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Illumina公司在美專利糾紛敗訴 華大智造:不同意初步裁決結果...

2020-12-0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劉玲 每經編輯:文多

2019年開始,測序巨頭Illumina與華大集團及其子公司(包括華大智造MGI)的專利戰就此起彼伏。就在2020年2月21日,華大智造宣布進軍美國市場之後,Illumina又迅速在美提起訴訟,指控華大智造的多款測序儀侵犯了其在美專利,要求法院下發保護令。

6月13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以下簡稱加州北區法院)批准了Illumina的指控,下達初步禁令:禁止華大智造在美國分銷和推廣基因測序平臺。

關於加州北區法院的初步裁決,6月17日,華大智造方面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華大智造尊重美國法院針對Illumina公司提出臨時禁令的初步判決結果,但不同意這一裁決,並考慮進行上訴以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此次判決結果將不影響華大智造馳援疫情(自動化提取設備及試劑)的在美業務,更不影響華大智造在美國以外地區的業務開展。

華大智造的基因測序儀:DNBSEQ-T7(由MGISEQ-T7產品升級更名而來),MGISEQ-2000

圖片來源:華大智造官網截圖

華大智造:不同意初步裁決,考慮上訴

行業新聞網站報導,6月13日,美國加州北區法院的法官作出了初步裁決,批准了Illumina的指控,將禁止華大智造旗下使用標準MPS測序、CoolMPS化學測序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在美推廣和銷售。

涉及的華大智造的基因測序儀包括:MGISEQ-T7、DNBSEQ-G400(之前為MGISEQ-2000)、DNBSEQ-G50、BGISEQ-500和BGISEQ-50。

Illumina聲稱,華大智造涉嫌侵犯了它的專利權,尤其是美國專利第7541444號、7771973號、10480025號等。

對於Illumina繼續在美國起訴華大智造專利侵權一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華大智造「前腳」宣布進軍美國市場,Illumina公司「後腳」就提起了專利訴訟。

據華大智造官網信息,2020年2月21日,華大智造在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宣布,從今年4月份開始,其基於新型CoolMPS化學技術的測序儀和測序試劑將正式在美國啟用。

圖片來源:華大智造官網截圖

根據計劃,華大智造將在2020年第2季度在美國市場推出DNBSEQ家族的G系列測序儀,在第3季度推出T系列測序儀,並將逐步推出其新型CoolMPS高通量測序試劑盒以及文庫製備試劑盒系列,以全面滿足用戶需求。

而就在華大智造宣布此計劃的幾天後(當地時間2月27日),Illumina就在美國發起訴訟。

由此來看,Illumina在美提起的專利訴訟似乎就是針對華大智造進軍美國的。

對於這一初步裁決,6月17日,華大智造方面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華大智造尊重美國法院針對Illumina公司提出臨時禁令的初步判決結果,但不同意這一裁決,並考慮進行上訴以維護自身權益。

華大智造還稱,作為基因測序設備行業的領導者,華大智造正通過其DNBSEQ等先進專利技術、高質量的產品、專業的服務贏得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華大智造重申,該臨時禁令的發起是Illumina公司維護市場壟斷地位、打壓行業發展的手段,將進一步遏制全球基因測序設備領域的正當競爭,最終限制用戶在美國市場上的自由選擇。

此外,華大智造高級副總裁及總法律顧問韋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的禁令對華大智造的影響不大,其實公司也是剛剛宣布進軍美國市場;測序儀方面可能會有臨時禁令,但是後續公司會提起上訴。

此外,在新冠疫情之下,華大智造還在向國內外多地提供測序儀及核酸檢測試劑,馳援抗疫。那麼,此次禁令是否會影響這一抗疫工作呢?

韋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疫情期間,華大智造向美國馳援的主要是病毒核酸自動化提取設備及試劑,設備主要是MGISP-960,不涉及測序儀,因此此次的初步裁決不會影響華大智造馳援疫情的在美業務,更不影響華大智造在美國以外地區的業務開展。

圖為華大智造病毒核酸自動化提取設備MGISP-960RS。

圖片來源:華大智造官網截圖

Illumina頻繁起訴 也曾多次被駁回

Illumina與華大集團及華大智造的專利糾紛之戰已持續良久。

早在2019年4月,Illumina在德國杜塞道夫地區法院對華大集團子公司拉脫維亞華大智造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稱華大智造的測序產品侵犯其特有的邊合成邊測序技術等專利,涉及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

5月中旬,Illumina再次宣布,已在丹麥海事和商業高等法院向華大集團子公司BGI Europe A/S(以下簡稱BGI)提起了另一項專利侵權訴訟,指控BGI的測序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侵犯其專有的合成測序化學。

