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如何扛住新冠等「多重夾擊」?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2021-01-17 騰訊網

新冠病毒以蝙蝠為自然宿主,已成為科學家們的共識。多項研究證實,這個讓世界各國陷入混亂的病毒正是源自蝙蝠,並通過另一種尚未確認的中間宿主傳播給了人類。

不僅如此,包括SARS、MERS和伊波拉等許多令人「聞風色變」的病毒,也同樣是通過蝙蝠傳播到了人類社會。

堪稱「病毒庫」的蝙蝠為何自身不會染病?目前,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希望能解開這個謎題。

這個團隊創立了一個名為「Bat1K」的全球基因合作項目,旨在解碼所有1421種現存蝙蝠的基因組。如今,他們已成功破譯了6種蝙蝠的基因藍圖,揭示了蝙蝠「特殊免疫力」的遺傳線索。當地時間7月22日,這項研究的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上。

論文截圖 圖據《自然》期刊網站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破解蝙蝠如何耐受冠狀病毒的秘密,或許將提供最終的解決方案,在這一次的新冠病毒和未來的大流行病期間幫助人類保持健康。

「祖傳」的免疫:基因特殊性形成更高的耐受性

為了分析基因組,該團隊利用尖端技術對蝙蝠的基因組進行了排序,獲得了目前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目前,已破譯的六種蝙蝠分別是馬鐵菊頭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蒼白矛吻蝠(Phyllostomus discolor)、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庫氏伏翼(Pipistrellus kuhlii)以及獒蝠(Molosmolossus)。

「利用最新的DNA測序技術和計算這些數據的新方法,我們在染色體水平上重建了每隻蝙蝠96-99%的基因組。」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德勒斯登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尤金·邁爾斯教授說。

隨後,研究團隊將破譯的蝙蝠基因藍圖與其他42種哺乳動物進行比較,以確定蝙蝠在哺乳動物生命樹中的位置,而這一問題此前一直未能解決。

利用全新的系統發育分析方法和全面的分子數據,研究團隊發現蝙蝠與一個名為Ferreuungulata的群體關係最為密切,該群體由食肉動物(狗、貓、海豹等)、穿山甲、鯨魚和有蹄類動物組成。

為了探尋導致蝙蝠獨特適應性變化的基因組變化,該團隊還進行了全基因組篩選,系統地搜索了蝙蝠和其他哺乳動物之間的基因差異,確定了蝙蝠基因組中進化不同的區域,以及可能導致蝙蝠獨特特徵的基因的失位。

一隻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正在捕捉昆蟲 圖據BBC新聞

篩選結果表明,蝙蝠某些免疫相關基因在進化上發生正向選擇,這意味著,蝙蝠祖先已經開始進化出免疫調節機制,使其比典型的哺乳動物對病原體具有更高的耐受性。

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所麥可·希勒博士說:「我們發現了蝙蝠抗病毒基因的擴增,免疫基因的獨特選擇,以及與炎症有關的基因丟失,這些變化可能有助於蝙蝠的特殊免疫力形成,並指向它們對冠狀病毒的耐受性。」

同時,科學家還在蝙蝠基因組中發現了這種耐受能力的證據。他們表示,蝙蝠基因組存在著多種「病毒化石」,即過去感染的病毒已整合到了蝙蝠的基因組中,這表明蝙蝠基因組包含了比其他物種更高的多樣性,也提供了歷史上對病毒感染耐受的基因組記錄。

考慮到蝙蝠基因組的質量,該團隊專門識別並實驗驗證了幾個可能控制蝙蝠關鍵進化創新的非編碼調控區域。

全基因組篩選顯示了可能參與蝙蝠異常免疫的基因變化 圖據《自然》期刊網站

「有了這樣完整的蝙蝠基因組,我們可以識別出其特有的控制基因表達的調控區域。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在實驗室中驗證蝙蝠獨特的核糖核酸,以顯示它們對基因調控的影響,」Bat1K項目聯合創建人、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博士索尼婭·弗恩斯說。「未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基因組來了解調控區域和表觀基因組是如何促成了蝙蝠身上的非凡適應性。」

