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菜葉的蝸牛,靠光合作用就能生存?

2020-08-23 聚寶文化傳播

歡迎來到聚寶文化!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

大家還記得高中生物課本上教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然而有這麼一種動物居然違背了這一生命規律,因為它也能靠光合作用生存,它就是綠葉海蝸牛,真強大!

綠葉海蝸牛或綠葉海天牛(Elysia chlorotica),屬軟體動物腹足綱腹足目的一種囊舌類海洋軟體動物。在綠葉海蝸牛的成長過程中,它們貪食一種名叫Vaucheria litorea的藻類,身體的顏色逐漸變為濃綠,並保持終生。飽餐一頓後,它們可以接連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不再進食。

它們能將藻類的基因整合到自己的染色體內,從而獲得光合作用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營養物質,維持自己的生存。研究者認為,這種跨物種的基因劫持現象,可以為未來人類基因疾病的治療提供啟發。

綠葉海蝸牛分布於大西洋西岸從加拿大到佛羅裡達的沿海海域,它們的體型十分嬌小,成年個體體長從1到3釐米不等,沒有貝殼,看上去活像一片葉子,翡翠般鮮綠,與藏身處的海藻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

剛出生的小海蝸牛呈棕色,半透明,身上綴有紅色斑點。 綠葉海蝸牛兩片形如翅膀的偽足將身體拉寬。當偽足折起來時,它看上去就像只綠色的鼻涕蟲,體態修長,頂端有兩隻觸角,而偽足像太陽能電池板一樣展開時,它的身體便與一片綠葉無異,背上的血管就充當了它的葉脈。

綠葉海蝸牛與植物相同的地方還有如果長時間不見陽光,它還會枯萎,由綠變棕,發黃,最後死亡。 本是動物的綠葉海蝸牛,通過攝食,不僅從食物中獲取了葉綠體,還將藻類的基因與自己的染色體的基因整合。

看這些圖像是一顆能在海底遊動的蔬菜……

大自然真是神奇,還有各種神奇動物等著我們去發現,當然在探索神秘動物時也要保護跟我們生活更貼近的那些動物!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讚、收藏、轉發並評論,關注小編後續內容更精彩。

