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6600萬年!科學家在南極發現「龍蛋」,但也受到理論質疑

2020-08-27 悟空科學

我們都知道,地球經歷了五次滅絕過程,很多遠古生物都已經徹底消失了,而留下最多就是「化石」。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科學家小組在南極地區發現了一個神秘「球形化石」,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通過長達9年的研究,終於知道了這個2011年的「球形化石」是什麼。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指出,這是生活在9800萬年至6600萬年前的一種動物化石。

而這個化石並非是動物本身,而是動物產的「卵」,也就是「蛋化石」,所以這個「蛋」保存的時間還是比較久,至少有6600萬年了(從滅絕時間算),在南極地區發現的時候,還具有完好的結構,只不過已經「不新鮮」了,過了這麼多年已經沒有其真實蛋的活力了。

這是什麼生物「蛋」,有什麼特別之處?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個蛋是屬於「滄龍」生物的。當然滄龍並非是真的「龍」,而是屬於滄龍屬,一種動物,我們也可以稱之這個「蛋化石」為「龍蛋」。根據科學家表示,這個龍蛋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蛋,所有已知動物中第二大生物蛋。大小僅次於已滅絕的馬達加斯加象鳥蛋,後者下蛋的長度長達13英寸(約33釐米),也就是說這個龍蛋的直徑最大是33釐米。

當然在發現這個龍蛋的時候,由於屬於化石了,所以這個蛋的中間已經空了,研究人員為了確定是哪種動物產的蛋,將259種現存爬行動物的蛋與「化石蛋」的大小進行對比。之後,他們還分析了許多體型比例合適的滅絕生物。科學家然後才得出結論,認為這個蛋是由古老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產下的。不過這一發現也引發了科學界的爭議問題,那就是科學界目前普遍認為,像滄龍這樣的生物不產蛋的理論最多,所以受到質疑。

這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新發現在顛覆以前對「滄龍」的認知,也說明了我們對動物界的動物並非完全都了解了,還有很多爭議性的問題。

「滄龍」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很明顯我們上面也說了,該生物已經滅絕了,而在它存在生活的中生代海洋之中,「滄龍」是屬於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個體最長可達17.1米,所以非常的大,該生物最初並非是一種海洋動物,而是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也就是沒有躲過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過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恐龍大滅絕」。

按照科學記錄數據顯示,科學家們最新一次發現滄龍物種的化石是在2013年,由於它的分布十分廣泛,所以說世界各地都有相同種類存在,在現代社會之中,暫時也沒有看到與其相關的活體物種,這就是「滄龍」的基本情況。

整體上來說,如今地球上也沒有它的存在,我們了解也只能從化石進行分析,所以也算是一種比較可惜的物種,並且在科學之中,有部分研究人員發現,滄龍曾經稱霸整個地球,所以這個從90釐米的小蜥蜴,進化長成了17米的巨大滄龍,還真的是一個奇蹟。下面我們來討論下如今的物種情況。

如今的生物多樣性已經是什麼樣子了?

從滅絕生物化石的發現,也可以看到我們如今的生態系統也是走向到了滅絕邊緣,未來也將可能出現更多的生物化石,根據「美國科學院」報告指出,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在加速之中,而這次的生物大滅絕完全是由人類活動引發的。根據聯合國「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顯示,自從工業化以來,在人類的推動之下,我們地球的穩定性是越來越差。

而人類的活動導致生物多樣性逐步失去,同時聯合國警告稱,地球已經有100萬種正面臨滅絕,其中許多將在幾十年內滅絕。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仍在不斷惡化,人類應該建立一個目標來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發生,不能進行棲息地破壞、自然資源開發、氣候變化和汙染等問題的持續性發展了,這不僅關係到生物的生存,甚至關係到人類的生存。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們人類不是可以實施火星移居嗎?直接離開地球就可以了,但是作為現有的移居星球來說,這真的是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就算是能夠實現,將火星變成第二地球,還不如我們人類來進行對地球生態系統的改變,這樣反而更加有效一些,畢竟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命的起源區域,地球再差也比火星好一些,所以還是保護地球吧,保護好了地球我們再去想「星際文明」,不要兩頭空就完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相關焦點