Illumina還在英國倫敦、德國慕尼黑、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士蘇黎世等地區,向華大智造發起過專利訴訟。而華大智造方面提供的訴訟資料顯示,Illumina的專利訴訟已多次被駁回。

圖為Illumina與華大智造歷史專利糾紛。圖片來源:受訪方提供

在專利訴訟方面,華大智造也多次進行反擊。2019年5月底,華大智造旗下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簡稱CG公司)在美國德拉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起訴Illumina公司侵犯華大智造專有的2-color測序技術。同年10月8日,CG公司再次提起訴訟,在美國北加州地區法院起訴Illumina侵犯其專有的規則陣列載片技術,訴求Illumina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給予侵權賠償。

而華大智造的起訴獲得了美國專利局(PTAB)的支持。2020年4月,美國專利商標局拒絕了Illumina公司對CG公司的審查,並駁回了Illumina對華大智造2-color測序技術專利無效的指控(美國專利號9222132)。

除了與華大智造的專利戰外,Illumina多年來與行業內公司的專利糾紛也未停歇過。以2017年為例,Illumina一口氣對歐洲五家公司提出了專利訴訟。其中包括英國的三家機構:Doctors Laboratory、TDL Genetics和羅氏旗下的Ariosa Diagnostics,以及波蘭兩家公司Centrum Badan和Medgenetix。

