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非洲草原典型鳥類:牛椋鳥,認識鳥類與其他動物的共生關係

2020-12-03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在小編很小的時候,每天都在看一本叫《十萬個為什麼》的兒童讀物,相信很多80後90後的童年,也少不了這本書。在其中的動物冊中,介紹了三種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其中介紹了一種鳥叫做牙籤鳥,當鱷魚睡著之後,牙籤鳥就會鑽進鱷魚的嘴裡,啄食齒縫裡的食物殘渣,當時書裡說這就是動物學裡的「共生」關係。

當時覺得這種鳥和鱷魚的關係,真的非常奇妙。但隨著對生物了解的加深,後來才知道原來不只有牙籤鳥這種為其他動物服務的鳥類,也知道原來牙籤鳥和鱷魚的關係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互利共生」。在非洲草原水源附近,還有這麼一種神奇的鳥兒,它們和大象犀牛長頸鹿作伴,一方面給它們提供「服務」,一方面又偶爾「禍害」這些非洲精靈——這種鳥類就是機靈的牛椋鳥。

為了解這種神奇的鳥兒和非洲動物之間的關係,我們不妨先從動物的共生關係談起,然後逐漸深入,看看牛椋鳥到底為何被非洲動物們又愛又恨的。

全文共計2500字左右,閱讀時間6分鐘,收藏起來,當做孩子的晚安故事吧!原創文章,碼字不易,轉載請隨意但不要忘記標註出處哦。

生物之間的三種共生關係都是什麼?

在初中的生物知識中,普遍認為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有三種,按照中學知識解釋的話分別是:

共棲關係:兩種生物共同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共生關係:兩種生物共同生活,雙方受益。寄生關係:兩種生物共同生活,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到了大學生物學專業,我們會發現,實際上的生物之間的關係遠比這三種要複雜的多,有共生、寄生、競爭和捕食關係之分。為了方便理解,我們這裡指的共生關係僅僅包括互利共生、競爭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還有一種共生關係暫且不談,稍後見分曉),其中共棲關係和偏利共生實際上是一樣的,上文講到的共生關係,實質上是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的定義是: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彼此缺失都不能生存的一類種間關係,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關係。

我們從中就可以了解,其實牙籤鳥和鱷魚之間的共生,並非嚴格頂以上的互利共生,因為這二者即使彼此缺失,也依然不會對種群造成滅亡,我們日常中說的共生關係,更多的是默認為共生關係中的「互利共生」,或站在競爭、捕食、共生和寄生的層面上說的廣義的共生。

我們現在初步了解了共生關係後,就可以開啟對牛椋鳥的關係網介紹了。

初識牛椋鳥

牛椋鳥屬於雀形目——椋鳥科——牛椋鳥屬,我們日常說的「牛椋鳥」實際上是泛指牛椋鳥屬,因為牛椋鳥屬下只有兩種鳥類:分別是紅嘴牛椋鳥(Buphagus erythrorhynchus)和黃嘴牛椋鳥(Buphagus africanus),這是根據牛椋鳥喙部的顏色來命名的(聽起來是一種很不負責的命名方法,所以我們才會認為牛椋鳥是一種鳥,實際上是兩種)。

牛椋鳥主要存在於熱帶草原和灌木林中,臨近水源的區域,和觀賞鳥中的靛頦(紅/藍喉歌鴝)類似,都算地棲鳥中的河邊鳥。

牛椋鳥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食性比較單一:以動物身上的跳蚤蝨子等為食,於是它們和非洲草原的哺乳動物們,就形成了「共生關係」,但這種共生屬於哪一種共生呢?我們先了解一下牛椋鳥和非洲草原動物是如何互相服務的。

牛椋鳥和非洲草原動物之間的愛恨情仇

牛椋鳥以小型寄生蟲為主食,為了隨時有食物它們終生都會在哺乳動物的身邊度過,包括斑馬、水牛、犀牛、大羚羊或者河馬大象什麼的,它們幾乎會一直附著在這些動物的身體上,甚至包括求偶和交配也會在動物身上進行,不得不說這種鳥的確是有點宅。

