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蝙蝠發現有熱感應器官的血液

2021-01-13 騰訊網

科學家們認為,這一發現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治療人類的慢性疼痛和炎症。

吸血蝙蝠想吸你的血,但他怎麼找到的?新的研究表明蝙蝠在鼻子附近使用特殊的感應器,這些感應器對熱量非常敏感。

吸血蝙蝠所做的是通過一些專門的基因機器,它改變了它(熱傳感器)的結構,所以它改變了它被激活的溫度。它可以接收到血液流動引起的體溫變化的信號。

這些感受器和人類感受器非常相似,但也能感覺到熱量。那些感覺到痛苦的人..弄清楚適應這些傳感器是如何改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治療慢性疼痛和炎症等疾病。

血熱

吸血蝙蝠以睡覺的動物為食,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是的,甚至人類)。為了補充它的血液,蝙蝠首先需要找到一隻動物,然後確定它是否在睡覺。先前的研究表明,這些蝙蝠有特殊的腦細胞,對打瞌睡動物的深呼吸聲很敏感。

一旦他們找到一個熟睡的動物,他們需要吃它的血而不吵醒它。沒有第二次機會吸食動物的血液..他們的特殊熱感應器使他們能夠區分覆蓋滿是美味、熱、溼的血液的血管的皮膚區域和覆蓋著令人不快的頭髮的區域。然後,他們用鋒利的牙齒在皮膚上製造(5毫米乘5毫米)的方形斑點,然後在不吵醒他們的情況下吸出熟睡動物的血液。

蝙蝠使用在所有哺乳動物中發現的一種受體,我們用它來感知皮膚上的熱量和辣椒中的「熱」因子辣椒素。蝙蝠的感受器被改造成能夠探測到更低的熱量,大約在8英寸(20釐米)外的86華氏度(30攝氏度)。

我們的熱傳感器在大約110華氏度(43攝氏度)時失靈,除了最極端的情況(比如爐子上的燃燒器),我們都需要身體接觸才能感受到物體的熱量。

適應受體

通過分析水果蝙蝠和吸血蝙蝠鼻子中熱感受器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吸血蝙蝠鼻子和嘴唇上的熱感受器與水果蝙蝠不同。這些經過修飾的熱感受器在動物臉上一個特殊的凹坑中表達,這個凹坑與吸血蝙蝠的大腦有很多聯繫。

吸血蝙蝠的受體非常敏感,因為它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來自蛋白質產生的中間步驟,而不是基因改變(比如突變)的水平,基因改變讓蝙蝠在身體的其他部分仍能正常表達受體。

