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球經歷了五次滅絕過程,很多遠古生物都已經徹底消失了,而留下最多就是「化石」。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科學家小組在南極地區發現了一個神秘「球形化石」,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通過長達9年的研究,終於知道了這個2011年的「球形化石」是什麼。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指出,這是生活在9800萬年至6600萬年前的一種動物化石。
而這個化石並非是動物本身,而是動物產的「卵」,也就是「蛋化石」,所以這個「蛋」保存的時間還是比較久,至少有6600萬年了(從滅絕時間算),在南極地區發現的時候,還具有完好的結構,只不過已經「不新鮮」了,過了這麼多年已經沒有其真實蛋的活力了。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個蛋是屬於「滄龍」生物的。當然滄龍並非是真的「龍」,而是屬於滄龍屬,一種動物,我們也可以稱之這個「蛋化石」為「龍蛋」。根據科學家表示,這個龍蛋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蛋,所有已知動物中第二大生物蛋。大小僅次於已滅絕的馬達加斯加象鳥蛋,後者下蛋的長度長達13英寸(約33釐米),也就是說這個龍蛋的直徑最大是33釐米。
當然在發現這個龍蛋的時候,由於屬於化石了,所以這個蛋的中間已經空了,研究人員為了確定是哪種動物產的蛋,將259種現存爬行動物的蛋與「化石蛋」的大小進行對比。之後,他們還分析了許多體型比例合適的滅絕生物。科學家然後才得出結論,認為這個蛋是由古老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產下的。不過這一發現也引發了科學界的爭議問題,那就是科學界目前普遍認為,像滄龍這樣的生物不產蛋的理論最多,所以受到質疑。
這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新發現在顛覆以前對「滄龍」的認知,也說明了我們對動物界的動物並非完全都了解了,還有很多爭議性的問題。
很明顯我們上面也說了,該生物已經滅絕了,而在它存在生活的中生代海洋之中,「滄龍」是屬於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個體最長可達17.1米,所以非常的大,該生物最初並非是一種海洋動物,而是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也就是沒有躲過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過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恐龍大滅絕」。
按照科學記錄數據顯示,科學家們最新一次發現滄龍物種的化石是在2013年,由於它的分布十分廣泛,所以說世界各地都有相同種類存在,在現代社會之中,暫時也沒有看到與其相關的活體物種,這就是「滄龍」的基本情況。
整體上來說,如今地球上也沒有它的存在,我們了解也只能從化石進行分析,所以也算是一種比較可惜的物種,並且在科學之中,有部分研究人員發現,滄龍曾經稱霸整個地球,所以這個從90釐米的小蜥蜴,進化長成了17米的巨大滄龍,還真的是一個奇蹟。下面我們來討論下如今的物種情況。
從滅絕生物化石的發現,也可以看到我們如今的生態系統也是走向到了滅絕邊緣,未來也將可能出現更多的生物化石,根據「美國科學院」報告指出,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在加速之中,而這次的生物大滅絕完全是由人類活動引發的。根據聯合國「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顯示,自從工業化以來,在人類的推動之下,我們地球的穩定性是越來越差。
而人類的活動導致生物多樣性逐步失去,同時聯合國警告稱,地球已經有100萬種正面臨滅絕,其中許多將在幾十年內滅絕。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仍在不斷惡化,人類應該建立一個目標來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發生,不能進行棲息地破壞、自然資源開發、氣候變化和汙染等問題的持續性發展了,這不僅關係到生物的生存,甚至關係到人類的生存。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們人類不是可以實施火星移居嗎?直接離開地球就可以了,但是作為現有的移居星球來說,這真的是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就算是能夠實現,將火星變成第二地球,還不如我們人類來進行對地球生態系統的改變,這樣反而更加有效一些,畢竟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命的起源區域,地球再差也比火星好一些,所以還是保護地球吧,保護好了地球我們再去想「星際文明」,不要兩頭空就完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