大多數情況下,非洲動物還是比較歡迎這位「釘子戶鄰居」的,因為在炎熱潮溼的草原上,笨重的動物們飽受寄生蟲的困擾,尤其是犀牛河馬皮膚褶皺的柔軟處,常有跳蚤蝨子和蜱蟲出現,讓河馬苦不堪言又舉足無措。

這時候就到了牛椋鳥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牛椋鳥依靠自己鋒利的爪子,能牢牢把自己固定在河馬光滑的外皮上,用自己扁平的喙部當做工具,一點一點把附著在動物體表的寄生蟲一個個啄食乾淨。如果附著在長頸鹿大羚羊的身上,牛椋鳥還會附贈毛髮梳理的服務,這也是長頸鹿這種有被毛的動物更喜歡牛椋鳥的原因。

牛椋鳥從早到晚都在騷擾著草原動物的身體,東啄西啄,但卻很少見動物們主動驅趕和攻擊牛椋鳥,牛椋鳥身體靈活不容易被攻擊到是一小方面,更大的原因是:動物們把牛椋鳥視為自己的警報系統。

牛椋鳥的警報服務非洲草原是一個險惡的環境,陸地上有非洲獅水裡有鱷魚,動物們在啃草、泡澡和睡覺時非常容易收到這些天敵的攻擊。而牛椋鳥在白天幾乎沒有睡眠,並且天性非常警覺,它們能察覺到動物們無法感知的危險,並且及時給動物們發布警告告訴它們:有敵人靠近快跑!

除蟲服務+梳毛服務+警報服務,讓牛椋鳥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非常受歡迎的:畢竟身上站這一隻牛椋鳥,就能睡的更安心更舒服。

那為什麼這裡說的是「大部分情況」呢?因為還有些時候,牛椋鳥卻讓非洲動物們恨得牙癢。

牛椋鳥的腹黑一面

牛椋鳥在有些時候,並不算是一個合格的服務人員和合格的「互利共生」夥伴,因為牛椋鳥除了食用體外寄生蟲,還有「嗜血」的癖好。

野外生存的動物們難免受傷,牛椋鳥一旦發現動物身體的傷口,就會從傷口啄食組織液(血液為主)食用,這種行為不僅讓動物們感覺疼痛,還會讓傷口癒合變慢。

因為當牛椋鳥發現動物身上的傷口後,會用自己的喙故意把傷口擴大加深,讓傷口更難癒合,以便於自己以後能隨時吸食血液。並且這種做法還會讓動物的體外傷口附近滋生更多的吸血蝨,又給牛椋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供應。但是這可苦了動物們,嚴重的時候,傷口感染加重甚至會造成死亡。

從這一方面來說,牛椋鳥又是讓動物們討厭的一種「共生夥伴」。

牛椋鳥和動物們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既然牛椋鳥和非洲動物們,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又有「傷害」情況,那麼我們思考一下牛椋鳥和動物們到底是不是共生關係呢?是哪種共生關係?很明顯和牙籤鳥一樣,這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互利共生」關係,看起來也並不符合前文所說的四種共生關係中的任何一種。

還記不記得前文說過,我們還有一種共生關係沒有介紹?這種共生關係叫做:原始協作。

原始協作關係和互利共生類似,不同的是互利共生的兩個物種不能離開彼此單獨存活,而原始協作關係下,兩者彼此分開後依然可以獨立生存。

所以牛椋鳥和非洲草原動物、牙籤鳥和鱷魚,更嚴格地說應該屬於「原始協作」關係。不過既然原始協作關係也屬於共生關係中的一種,我們平常說的共生其實也並沒有錯了。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神秘的,是有待探索的。非洲草原的獅子和長頸鹿是捕食關係、長頸鹿和羚羊是競爭關係、蝨子和羚羊是寄生關係、牛椋鳥和蝨子是捕食關係而牛椋鳥和長頸鹿又是共生關係……

大自然還有很多生物的秘密,等待我們去一點點揭開它的面紗。

我是鳥類作者板慄和酥餅,更多鳥類知識記得關注哦!

