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海蝸牛能進行光合作用

2020-11-25 科學網

 

美國科研人員日前捕捉到一種極不尋常的生物——一種以海藻為食並將海藻色素吸收到自身細胞中的海蝸牛。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蝸牛不僅能藉此進行很好的偽裝,還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取能量。

 

美國緬因州大學的蝸牛研究者發現,這種海蝸牛在生命初期以海藻為食,但卻並不完全消化海藻,而是將其中的綠色素吸收進自己的細胞。它們吃的海藻越多,其顏色就變得越綠。

 

讓研究者感到驚訝的是,這種蝸牛不僅能藉此進行偽裝,甚至還會從一種活性生命狀態過渡到一種大體上的植物狀態。因為一旦它們進食海藻變綠後,就能在沒有任何食物的情況下生存數月之久。它們只靠水和自身體內綠色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能量生存。

 

以詹姆斯·曼哈特為首的科研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撰文描述了這種名為Elysia chlorotica的海蝸牛。曼哈特說:「Elysia的生長需要海藻,沒有海藻它們無法活下來。不過,一旦它們偷到充足的綠色素就會立即變成一種帶有太陽能動力裝置的動物。」

 

科學家認為,在遙遠的未來,這種蝸牛甚至有可能將綠色素遺傳給後代。到那時,它們就不必在生命的初始階段進食海藻了,而且將成為第一種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的動物。(來源:新華網) 

  

(《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vol. 105 no. 46 17867-17871,Mary E. Rumpho,James R. Manhart) 

 

