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正值「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華大基因與美國非營利性醫學研究機構艾倫研究所籤署了基於基因組學研究的科研合作,旨在利用基因組學的力量,共同推進腦科學研究,促進相關科技領域發展。
腦研究是科學界尚未攻克的挑戰。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阿爾茨海默綜合症、帕金森綜合症等疾病已經成為難以迴避的社會問題。深入了解大腦,有助於理解這些疾病,也是科學界攻堅的方向。
2013年開始,美國、歐盟、日本陸續開展腦科學計劃,2016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
艾倫研究所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醫學研究機構。2003年,美國慈善家保羅·艾倫(Paul G. Allen)出資1億美元發起了種子基金,隨後艾倫研究所在西雅圖正式成立。隨後,艾倫研究所陸續獲得了來自政府、公共基金會以及私人基金會的廣泛支持,逐漸成長為美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醫學研究機構之一。
艾倫腦科學研究所是艾倫研究所的重要分支。也是華大基因此次的主要合作目標。基於多大腦的研究與理解,艾倫腦科學研究所致力於研究神經科學中最迫切的問題,尋找人之所以為人的終極答案。
2015年,艾倫腦科學研究所集結了來自全球的12個合作夥伴,開展3D腦神經圖譜的重建項目,幫助科學家更好的了解個體腦神經元對腦功能的影響,希望能從根本上改變治療孤獨症、阿爾茨海默症以及抑鬱症等相關疾病障礙的治療方式。
受到天文學家探索宇宙的大規模巡天觀測 (sky surveys) 的啟發,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用四年時間系統地研究了老鼠視覺皮層的神經活動。2016年7月,艾倫腦觀測站於第一次公布了相關數據,提供了一份公眾可獲取的數據集。此數據集旨在幫助科學家理解人腦並建立模型,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腦數據集。
其科研模式與大多數研究機構不同,艾倫腦科學研究所以「團隊科學、大科學、開放科學」為指導原則,並通過獨特的項目結構進行科學研究,旨在通過公開新數據、知識和工具的發現,推動全球科研的發展與進步。
這一點倒是與華大基因頗為相似。
此次合作中,雙方希望在測序技術上達到相關合作,並探索以在生物信息學和數據挖掘等領域更多的合作可能性。研究合作項目預計將涵蓋大腦中的細胞類型的確定,以及了解神經變性或發育性疾病和障礙等。雙方的合作還將促進深圳華大基因與西雅圖艾倫研究所在人才教育方面的交流與互動。
華大基因全球研發主管何亦武認為,華大基因在基因組學領域的研究能力和影響力,可以極大地支持和推動艾倫研究所在研究人腦領域所做的開創性工作。他對雙方的合作寄予厚望,認為此合作會加速重要領域的科學發現,推動科學研究的進步,造福人類健康。
來源:華大基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