大多數動物感知熱的方式非常相似:它們的感受器主要通過觸摸來感知更高的溫度。像蝙蝠這種超敏感的熱感受器以前只在幾種蛇身上發現過,在哺乳動物身上從未發現過。很可能其他吸血蝙蝠也使用類似的感覺器官來「看到」血液,儘管這還沒有被研究過。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恐怖的「老鼠」:吸血蝙蝠,以吸血為生,一旦開始吸血,血液不會凝固
    南美洲有種「老鼠」,看起來也是很恐怖的,它就是吸血蝙蝠。它會吸正在睡覺的人與動物的血,但是又不會造成特別大的疼痛,是為了防止被吸血的人/獸驚醒。吸血蝙蝠想吸你的血,但它怎麼做到的?新的研究表明蝙蝠在鼻子附近使用特殊的感應器,這些感應器對熱量非常敏感。
  • Nature子刊:生信分析揭示吸血蝙蝠為什麼能以血液作為唯一營養來源
    它們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在天黑之後才開始活動,每晚定時吸食動物的血液,不同種類的吸血蝙蝠吸血對象也有所不同。有趣的是,作者發現吸血蝙蝠苦味受體TAS2R3經歷了偶發的陽性選擇。此外,直接調節TRPV1 32產物的PRKD1基因被正向選擇,並表現出物種特異性,TRPV1的神經節特異性拼接是吸血蝙蝠紅外感應能力的基礎。
  • 吸血蝙蝠交朋友 反芻血液餵對方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吸血蝙蝠會反芻「吃下去」的血液並口對口餵給陌生蝙蝠。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9日報導,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觀察巴拿馬的吸血蝙蝠行為得出上述結論。他們從巴拿馬兩個地方捕捉多隻雌性吸血蝙蝠,讓它們分組相處,一些組中只有兩隻蝙蝠,分別來自那兩個地方;另外一些組有多隻分別來自那兩個地方的蝙蝠。每組蝙蝠中有一隻處於「禁食」狀態,其他蝙蝠則吃飽。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蝙蝠會彼此試探、建立「友誼」。最初,它們會為彼此梳理毛髮,最後則發展為吃飽的蝙蝠把吃下去的「血液大餐」、口對口餵給剛結識的蝙蝠。
  • 蝙蝠吸血有「講究」如何挑選吸血對象?
    全世界只有3種吸血蝙蝠,全部分布在美洲大陸;它們僅以血液為食,食譜極度狹窄,而且依靠嗅覺尋找獵物,依靠紅外感受器定位獵物暴露在體表的血管。因此,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吸血蝙蝠的味覺不再重要,可能嚴重退化。我們在十幾個蝙蝠代表物種中,對這9個苦味受體基因進行部分序列測定,發現41%的吸血蝙蝠苦味受體基因是假基因,而非吸血蝙蝠的假基因比例只有4%。因此,相比於其它蝙蝠,吸血蝙蝠的苦味功能嚴重退化。這個工作於2014年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由於當時沒有吸血蝙蝠的基因組數據,該團隊無法獲得苦味基因的全長序列。
  • 動物界十大吸血動物 吸血蝙蝠只排在末位
    在幼蟲期,壁蝨有六條腿。但是,你千萬不能被這種幼蟲欺騙,狗類和貓類身上感染的壁蝨幼蟲可能多達3萬多隻。如果它們同時對宿主進行叮咬吸血的話,可能會造成宿主迅速大量失血而死亡。壁蝨可以傳染許多種疾病,如洛基山斑疹熱、萊姆關節炎以及令人恐懼的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
  • 世界上最恐怖「老鼠」,吸食完人類血液後,再「變成」蝙蝠飛走
    它以吸食血液為生,模樣像老鼠,可是卻長有翅膀。因為能無聲無息吸食血液,被賜名「吸血鬼」。這種動物就是「吸血蝙蝠」。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的它身體不大,沒有外露的尾巴,毛色主要呈暗棕色,相貌看起來非常醜惡。可是就是這麼醜陋的傢伙,一生所吸的血就能達到驚人的100升左右。並且吸血蝙蝠的壽命較長,平均壽命為12年。
  • 吸血蝙蝠居然也獻血
    但你知道嗎,即使是這些物種也會被吸血。許多蝙蝠物種必須與微小的、吸血的蝙蝠蒼蠅抗衡。而吸血蝙蝠的情況可能比大多數蝙蝠更糟糕。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的蝙蝠生物學家傑拉爾德·卡特說:「吸血蝙蝠的寄生蟲比普通蝙蝠多。」。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採集了53種蝙蝠的數百個樣本,以評估它們的寄生蟲感染率。他們發現兩種吸血蝙蝠的蒼蠅數量最多。
  • 吸血蝙蝠的逆襲
    吸血蝙蝠是哺乳動物中特有的吸血種類,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它們是一種貪得無厭的生物,雖然平均體重大約只有100克,但每次進食都要吸食至少50克的血液,而最多的時候,它可以一次性吸食200克鮮血,足足有它體重的2倍!不僅如此,吸血蝙蝠的唾液中還含有一種抗凝血劑,能夠防止血液凝固,以便確保進食不被打斷,這樣即使吸血蝙蝠飽餐之後離開一段時間,被咬者的血液也不會停止外流,很容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導致死亡。
  • 揭開吸血蝙蝠神秘面紗:一邊吸血一邊排尿
    在人口約為80人的穆庫伯納村,就有8人命喪吸血蝙蝠,且都是兒童。 布利格斯夫婦在調查過程中,走遍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約30個村莊。他們曾在瓦勞工作多年,這一次狂犬病爆發後,當地土著領袖親自向布利格斯夫婦發出邀請,請求他們前來調查原因。曼蒂妮·布裡格斯說,她驚訝地發現瓦勞很多村民現在都養貓。她說:「他們告訴我們,這是因為蝙蝠經常咬孩子。」
  • 電影中吸血蝙蝠真的存在嗎?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