相關焦點

  • 海蝸牛為何能進行光合作用 詳解PNAS論文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蝸牛不僅能藉此進行很好的偽裝,還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取能量。」(見更多閱讀) 我剛開始也是被這句話吸引,但讀完這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論文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之後,才發覺它的重點並不在此。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太陽能」海蝸牛(sea slug)並非首次被發現,而且科學家對它早有研究。
  • 奇葩神奇生物,綠葉海蝸牛,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生只需進一次食!
    科學家在大海中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這種蝸牛的身體比較小,只有1~3釐米長,神似一片綠色的樹葉,但它的身體不僅外觀像樹葉,並且也擁有像樹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功能,在生物學上基本只有植物才會擁有光合作用的能力,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能量的動物,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 西報:綠葉海蝸牛是唯一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2月6日報導,綠葉海蝸牛以無隔藻為食,無隔藻是自養植物,也就是說它利用陽光和從水中獲取的小部分營養,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無隔藻和所有植物一樣,通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為了實現日常食物自給,綠葉海蝸牛學會了吞食無隔藻,但卻不破壞珍貴的能夠將陽光轉化為食物的葉綠體。它們小心翼翼地處理葉綠體,把它加入到自己的消化細胞中。
  • 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綠葉海蝸牛是一種腹足軟體類動物,它的身體比較小,成年體長僅為3釐米左右,主要生活在北美洲東岸沿海的淺水或鹽沼中,幼年的綠葉海蝸牛身體呈紅褐色、半透明、有點像鼻涕蟲,成年後就變成如翡翠般碧綠,宛如飄落在深海中的一片綠葉。它的身體不僅外觀像樹葉,並且也擁有像樹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功能。
  • 形似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這個蝸牛跟植物有什麼關係
    一說到光合作用,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綠色植物,因為植物有葉綠素嘛。但是海底有種蝸牛卻可以從藻類植物中「偷」葉綠素。剛出生的綠葉海蝸牛身體呈棕色,半透明,身上有紅色斑點,以藻類植物為食,它們身上的綠色就是通過藻類植物得來的。綠葉海蝸牛在藻類植物上劃開一個口,從中吸取藻類細胞,但部分的藻類細胞組織都被消化掉了,但是葉綠體卻順利的留存在它們的身體裡。
  • 一種能吸收太陽能的海蝸牛
    植物化蝸牛是一種以海藻為食並將海藻色素吸收到自身細胞中的海蝸牛,最近被美國科學家發現。
  • 動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種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動物。
    通常意義上,我們將能否進行光合作用作為判斷生物是否是植物的標準。比如微生物中,有一種成為衣藻的單細胞生物。它擁有可以運動的鞭毛、可以感光的眼點,但因為擁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以及一些其它的特徵,被人類劃分到了植物的類別然而這個世界遠比人類想像的更複雜。
  • 海中的「無殼蝸牛」
    說起蝸牛,大家應該最熟悉不過了它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自己的小房子一點點的前進,可愛極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神秘的海底總是有各種神奇的生物帶給我們驚喜你有沒有見過海中的「蝸牛」嗎海中的並不是那些背著自己小房子
  • 科學網—十大進行光合作用生物:水母觸手寄生藻類
    包括蠑螈,海蝸牛,巨蛤,海鞘,水母,珊瑚,海葵,水螅和海綿等等。那麼為什麼魚類和哺乳動物,比如一頭牛,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呢?請看以下整理的內容,那些為陽光而生的動物們: 1 綠葉海蝸牛這種遠看就像是一片綠葉的生物是一隻綠葉海蝸牛(Elysia chlorotica),它能從自己吞食的藻類中獲取葉綠體。這些葉綠體被儲存在它的內臟細胞內,使它的身子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綠色。
  • 長得像菜葉的蝸牛,靠光合作用就能生存?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大家還記得高中生物課本上教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
  • 長得像菜葉的蝸牛,靠光合作用就能生存?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大家還記得高中生物課本上教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然而有這麼一種動物居然違背了這一生命規律,因為它也能靠光合作用生存,它就是綠葉海蝸牛,真強大!
  • 光合作用是植物本能,可這種動物也會,學會其方法能引發醫學革命
    這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原始生命進化的初期,有些簡單的生物發現通過吸收別的生物的能量也可以生存發展,而且比通過吸收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獲取能量更加簡單方便,因此開始傾向於吸食別的生物,甚至包括它的同類,這類生物後來就向著不同的演化方向進化,漸漸形成了動物種類。
  • 海蝸牛
    海蝸牛的殼不是自己給的瘋子沒有隨意殺人的權利但瘋子的武器有 僅僅賦予其動機 就可以使手上的刀尖
  • 海精靈!這種動物會光合作用,曬曬太陽就能存活下來
    神秘的大海,總能為人類帶來驚喜,今天要介紹的這種生物,被稱為「海精靈」。它們長得一臉人畜無害的樣子,就像海底的一隻綠色的小羊。其實「海精靈」並不是很奇怪的動物,它們叫「藻類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又被稱葉羊。為什麼叫葉羊呢?主要是因為它渾身都長著細長的「葉子」狀結構,而身體中間兩個小點很像小羊肖恩,兩個觸角也很像羊角,所以就被叫做葉羊。
  • 海蛞蝓能進行光合作用:「劫持」藻類基因(圖)
    綠葉海天牛的基因組中具有來自藻類的基因,這使得它們具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亮綠色的海蛞蝓能夠通過攝食來「盜取」藻類的基因,因而能像植物一樣從陽光中獲得能量。這種海蛞蝓名為綠葉海天牛,學名是Elysiachlorotica,是一種腹足綱海天牛科的動物。它們能將藻類的基因整合到自己的染色體內,從而獲得光合作用的能力。
  • 巨型海蝸牛,日本人一刀撬開直接生吃,網友:確定能吃?
    巨型海蝸牛,日本人一刀撬開直接生吃,網友:確定能吃?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不知道大家是否吃過海蝸牛呢?在我國我們平常知道的海蝸牛個頭都非常小,但如果是來到日本韓國這兩個海鮮比較富裕的地方,當地的海蝸牛個頭甚至比拳頭還要大,廚師處理起來也是非常的簡單粗暴,一個巨型海蝸牛,日本大廚一刀切開後直接生吃,網友表示:這確定能吃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吃點藻類就能光合的動物奇葩——綠葉海蝸牛
    綠葉海蝸牛不光是綠,居然還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這簡直是一種神奇的存在。與之前我們講到的不能光合作用的植物菟絲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連動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可見菟絲子是一個多麼不要強的存在。綠葉海蝸牛是一種囊舌類海洋軟體動物。分布於大西洋西岸從加拿大到佛羅裡達的沿海海域。
  • 海蛞蝓,海女神?沒殼蝸牛?
    其實海蛞蝓只是一種泛稱,泛指那些包有少量外殼或者是已經進化的沒有外殼的軟體生物,即無殼蝸牛,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科海洋腹足綱後鰓亞綱,頭上有觸角,海蛞蝓跟鼻涕蟲是近親,畫面應該也可以想像得到。不過海蛞蝓是生活在水底的一種軟體動物,海蛞蝓裡面算得上有名的就是大西洋海蛞蝓了,這種海蛞蝓俗稱藍燕子或藍龍,是一種藍色的,小型的遠洋翼蓑海牛腹足綱海神鰓科軟體動物 。
  • 泰拉瑞亞海蝸牛出現地及屬性詳解 海蝸牛會掉落什麼
    本文小編就將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泰拉瑞亞海蝸牛的屬性及獲取方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泰拉瑞亞海蝸牛(ID為220) 類型:敵人 AI特徵:敵對,生成在世界末端,行動緩慢,像螃蟹一樣攻擊玩家 屬性:傷害20、最大生命值40、防禦10,防擊退0%
  • 新發現海蝸牛毒素止痛
    核心提示:據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已對毒液的止痛作用進行了動物試驗,並取得了良好效果。未來,一種由此開發出的新型止痛藥可能取代傳統的鎮痛藥物如嗎啡等,通常後者在治療過程中會給患者帶來嗜睡、噁心或視覺混亂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