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南極發現神奇化石,9年研究確定,竟然是史前滄龍的軟蛋

2020-12-06 科學黑洞

2011年智利的一個科學團隊在西摩島(Seymour Island)西側發現了一顆足球大小的化石,但是整體呈現的是橢球形,這要區別於一般的恐龍蛋,表面褶皺狀,長度在28釐米,寬度在18釐米。從整體的形狀上來看,科學家推測這個化石就是一個「蛋」,但是很難確定是哪種動物產下的。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恐龍的蛋應該是硬殼的,這一點從它們的近親鳥類和鱷魚的身上就能體現出來。而在南極大陸發現的這顆「化石蛋」明顯的是軟殼的蛋,同時科學家通過顯微鏡對化石外層進行研究,發現了很多層薄膜,這一點上也證明了這個化石是「軟殼蛋」的猜想,同時通過地質層以及一些常規探測方法確定這個化石蛋來自於6600萬年前。

那個時候就是恐龍的巔峰時代,在地球上無論是陸地上跑的、水中遊的還是天上飛的,都由恐龍佔據著主要的生態位,其它物種都是在夾縫中苟延殘喘,這其中就包括了哺乳動物的祖先。

如此大的化石蛋,可想而知一定是由大型恐龍產下的,科學家通過把這顆化石蛋與259種現存的爬行動物蛋做對比,同時還分析了很多史前滅絕的大型動物,最後得出結論,這枚「化石蛋」很可能是由古老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產下的。

在侏羅紀世界裡給人影響非常深刻的就是滄龍這種動物,它們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恐龍,但是它們也沒有鰓,只能呼吸空氣。科學家分析,滄龍這種史前動物它們和現在的蛇類和蜥蜴等類似,產下的蛋都是軟皮的,它們在產卵期會爬上陸地,把蛋產在陸地上並且用沙子或者其他物質覆蓋上。這些埋藏在潮溼土壤或沙子的蛋需要靠著植物分解產生的熱進行孵化,如果是卵胎生的話,這些蛋孵化的速度會非常快。

因為滄龍生活在海洋中,它們不可能直接把蛋產在海底,因為小滄龍需要空氣,不能冒著把它們淹死的危險,把蛋產在海床上。但是滄龍生活在海洋中,不可能母體對這些蛋進行孵化。在遠古時期的南極並不是冰天雪地的世界,而是一個生機勃勃氣候宜人,有著熱帶雨林的地方。

實際上在遠古時期的海洋要比現在恐怖的多,當時的海洋霸主都是一些體型巨大的恐龍近親例如滄龍、如海豚狀的魚龍和長頸蛇頸龍等等。現在的海洋中霸主可能是虎鯨以及一些鯊魚,難以比較。

上圖中列舉出了一些典型動物蛋的大小,前三個都是硬殼蛋後三個是軟殼蛋,從蜂鳥到雞,最後再到馬達加斯加象鳥,這類動物的蛋都是硬殼的,一些蜥腳類的恐龍也是如此。而最後三顆化石蛋,其實從其表面就可以看出來,是軟殼的表現出褶皺的樣子,分別是麝龍蛋和原角龍蛋,以及此次科學家研究的這顆南極冰蛋「滄龍蛋」。

