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清理需求牽出新機制 海上環衛靜待常態化

2020-11-25 環保在線

  2020年10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透露,「沿海城市已全部建立垃圾分類和『海上環衛』機制」
 

  海上環衛,這個名詞說起來也算不上新鮮,尤其是對於沿海城市來說。簡單意義上的理解,就是

環衛清潔

領域從陸地轉換到了海洋上,工作難度有所增加。 

  海南省,應該算得上是「海上環衛」制度建立的主場了。提到「海上環衛」,人們關於海南的印象也更為深刻一些。因為自2019年開始,海南將試點「海上環衛」制度的消息就不脛而走,直到2020年初《海南省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工作方案(試行)》發布,敲定了海口、三亞、洋浦經濟開發區3大試點區域。
 

  而就相隔一年的時間,海南省要求其他沿海市(縣)也要在2021年全面啟動海上環衛工作。到2023年,海上環衛工作實現常態化、規範化管理。
 

  據悉,海南省鼓勵市縣政府委託有資質、有實力的第三方機構開展海上環衛工作,也鼓勵合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等手段,推進海上環衛工作。
 

  當然,除了海南,沿海城市走「海上環衛」這條路的不在少數。
 

  如天津,剛剛在9月,市規劃資源局還強調持續加強「海上環衛」,助力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8月已完成轄區海域岸線巡查21次,海上巡航4航次;目前已委託技術單位編制了「天津市渤海灣海漂垃圾路徑預測預報」項目工作方案,宣告該計劃的正式啟動。
 

  如福建,早在2011年就傳出消息,寧德市霞浦縣三方聯合組建了「海上環衛隊」,定期對東衝海域的主要航道和海上漂浮垃圾進行清理,保護海洋環境。如今,廈門早已能夠熟練運用無人機追蹤海上垃圾,派出機械清掃船打撈,通過海上環境衛生管理站實施監管。
 

  以及大連,也下發了《大連市海上環衛工作方案》,確定了「以環渤海海域為主、其他海域為輔,廣泛開展近岸海域海上環衛」的工作方向。明確海上環衛安全文明作業規範,制定了「四不四淨」標準,將海上環衛納入環衛市場化招標範疇,計劃2020年底前實現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汙染的常態化防治。
 

  實際上,也能看出,目前海上環衛的主要工作就是垃圾打撈,和其他一些常規保潔工作。海上環衛的工作範圍包括近岸海域、河流入海口、港口碼頭以及灘涂等。
 

  進一步追根溯源,海上環衛制度的出現與海洋垃圾有直接關係。
 

  一方面,陸地垃圾大量湧入海洋造成不可忽視的汙染;另一方面,進入海洋的垃圾以塑料威脅為首,發展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並且讓「微塑料」隱患甚囂塵上。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海洋環境汙染,成為擺在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和藍色經濟發展面前的障礙。
 

  為此,針對海洋汙染的保護行動開始了,針對「白色汙染」的「限塑」轉為了「禁塑」,針對微塑料汙染防治的措施層出不窮,針對海洋環境保護和近岸海域保護的「灣長制」、「灘長制」緊隨河湖長制在沿海城市興起,海上環衛制度也如期而至。
 

