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動物的合體——共生動物

2020-12-05 大貓那些事

眾所周知,植物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動物不能。但世界那麼大,總有例外,比如以下介紹的幾種動物,它們就打破了動植物的界線。

1 海蛞蝓

這種動物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它們從卵裡孵出來之後,在沒吃海藻之前,它們一直是透明的,並且與它們的父母長得並不相像。直到吃了藻類之後,它們才會慢慢的變成綠色,發育成熟。

2 斑點鈍口螈

這種動物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柱動物,它們與藻類共生,身體細胞能夠直接從藻類獲得氧氣和碳水化合物。

3 朝天水母

朝天水母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生活習性,那就是兜底朝天地在 淺海或紅樹林沼澤中漂浮,它們這樣做是為了最大程度的讓最多的陽光照射到寄生在它們觸手中的藻類,從而產生光合作用。

4 綠色水螅

這種小動物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最普通的小池塘中,在農村的小河和池塘中綠色水螅非常常見。它們的身體之所以呈現綠色,也正是因為它們體內生活著的綠色單細胞藻類的緣故。

5 巨蛤

巨蛤生活在海洋中,它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雙殼動物,其體內含有共生藻,每當白天來臨,這些巨蛤就會張開外殼,擴展其內膜組織,儘可能地接觸陽光,成年巨型蛤蜊會永久性地將身體依附在沙地或者珊瑚礁石等表面上。

