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認知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專屬,動物都是通過進食獲取營養,今天了解到一種神奇的動物,它改變了我的認知--綠葉海蝸牛。
綠葉海蝸牛是一種腹足軟體類動物,它的身體比較小,成年體長僅為3釐米左右,主要生活在北美洲東岸沿海的淺水或鹽沼中,幼年的綠葉海蝸牛身體呈紅褐色、半透明、有點像鼻涕蟲,成年後就變成如翡翠般碧綠,宛如飄落在深海中的一片綠葉。它的身體不僅外觀像樹葉,並且也擁有像樹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功能。
這種蝸牛並不是天生就擁有這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基因,而是靠後天的基因轉移。這種蝸牛在吃掉藻類後,會吸收其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基因來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種,然後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擁有了這種新的基因後,這種蝸牛隻需要靠陽光就能產生出自己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然後茁壯生長。當然,在長時間見不到陽光的情況下,海蝸牛也是會枯萎,由綠變黃,最後死亡。
可是綠葉海蝸牛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科學家發現,海蝸牛的染色體中,包含了一些特殊的藻類基因,它們的功能是修復和保持葉綠體持續發揮作用。這些基因已經整合入海天牛的基因中,並能傳遞給下一代。雖然下一代海天牛需要自行獲取新的葉綠體,但是這些修復和維持葉綠體的基因早就存在體了。正因為這種基因的存在,當葉綠體進入海天牛的細胞,就能開始進行光合作用長達 9 個月-甚至比它們在「老房東」藻類體內發揮作用的時間還長。海蝸牛的生命周期較短,在9-10月之間,所以他們一生只需進食一次就夠了。
還有關鍵性的一個問題,當人或食草動吞下果蔬等,物體內消化道的酶會把果蔬的細胞分解,這種作用使葉綠體無法以任何形式存留。但是海蝸牛怎麼避免吞入的植物細胞不被分解呢?研究它的科學家推測,綠葉海蝸牛具有一種保存並不損害這種細胞器的非凡才能,保證植物細胞順利進入體內,然後進行基因盜取。
了解到這麼漂亮又有趣的動物,你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