從大自然中尋找療法:模擬蝙蝠的免疫反應

都柏林大學的艾瑪·特靈教授表示,團隊破譯的「精細的」基因組序列表明,大量的基因變化讓蝙蝠擁有了「獨特的免疫系統」,使其免受病毒侵害。

據BBC新聞報導,在許多感染病毒的案例中,導致人類死亡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人體免疫系統引起的急性炎症反應。而蝙蝠可以控制這種反應,因此,它們雖然可能被病毒感染,卻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生病跡象。了解蝙蝠是如何耐受病毒的,將有助於開發治療新冠病毒等病毒的新療法。

「如果我們能模擬使蝙蝠能耐受住病毒的免疫反應,就可以從大自然中尋找治療方法,」特靈教授向BBC新聞表示,「蝙蝠已經進化出了具備這種能力的免疫系統,讓我們無需再從零開始研究。我們現有工具的已經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我們需要開發藥物來做到這一點。」

她所指的工具,正是被破譯出的蝙蝠基因藍圖。「這些基因組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構成蝙蝠特殊免疫力和長壽基礎的分子機制,使我們能夠識別和驗證分子靶標,最終利用這些靶標來緩解人類衰老和抵禦疾病。」團隊在論文的最後寫道。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蝙蝠如何扛住新冠等「多重夾擊」?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新冠病毒以蝙蝠為自然宿主,已成為科學家們的共識。多項研究證實,這個讓世界各國陷入混亂的病毒正是源自蝙蝠,並通過另一種尚未確認的中間宿主傳播給了人類。不僅如此,包括SARS、MERS和伊波拉等許多令人「聞風色變」的病毒,也同樣是通過蝙蝠傳播到了人類社會。堪稱「病毒庫」的蝙蝠為何自身不會染病?目前,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希望能解開這個謎題。
  • 巴斯德研究所:柬埔寨蝙蝠體內發現疑似新冠病毒
    吳哥時報訊 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網站昨日刊發報導,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柬埔寨本地蝙蝠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該發現將對科學家們研究新冠起源有幫助作用。此前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中國以外的蝙蝠,此次研究證明了這一推斷。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科學家韋斯納·杜昂(Veasna Duong)帶領的團隊在兩隻冰凍的本地菊頭蝠體內,發現了與新冠病毒類似的病毒,並在本月初通知了《自然》雜誌。
  • 俄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
    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於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於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有沒有的病毒進行人工幹預重組的可能,以及新冠病毒為何如此能夠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等問題。至今,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科學界對上述問題尚無共識。近期,俄羅斯科學家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研究或許有重要意義。
  • 俄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
    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於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於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有沒有的病毒進行人工幹預重組的可能,以及新冠病毒為何如此能夠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等問題。至今,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科學界對上述問題尚無共識。近期,俄羅斯科學家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研究或許有重要意義。
  • 新冠傳播錯怪了蝙蝠
    他與辛巴威大學的同僚們合作,經常來到位於辛巴威的蝙蝠洞穴裡採集蝙蝠的樣本和糞便。在實驗室,這些科學家們對蝙蝠攜帶的各種病毒基因物質進行抽樣和排序。因此了解蝙蝠所攜帶的病原體非常關鍵,因為它可能會傳播給人類」。蝙蝠專家們啟動了一個名為「不要怪罪蝙蝠」(Don't Blame Bats)的倡議活動,意在打消對於蝙蝠無根據的恐懼和誤解,因為這些誤解正在對保育工作造成威脅。他們說,蝙蝠是地球上最被誤解和低估的動物之一。
  • 科學家們的基因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而非實驗室
    也許在2個月以前誰也不會想到,新冠肺炎病毒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並且引發如此大的傳染性和討論度。而關於他究竟是如何出現的,至今依舊是個謎。關於新冠肺炎的陰謀論也層出不窮,有人說新冠病毒來源於實驗室,也有人說是因為亂食用野生動物所致。但是,根據一些研究推測全球範圍內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是由天然病毒引起的,而不是實驗室製造的。
  • 英媒:科學家稱新冠病毒譜系已在蝙蝠中傳播長達幾十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造成目前全球超過65萬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是在1948年從蝙蝠身上進化而來的。這一發現是學者們在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原始起源的一個項目中發現的。新冠病毒會導致感染者身患新冠肺炎。