相關焦點

  • 長得像菜葉的蝸牛,靠光合作用就能生存?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大家還記得高中生物課本上教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然而有這麼一種動物居然違背了這一生命規律,因為它也能靠光合作用生存,它就是綠葉海蝸牛,真強大!
  • 特殊海蝸牛能進行光合作用
    美國科研人員日前捕捉到一種極不尋常的生物——一種以海藻為食並將海藻色素吸收到自身細胞中的海蝸牛。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蝸牛不僅能藉此進行很好的偽裝,還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取能量。
  • 這種動物會光合作用,曬曬太陽就能存活下來
    它們長得一臉人畜無害的樣子,就像海底的一隻綠色的小羊。其實「海精靈」並不是很奇怪的動物,它們叫「藻類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又被稱葉羊。為什麼叫葉羊呢?主要是因為它渾身都長著細長的「葉子」狀結構,而身體中間兩個小點很像小羊肖恩,兩個觸角也很像羊角,所以就被叫做葉羊。其實更像是躲在草叢裡的小綿羊,大部分出現於日本、菲律賓附近海域。
  • 菜葉全被蝸牛咬成「篩子」村民渴求「殺牛」良方
    現場:菜葉被咬成「篩子」    10月20日晚9時許,記者在陳朝輝家的菜地裡看到,小白菜、萵筍等蔬菜上都爬滿了蝸牛,最多的一片菜葉上竟然有七八隻,這些蝸牛多為小拇指大小。而綠油油的菜葉上被咬了很多小窟窿,一片片葉子都成了「篩子」,有的蔬菜甚至只剩下枝幹,葉片全被蝸牛吃光了。看見蔬菜被蝸牛啃得千瘡百孔,陳朝輝嘆息著說:「真可惜!」
  • 奇葩神奇生物,綠葉海蝸牛,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生只需進一次食!
    科學家在大海中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這種蝸牛的身體比較小,只有1~3釐米長,神似一片綠色的樹葉,但它的身體不僅外觀像樹葉,並且也擁有像樹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功能,在生物學上基本只有植物才會擁有光合作用的能力,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能量的動物,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 非洲綠種人不足3000,血是綠色的,是靠光合作用生存嗎?
    無論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還是廣袤的宇宙銀河系中,都存在著神秘莫測,待人類探索和揭秘數以千計的大小謎團。「綠巨人」和「阿凡達」這二個著名電影中被大眾深深喜歡的漫畫角色,世界上竟然真的存在。他們是擁有著綠色和藍色皮膚的人,敢相信嗎?
  • 形似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這個蝸牛跟植物有什麼關係
    一說到光合作用,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綠色植物,因為植物有葉綠素嘛。但是海底有種蝸牛卻可以從藻類植物中「偷」葉綠素。剛出生的綠葉海蝸牛身體呈棕色,半透明,身上有紅色斑點,以藻類植物為食,它們身上的綠色就是通過藻類植物得來的。綠葉海蝸牛在藻類植物上劃開一個口,從中吸取藻類細胞,但部分的藻類細胞組織都被消化掉了,但是葉綠體卻順利的留存在它們的身體裡。
  • 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在我的認知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專屬,動物都是通過進食獲取營養,今天了解到一種神奇的動物,它改變了我的認知--綠葉海蝸牛。綠葉海蝸牛是一種腹足軟體類動物,它的身體比較小,成年體長僅為3釐米左右,主要生活在北美洲東岸沿海的淺水或鹽沼中,幼年的綠葉海蝸牛身體呈紅褐色、半透明、有點像鼻涕蟲,成年後就變成如翡翠般碧綠,宛如飄落在深海中的一片綠葉。它的身體不僅外觀像樹葉,並且也擁有像樹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功能。
  • 海底的蝸牛靠吃什麼為生?一生僅進食一次,秘密就藏在陽光裡
    海蛤蝓其實是海蝸牛的一個種類,因為海蛤蝓全身都是通透的碧綠色,所以它又被稱為綠葉海蛤蝓。成年海蛤蝓全身上下都是綠色,並且整隻海蛤蝓看起來就像一隻漂浮在海裡的綠葉一樣,身上還有一條又一條整整齊齊的脈痕,看起來就像葉脈一樣,成年的海蛤蝓個頭一般只在1釐米到3釐米之間,它們長得小小個的,全身呈凝膠狀,軟軟糯糯的,很萌很可愛。
  • 西報:綠葉海蝸牛是唯一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2月6日報導,綠葉海蝸牛以無隔藻為食,無隔藻是自養植物,也就是說它利用陽光和從水中獲取的小部分營養,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無隔藻和所有植物一樣,通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為了實現日常食物自給,綠葉海蝸牛學會了吞食無隔藻,但卻不破壞珍貴的能夠將陽光轉化為食物的葉綠體。它們小心翼翼地處理葉綠體,把它加入到自己的消化細胞中。