基因測序行業人士曾向記者表示,由於技術的特性,測序領域的專利很難區分,基本都是同源同理的東西,且業內的人都了解。以專利侵權去起訴競爭對手很常見,華大被Illumina告並不意外。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華大智造公開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定向採購illumina基因測序儀
    記者 | 林騰4月3日晚間,華大集團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在官網發布了《程序不正義,結果無意義——致中國疾控中心的一封公開質疑信》,信中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在近日的基因測序儀採購中,存在「定向招標」、「高於市場價近一倍招標」、「公示期過短」的行為,而最終目的是為了採購美國基因測序儀公司illumina的產品
  • 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起訴華大智造專利侵權,這次又是為什麼?
    據悉,全球基因測序霸主Illumina在上月宣布已向德國杜塞道夫地區法院對華大集團的子公司拉脫維亞華大智造提出專利侵權訴訟。訴狀稱,華大智造的測序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侵犯了編號為EP 1 530 578 B1的專利。該專利涵蓋了Illumina公司特有的邊合成邊測序技術。
  • 測序巨頭Illumina專利戰再升級:連續兩月起訴華大智造
    在今年4月初和5月中旬,美國測序儀廠商Illumina分別對華大在國外的兩家子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對此,華大智造COO蔣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大的測序儀核心專利技術來自此前收購的CG公司,公司對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華大將積極應對,不排除反訴。一位基因測序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因為技術特性,測序領域的專利很難區分,基本都是同源同理的東西。
  • Natera與illumina達成專利和解協議
    根據Genomeweb 5月12號發布的最新報導,5月8日Natera與illumina達成專利糾紛和解協議。我們接下來帶大家簡單回顧一下雙方專利糾紛的時間線和本次和解協議達成的重要共識。專利糾紛1.2018年,3月16日(即Natera與Qiagen達成合作後一周時間),illumina作為對該「合作」的回應,對Natera向北加州地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稱Natera公司的NIPT產品Panoranma侵犯其US 9,493,831專利(下文簡稱「831」專利,該專利主要涉及
  • 賈躍亭敗訴,法拉第未來還有多少未來?
    「賈躍亭利用其在合資公司多數董事席位的權利,操控合資公司,在沒達到合約付款條件下就要求恆大付款」,恆大在此次公告中表示。 10月25日,這輪爭議的仲裁結果出爐:否決賈躍亭提出的徹底剝奪恆大融資同意權的申請,同時,賈躍亭臨時提出的「進一步剝奪恆大資產抵押權」的新申請也被一併駁回。
  • 全球最大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在美陷反壟斷訴訟,被指通過欺詐獲取...
    近日,根據美國知名基因測序領域媒體genomeweb報導,美國西部時間2021年1月11日,華大智造聯合另外兩家公司(以下簡稱「共同原告」)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舊金山分部的美國地方法院發起訴訟,起訴Illumina違反了聯邦反壟斷法和加利福尼亞州的不正當競爭法。
  • 比特大陸專利糾紛案一審敗訴:4名被告需賠償268萬元
    2018年8月31日當天,雙方接收到《民事判定書》,比特大陸敗訴。距今已有11日,截至發稿,比特大陸暫未繼續上訴。  來源:財經網鏈上財經  文:季倩  深陷比特大陸專利糾紛案一年有餘,深圳比特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楊作興等來了法院的《民事判定書》。
  • 看完諾基亞和戴姆勒的官司,終於明白華為「不造車」是什麼意思
    「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前兩天,關於華為一紙「不造車」的決議引發熱議。將智能終端和智能汽車部件兩大業務合併後,華為對外界釋放出明確信號:我們不造車,但我們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為什麼不急著造車,起碼現階段不著急,看諾基亞就知道了。
  • 美陪審團裁決竊取商業機密須賠53億,海能達:失望,保留上訴權
    據了解,此次美國陪審團裁決海能達需要向摩託羅拉支付的賠償金包括補償性賠償3.4576億美元,懲罰性賠償4.188億美元,這是摩託羅拉尋求的全部賠償額。 後者律師還強調,他們將尋求阻止海能達在美銷售。
  • 【解密】華星光電新型OLED關鍵技術;OPPO「伸縮屏」手機專利曝光...
    1、【專利解密】華星光電新型OLED關鍵技術,兼顧「穩定」和「效率」2、屏幕顯示面積可增加80%!OPPO「伸縮屏」手機專利曝光3、韓國地方法院裁決SK Innovation敗訴與LG Chem電池訴訟案4、撤回專利權無效請求,敏芯股份專利繼續有效5、小米無效西門子專利!
  • 華大智造官宣10億美元融資,VC/PE扎堆搶份額,市值將超華大基因
    在2020年一季度的資本寒冬中,華大智造逆勢再現了VC/PE們爭奪投資份額的一幕。令人感慨的是,就在去年華大智造的融資還在市場上遇冷。2019年5月華大智造完成了2億美元的A輪融資,財新的報導稱這一數字明顯低於目標額,一個主要原因是市場對華大智造測序儀的銷量感到擔憂。在疫情爆發之後,這樣的擔憂消失了。多位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在疫情之前和之後,華大智造的融資形勢出現了很大改變。
  • 中檢院聯合華大智造等單位發起...
    該標準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第一起草單位)牽頭髮起,同時聯合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起草單位)、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東莞博奧木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諾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貝瑞和康基因診斷技術有限公司、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illumina Inc.【代理人:宜曼達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與撰寫。
  • 太空智造:公司財務總監靳先鳳辭任 任項良繼任
    每經AI快訊,太空智造(SZ 300344,收盤價:3.93元)6月2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靳先鳳女士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辭職後,靳先鳳女士仍在公司任職。公司第七屆董事會同意聘任項良寶先生為財務總監。
  • 星美敗訴:只因同期發行《蒸發太平洋》和《美人魚》
    《蒸發太平洋》原定上映日期是大年初一,星美承諾排片不低於8%。但在臨近春節的一月中旬,星美突然要求片方同意提檔:「星美突然深夜找我們開會,起初我們堅決不同意,後來星美軟硬兼施,如果我們不同意,不但電影不會在春節檔上檔,以後也沒人敢接這個片子的發行。會議的最後,星美要求我們在第二天上午之前在微信群裡同意提檔。」
  • 廣州「美在花城」案原告敗訴 電視臺是著作權人
    廣州「美在花城」案一審電視臺贏了  法院認為舉辦方廣州電視臺才是該節目的著作權人,原告華塵要向省高院上訴  時報訊 (記者 李朝濤 通訊員 穗法宣) 廣受關注的「美在花城」節目著作權之爭昨日一審宣判,原告華塵(又名華佛塵)——第一屆《美在花城》的策劃者敗訴
  • 智「圓」奇說VLOG第二季|「最強大腦」PK「重慶智造」大牛 看看誰...
    既然是在第一方陣,重慶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上,肯定有不少自己的「寶貝」。今天,《智「圓」奇說》就將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智博會上的「重慶智造」機器人,來一場「最強大腦」和機器人的大PK。這次的PK中,不得不說的是大牛機器人。大牛機器人是國內首個融入了自然語義、法律語義處理技術(NLP)和深度學習技術,具有自學習功能和無限次多輪會話的法律機器人。
  • 特斯拉尋求法院裁決尼古拉側門專利無效
    集微網消息(文/holly),零排放汽車初創公司尼古拉(Nikola Corporation)於2018年起訴特斯拉,聲稱特斯拉於2017年11月發布的Semi卡車的設計與尼古拉One卡車相似,侵犯的設計元素包括環繞式擋風玻璃、駕駛室造型以及側門的設計,尼古拉對上述設計均已申請專利
  • 凱盛新材主營收現比上限70%分紅猛 專利訴訟一審敗訴
    公司於2016年11月8日掛牌新三板,證券代碼為「839711」。凱盛新材本次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為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不超過6000萬股(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不超過6900萬股(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本次發行原股東不進行公開發售股份。
  • 「東莞智造」在世界舞臺加速崛起
    記者調研發現,東莞智造頻頻亮相世界舞臺的背後,依託的是通過科技創新重塑經濟發展競爭力,某種程度上也是這座製造業大市產業突圍的縮影和新的延續。這些世界級的「東莞智造」力量正在東莞凝聚,迸發出強勁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