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起訴華大智造專利侵權,這次又是為什麼?

2020-12-05 界面新聞

記者|謝欣 金淼

向來糾紛不斷的基因測序領域又迎來新的訴訟。

據悉,全球基因測序霸主Illumina在上月宣布已向德國杜塞道夫地區法院對華大集團的子公司拉脫維亞華大智造提出專利侵權訴訟。訴狀稱,華大智造的測序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侵犯了編號為EP 1 530 578 B1的專利。該專利涵蓋了Illumina公司特有的邊合成邊測序技術。

在本月中,Illumina又宣布向丹麥海事和商業高等法院對華大集團的子公司BGI Europe A/S提起了另一項專利侵權訴訟。該訴狀指控BGI的測序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侵犯了編號為EP 3 002 289 B1的專利,該專利涵蓋Illumina專有的合成測序化學。其還稱,BGI使用MGISEQ商標侵犯了Illumina註冊的歐盟商標第8972127號MISEQ名稱。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Illumina官網發現,其5月29日公告顯示,Illumina高級副總裁表示Illumina不能容忍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使用自身專利技術,Illumina提起訴訟是為了捍衛其在行業領先的測序技術上的大量投資。Illumina也將會繼續監控專利侵權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Illumina官網上,一份2010年的公告顯示華大集團曾向Illumina採購了其HiSeq 2000測序系統。而當時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張秀清曾表示這是華大集團為全球科學家開發提供基礎測序設施的重要一步。

華大智造是華大基因集團旗下測序儀研發製造板塊企業,在目前全球主流的二代測序儀方面,華大智造位居全球前三,雙方在測序儀生產銷售上存在激烈競爭。另一方面,曾經華大集團的測序服務板塊也是Illumina的大客戶,但如今隨著華大智造在二代測序儀上的突破,華大基因也不再從Illumina進行採購,而是轉向採購華大智造產品。

華大集團方面對界面新聞回應稱,華大集團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華大集團旗下華大智造目前已累計投入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經費,實現測序技術源頭式專利布局,已經打破基因測序產業上遊的市場壟斷。關於專利糾紛,正在積極應對,會採取相應的法律行動,不排除會用反訴等法律武器保護其合法權利。

此外據悉,目前華大智造在國內外的相關產品的銷售尚未受到影響。

華大智造的拉脫維亞子公司是為歐洲的銷售做準備,而本次存在糾紛的產品來源於華大智造此前收購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在被華大智造收購前Illumina就曾與Complete Genomics有過數次專利訴訟糾紛,但已於2013年和解。

界面新聞從歐盟專利局官網查詢發現,這兩項專利均於2003年申請。有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來說專利期為20年,到期前一兩年競爭對手可能就開始進行銷售籌備等工作。上述人士表示,目前看,Illumina所指控的應該是一個測序儀試劑的某些細小的技術,這些技術「難度不大,但是是測序儀必須必備的,無法繞開」。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技術複雜,究竟Illumina這次所指控的具體是哪一點,又將如何證明,很難預測。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有一家德國公司QIAGEN GmbH也曾因此次涉及到的專利EP 1 530 578 B1,捲入到Illumina的訴訟中。

另外一位行業人士則表示,從原理上來說,雙方產品的底層技術相同,但實現路徑不一樣。

據華大智造COO蔣慧此前介紹,華大智造測序儀使用的核心技術稱為DNBSEQ,基於單鏈滾環的擴增技術。其他公司使用的另一種技術,是基於晶片上的橋式PCR技術,在晶片上進行PCR的擴增,而這兩種技術是短讀長高通量測序中比較差異化的技術路線。

此外,相互發起專利訴訟已是基因測序領域的常態事件,Illumina曾對全球多家企業發起過專利訴訟,但也曾有過被凱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反訴。

