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建築和服飾圖案中,蝙蝠一直是好運和幸福的象徵,無論是「幸福和繁榮」還是「五福」。然而,在世界許多地方,它被認為是「不祥的鳥」和「黑暗中的鬼」。
事實上,蝙蝠是翼手目的通稱,現存大約有1390種。因為它們大多數只在晚上活動,所以人們對它們仍然知之甚少,並且對它們有很深的誤解,尤其是當每一次重大的流行病來臨的時候。
5220萬年前化石證明蝙蝠的祖先為樹棲
作為唯一能在空氣中活躍的哺乳動物,蝙蝠是非常獨特的。有些人喜歡把它和翼龍聯繫在一起,但是翼龍在中生代晚期已經完全滅絕,沒有留下活著的後代。迄今為止,古生物學家從未在中生代地層中發現蝙蝠化石。
一些研究表明,現代哺乳動物,包括翼手目,起源於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即使這一斷言是正確的,它也只能表明蝙蝠的祖先是在恐龍時代與其他哺乳動物分開的。它不能證明它進化成了蝙蝠;也有人說蝙蝠是從老鼠進化而來的,但從哺乳動物的系統發育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蝙蝠和老鼠在恐龍滅絕後是分開的,它們是平行進化的,老鼠不可能變成蝙蝠。
事實上,新生代早期的氣候是溫暖的,隨著5600萬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出現,蝙蝠的進化迎來了新的機遇。那時,飛蟲特別興旺,蝙蝠開始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以飛蟲為食。為了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飛行能力應運而生。
在5220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地層中,人們發現了兩種特別重要的早期蝙蝠化石,——伊申蝙蝠和爪蝠,這證明了它們顯示了當時飛行的關鍵特徵;例如,前臂的橈骨和尺骨融合,第二至第五個前腳趾伸展以支撐皮膚覆蓋物。這些發現有力地證明了蝙蝠的祖先是樹棲動物,它們的飛行技能來自於從樹上著陸。
3000多萬年前就進化出回聲定位技能
哺乳動物的皮翅下有一種巨大的猴子,它似乎能「飛」,但它遠沒有達到蝙蝠幼兒園的水平。這隻巨大的猴子有一個從脖子延伸到尾巴的翅膀膜,但是它只能在短時間內從高處下滑,不能像蝙蝠或鳥一樣從低處飛到高處。但是蝙蝠不同。它們可以從平地飛到空中。當在森林和房子裡飛行時,它們對躲避障礙物異常敏感。
因為蝙蝠的翅膀出現的時間比鳥類晚一億多年,所以大型飛行動物的生態位基本上被鳥類佔據,這迫使蝙蝠與鳥類不同。飛行時,蝙蝠從喉嚨發出超聲波,這是人耳聽不到的,但蝙蝠不僅能聽到,而且能準確地接收到迴路信號,定位自己的位置和飛行方向;還有一些大型果蝠,如棕色果蝠,它們具有特殊的回聲定位能力,並以舔舌聲作為聲音定位的基礎。
回聲定位能力對蝙蝠的生存和繁殖非常重要,因此它可以佔據鳥類在夜間或黑暗環境中無法利用的位置。
大多數蝙蝠的叫聲頻率在20-60千赫之間。然而,一些飛行速度慢的蝙蝠可以對高頻聲波做出反應,這也是它們生存的「武器」。蝙蝠在3000多萬年前進化出回聲定位技能,但它們的獵物並沒有閒著。一些蛾進化出鼓膜來尋找蝙蝠的叫聲,而另一些蛾發出自己的聲音,試圖幹擾蝙蝠的聲納系統。
被汙名為「吸血鬼」,其實大多以昆蟲為食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甚至被認為是「吸血鬼」。但事實上,在1390種蝙蝠中,只有3種會以血液為食,只有一種是針對哺乳動物的,這僅限於拉丁美洲。
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包括極其有害的農業害蟲。其他人以水果、鮮花、花蜜等為食。並間接給植物授粉,以確保植物代代生長。每年,來自67個家庭的大約528種熱帶植物被蝙蝠授粉,其中300多種是水果植物。2019年11月的一項研究證實,三種蝙蝠——長舌頭的大果蝠、中央飛狐和西裡伯斯尖齒飛狐——常年為榴槤授粉。
稀有的抹刀蝙蝠只分布在秘魯,它是秘魯幾種柱狀仙人掌唯一的蝙蝠傳粉者。東非大草原上的猴麵包樹對動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它被稱為「非洲生命之樹」,幾乎完全依靠蝙蝠授粉。沒有蝙蝠,生命之樹可能會滅絕。
蝙蝠做的不止這些。蝙蝠類似於候鳥,能飛幾千公裡。蝙蝠吃植物的果實,同時將種子傳播到各處,這確保了區域物種的多樣性。研究證實,它們傳播的種子比鳥類多,許多蝙蝠傳播的種子首先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中。
因此,一些科學家指出,蝙蝠可以幫助維持森林的生態平衡,並為人們提供美味的榴槤果實。人類應該意識到蝙蝠的重要性,避免捕獵和破壞它們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