  • 綿羊海蛞蝓:海裡的小羊不僅吃草,還能像植物一樣光合作用
    」一樣的細長結構,身體中間的臉部則特別像著名的小羊肖恩,兩個觸角也很像羊角,以羊為名真是太貼切了。葉羊雖然長得萌,但在海底還是不能靠賣萌為生——不過上帝對可愛的小生靈總是分外仁慈——給予了它們一般動物沒有的光合作用能力。但是,實際上體內那些綠色的、用來光合作用的葉綠素並不是它們自身的。它們剛出生時也並不是上圖那樣綠綠的,而是類似白色半透明的樣子,遠遠看就像個小珊瑚。
  • 海蝸牛為何能進行光合作用 詳解PNAS論文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蝸牛不僅能藉此進行很好的偽裝,還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取能量。」(見更多閱讀) 我剛開始也是被這句話吸引,但讀完這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論文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之後,才發覺它的重點並不在此。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太陽能」海蝸牛(sea slug)並非首次被發現,而且科學家對它早有研究。
  • 一種能吸收太陽能的海蝸牛
    植物化蝸牛是一種以海藻為食並將海藻色素吸收到自身細胞中的海蝸牛,最近被美國科學家發現。
  • 不足3000人的「綠種人」,從來不吃米飯,僅靠光合作用就能生存?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另一種人種——綠種人,他們的皮膚使得他們能夠不用像我們普通人一樣進食,只需要像植物一樣曬太陽,從眼光當中汲取營養。他們這個種族極其罕見,當今世界上存在的只剩不到三千人,而他們的身上,有著怎樣的奇妙,能夠擁有如此的能力。
  • 真正光合作用生活的動物,在海底吃掉藻類繼承人家的葉綠素和基因
    動物和植物能夠通過很多方式區別開來,比如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一個是靠吃飯活著,一個是靠光合作用活著;一個有皮毛有血液,一個有纖維素等等,但是總有些動物具有植物的特徵,有些植物具有動物的特徵,能力超出人類知道的常識。
  • 有趣的小蝸牛飼養記
    小孩子的科學課上要求抓幾隻蝸牛回來養一下,模擬它們的生存環境飼養,觀察它喜歡吃什麼食物。抵不過女兒一而再再而三的嚷嚷,還是到小區樓下逮小蝸牛去了。好不容易找來了三隻,按書上說它們喜歡生活在溫暖溼潤,有枯枝落葉的地方。
  • 吃點藻類就能光合的動物奇葩——綠葉海蝸牛
    綠葉海蝸牛不光是綠,居然還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這簡直是一種神奇的存在。與之前我們講到的不能光合作用的植物菟絲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連動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可見菟絲子是一個多麼不要強的存在。綠葉海蝸牛是一種囊舌類海洋軟體動物。分布於大西洋西岸從加拿大到佛羅裡達的沿海海域。
  • 這種動物一生只需進食一次,此後僅靠陽光便能飽食終生,直至死去
    眾所周知在,人類和動物要想活下去,就必須依靠食物才能維持生存。而植物,僅需依靠土壤中的養分,加上自身的光合作用,就能生存下來。兩者相比,植物活下來的條件遠比人類和動物寬鬆。不過在萬千世界,還生活著這樣一種動物,它一生只需進食一次,此後僅靠陽光便能飽食終生,直至死去。這種動物就是綠葉海天牛,也叫綠葉海蝸牛。它們能靠陽光活下去的法寶便是,自身也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當然了,在我們接受的生物學中,光合作用只是植物的「專利」,跟動物是毫無關係。
  • 沒殼蝸牛?
    第二是因為海蛞蝓長得真的是奇形怪狀,因為地域不同,海蛞蝓的形狀可愛的也有,驚悚的也有,藍的綠的白的黑的都有。首先,目前所知道的,海蛞蝓的種類全球就有三百多種。那麼海蛞蝓是什麼呢?其實海蛞蝓只是一種泛稱,泛指那些包有少量外殼或者是已經進化的沒有外殼的軟體生物,即無殼蝸牛,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科海洋腹足綱後鰓亞綱,頭上有觸角,海蛞蝓跟鼻涕蟲是近親,畫面應該也可以想像得到。
  • 這種動物自帶辟穀技能,一生只吃一次飯,曬曬太陽就能吃飽!
    在中國武俠小說中,如果功力達到了一定的界限,就能夠做到辟穀的境界,不僅結餘了糧食,還省下了不少時間,但畢竟這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能夠辟穀的人類,不過雖然人類沒有辟穀這個能力,但自然界中卻真實存在,這種動物天生自帶辟穀技能,一生只需要進食一次便可,每天靠曬太陽就能解決溫飽,這種動物就是綠葉海蝸牛了。之所以能夠辟穀,是因為它們有光合作用的能,。只不過由於並不是植物,所以這種能力只能夠靠掠奪,海蝸牛在小的時候並不是這種綠色,而是通體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