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意義上,我們將能否進行光合作用作為判斷生物是否是植物的標準。比如微生物中,有一種成為衣藻的單細胞生物。它擁有可以運動的鞭毛、可以感光的眼點,但因為擁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以及一些其它的特徵,被人類劃分到了植物的類別
然而這個世界遠比人類想像的更複雜。當你滿懷得意地把光合作用劃分到植物的類別中後,卻又有一種軟體的海洋動物跑出來打臉……
綠葉海天牛,又被稱為綠葉海蝸牛,是一種生活在美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水生軟體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囊舌目海天牛科海天牛屬海天牛種綠葉海天牛亞種。作為軟體動物,它看著軟糯軟糯的,確實蠻像是退了殼的蝸牛。不過他有一種特殊的生存能力——一生只需進食一次!
剛從卵中孵化的綠葉海天牛幼體,本身是無色的。當它脫離卵殼,便開始尋找並進食一種名為濱海無隔藻的食物。但進食後的無隔藻並沒有完全為綠葉海天牛消化,相反無隔藻中的葉綠體被綠葉海天牛完整地保存在了身體內。隨著攝食的進行,綠葉海天牛身體的顏色越發顯得綠,直到完全變成植物一樣的墨綠色。此後,葉綠體將伴隨綠葉海天牛一生,為他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生命所需的營養物質,直到終點。值得一提的是,葉綠體在綠葉海天牛體內保持完整工作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原本藻類本身。也就是說,綠葉海天牛不但能偷取植物的葉綠體,更能在自身體內對其進行維護。
後續更有部分研究顯示,綠葉海天牛體內對葉綠體進行維護的基因,與其攝食的藻類基因十分類似。也就是說,綠葉海天牛是真正吃著吃著把自己吃成了植物。不是簡單的借用,不是共生,而是從基因層面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