  • 感染人類後基因突變才劇增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於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於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以及新冠病毒
  • 感染人類後基因突變才劇增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於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於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以及新冠病毒為何能如此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等問題。至今半年多過去了,科學界對上述問題尚無共識。近期,俄羅斯科學家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研究或許有重要意義。
  • 《自然-微生物學》雜誌最新溯源: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陰謀論」站不住腳了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社,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醫學家在蝙蝠基因中找到了「新冠病毒抑制劑」,特效藥指...
    全世界都在找新冠肺炎的特效藥。目前到底有沒有新冠特效藥呢?先來看兩個有意思的問題:蝙蝠,為什麼身上能攜帶超過 170 多種兇險無比的病毒,卻能免受其害呢?人類能否可以從蝙蝠身上找到對付多種病毒的普適性思路?
  • 法國科學家破譯草履蟲基因組
    新華社電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日前宣布,法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履蟲的基因組,這一成果對研究生物進化將會有所幫助。 法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草履蟲基因組含有約4萬個基因,遠遠多於人類基因組的25萬個基因。科學家分析說,草履蟲基因組之所以擁有如此眾多的基因,原因在於整個基因組經過了至少3次複製。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新冠病毒是何時產生的?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它關係到病毒溯源,關係到疫情防控,也關係到如何反駁人工病毒論。冠狀病毒是一種高度重組的病毒,這就意味著該病毒的基因組有多種來源,這同時也增加了溯源的難度,科學家必須確定已經發生重組的所有區域來追蹤其演化歷史。
  • 新冠病毒已存在70年!專家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南方+7月29日訊】據英國媒體7月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導致目前全球65萬多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於1948年在蝙蝠身上進化而來。此前的研究已經確認,菊頭蝠(horseshoe bats)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也是新冠病毒(SARS-CoV-2)的可能來源。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將引起新冠病毒的病原體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最接近的病原體進行了比較。
  • 新冠病毒直接來源於蝙蝠嗎?這三個問題需要解答
    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與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最相似的,也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一個偏僻洞穴中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達96.2%。相關研究還證明,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同源,相似度79.5%。
  • 新冠病毒從何而來——從蝙蝠到人類的演變之路
    從蝙蝠開始,病毒經過怎樣的傳播和演變最終成為危害人類的新冠病毒,需要我們去好好探尋一番。  那麼,蝙蝠攜帶如此之多的病毒,為什麼沒有發病?  眾所周知,蝙蝠是唯一一種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飛行這種能力使它的代謝率非常高,蝙蝠的體溫正常情況下就能到達40度。為了抵抗這種高體溫,蝙蝠進化過程中就丟失了炎性反應中的一些環節,如PYHIN 家族的基因。
  • 科學家是什麼時候發現新冠可能「人傳人」的?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醫護人員在抗疫,科學家們在做什麼?時至今日,它帶來了什麼啟示?除了今年的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mics,簡稱ICG),我們很難找到這樣一個權威科學界雲集場合和機會,一起回顧科學家如何應對未知和恐懼。
  • 研究稱新冠病毒所屬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7月28日報導,病毒傳播的方式會在其基因組上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隨後可運用譜系動力學(phylodynamics)方法進行追蹤。藉助譜系動力學方法,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得以重建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模型,並發現它所屬的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觀察者網 訊)新冠病毒起源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近期,日本科學家又有所發現。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觀察者網 訊)新冠病毒起源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近期,日本科學家又有所發現。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