  綜上來看,海上環衛制度的建立沒有意外,對於各類非原生海洋廢棄物的圍追堵截仍將聚焦多種陸地垃圾轉移渠道,如漁船、碼頭、入海口、旅遊區、餐飲酒店等。
 

  未來,海上環衛工作發展的方向仍會保留陸上環衛工作的基本配置,發展以機械為主、人工為輔的海上環衛作業模式,強化科技力量的協同作用,落實好監督管理以及考核工作。

相關焦點

  • 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堅決完成海洋垃圾汙染防治任務
    做好頂層設計,構建治理體系,根據《遼寧省渤海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行動計劃》(遼住建〔2019〕110號)和《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大政辦發〔2019〕32號)的要求,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下發了《大連市海上環衛工作方案》《大連市黑臭水體整治長效管理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根據工作方案搭建海洋垃圾汙染防治體系,建立市城市管理局負責城市建成區海上環衛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總體指導
  • 建立海上環衛制度,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
    堅持屬地「管理責任制」,要求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嚴格落實屬地責任海南四面環海,各級政府及環衛等相關部門要明確自身責任,加強所轄海域近海及岸灘的管理及整治工作。組建專業的海上環衛隊伍,定期開展海上垃圾打撈、海灘垃圾清掃、垃圾回收處理的工作。建立惡劣天氣海上垃圾應急處理預案,成立應急協調小組。
  • 大連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堅決完成海洋垃圾汙染防治任務
    做好頂層設計,構建治理體系,根據《遼寧省渤海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行動計劃》(遼住建〔2019〕110號)和《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大政辦發〔2019〕32號)的要求,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下發了《大連市海上環衛工作方案》《大連市黑臭水體整治長效管理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根據工作方案搭建海洋垃圾汙染防治體系,建立市城市管理局負責城市建成區海上環衛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總體指導
  • 「住建局」組織開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和海灘清潔月活動
    為深入推進中央關於環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要求,落實好遼寧省委、省政府和葫蘆島市委、市政府關於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的工作部署,全面提升興城市近岸海域海上環境品質,在興城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11月23日開始,興城市住建局組織環衛處、沿海鄉鎮開展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
  • 我市印發《日照市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工作實施方案》
    本報訊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渤海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實施計劃》要求,提高我市海上環衛工作質量,做好海洋垃圾汙染防治工作,實現海上環衛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常態化管理,打造「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的美麗海灣,1月7日,市城管委辦公室制定印發《日照市海洋垃圾汙染防治(海上環衛)工作實施方案
  • 揭秘廈門海上環衛機制 守護碧海銀灘工作有四大亮點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稱,在職責分工上,明確了由市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牽頭統籌,市政部門負責打撈收集、轉運處置,各區政府建立常態化沙灘保潔及海漂垃圾清理的工作機制。   明確職責分工後,工作緊接著開始推進——第一時間形成源頭減量、治汙保潔、清理轉運全鏈條的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格局。
  • 市規劃資源局持續加強「海上環衛」 全面推進海洋垃圾治理
    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補齊近海汙染治理短板,市規劃資源局持續加強「海上環衛」,全面推進海洋垃圾治理。8月份,共派出執法力量122人次,完成轄區海域岸線巡查21次,行程1518公裡,海上巡航4航次,航程271海裡,未發現海洋傾廢違法行為及近岸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堆放點。
  • 無人機千裡巡灣 海洋垃圾無處遁形!濱州市僅用4天完成了238.9千米...
    僅用4天時間,巡查完無棣縣至霑化區的238.9千米海岸線,共解譯115處固體垃圾廢物,其中無棣縣發現垃圾點37處,涉及垃圾區域總面積12456.21 ㎡;霑化區發現垃圾點78處,涉及垃圾區域總面積13884.36㎡,共清理各類垃圾約1.3噸。
  • 每年800萬噸海洋垃圾 「海上垃圾桶」或許是個辦法