  • 專家在南極發現6.5千克滄龍蛋,相當於130個雞蛋
    在前不久,智利的一個古生物研究隊伍在南極大陸疑似挖掘到了疑似最大的恐龍蛋。這枚恐龍蛋長約30cm,重約6.5千克,相當於130枚雞蛋的重量,專家們認定這枚卵應屬於6600萬年前的滄龍。人們的常識認為卵的大小和物種的體重應該成正比,而恐龍的身形也是有大有小,有些恐龍和現在的飛禽大小類似,還有些則碩大無朋,諸如身形龐大的雷龍、腕龍、梁龍等。
  • 科學家南極發現神奇化石,9年研究確定,竟然是史前滄龍的軟蛋
    2011年智利的一個科學團隊在西摩島(Seymour Island)西側發現了一顆足球大小的化石,但是整體呈現的是橢球形,這要區別於一般的恐龍蛋,表面褶皺狀,長度在28釐米,寬度在18釐米。從整體的形狀上來看,科學家推測這個化石就是一個「蛋」,但是很難確定是哪種動物產下的。
  •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1/3) "← →"翻頁
  • 南極發現遠古生物化石被質疑造假,那麼南極金字塔是真實的嗎?
    地球雖然已經形成了46億年的時間,但考古發現人類的祖先直到100萬年前才出現,相對於地球上的生物史來說人類出現的時間是比較晚的,而且地球上的生命也在隨著陸地板塊的運動不斷發生變化,尤其現在的南極洲在數億年前還是赤道附近的的陸地,科學家認為南極洲的冰層下面埋藏著許多人類從未見過生物化石
  • 地球6600萬年氣候記錄首次呈現
    近日,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6600萬年的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新的氣候標準曲線成為過去6600萬年氣候的參照標準。這一國際合作研究由全球21家實驗室參與,包括來自德國、英國、義大利、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
  • 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記錄首次呈現
    近日,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6600萬年的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新的氣候標準曲線成為過去6600萬年氣候的參照標準。這一國際合作研究由全球21家實驗室參與,包括來自德國、英國、義大利、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Science》。該研究涵蓋了對整個新生代地球氣候的詳細描述,這是從恐龍滅絕開始到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的時間跨度,一個長達6600萬年的時期。
  • 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原標題: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近日結果出爐——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的6600萬年的一個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了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南極冰層下面存在著另一個生態系統?科學家在冰層下發現了什麼?
    南極一直都是地球的神秘區域之一,亙古不化的冰雪似乎塵封著古老的秘密。而科學家們對於南極也是情有獨鍾,尤其是最近這些年,科學家們似乎在南極有著重大的發現,究竟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什麼?探索南極又有何意義呢?
  • 南極的溫帶雨林?科學家在9000萬年前的土壤中,發現了秘密!
    南極的溫帶雨林?科學家在9000萬年前的土壤中,發現了秘密!全球變暖已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有科學家認為南極大陸溫度的持續升高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只不過是地球氣候循環演化的一個過程而已,因為曾經他們在南極洲發現了來自於9000萬年前的雨林痕跡。南極地區的溫度極低,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唯一沒有人類長期生存過的一片大陸。
  • 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近日結果出爐——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的6600萬年的一個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了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
  • 夏娃理論遭質疑,中國發現的化石是關鍵
    科學家研究了一個出現線粒體紊亂症的4歲男孩,結果發現,他的線粒體DNA有四成來自父親,六成來自母親。根據這個研究結果,在過去十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也有可能會出現線粒體DNA遺傳自父親的情況。如果是這樣,線粒體夏娃也許就根本不存在,或者至少目前還沒有辦法追溯到。
  • 六國科學家開展數十年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記錄首次呈現
    近日,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6600萬年的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新的氣候標準曲線成為過去6600萬年氣候的參照標準。這一國際合作研究由全球21家實驗室參與,包括來自德國、英國、義大利、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Science》。
  • 六國科學家開展數十年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 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記錄首次呈現
    近日,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6600萬年的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新的氣候標準曲線成為過去6600萬年氣候的參照標準。這一國際合作研究由全球21家實驗室參與,包括來自德國、英國、義大利、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
  • 經過漫長的6600萬年,地球正創造一個溫度記錄
    過去6600萬年球溫度CENOGRID曲線援引俄新社文章,來自六個國家的科學家宣布,在過去的6600萬年裡,一個新的氣候參考曲線項目已經完成,這是第一次建立了一個詳細和連續的時間表,以記錄全球平均氣溫變化,該研究結果將發表在
  • 6600萬年前的「地獄雞」:3米高巨型猛禽
    6600多萬年前,一種可怕的動物漫步在地球上。它極其殘忍,被稱為「地獄雞」。這種動物站起來10英尺(約合3米)高,因長著雞一樣的頭冠、羽毛翅膀、長爪、極具攻擊力的嘴和一條強有力的尾巴,因而得到了「地獄雞」這個名字。它的學名叫Anzu wyliei。
  • 零下143攝氏度,科學家在火星南極發現「鹽湖」,證實水的存在
    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不過在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天文學》的一篇行星科學論文中,這個問題似乎已經有了答案。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團隊在位於火星南極地區,氣溫最低可以達到零下143攝氏度的地方,竟然發現了多個大小不一的冰下鹽湖,這意味著,火星上是有液態水存在的,這個發現也讓此前科學家們猜想中的「火星生命」,變得更加讓人期待。
  • 6600萬年前的鐵證在印度出現
    恐龍滅絕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一直以來,科學界比較公認的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學說,因為科學家發現了當時足以造成毀滅性傷害的隕石坑。但是,隕石撞擊能夠讓所有的恐龍從地球上消失,這未免也太誇張了一點。難道海裡的恐龍也隨之滅絕了嗎?
  • 專家發現沉積物,追溯到9000萬年前,原來曾經的南極是這樣的!
    專家發現沉積物,追溯到9000萬年前,原來曾經的南極是這樣的!南極是嚴寒地區,這裡擁有無數的冰川,常年溫度低下,很少有生物在此生存,一般科學家在此探險都呆不了幾天,主要是這樣極端的氣候根本很難居住下去。
  • 6600萬年前那一天,恐龍的倒黴事不僅僅是滅絕...
    撞擊坑被深埋在墨西哥灣海底千百萬年的沉積層之下,因此人們此前從不知道它的存在。科學家根據發現點附近的小鎮地名,將其命名為希克蘇魯伯隕坑。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這件事情,看來是板上釘釘的共識了,那麼它和恐龍滅絕事件,只是時間上的巧合,還是有直接的因果關聯? 科學家迄今未在白堊紀之後的地層找到任何非鳥類恐龍化石(連腳印都沒有)。
  • 6600萬年前巨型猛禽高3米被稱為「地獄雞」(圖)
    原標題:6600萬年前巨型猛禽高3米被稱為「地獄雞」(圖)   這種動物站起來10英尺高,因長著雞一樣的頭冠、羽毛翅膀、長爪、極具攻擊力的嘴和一條強有力的尾巴,被稱為「地獄雞」  研究人員把這3部分化石拼湊在一起,發現這些分開的骨骼剛好形成一副近乎完整的恐龍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