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吸血蝙蝠是蝙蝠的一種,由於它晝伏夜出的習性和以動物血液為食物的特徵,再加上許多神秘的傳說和吸血鬼電影,使得它成為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
吸血蝙蝠不吃昆蟲或果實,而專愛吃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血。通常的食物是家畜的新鮮血液,有時也吸人血。這種蝙蝠只有在天黑後才出去覓食,其視力和嗅覺都非常發達,又有獨特的「回聲探測器」,可發出特殊的超聲波,用耳朵捕捉周圍動靜,分辨動物睡眠聲音。
吸血蝙蝠在吸血時一般每秒鐘吸5次,對於不同的對象會選擇不同的吸血部位。吸血蝙蝠從不深咬,或與受害者爭鬥。它們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奇特的化學物質,能夠防止血液凝固,使其能順利地吃個飽。
然而,吸血蝙蝠一旦連續兩天沒有吸到血,就極大有可能被餓死。不是說它們的耐餓能力只有48小時,而是飢餓導致體力衰竭,它們餓得沒有足夠力氣再次飛出洞穴尋找獵物,只能被活活餓死。
再加之,如今家禽的保護措施日益嚴密,野生動物的防範意識甚強,吸血蝙蝠獲取血液食物也越來越艱難,捕獵的不確定加大了餓死事件的發生。
這個時候,唯有另外一隻甚至幾隻已經吃飽的蝙蝠,吐出血來拯救飢腸轆轆的蝙蝠,被餓死的悲劇才不會發生。我們將這種行為叫做「相互借血」。
行為互惠可以在進化上保持穩定。吸血蝙蝠之間的「借血」就是幾十萬年間,進化出的一種食物共享行為。
但這種「借血」並非會在所有吸血蝙蝠之間發生。理論認為,在親屬群體和「朋友」中,這種共享行為發生的概率更高。
周四,科學家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探討了吸血蝙蝠是如何通過「借血」形成牢固的社會關係的。
吸血蝙蝠最初是如何形成社會關係的,目前還不清楚,因為期間的發展過程很難研究。不過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來觀察蝙蝠形成這種合作關係的過程。
他們發現,吸血蝙蝠通常是從互相梳理毛髮開始--這是一種低成本的行為,之後發展成一種成本更高的食物共享關係。
研究人員從巴拿馬兩個相距甚遠的地方捉了一些雌性吸血蝙蝠,並將它們分成數量不一的幾個組。
結果發現,在只有一對蝙蝠的小組中,更有可能會率先開始探索這種合作關係。它們首先從互相梳理毛髮開始,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展成與同伴分享血液的更高級行為。
有生物學家表示:互相梳理毛髮對吸血蝙蝠來說是一種有益行為,這可以清除寄生在它們發毛上的寄生蟲,而且成本也不高。
但是,分享血液這種更高級的行為或許使得這個種族得以一直繁衍下來。
參考資料:https://edition.cnn.com/2020/03/19/world/vampire-bats-social-bonds-scn/index.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