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攜手美國艾倫研究所,開啟全球腦科學計劃

2021-02-22 測序中國

2017年4月10日,正值「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華大基因與美國非營利性醫學研究機構艾倫研究所籤署了基於基因組學研究的科研合作,旨在利用基因組學的力量,共同推進腦科學研究,促進相關科技領域發展。

腦研究是科學界尚未攻克的挑戰。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阿爾茨海默綜合症、帕金森綜合症等疾病已經成為難以迴避的社會問題。深入了解大腦,有助於理解這些疾病,也是科學界攻堅的方向。

2013年開始,美國、歐盟、日本陸續開展腦科學計劃,2016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

艾倫研究所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醫學研究機構。2003年,美國慈善家保羅·艾倫(Paul G. Allen)出資1億美元發起了種子基金,隨後艾倫研究所在西雅圖正式成立。隨後,艾倫研究所陸續獲得了來自政府、公共基金會以及私人基金會的廣泛支持,逐漸成長為美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醫學研究機構之一。

艾倫腦科學研究所是艾倫研究所的重要分支。也是華大基因此次的主要合作目標。基於多大腦的研究與理解,艾倫腦科學研究所致力於研究神經科學中最迫切的問題,尋找人之所以為人的終極答案。

2015年,艾倫腦科學研究所集結了來自全球的12個合作夥伴,開展3D腦神經圖譜的重建項目,幫助科學家更好的了解個體腦神經元對腦功能的影響,希望能從根本上改變治療孤獨症、阿爾茨海默症以及抑鬱症等相關疾病障礙的治療方式。

受到天文學家探索宇宙的大規模巡天觀測  (sky surveys) 的啟發,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用四年時間系統地研究了老鼠視覺皮層的神經活動。2016年7月,艾倫腦觀測站於第一次公布了相關數據,提供了一份公眾可獲取的數據集。此數據集旨在幫助科學家理解人腦並建立模型,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腦數據集。

其科研模式與大多數研究機構不同,艾倫腦科學研究所以「團隊科學、大科學、開放科學」為指導原則,並通過獨特的項目結構進行科學研究,旨在通過公開新數據、知識和工具的發現,推動全球科研的發展與進步。

這一點倒是與華大基因頗為相似。

此次合作中,雙方希望在測序技術上達到相關合作,並探索以在生物信息學和數據挖掘等領域更多的合作可能性。研究合作項目預計將涵蓋大腦中的細胞類型的確定,以及了解神經變性或發育性疾病和障礙等。雙方的合作還將促進深圳華大基因與西雅圖艾倫研究所在人才教育方面的交流與互動。

華大基因全球研發主管何亦武認為,華大基因在基因組學領域的研究能力和影響力,可以極大地支持和推動艾倫研究所在研究人腦領域所做的開創性工作。他對雙方的合作寄予厚望,認為此合作會加速重要領域的科學發現,推動科學研究的進步,造福人類健康。

來源:華大基因

· END ·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一群「科學土匪」的逆襲
    華大基因從籌備之初,就是為了給世界帶來一聲巨響而成立的。  1985年,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並以1990年正式啟動,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後,華大基因又發起了一項更宏偉的項目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華大基因與美國斯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項目組聯合發起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據科技日報4月25日消息,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 華大基因發起 全球數千名科學家參與 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
  • 新聞動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
    6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技術引進與條件建設處處長張振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等及中國水科院屬相關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和有關企業等專家代表參加會議。張顯良院長回顧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長期合作研究及取得的重要成果獎勵。
  • 美刊:華大基因DNA測序能力領跑全球
    據美國《紐約人》周刊網站1月6日報導,隨著全球的科學家越來越關注將每一個生物的基因序列轉化成能治療且最終預防疾病的信息,深圳誕生了一家不同的工廠: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9月9日,原名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中心。
  • 艾倫研究所艾倫·瓊斯將卸任,曾領導繪製最完整「人腦基因圖譜」
    【新智元導讀】近日,西雅圖艾倫研究所(Allen Institute)總裁兼CEO Allan Jones(艾倫·瓊斯)宣布將於2021年卸任。艾倫研究所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於2003年創立,艾倫·瓊斯自創立之初就加入並領導繪製出了迄今最完整的「人腦基因圖譜」,幫助科學家和醫學工作人員更好地理解各種精神疾病和大腦疾病,並研發出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
  • 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原標題: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新華網華盛頓4月2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2日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
  • 曼譯健康攜手華大基因,為「細胞健康管理」注入新活力
    2020年10月16日,曼譯健康與深圳華大基因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細胞+基因"健康管理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 英特爾、聯想攜手華大基因 利用超算加速新冠病毒基因組分析
    DoNews 3月3日消息(記者 向密) 英特爾、聯想及華大基因宣布,三家公司正攜手加快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分析。據悉,來自英特爾及聯想的專業技術與生命科學專家將通力合作,為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提供全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計算資源,提升其基因測序工具的分析能力,更高效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根據介紹,英特爾和聯想攜手為華大基因提供的技術包括一個大型高性能計算集群,可用於處理從華大DNBSEQ-T7測序系統讀取的高通量數據。
  • 英特爾、聯想攜手華大基因加速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分析
    3月3日,英特爾、聯想以及華大基因宣布,三家公司正攜手加快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分析。來自英特爾及聯想的專業技術與生命科學專家將通力合作,為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提供全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計算資源,進一步提升其基因測序工具的分析能力,更高效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
  • 美國「腦計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
    原標題:美國政府「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三年進展情況   [導讀] 美國政府2013年提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目標包括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開發大腦不治之症的療法等。
  • 華大基因庫可以參觀嗎?
    華大基因標杆考察——走進華大基因企業參觀華大成立於1999年,是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前沿機構。從參與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中國部分)、承擔「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任務,到獨立完成「亞洲人基因組圖譜」100%任務,再到完成「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亞洲部分,汪建領導華大從參與接軌、到獨立同步、再到引領支撐的蛻變和進化過程。
  •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劉傳書/科技日報 2018-04-25 08:10
  • 華大等機構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登《Nature》封面
    2020年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生命科學
    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華大基因
    機構介紹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華大基因參與"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e公司訊,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科研展望文章。該項目的提出,有助於整合世界各地的生物基因組研究,使之形成更有價值的科研體系,促進物種研究工作有序而高效地進行。上述項目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作為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華大基因始終關注生物多樣性研究,通過基因科技已解碼眾多地球物種,發起國際合作深入科學研究。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本網訊6月17日,在開展實質性合作並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宣布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發布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加快推進包括重要養殖品種和瀕危物種在內的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