這些遠古巨獸總在以不同的形式給我們留下線索,讓科學家對於生物的演化發展有更詳細的了解。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南極發現史上最大「軟蛋」,大小僅次於象鳥蛋,或是史前滄龍留下
    滄龍,看過《侏羅紀》系列電影的同學估計都還有印象,它在電影裡狠狠地秀了一把,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它是恐龍。但在科學角度上,滄龍不是恐龍,而是一種卵胎生的蜥蜴。古生物學家在過去發現了很多關於滄龍的化石碎片,而關於它的卵(蛋)化石卻很罕見。
  • 早期的恐龍和史前的海怪居然生的是「軟蛋」
    科學家新的研究發現,早期恐龍下的蛋是軟殼的,而巨型海洋爬行動物滄龍也是如此,產下的蛋都是體積巨大的軟殼蛋。我們都知道,鳥類和鱷魚產的蛋殼堅硬且高度鈣化,而大多數蜥蜴、蛇和海龜產的蛋則柔軟且堅韌的。最早出現的是軟殼蛋,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努力,想弄清楚軟殼到硬殼的進化過程。
  • 科學家確認白堊紀「海洋霸主」滄龍的蛋化石
    這是插畫師弗朗西斯科·維伊查萊奧根據智利和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重建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產卵孵化出幼崽的情景。 由智利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開展、日前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確認,一塊2011年在南極洲發現的化石是白堊紀「海洋霸主」滄龍的蛋化石。
  • 軟殼的恐龍蛋化石,科學家認為,它來自白堊紀的海洋霸主滄龍
    在最近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認為一顆代號為A. bradyi,具有6800萬年歷史的足球大小的蛋——有史以來最大的軟殼蛋(類似於蛇蛋或壁虎蛋),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二大恐龍蛋——可能來自於生存在白堊紀的南極洲的海洋霸主,滄龍。
  • ...國科學家仿貝殼研製出「超強韌」綠色材料;古生物學家發現滄龍...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免疫學》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一種蛋白受體在觸發敗血症炎症反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該發現有望用於開發敗血症新療法。2020年的南極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開始迅速增長,並在10月初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裡的峰值。該空洞現在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裡,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並遍及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穿過臭氧洞的強烈紫外線對人和生物有殺傷作用,為了自己,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臭氧層刻不容緩!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龍蛋」,但也受到理論質疑
    我們都知道,地球經歷了五次滅絕過程,很多遠古生物都已經徹底消失了,而留下最多就是「化石」。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科學家小組在南極地區發現了一個神秘「球形化石」,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通過長達9年的研究,終於知道了這個2011年的「球形化石」是什麼。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指出,這是生活在9800萬年至6600萬年前的一種動物化石。
  • 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
  • 10個史前的恐龍化石發現,震驚了無數科學家,揭秘了數億年前的真相!
    恐龍也許是統治這個星球超過1.6億年的最神奇的生物之一。這些兇猛的「 蜥蜴 」 從蜂鳥的大小到大型卡車和建築物的大小不等,曾經為統治地位而戰,但由於原因仍然未知而滅絕。 恐龍已經滅絕,但是由於它們的化石,有關恐龍的信息仍然很多。化石不易分解。因此,它們是有關史前星球生活的良好證據。
  • 沒想到厲害的滄龍也有對手,科學發現能夠吃掉滄龍的史前巨型烏賊
    美國發現能夠吃掉滄龍的史前巨型烏賊 正是這些內殼變成了化石,給我們留下了追蹤這種史前海怪的線索。古生物學家在北美洲中部發現了託斯特巨魷內殼的殘片,其中一些較為完整的化石顯示它的體型相當巨大。
  • 南極發現史前小人類化石!