相關焦點

  • 動物合體進化模擬器
    動物合體進化模擬器這款遊戲採用了當下最流行的放置合成玩法,操作十分簡單,玩家可以在閒暇時玩一玩放鬆心情,沒有任何遊戲壓力,無肝不氪。簡約的遊戲畫面,可愛的動物通過合成不斷生成新的物種,十分有魔性,快來試試吧!
  • 動物的共生——大自然的自然之道,也是最「奇妙」的現象之一
    共生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的密切合作和互利關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動物、植物、原生動物和真菌之間存在共生關係。根據共生的性質和目的,共生可分為有益共生、寄生共生和互惠共生。有益共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影響的共生關係;寄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的共生關係;互利共生是指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
  • 動物的共生——大自然的自然之道,也是最「奇妙」的現象之一
    共生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的密切合作和互利關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動物、植物、原生動物和真菌之間存在共生關係。根據共生的性質和目的,共生可分為有益共生、寄生共生和互惠共生。有益共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影響的共生關係;寄生是指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的共生關係;互利共生是指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
  • 動物的一半是植物
    )和animal(動物)的組合,預示著一種全新生物體的出現,比如說,像植物那樣會進行光合作用,以此為自己提供營養的魚。通常情況下,細菌以殺死或被殺死的方式進入到較大的細胞,但偶爾的例外(比如,共生)則會深遠地改變整個星球。比如,一種光合細菌——藍細菌能將光轉化為食物,隨後,植物體內的複雜細胞「竊取」並掌握這種能力從而完成進化。多數生物學家對此深感質疑,並信誓旦旦地表示把藍細菌和魚類「結合」純屬天方夜譚。但阿加帕奇斯用實驗證明,所注入的藍細菌聚球藻在魚卵孵化後又存活了兩周。
  • 科學密探丨海帶是植物還是動物?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海帶是植物還是動物呢?如果是植物,那麼它生活在海中,如何進行光合作用呢?可是如果是動物的話,它又不具備動物特徵,那麼問題來了,海帶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呢?其實呢,海帶屬於2005年新增的囊泡藻界,它是一種真核生物卻擁有著植物才有的光合作用。這是因為海帶的祖先吞噬了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這些細菌在海帶體內共生,形成了海帶的葉綠體,相當於海帶的身體裡住著一個退化的植物。不得不說,海帶的祖先還真是不走尋常路呢!
  • 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共生蠕形動物
    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共生蠕形動物 原標題: 侯先光供圖  【科技前沿】  近日,由中國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英國萊斯特大學和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宣布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距今大約5.2億年前的共生蠕形動物——吸盤古宿蟲,並首次發現了共生關係中宿主特異性和宿主轉移兩個重要生態特性的最早化石記錄,進一步揭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生物相互依存關係的起源之謎。
  • 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
    ▲ 精品紅珊瑚美麗又奇特的珊瑚是海底獨一無二的「樹林」由於珊瑚生得豔麗又不能移動所以有不少人認為珊瑚是植物珊瑚為什麼被認定為動物呢?本期,就和小生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作為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珊瑚蟲的特徵和習性與我們常見的動物有很大不同。它們只有一個口, 而沒有肛門,食物由口進去, 不消化的殘渣也由口排出,即「吃喝拉撒」共用一處。
  •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時間:2017-03-04 12:56   來源:蘭嵐瀾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奇不有!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 海葵 它看上去很像花朵,其實是捕食性動物這種無脊椎生物就是海葵。據一份最新研究稱,從基因編碼上看,海葵屬於動物和植物的混合種。
  • 海帶,它竟然不是植物!
    它既不是植物, 也不是動物, 那麼它是什麼? 海帶只是看著像植物。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於生物的分類一直都採用「二分法」,即分為動物和植物。
  • 海帶: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 我可能只是一碟涼菜
    很多人都以為海帶是一種水生植物,但是細究起來的話,海帶其實並不能算作植物,因為它和某些動物的關係,要比跟植物的關係近多了。漢初的《爾雅》把動物分為蟲、魚、鳥、獸4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採取性狀對比的方法區分物類,如把熱血動物歸為一類,以與冷血動物相區別。近代分類學誕生於18世紀,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學者林奈。林奈把自然界分為植物、動物和礦物三界,把生物分為兩大類群:固著的植物和行動的動物。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這個兩界系統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 動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種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動物。
    通常意義上,我們將能否進行光合作用作為判斷生物是否是植物的標準。比如微生物中,有一種成為衣藻的單細胞生物。它擁有可以運動的鞭毛、可以感光的眼點,但因為擁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以及一些其它的特徵,被人類劃分到了植物的類別然而這個世界遠比人類想像的更複雜。
  • 最新研究發現食肉植物奇特習性:與蝙蝠共生
    北京時間4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然界中,食肉動物很常見,其生活習性也往往為人們所熟知,而對於食肉植物,人們往往了解甚少。豬籠草就是人們已知的少數幾類食肉植物中最著名的代表。不過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除了豬籠草外,自然界的食肉植物種類其實很多,而且有的食肉植物不僅僅會捕食昆蟲及小動物,還能夠與山地樹鼩、蝙蝠等動物建立起奇特的共生關係,有的甚至擁有強大化學武器,還會發動化學戰。捕食功能豬籠草的籠子看起來很普通,但它其實是一個致命的陷阱。豬籠草利用味道香甜的花蜜作為誘餌來吸引昆蟲。
  • 食用菌與植物和動物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
    菌根菌能分泌植物激素,活化土壤養分,促進植物對土壤養分的吸收。某些樹種在沒有相應的菌根菌的土壤中,種子萌發率低,出苗困難,生長不良;當用相應的菌根菌處理之後,則能極大地提高造林效果。另一方面,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又是菌根菌的主要營養來源。因此,菌根菌與植物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共生菌根又分為外生菌根和內生菌根2種,外生菌根在北溫帶的樹木中相當普遍。
  • 海帶,它竟然不是植物!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那麼它是什麼?海帶只是看著像植物。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於生物的分類一直都採用「二分法」,即分為動物和植物。可是後來這種分法遭到了來自木耳、蘑菇等真菌類的衝擊,有點站不住腳了。於是決定為這些菌類再出一個真菌分類。
  • 它們是植物還是動物?光合作用是怎麼演化而來的?
    自然界中除了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之外,還有一種半植物半動物特性的奇特微生物。在歌山縣一處海濱,日本筑波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半植物半動物特性的奇特微生物。像食草動物一樣,無色細胞靠吞噬藻類來生存,而綠色的細胞像植物一樣,靠光合作用生存。從這些進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宿主生物體還是共生細胞,它們都在進行光合作用。這種「半植半獸」的微生物,在宿主和共生體細胞之間的快速轉變,可能在光合作用演化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從而推動了植物和海藻的進化。
  • 海帶是植物嗎?其實它和動物的關係比植物近多了,實為一種結合體
    海帶是一種美味的食材,很多朋友都喜歡吃,特別是做成涼菜涼拌海帶絲,配上蒜蓉辣椒油等,非常美味,另外也可以烹炒和做湯,可能很多朋友一直以來都以為海帶是一種水生植物,在生物學上通常也是這麼劃分的,但是細究起來的話,海帶其實並不能算作植物,因為它和某些動物的關係,要比跟植物的關係近多了。
  • 通過非洲草原典型鳥類:牛椋鳥,認識鳥類與其他動物的共生關係
    在其中的動物冊中,介紹了三種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其中介紹了一種鳥叫做牙籤鳥,當鱷魚睡著之後,牙籤鳥就會鑽進鱷魚的嘴裡,啄食齒縫裡的食物殘渣,當時書裡說這就是動物學裡的「共生」關係。當時覺得這種鳥和鱷魚的關係,真的非常奇妙。
  • 野獸巨星:在肉食動物與食草動物共生的世界,沒有贏家?
    這一切在我們看來理所應當,然而在野獸巨星的世界裡,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一起生活,相處,而肉食動物吃肉被視為重罪。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所有的生物無非就是肉食和草食兩種區別,並且兩大陣營的生物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同時也背負著不同的困境,如果是你,會選擇那一類,肉食還是草食?
  • 文化分享|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
    同屬一個地球村,人與人應和平共處,人與動物就該和諧共生。每當看到殘害野生動物的報導時,或讓我唏噓不已,或讓我義憤填膺。網捕、毒斃、槍殺、絲套、坑困……,哎呀呀,無所不用其極呀!某些人在對付野生動物時把人類的才智發揮到了極致。自由飛翔的鳥兒,自投羅網(不對!怎麼是自投呢?高達五、六米、長几十米的透明絲編織的密密的大網,誰能躲得過去?)
  • 季節 物種 浮遊動物共生細菌和海水細菌豐度 季節變化 影響因素
    將來自各個組的橈足類動物收集到無菌的200µm網眼篩上,並反衝洗到無菌的培養皿中。4個重複,每個重複中有3隻橈足類動物,用於評估腸道清除前與橈足類動物共生的細菌豐度。將所有剩餘的橈足類轉移到250ml具有適當銨濃度的0.2µm過濾的ASW中,並清除其內臟3.5小時,以消除與食物共生的細菌。清除腸道後,將每個動物組再次濃縮到滅菌的200 µm網眼篩上,並反衝洗到無菌培養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