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24小時丨南京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奇特化石
2020年11月5日農曆九月二十 星期四南京24小時新聞速覽重點推薦南京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奇特化石11月5日,英國《自然》雜誌最新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
-
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麒麟蝦
這就是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 體長達7cm,頭小身體長,如果存在這麼一種蝦仁,你心動不?這就是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麒麟蝦。
-
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發現:昆蟲視覺功能五億年前或已形成
藉助數字顯微技術發現——昆蟲視覺功能五億年前或已形成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德國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透視」了一個來自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的眼睛,發現其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昆蟲眼睛一模一樣。
-
植物與動物的合體——共生動物
眾所周知,植物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動物不能。但世界那麼大,總有例外,比如以下介紹的幾種動物,它們就打破了動植物的界線。1 海蛞蝓這種動物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它們從卵裡孵出來之後,在沒吃海藻之前,它們一直是透明的,並且與它們的父母長得並不相像。直到吃了藻類之後,它們才會慢慢的變成綠色,發育成熟。
-
科學家揭示生物共生的奧秘:人類也是共生生物
了解共生的含義 共生的傳統定義是:兩種有密切接觸的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互利關係。但是科學家們對傳統共生定義中的「密切接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一些科學家認為在通常情況下,一個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為住所,甚至生活於其體內就是最常見的共生。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多年前「五眼大蝦」!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5日消息,由該所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發現5億多年前長有五隻眼睛的蝦形化石——「章氏麒麟蝦」。它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5億多年前,複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
-
進化論的「軟肋」:5億多年前,地球上為何會突然出現大量物種?
雖然進化論在提出之後遭到了很多質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進化論可以很好地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很多生命現象在這段時間裡,大量的腕足、海綿、節肢、蠕形進化論的「軟肋」:5億多年前,地球上為何會突然出現大量物種?
-
動物的生存新法則被發現:越「懶惰」越不容易滅絕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社會的發展,許多動物因為某些因素而被推向了滅絕的邊緣,而在歷史上,已經有許多動物在地球上消失。為了保護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人類也做出了許多努力。在保護、研究瀕危動物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懶惰」的生物似乎更容易存活下來。
-
在我國發現寒武紀多毛類環節動物化石
原標題: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在我國發現寒武紀多毛類環節動物化石 環節動物為無脊椎動物中一個重要門類,包括蚯蚓、螞蟥、沙蠶等蠕形動物。而其中最重要分支——多毛類是現代海洋中最為繁盛的動物類群之一,對於維持海洋底棲及浮遊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寒武紀生命大暴發中出現的類群,環節動物在全球多個寒武紀化石庫中均有出現。
-
最新研究發現食肉植物奇特習性:與蝙蝠共生
共生關係勞氏豬籠草是一種熱帶食肉植物。奇特的是,有的勞氏豬籠草似乎並不太喜歡捕食昆蟲,它們的籠子中往往積滿了另一種稍大的捕食者--山地樹鼩的糞便。2009年,加拿大皇家大學科學家喬納森-莫蘭曾經帶領一支科考隊前往馬來西亞山地樹鼩的棲息地霧林中開展考察,以期發現山地樹鼩與豬籠草之間是否已進化出互利共生關係。
-
中國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
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揮著粗壯的鉗子……這樣的「四不像」,竟然是大多數現代動物的祖先?學術刊物《自然》5日發表由中國學者最新發現的一種遠古動物——章氏麒麟蝦。這種5億多年前的遠古動物集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像一座橋梁,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
-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秘密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秘密 2020-12-11 光明日報 顏維琦 【字體:大 中 小】
-
玉米平臍蠕孢莖基腐病
簡介:玉米平臍蠕孢莖基腐病是由麥根腐平臍蠕孢引起的一類重要土傳病害,世界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分生孢子暗橄褐色,紡錘形或長橢圓形,正直或向~方彎曲,兩端細胞鈍圓,具2~9個隔膜,平均6個隔膜,大小(24.9~64.7) ?m×(12.5~19.9) ?m,臍點明顯,凹陷於基部細胞,孢子在水中16小時後,萌發率達52.8%。孢子萌發多從兩端長芽管。有性態為禾旋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該菌為異宗配合種,雌雄同株。自交不孕。
-
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
新華社南京11月5日電(記者王珏玢)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揮著粗壯的鉗子……這樣的「四不像」,竟然是大多數現代動物的祖先?學術刊物《自然》5日發表由中國學者最新發現的一種遠古動物——章氏麒麟蝦。這種5億多年前的遠古動物集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像一座橋梁,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
-
動物的共生——大自然的自然之道,也是最「奇妙」的現象之一
共生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的密切合作和互利關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動物、植物、原生動物和真菌之間存在共生關係。根據共生的性質和目的,共生可分為有益共生、寄生共生和互惠共生。有益共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影響的共生關係;寄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的共生關係;互利共生是指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
-
動物的共生——大自然的自然之道,也是最「奇妙」的現象之一
共生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的密切合作和互利關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動物、植物、原生動物和真菌之間存在共生關係。根據共生的性質和目的,共生可分為有益共生、寄生共生和互惠共生。有益共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影響的共生關係;寄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的共生關係;互利共生是指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
-
《中國科學報》︱劉建妮等發現寒武紀多毛類環節動物化石 填補研究空白
環節動物為無脊椎動物中一個重要門類,包括蚯蚓、螞蟥、沙蠶等蠕形動物。而其中最重要分支——多毛類是現代海洋中最為繁盛的動物類群之一,對於維持海洋底棲及浮遊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寒武紀生命大暴發中出現的類群,環節動物在全球多個寒武紀化石庫中均有出現。但至今為止在我國卻一直未見蹤跡。
-
中科院發現:1億多年前,蜘蛛竟然有長長的尾巴
蜘蛛屬於節肢動物蛛形綱,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據統計,現今全世界的蜘蛛加起來有478個鐵達尼號巨輪那麼重,每年大約要吃掉4億~8億噸獵物,超過全世界人口總重。很多種類的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在維持農林生態系統穩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於現代蜘蛛的樣子,我們非常熟悉,可是在1億多年前,蜘蛛長什麼樣呢?它們跟現代蜘蛛有何不同?
-
「行走的仙人掌」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其實它不僅會走還「道」出了長期困擾科學家們的謎題——節肢動物是先有附肢的分節還是軀幹的分節。通過這小小的化石,科學家向我們揭示了這些遠古小生命的生命演化進程。在西北大學記者見到了該校地質學系的劉建妮教授,聽她告訴您「行走的仙人掌」都說了些啥。 「行走的仙人掌」長什麼樣 大約6釐米長,渾身長著刺、很多條腿,並且身體和腿基本一樣粗……「這就是那個『行走的仙人掌』。」
-
驚人發現;烏鴉和狼竟然是共生關係!
所以某些本身能力不夠強大的生物,為了要生存下去,他們發現跟其他物種合作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假設有一種蟲被天敵鳥類吃到快要滅絕了,所以它慢慢進化出能夠跟鳥類的天敵共生合作的能力,例如某些大型蜘蛛或是蛇類,這樣就能夠大大減少自己被鳥類獵食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