    最近科學家又在南極發現了史前小人類的遺骨化石,而且還在6億年前,難道史前真有失落的文明? 這具疑似微型人類的化石發現於南極洲惠特莫爾山脈區域,因為這裡位置偏遠和氣候寒冷,被人認為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直到最近發現的這具人類化石。然而兩塊化石令人費解之處在於他們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還早,甚至比任何人類的跡象都早億萬年。
  • 古生物學家發現滄龍新物種 有著類似鱷魚的鼻腔
    古生物學家發現滄龍新物種 有著類似鱷魚的鼻腔2020-10-08 15: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與巨齒鯊一樣,滄龍可能是史前最兇猛的海洋掠食者之一。
  • 科學家發現「南美雪人」化石,體重超一噸,或存在史前巨人族!
    地球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而地球生命的誕生也是充滿著神奇,關於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也在不斷探索,曾經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很多關於史前文明的跡象,這些史前文明的跡象都令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在三葉蟲的化石上發現了人類的腳印,可是在三葉蟲出現的時代裡,人類根本就沒有誕生,那麼這個人類的腳印又是怎麼來的呢?因此有科學家猜測在地球上或許存在史前文明,在人類誕生以前,地球上或許還存在其他人類文明。
  • 專家在南極發現6.5千克滄龍蛋,相當於130個雞蛋
    恐龍曾經在史前稱霸地球達幾億年之久,許多人認為如今的生物界仍有恐龍的後裔存在,例如雞、蜥蜴等都和恐龍一樣,都是卵生脊椎動物,它們都是靠卵進行繁衍,迄今為止在如今的自然界發現最大的蛋就要數鴕鳥蛋了,可以達到3斤左右,而雞蛋才不到50克。
  • 它是侏羅紀的海陸王者,一口可吞食一頭恐龍,實力與滄龍不相上下
    侏羅紀時代的主要陸地生物是恐龍,在歲月的摧殘下,如今只剩下一幅幅化石,供在各大博物館和實驗室,讓遊客們觀看和用於研究 1858年,一名名為埃比尼澤·埃蒙斯的地質學家在某州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牙齒化石,剛開始他也無法確定是何種生物留下的
  • 滄龍是一代霸主?科學家找出這個怪物,原來滄龍只是它的食物
    科學家們甚至發現了在史前有一種魷魚類,名為託斯特,它擁有更加強大的捕食能力,即便是滄龍這種巨大的怪獸也會被他捕殺。,這個化石是在堪薩斯州找到的,它的外形像一把鋒利的劍,科學家們順著這條線索找下去,發現這是託斯特這種巨大的魷魚留下來的一種化石。
  • 最新考古研究發現第一種淡水生活的滄龍物種
    目前,科學家最新發現8400萬年前歐洲河流中生活的一種巨型水生蜥蜴物種,它們挖掘發現於匈牙利,是第一種在淡水河流環境中的鱗片爬行動物。轉播到騰訊微博  最新研究顯示,體型龐大的滄龍進化生存於海水和淡水河流  它們是淡水環境中最大、最危險的掠食性動物
  • 滄龍曾是遠古海洋的霸主,但如果遇到它,分分鐘會變成其口中食物
    隨著人類考古學的發展,人類對古人及史前生物都有一定的研究。而史前的海陸分布或許與我們今天的有所不同,海洋和陸地上都生存著不同的生物,但是我們無法說清楚,在那個沒有人類的年代,動植物究竟是什麼樣的。根據考古研究,史前生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體型巨大,就如霸王龍就有十幾噸。而現在陸地上最大的生物就是大象了,而大象的體型只有霸王龍的十分之一。這種差距就十分的明顯了。在我們的印象中,如果霸王龍是陸地的霸主,那麼海洋中的霸主就是滄龍。滄龍的外型類似於現在的鱷魚和鯊魚的結合體,但體型比鱷魚和鯊魚加起來還要大。
  •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時間:2019-08-15 19: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 科學家在紐西蘭南島北坎特伯雷(Canterbury)地區,發現了巨型企鵝的化石,身高達1.6公尺,體重重達80公斤
  • 南極「金字塔」引網友熱議,科學家:或和史前文明有關
    南極,這個地球上最後一片相對「安靜」的冰凍大陸,埋藏著許多人類未知或消失在時間長河裡的秘密,同時也發生過許多仿佛電影般的故事。因為懷疑納粹殘餘逃到了位於南極的「雅利安地下城」,美國在二戰結束第二年就組織了3000多人遠赴南極尋找傳說中的雅利安地下城,此次行動史稱「高空降落」。
  • 科學家發現10萬年前「三相插頭」,材質成謎,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愛因斯坦曾假設人類最早的文起源於南極大陸,南極曾孕育了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但因為地殼運動發生了逆時針大移動,南極漂移到了南極點,氣候異常,讓史前文明走向了滅亡。若是愛因斯坦的理論合理,那麼在1513年之前,南極大陸是存在過文明的,只是這個史前文明走向毀滅了。人類發展呈現周期性,一直都是科學界的一個偽命題,一方面科學家發現了許多史前文明,但又無法證實史前文明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