相關焦點

  • 測序巨頭Illumina專利戰再升級:連續兩月起訴華大智造
    其實,在生物科技領域,風雲再起,此次的矛頭對準了國內基因檢測龍頭企業華大。在今年4月初和5月中旬,美國測序儀廠商Illumina分別對華大在國外的兩家子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對此,華大智造COO蔣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大的測序儀核心專利技術來自此前收購的CG公司,公司對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華大將積極應對,不排除反訴。
  • 華大智造公開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定向採購illumina基因測序儀
    針對華大智造提出的質疑,代理此次招標的中技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回復華大智造:本次項目採購設備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要求全球數據共享以及高精確度,需採購邊合成邊測序的基因檢測技術,以滿足檢測需要;且這三項技術並非廢標條款,所以不具有排他性。
  • 與Illumina公司在美專利糾紛敗訴 華大智造:不同意初步裁決結果...
    每經記者:劉玲 每經編輯:文多2019年開始,測序巨頭Illumina與華大集團及其子公司(包括華大智造MGI)的專利戰就此起彼伏。就在2020年2月21日,華大智造宣布進軍美國市場之後,Illumina又迅速在美提起訴訟,指控華大智造的多款測序儀侵犯了其在美專利,要求法院下發保護令。
  • 華大基因:決戰黎明破曉前-虎嗅網
    從數據上看,Illumina是全球基因測序絕對巨頭,其營收與利潤是行業2名~10名之和還要拐彎;華大基因及其所屬的華大控股,則在Illumina的陰影下,通過「合作—替代」這一路徑,逐漸實現了基因測序儀的自主可控。
  • 華大基因:決戰黎明破曉前
    從數據上看,Illumina是全球基因測序絕對巨頭,其營收與利潤是行業2-10名之和還要拐彎;華大基因及其所屬的華大控股,則在Illumina的陰影下,通過「合作—替代」這一路徑,逐漸實現了基因測序儀的自主可控。
  • 中國疾控中心千萬元訂單背後:高通量基因測序市場之爭
    來源:一財網4月3日,華大智造質疑中國疾控中心近日兩筆500萬元人民幣的基因測序儀採購訂單,目標直指美國基因測序設備商因美納(illumina)。近年來,兩家公司在專利方面已經在全球多地發生多起訴訟,最新的戰火則蔓延至中國市場份額的爭奪。
  • 全球最大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在美陷反壟斷訴訟,被指通過欺詐獲取...
    近日,根據美國知名基因測序領域媒體genomeweb報導,美國西部時間2021年1月11日,華大智造聯合另外兩家公司(以下簡稱「共同原告」)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舊金山分部的美國地方法院發起訴訟,起訴Illumina違反了聯邦反壟斷法和加利福尼亞州的不正當競爭法。
  • 全球首個高通量基因測序儀標準發布!中檢院聯合華大智造等單位發起...
    該標準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第一起草單位)牽頭髮起,同時聯合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起草單位)、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東莞博奧木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諾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貝瑞和康基因診斷技術有限公司、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illumina Inc.【代理人:宜曼達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與撰寫。
  • 深交所扒皮華大基因背後,華大關聯交易到底做了什麼?
    問詢函要求華大基因解釋:向關聯方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兩份採購合同具體內容;關聯方員工研發成果歸屬情況、是否屬於核心技術,華大基因研發體系是否對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關聯方存在依賴。華大基因這次被檢查算是有點倒黴、運氣不佳,按我國證監會規章制度,證監會每年會在上市企業中選擇大約100家企業作為抽樣進行檢查。
  • 半年賺了五年的錢,華大基因高光時刻還有多久?
    但是在業績高景氣的背後,基因測序所依賴的測序儀正在全球範圍內遭遇Illumina的專利訴訟;而在行業內部,華大基因培養的高管和核心團隊近年來紛紛出走創業並形成了華大基因的競爭者。華大基因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境地,而這不是一份靚麗的中報所能掩蓋的。 1、華大基因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如何?
