塑料垃圾則是直接進入了海洋。進入海洋的垃圾一般有三種命運。第一種是沉降,塑料垃圾有比海水重的,就直接沉降,或者大片的塑料片被海洋生物附著,也會最終沉降到海底。第二種是被入海的河流,沿岸的潮流、波浪流搬運到動力比較弱的海灣,最終堆積在海灣裡,圖2顯示的是加勒比海國家宏都拉斯的一個海灣。
第三種命運是被大洋環流搬運到更遠的海洋,在海洋動力比較弱的區域形成所謂的垃圾島。目前大洋中大概存在五個這樣的垃圾島(圖3),其中太平洋的垃圾島就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中間的海域。這一垃圾島的面積近年來不斷擴大,已經有三個法國的面積那麼大了。
而海水中塑料垃圾的濃度逐年上升(圖4),近年來更是以指數的倍數上漲,21世紀以來垃圾濃度的增長量已經是20世紀垃圾濃度增長量的總和了。這其中,根據發表在《科學》和《自然》雜誌上的文章顯示,來源於中國和日本的垃圾佔了太平洋垃圾島總和的三分之二。中國是因為缺乏有效的垃圾回收機制,而日本很大程度是因為海嘯不斷把城市垃圾衝入大海。
海洋塑料垃圾的危害有多大呢?首先垃圾會破壞海洋生物生長的環境,圖5顯示一隻海龜被漁網困住,而圖6則顯示一個海龜因為套在身上塑料環長成了花生的模樣。海洋塑料經過不斷的分解會形成非常微小的顆粒,然後被海洋生物所吞食。最終,這些塑料經過食物鏈會以食物的形式回到人們的餐桌上。這樣的一個循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說人類真正是同呼吸的命運共同體。
塑料垃圾的堆積甚至會改變整個氣候。發表在《海洋汙染公報》上一篇文章顯示,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數量會超過魚類。由於塑料垃圾在海洋表面淤積,會反射、折射太陽光,從而改變整個海洋洋流的循環,比如海洋垂直方向的對流和更大尺度的海洋環流。而因為更少的熱量被海洋所吸收,氣候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以目前的形式發展下去,或許『死海』將是所有海洋的稱謂。
垃圾分類回收首先意味垃圾的數量減少了,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回收可以有效減少垃圾焚燒產生的有毒氣體。不同的垃圾達到充分燃燒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混合的垃圾,比如溼垃圾和幹垃圾,那麼焚燒的溫度就很難把握,因為垃圾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有毒氣體就更多。
大連市黃海、渤海兩海岸線總長度約2211公裡,大海養育了全大連600萬人口,大連作為新興的旅遊城市,主要景觀就是大海,如果我們還不保護海洋資源,大連的美麗景色該何去何從呢?現在,我們大連也開始進行垃圾分類了,為了我們的美麗海洋,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垃圾分類回收gogogo!
每一個大連人都有海洋情結,保護大海是我們每個大連人的職責,因為是大海陪伴著我們成長,平靜地目送我們離開,又以包容的胸懷迎接我們歸來,擁有一套海景房,是每個大連人的夢想,就像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都市理想灣居共瞰世界璀璨
佔據東港繁華核芯,承接人民路商務能量和都會生活氛圍,兼具國際一線震撼海景,成就東港商務區代表作,這裡,即是城市瞰海大宅,又是世界級地標建築,為都市高淨值人群締造國際都會生活範本。
城芯奢居擁臻稀一線北海
靠港而生,依灣而興,傲居繁華之上,享非填海天賦稀貴地脈,戶戶瞰城市稀缺北海,視野處皆風情,再擁時代遠見者渴望的一線環幕灣岸奢居,半座中山芯,半片繁華海,城中難再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