    央視網消息: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據了70%以上的面積,然而日益嚴重的海洋汙染問題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了威脅。數據顯示,每年全球範圍內產生的海洋垃圾多達800萬噸,如何清理這麼多的海洋垃圾?下面這款「海上垃圾桶」或許能夠帶來一些啟發?
  • 京城落葉日增百餘噸 環衛日清理垃圾760車(圖)
    秋末冬初 京城落葉日增百餘噸在南宮廢棄物處理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發酵後的垃圾進行清理檢查,等待篩分  目前是本市的「落葉季」 北京環衛集團每天清理垃圾760車 其中含有大量樹葉 記者調查——  秋末冬初 京城落葉日增百餘噸
  • 首艘清潔船,回收的垃圾當燃料,40年清理整個海洋垃圾
    曾經由於人類對於垃圾處理的辦法並不完善,只是將堆積的塑料垃圾扔進海洋處理,所以導致海洋中塑料垃圾越來越多,而這越來越多的海洋垃圾,除了造成海洋被嚴重汙染之外,還極大地影響了海洋動物的生活環境,從而造成了各種海洋生態平衡被打破的情況產生,近年來,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人們也開始意識到清理海洋垃圾的重要性。
  • 別再往海裡倒垃圾了!大連將對此行為開展督查暗訪
    記者昨日獲悉,從落實「海上環衛」機制、嚴厲打擊向海洋傾倒垃圾違法行為、積極引導村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方面入手,大連市明確年底前要實現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常態化防治。大連市要求相關部門加大村莊保潔清運和督查暗訪力度,開展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綜合治理,組織各地區對轄區內積存垃圾進行集中清理,重點是沿岸(含海島)高潮線向陸一側一定範圍內,禁止生活垃圾堆放、填埋,規範生活垃圾收集裝置,強化對村莊保潔隊伍「一日多清」「日產日清」等制度性約束,加強考核力度,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 荷少年新發明5年清理完海洋垃圾
    近年來,人類對海洋環境的汙染已經日益嚴重,這不僅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也嚴重影響到人類的海上航行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9日報導,荷蘭一名少年發明了一種海洋垃圾處理裝置,能夠清理200億噸世界海洋裡的塑料垃圾。  該少年名叫博揚·斯萊特,現年19歲。他的想法是利用浮柵和處理平臺來收集海洋上的浮動塑料垃圾。他所提出的這一「海洋清理」的概念不僅旨在收集漂浮的塑料垃圾,而且還可以讓海洋生物,比如魚、浮遊生物等不受到任何傷害,同時,所收集到的垃圾還可以被循環利用。
  • 清理海洋垃圾,還海岸線一片乾淨整潔
    為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近日,環翠區加大海港、海灘等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及時清理海洋垃圾,還海岸線一片乾淨整潔,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油助力。9月1日開海後,遠遙中心漁港碼頭船隻進入、海鮮上岸,垃圾也隨之增多。
  • 謀殺海洋動物、汙染岸邊土壤 海岸帶垃圾問題堪憂
    以人類生產生活為源頭的海岸帶垃圾,也包括了海上的各種作業活動。「丟棄在海上的廢棄漁網和塑料瓶等垃圾,都有可能被海洋動物誤食,甚至誤傷它們。」每次參與面向青少年群體的海洋科普活動時,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秘書長蒲冰梅都會和孩子們強調:「不要在海岸帶隨意丟棄垃圾。」  只因垃圾帶來的傷害十分巨大。「水中的塑料、漁網等物品與水母十分相似,容易被海龜誤食。」
  • 清理海洋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
    &nbsp&nbsp&nbsp&nbsp為了減少深圳大鵬新區海域內的海洋垃圾特別是廢棄漁網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的傷害,昨天,民間珊瑚保育組織潛愛大鵬聯合深圳帆海匯俱樂部在楊梅坑水域發起清理廢棄漁網和海洋垃圾的行動。
  • 一環衛工人在除夕夜清理垃圾時,發生了這樣的事!
    現在還來得及編者按:垃圾是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東西了。不過,你恐怕很難想到,因為自己的一個舉動,這些看似無用的廢品竟然會對別人產生這樣嚴重的傷害……事情最先由網友爆料。據 @黃輝縫 發文稱,除夕夜,浙江一名環衛工人在清理垃圾時,雙手被垃圾中的一瓶強酸化學品腐蝕。
  • 老夫妻堅持四年清理海洋垃圾,垃圾量達785噸,淨化海洋環境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灘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貨已經沉入海底。僅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經達到300多萬平方公裡。這些年,海洋環境的惡化都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海岸邊陣陣惡臭,不再是清爽的海風。
  • 清理非法養殖藻類,守護蕉城「海洋藍」
    大夢蕉城(李錕)10月31日,蕉城區出動18艘船隻、100名工作人員,清理白匏海域非法養殖違規藻類,並督促動員群眾自清自收。區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顏福長說。
  • 海洋清理組織開始從太平洋收集海洋垃圾
    經過多年的發展,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 (Ocean Cleanup)第一個海洋垃圾收集器,於去年10月到達太平洋海洋大垃圾場位置,目的是收集塑料海洋垃圾。令人遺憾的是,事情並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這個巨大的U形海洋垃圾收集器發生故障,並在2019年1月進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