  • 華大智造完成10億美金B輪融資,IDG資本領投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消息,華大智造宣布獲得由IDG資本領投的10億美元B輪融資,創下中國基因測序領域最大融資金額記錄。本輪融資中CPE、上海國方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華泰證券紫金投資和老股東中信證券、松禾資本等機構參與跟投。
  • 華大智造官宣10億美元融資,VC/PE扎堆搶份額,市值將超華大基因
    打破美國技術壟斷國產基因測序設備獨苗華大智造與上市公司華大基因同屬華大旗下,兩家公司是華大體系內培育出的「雙子星」,均為中國基因產業的領導企業。已上市的華大基因主攻基因測序技術的下遊應用端,包括遺傳病篩查、腫瘤診斷、精準醫療等等。華大智造則專攻產業上遊的基因測序儀和試劑,這是目前基因測序產業鏈條上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也是典型的長期以來國產技術空白的尖端領域。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而在更早一點,全球基因組學領域硬體技術龍頭公司Illumina(NASDAQ:ILMN),拋出了80億美元現金和股票,擬將一家基於基因測序技術的腫瘤早篩公司GRAIL重新併入懷中。再早一點,則是Illumina針對其潛在競爭對手華大基因(SZ:300676)的全球性專利戰。
  • 華大智造 「超級生命計算機」DNBSEQ-T7 正式交付商用
    2019年9月9日,由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智造」)自主研發的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DNBSEQ-T7正式交付商用,首批測序儀已抵達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和微基因(WeGene)等合作夥伴的實驗室。來自交付前的用戶測試數據表明,T7數據表現符合預期,各項指標均表現良好。
  • 華大智造測序儀適配10X Genomics的Chromium系統
    2018年1月8日,在中國深圳和美國普萊森頓,華大智造(MGI)和10X Genomics公司同時宣布BGISEQ-500RS與10X Genomics設備的linked reads技術和單細胞轉錄組建庫技術兼容。同時,華大表示,在第12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發布的MGISEQ-2000和MGISEQ-200也將兼容10X Genomics系統。
  • 華大智造完成高中低通量產品布局 新融資計劃正推進
    此外,華大智造還推出了另外兩款最新產品,包括一款可以「裝進口袋的單細胞實驗室」——新型DNBelabC系列單細胞組學系列產品,和基於抗體的測序試劑系列產品。以上多款可攜式、智能化、低使用門檻的基因測序產品。華大智造表示,藉助這幾款新品,將進一步拓展設備應用場景,切入臨床腫瘤檢測,病原快速鑑定、無創產篩、個人健康及疾病風險、司法現場檢材、環境檢測、野外勘察等多個細分市場。
  • NGS風雲錄:華大重智造、貝瑞押腫瘤業務,生物企業們都在幹啥?
    再梳理華大上市後的一系列動作,答案就更加明顯。2017年10月,在華大基因主辦的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華大智造攜兩款新的高通量測序儀亮相,拉開了國產智造測序儀的大幕。此次推出的兩款高通量測序系統分別是 MGISEQ-2000 及 MGISEQ-200。
  • Illumina、Juno等技術巨頭為啥同時下注單細胞測序?
    先後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將觸手伸到在這一技術領域,包括測序巨頭Illumina、CAR-T治療巨頭Juno、測序黑馬10X Genomics、以及業務大而全的華大基因。  它們關注的這項技術叫單細胞測序。單細胞測序往簡單了說就是對人體的單個細胞測序。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具體可查閱Nature的報導。來源:微博@BGI華大  一位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業內人士告訴時間財經,「論文中,華大基因確實參與了基因編輯胚胎,但不是基因編輯嬰兒,實驗僅涉及細胞生物學和細胞水平的遺傳學研究。這項工程是在多個監督機構的監督下完成,以保證該工作不違反倫理規定。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具體可查閱Nature的報導。來源:微博@BGI華大一位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業內人士告訴時間財經,「論文中,華大基因確實參與了基因編輯胚胎,但不是基因編輯嬰兒,實驗僅涉及細胞生物學和細胞水平的遺傳學研究。這項工程是在多個監督機構的監督下完成,以保證該工作不違反倫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