    最近,全國的疫情讓大家對很不起眼的蝙蝠有了新的認識,許多人了解到蝙蝠身上有數以千計的病毒,是實實在在的「毒庫」。這也讓我想到電影中的吸血蝙蝠,在電影中的吸血蝙蝠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動物。那麼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被吸過血的動物會因為病毒感染而死嗎?這些問題是不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呢?
  • 研究人員揭示吸血蝙蝠演化適應機制
    原標題:研究人員揭示吸血蝙蝠演化適應機制 本報訊(記者 季徵)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該所張國捷課題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揭示了吸血蝙蝠專門以吸血為食的演化適應機制。 吸血蝙蝠是專門以血液為食的蝙蝠,是哺乳類唯一專門以血液為食的類群。
  • 銀行家與吸血蝙蝠有何不同
    銀行家與吸血蝙蝠有何不同周末時光,今天不和大家說股票,分享一篇尤瓦爾關於《銀行家與吸血蝙蝠有何不同》的文章,讓活在全球各國都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今天的我們,知道為什麼在以前的時代,人們卻從未以追求經濟增長為目標的原因
  • 夜間的精靈——吸血蝙蝠【當然喜歡】
    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一種哺乳動物會飛嗎?聰明的你一定可以答對,就是蝙蝠!不過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有點兒特別,你可千萬別害怕啊。
  • 你能吃我我也能吃你——真假吸血蝙蝠考
    它有大耳朵,沒有尾巴,皮毛整體為藍灰色,底側為棕灰色,它的鼻梁直立約10毫米。這種蝙蝠遍布南亞和東南亞,在阿富汗,孟加拉國,緬甸,柬埔寨,中國,印度,寮國,馬來西亞,尼泊爾,巴基斯坦,斯裡蘭卡,泰國和越南都有發現。
  • 吸血蝙蝠竟然用帶血的「法式舌吻」來交朋友
    吸血蝙蝠通過與其它棲息地成員分享血液來形成社會紐帶。最新研究表明,吸血蝙蝠通過與其它棲息地成員分享血液來形成社會紐帶。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噁心,但這種行為向科學家表明了吸血蝙蝠竟也是一種親社會的動物。
  • 全球暖化將使吸血蝙蝠北遷美國 恐散播狂犬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2日報導,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原本活動在中南美洲的吸血蝙蝠(Vampire bat)或將往北擴散進入美國,而吸血蝙蝠是狂犬病的帶原者。新研究表明,得州和佛羅裡達州的部分地區已有吸血蝙蝠的出沒紀錄。
  • 揭秘吸血蝙蝠不為人知的秘密,體內的特殊基因令科學家倍感憂慮
    在大多數人眼中,吸血蝙蝠是一個醜陋而又噁心的存在。在我們的印象中,吸血蝙蝠大多棲息在陰暗潮溼的角落中,而它們最主要的食物便是血液。我們知道,動物的血液內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之外,還含有大量細菌與病毒。此外,動物血液內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物質含量較少,而鹽的含量卻又很多,這些因素的存在對於吸血蝙蝠來說,其實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小組曾對吸血蝙蝠做過較為細緻的研究與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吸血蝙蝠種族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來,逐漸演變出了一套極為獨特的專性嗜血機制。
  • 原來我們都誤會蝙蝠了!1200種蝙蝠中,只有這3種是會吸血的!
    「排行老二」在哺乳動物中,蝙蝠的種類很多,排行第二。全球範圍內的蝙蝠,據估計總共有1200多種,佔到了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20%。 但是,在眾多蝙蝠種類中,只有3種是以吸血為生的。沒錯……和你們舔食冰淇淋的動作差不多~~~但是吸血蝙蝠的唾液含有纖溶酶原激活劑,這種東西會抑制血小板的功能,讓血液無法較快凝固。這也算是一種特殊技能吧!那麼是哪3種蝙蝠會「舔血呢」?
  • 吸血蝙蝠靠「相互借血」形成紐帶,幾十萬年進化出的食物共享行為
    吸血蝙蝠不吃昆蟲或果實,而專愛吃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血。通常的食物是家畜的新鮮血液,有時也吸人血。這種蝙蝠只有在天黑後才出去覓食,其視力和嗅覺都非常發達,又有獨特的「回聲探測器」,可發出特殊的超聲波,用耳朵捕捉周圍動靜,分辨動物睡眠聲音。吸血蝙蝠在吸血時一般每秒鐘吸5次,對於不同的對象會選擇不同的吸血部位。吸血蝙蝠從不深咬,或與受害者爭鬥。
  • 吸血蝙蝠一晚上不「吃飯」,會發生什麼?
    但是,吸血蝙蝠,這種看似可怕的生物實際上非常友好,至少彼此之間很友好。雌性吸血蝙蝠還會給她的閨蜜們分享「血包」,並以此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最近發表在《細胞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吸血蝙蝠會發展並維持類似於友誼的社會紐帶。雖然生物學家已熟知,由於它們食物共享的習慣,這些生物彼此之間非常好客。但是科學家還無法證明它們已經建立了長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