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將使吸血蝙蝠北遷美國 恐散播狂犬病

2021-01-13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2日報導,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原本活動在中南美洲的吸血蝙蝠(Vampire bat)或將往北擴散進入美國,而吸血蝙蝠是狂犬病的帶原者。新研究表明,得州和佛羅裡達州的部分地區已有吸血蝙蝠的出沒紀錄。

據報導,吸血蝙蝠是唯一以血液為主食的哺乳動物,它們可查覺動物皮膚表面的淺層血管位置,並識別動物的呼吸狀態,儘量在動物熟睡時吸血而不被查覺。它們是用尖銳的犬齒切開動物的靜脈,然後持續舔舐傷口,其唾液中有抗凝血的物質,使血液不會幹涸凝固。但吸血蝙蝠不是很適應寒冷天氣,其生存的極限溫度約為10攝氏度。

報導說,其實在幾千年前,北美洲是吸血蝙蝠的家園,科學家在加州、得州、佛州、亞利桑那州等地的都發現過多種的吸血蝙蝠化石,生存年代大約是5000至3萬年前。但在5000年前,美國南部的冬天變得寒冷,吸血蝙蝠開始向南遷移到中美洲和南美洲,分布北界就在墨西哥。一旦全球均溫上升,吸血蝙蝠或將返北,並帶來狂犬病的新變種。

美國農業部的分子生態學家安東尼.皮亞喬(Antoinette Piaggio)說﹕「在過去5年內,吸血蝙蝠已多次在不常見這種動物的得州被發現,約深入30英裡內。」他們從幾百隻蝙蝠身上採集了翅膀組織樣本,確定這些蝙蝠已在人口眾多區域出沒,顯然吸血蝙蝠確實已回到美國。

據報導,吸血蝙蝠的增加其實還與歐洲人在15、16世紀殖民美洲有關。當時歐洲殖民者帶來了大量的牲畜,為蝙蝠提供更多的獵物,使它們的數量增加。而且人們開鑿隧道、公路,也為吸血蝙蝠提供遷移的路徑與溫暖的家園。

安東尼不想把吸血蝙蝠形容成怪物,他說﹕「吸血蝙蝠是非常社會化和群眾的動物,而且與人類已共存了很長時間。我實在不想把它們妖魔化,描繪成我們應該害怕的東西。」但是,吸血蝙蝠會帶來狂犬病是不爭的事實,科學家們試圖預測蝙蝠將到達的位置。 蝙蝠生態學家馬克.海斯(Mark Hayes)說,若氣候持續暖化,在未來幾十年裡,得州最南端和佛州南部的一半區域可能都適合吸血蝙蝠長期生存。而近年履次出現的強烈颶風就可能會將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一些物種快速的吹到得州和佛州。

狂犬病的實質危害在畜牧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疾病生態學家丹尼爾.斯特雷克斯(Daniel Streicker)說,蝙蝠會吸食牛、馬的血液,牛馬一但罹病,幾乎就無藥可救,很可能是牧場毀滅性的災難。他聽說很多牧場主人因此完全放棄了動物飼養,因為在狂犬病地區養牛是非常不可靠的。

美國農業部正在得州、亞利桑那州、佛羅裡達州的牛隻飼養場檢查牛是否有吸血蝙蝠的傷口,2017年檢查了超過9.5萬頭牛,還未發現任何被吸血蝙蝠咬傷的現象。但他們已準備疫苗接種,以避免狂犬病爆發。(實習編輯:周思敏 審核:譚利婭)

