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生化反應之一,它可以將太陽光轉化成有機物和氧氣,不但解決了其它動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氣問題,還解決了植物自身生長所需要的有機物問題。植物也因為掌握了光合作用而被定義為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它是生態系統發展的重要基石。如果有一天生產者消失了,那麼地球生態系統也就崩塌了。
那麼除了植物之外,是否還存在其它掌握光合作用的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蚜蟲就是其中一種。沒錯,蚜蟲是一種昆蟲,但它卻掌握了光合作用,這就是它的特殊所在。根據昆蟲學家的研究,蚜蟲是昆蟲界中唯一一種能夠將太陽光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的種類,這放在整個動物界也十分罕見。
雖然蚜蟲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技能,但是它們只有在食物短缺的時候才會發動這項生存技能。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它們更傾向於選擇吸取植物的汁液作為營養液。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它能利用光合作用產生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也正因為蚜蟲更多時候是通過吸取植物汁液來維持生命活動,螞蟻「看上」了蚜蟲。
根據昆蟲學家的介紹,螞蟻如果在外出覓食的過程中發現了蚜蟲,它們會把蚜蟲抓獲帶回巢穴。螞蟻並不是以蚜蟲為食,而是要將它們圈養起來,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就奪取蚜蟲體內的植物汁液。這樣一來,蚜蟲就像是螞蟻養的「奶牛」,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螞蟻所需要的物質。蚜蟲看起來沒有選擇的餘地,它處於十分被動的位置。
但是螞蟻對蚜蟲的圈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保護了蚜蟲,讓它們免受自然界中的天敵的威脅,也免受人類的消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螞蟻和蚜蟲達成了相互幫助的合作關係。和螞蟻群體一樣,蚜蟲群體也存在社會結構。看到這應該有不少讀者自行腦補蚜蟲社會的場景,有密集恐懼症的讀者就不要去想像了,畢竟這個畫面並不友好。
經研究,蚜蟲社會中大多數個體都是雌性的,雄性個體比較少見,但這並不影響蚜蟲的繁殖工作,因為雌性蚜蟲已經掌握了孤雌繁殖的能力,即不用雄性的參與也能夠繁衍後代,這種能力在自然界中也是十分罕見的。雖然雄性個體在蚜蟲種群中的數量較少,但它們也肩負著保衛「家族」的使命,同時還扛起了保護種群基因多樣性的大旗。
以上的敘述並不是為了「洗白」蚜蟲,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蚜蟲。回到現實生活中,蚜蟲對人類來說也是一種害蟲,因為它們會破壞農作物,導致農作物患上病害而減產或質量受損。雖然如此,我們依然不能產生要消滅蚜蟲的想法,因為它們在維持生態平衡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