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說法認為,造物者在創造微生物、植物和動物之前就已經為它們設定好角色,讓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大多數微生物是分解者,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當然這些角色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界限,也就是說可能存在一種生物,它同時是生產者和消費者,蚜蟲就是這樣一種生物。
說到蚜蟲,許多有務農經歷的朋友有話想說,因為蚜蟲是農業生產中最常見的害蟲之一,常常導致莊稼農作物受損。然而對於昆蟲學家來說,蚜蟲是一種特別的昆蟲,它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那麼蚜蟲到底特別在什麼地方呢?首先,蚜蟲是群居動物,因此我們發現蚜蟲時它們常常是連成片的,這種畫面對於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來說極不友好。
而且有昆蟲研究發現,蚜蟲群體中也存在社會現象,它們的社會還是「母系社會」。這樣的社會導致雌性蚜蟲的數量比雄性蚜蟲要多得多,表面上看這不利於蚜蟲種群的發展,但實際上蚜蟲自身有解決雄性個體不足而導致繁殖的問題,它們進化出了孤雌繁殖的能力,單靠雌性個體就能繁衍後代。
雖然如此,蚜蟲群體中還是存在一部分雄性蚜蟲,它們的作用是保護蚜蟲群體的安全以及維持種群基因的多樣性。蚜蟲第二個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們能和螞蟻達成合作關係,兩個物種相互利用、相互促進。昆蟲學家將蚜蟲看作是螞蟻圈養的「奶牛」,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螞蟻掌握了一套發現蚜蟲並將它們圈養起來的方法。
螞蟻並不會傷害蚜蟲,而被圈養起來的蚜蟲得到了螞蟻的保護,不會被外界的天敵所威脅。同時蚜蟲在螞蟻的巢穴裡為螞蟻提供植物汁液,兩者構成合作關係。蚜蟲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它掌握了光合作用的要領,是昆蟲界中唯一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根據研究,蚜蟲會在食物短缺的時候觸動光合作用,利用太陽光來生產生命活動必需的營養物質。
有人將蚜蟲比喻成小小的太陽能電池,只要有太陽,它們就能生存下去。由以上介紹可知,蚜蟲確實是昆蟲界裡的特別存在。雖然如此,我們也不要忘了,它相對於人類的農業生產來說,還是一種害蟲。根據研究,蚜蟲這個物種存在諸多種類的分支,不僅分布在國內,國外很多地區也有分布。它們隨著生存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通過了自然選擇的作用。
但和蚊子、蒼蠅、蟑螂和老鼠這四大公害相比,蚜蟲的可惡程度又比不上它們,因此沒有必要將蚜蟲滅絕。從生態平衡的角度來看,蚜蟲雖然對人類來說是害蟲,但是它在生態系統中也佔據了一定的位置,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如果缺失了它這一環,那麼生態可能會出現不平衡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