相關焦點

  • 美國出現首例因吸血蝙蝠而感染狂犬病致死病例
    吸血蝙蝠據法國媒體8月11日報導,一名墨西哥青年因被吸血蝙蝠叮咬而在美國死亡。他也是美國首位因吸血蝙蝠致死、死於感染狂犬病的患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8月1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死者現年19歲,去年7月15日在家鄉米卻肯州遭到一隻吸血蝙蝠叮咬腳後跟。當時他並未在意,並於10天後啟程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家農場打工收甘蔗。被咬之後兩周,該男子出現了體虛無力、肩部疼痛、左手麻木、左眼下垂等症狀,繼而呼吸困難、高燒38.4攝氏度。
  • 吸血蝙蝠的逆襲
    於是,當地政府就開始組織人力對吸血蝙蝠進行大規模捕殺,使得吸血蝙蝠對牲畜的威脅也就大大降低了。變本加厲的復仇但在平靜的表象之下,吸血蝙蝠正醞釀著更加兇殘的復仇。捕殺雖然使得吸血蝙蝠的數量有所下降,但是經歷捕殺後的蝙蝠族群感染和傳播致命病毒的機率卻大大上升了。
  • 揭開吸血蝙蝠神秘面紗:一邊吸血一邊排尿
    土著領袖見事不妙,只得向外界救助,希望科學家們幫助他解開這種怪病之謎,否則,整個部落將面臨嚴重威脅。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怪病呢?專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試圖找到準確原因,其中就包括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兩位研究人員——人類學家查爾斯·布利格斯(Charles Briggs)和公共健康專家克拉拉·曼蒂妮·布利格斯這對夫婦。研究人員很快找到了答案:都是吸血蝙蝠惹的禍!
  • PNAS:研究預測吸血蝙蝠狂犬病毒傳播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新研究顯示,科學家使用遺傳方法預測了吸血蝙蝠狂犬病毒(VBRV)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暴發。在拉丁美洲,VBRV會影響牲畜生產並且導致人類狂犬病暴發。儘管了解蝙蝠散布能預防病毒擴散,並有助於人們採取適當的控制措施,但一直以來被感染蝙蝠的群體運動模式難以測量。
  • 美國首次發生吸血蝙蝠咬死人事件 死者僅19歲
    一名墨西哥青年因被吸血蝙蝠叮咬而在美國死亡。他也是美國首位因吸血蝙蝠致死、死於感染狂犬病的患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8月1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死者現年19歲,去年7月15日在家鄉米卻肯州遭到一隻吸血蝙蝠叮咬腳後跟。當時他並未在意,並於10天後啟程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家農場打工收甘蔗。
  • 恐怖吸血蝙蝠:攜帶大量傳染病毒 讓人喪命(組圖)
    吸血蝙蝠襲擊人類事件以前也經常出現,但像委內瑞拉最近發生的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以前還鮮有發生。這些可怕的傢伙為何紛紛將人類視為「眼中釘」?這是一起偶然事件還是人類應得的報應?吸血蝙蝠究竟是一種什麼動物?土著人突然患怪病瓦勞是委內瑞拉的一個部落,居住在偏遠地區,人口只有3.5萬,極少跟外界接觸,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 全球暖化新鐵證!海水太暖了磷蝦逐漸移向南極
    全球暖化出現最新鐵證!科學家表示,受到海洋變暖影響,被企鵝、鯨魚和人類捕食的物種磷蝦(krill),已逐漸向南極洲移動。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過去90年來,身長約6.5釐米磷蝦,已南遷約440公裡。
  • 巴西吸血蝙蝠瘋狂咬人致1死40傷 受害者血流滿床
    但是相比巴西薩爾瓦多市的一些居民,吸血的蚊子就算不上什麼事了,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會在半夜發動襲擊的吸血蝙蝠!據英國《鏡報》報導,吸血蝙蝠在巴西東北部正在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截至目前已經導致1人死亡,超過40人接受狂犬病治療。當地健康官員介紹稱,確認死亡的是一位名叫索薩的46歲農民,他在3月份被攜帶狂犬病毒的吸血蝙蝠咬傷腳部後死亡。
  • 地球暖化加劇 科學家:可愛小丑魚恐在海洋中消失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可愛的小丑魚,恐將在海洋中消失。歐洲科學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洋生態影響,對棲息地相當挑剔的小丑魚,恐因為環境變化適應能力不足而滅絕。資料圖:小丑魚。
  • 臺灣宜蘭蝙蝠檢出病毒 新增狂犬病疫苗接種對象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疾病管制署(疾管署)」21日表示,繼7月新北市蝙蝠個案後,近日宜蘭縣的東亞家蝠被檢測出帶有與狂犬病病毒屬同一類的麗沙病毒。臺灣「疾管署」也調整狂犬病疫苗適用對象條件,即日起,民眾在宜蘭縣遭蝙蝠抓咬傷後可就醫接種疫苗。
  •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特約評論員 陳永傑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環保紀錄片《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不久前奪得了兩項奧斯卡獎項,使越來越多人關注起全球暖化問題。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暖化對臺灣,到底會產生哪些衝擊?暖化與我又何有哉? 衝擊一: 降雨不均,北澇南旱 臺灣持續暖化所引發的氣候變遷,真正要擔憂的是暴雨暴旱交迭。 在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裡,全球暖化加速溶解了北極和格陵蘭的冰川,加上海水遇熱膨脹,處於海拔十公尺以下的紐約、東京和上海,將沉沒為海中廢墟。 IPCC顯然站在戈爾這一邊。如果採納科學家韓森(James Hensen)等人用計算機仿真出的最悲觀版本,到了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上升六到三十五公尺。
  • 科學家給吸血蝙蝠貼上迷你「背包」追蹤器,監測其社交活動
    去年萬聖節期間,一項關於吸血蝙蝠的有趣研究顯示,這種外表可怖的動物也會形成親密友誼,與飢餓的同伴分享食物,互相梳理毛髮等。GPS能在更大範圍內追蹤動物,但一旦蝙蝠鑽進洞裡或空心樹,衛星信號就中斷了。然而,「家裡」往往才是社交行為最密集發生的地方。吸血蝙蝠成年吸血蝙蝠的體重普遍在28至42克之間,身長不足10釐米。顯然,「背包」的自動化和輕量化至關重要。傳統上用來追蹤更大型野生動物的系帶式、頸圈式設備並不適用。
  • 臺灣從蝙蝠中檢出新型狂犬病毒: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非疫區的標準很高,不僅要求人狂犬病的發病率為0,而且要求在所有動物(包括野生動物)中都不存在狂犬病。目前連美國、加拿大、法國等發達國家都還未能達到這一步,在全球只有地理位置為島嶼的少數國家或地區能真正做到並能長期保持。臺灣將狂犬病「非疫區」的桂冠一直保留了52年。
  • 專靠吸脊椎動物的血為生的吸血蝙蝠,看上去簡直讓人不寒而慄
    提到蝙蝠,大家首先就會聯想到吸血,雖然這樣想有所偏頗,因為並不是所有蝙蝠都吸血的,不過在蝙蝠中確實有專靠吸脊椎動物的血為生的吸血蝙蝠,並且看上去簡直讓人不寒而慄。吸血蝙蝠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區,它們的體型並不大,最大的體重也不過幾十克而已,但它們卻憑藉著吸血的特性,而為人們所熟知。吸血蝙蝠的外表看上去非常的醜陋,它們擁有著三角形的耳朵,一對犬齒又長又尖銳,看上去便讓人不寒而慄。
  • 電影中吸血蝙蝠真的存在嗎?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
    最近,全國的疫情讓大家對很不起眼的蝙蝠有了新的認識,許多人了解到蝙蝠身上有數以千計的病毒,是實實在在的「毒庫」。這也讓我想到電影中的吸血蝙蝠,在電影中的吸血蝙蝠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動物。那麼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被吸過血的動物會因為病毒感染而死嗎?這些問題是不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呢?
  • 美國總統候選人,被蝙蝠咬傷了!打上了狂犬病疫苗,被迫在家隔離
    9日,美國今年總統大選一位候選人,竟被蝙蝠咬傷!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背景下,這一意外事件,受到美國各界廣泛關注。美國的這一位2020總統大選競選者,是專業心理學家、克萊姆森大學講師喬·喬根森。身為自由黨總統候選人的喬·喬根森周五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她因為最近被蝙蝠咬傷,不得不注射狂犬疫苗,所以她只得取消周六上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競選集會。當天晚些時候,她仍然出現在哈蒂斯堡的競選活動中。她表示稍後會短暫的隔離自己,以觀察可能的病情先兆,但她表示醫生意見為她患上狂犬病的可能性很低。最初她沒有公布事件的更多情況。
  • 為何西方人會將蝙蝠當成惡魔?吸血鬼傳說是怎麼出現的?
    在東西方人的眼中,蝙蝠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雖然馮夢龍《笑府》有一短文《蝙蝠》根據蝙蝠的身體特徵將其比喻卑鄙無恥的人,諷刺他們沒有立場,經常根據需要而改換身份,但大多數情況下,蝙蝠還是以吉祥的身份存在,比如年畫《五福臨門》就有幾隻蝙蝠,取「蝠」、「福」諧音來象徵幸福,不過在西方人眼中
  • 全球暖化否定說
    有些持氣候變化否定說的人士,把自己定位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2][3],但這並不符合科學對懷疑論的標準,因此科學界普遍將此類人士仍歸納為氣候變化否定者[4][5][6]。目前學界對與氣候變遷或是全球暖化的真正原因並沒有科學模型可正確的解釋或預測二氧化碳對於溫度實際的影響。
  • 《自然》:地球進入緊急狀態,再不遏阻暖化,人類文明恐將難存續
    全球暖化導致極地加速風冰,海平面上升,將引發災難(AP) 氣候危機具關連性例如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全球暖化的兩倍,而北極海冰融化使地球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越少,等於吸收的熱量變多,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