相關焦點

  • 牛椋鳥:既是剔牙專家又是吸血怪咖?動物界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
    在廣袤無垠的非洲大草原,除了兇猛的肉食動物外,素食動物佔了對大多數,這些動物在草原上形成了良好的生態食物鏈。大型食草動物因為自身的原因,行動較體型小的動物遲鈍笨重,機動性不高,我認為這種情況下就衍生出了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
  • 草原上一場奇特的動物對峙,野牛怒視牛椋鳥,大眼瞪小眼!
    在動物世界中,非洲野牛是一種食草動物,但野牛的脾氣是最為暴躁的物種,攻擊性非常強,一般動物都不敢輕易靠近野牛群,只是野牛對牛椋鳥是既友好又憤怒。在坦尚尼亞的草原中,就拍攝到野牛怒視牛椋鳥,這是一場奇特的動物對峙,野牛大眼瞪牛椋鳥小眼,最後都友好相處。
  • 非洲技師牛椋鳥,專門給動物「採耳」,不收錢只收肉的那種!
    在自然界中有著很多各型各色的生物,而每一種生物的存在也都是有他們的意義的,這次我們要講的就是非洲被叫做技師的鳥類,專門給動物們採耳,可它們卻是不收錢只收肉,這種動物就是牛椋鳥。就知道的牛椋鳥以共有兩種分類,一種是紅嘴牛椋鳥一種是黃嘴牛椋鳥,它們的嘴巴都是非常鮮亮的,主要依靠大型動物身上的寄生蟲為生,所以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經常就能看見一些大型食草動物身上有一些牛椋鳥。
  • 每日一讀 |《牛椋鳥是犀牛的瞭望眼》(60s音頻)
    儘管如此,這些巨大的非洲食草動物很容易就能抵禦飢餓的獅子和鬣狗。「事實證明,它們的基本體型足以在充滿大型食肉動物的熱帶草原上生存,這些動物體型很大,皮膚很厚,長著大而鋒利的角。」Victoria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behavioral ecologist Roan Plotz.
  • 英一隻鴿子展現霸道一幕,咬著一隻椋鳥翅膀,上演鳥類的「過肩摔」
    在鳥類中,鴿子是被認為個性比較溫順的鳥類,缺乏攻擊性,但鴿子也會「恃強凌弱」的,在佔據體型優勢時,也會欺負其它小鳥。近日在英國的一個農場的圍欄上,就拍攝到到:一隻鴿子和一隻椋鳥爭鬥,鴿子展現霸道一幕,咬著一隻椋鳥翅膀,上演鳥類的「過肩摔」。
  •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的鳥類,淺灰色椋鳥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亞洲椋鳥屬的鳥類。中等體型的淺灰色椋鳥。灰頭椋鳥,頭及後枕具絲狀珍珠色羽,肩無白紋。灰頭椋鳥,與灰背椋鳥及絲光椋鳥的幼鳥的區別在外側尾羽慄色,腰色深,兩脅具些許棕色。灰頭椋鳥,中小型鳥類,體長17-20cm。嘴橙黃色。
  • 英一隻鴿子展現霸道一幕,咬著一隻椋鳥翅膀,上演鳥類的過肩摔
    在鳥類中,鴿子是被認為個性比較溫順的鳥類,缺乏攻擊性,但鴿子也會「恃強凌弱」的,在佔據體型優勢時,也會欺負其它小鳥。近日在英國的一個農場的圍欄上,就拍攝到到:一隻鴿子和一隻椋鳥爭鬥,鴿子展現霸道一幕,咬著一隻椋鳥翅膀,上演鳥類的「過肩摔」。
  • 牛椋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都讓你給做絕了
    牛椋(liang二聲)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做絕,它們分布於非洲,尤其是食草動物多的非洲大草原上,牛椋鳥屬只有兩種鳥類,紅嘴牛椋鳥和黃嘴牛椋鳥,經常停留在大型食草動物身上啄食寄生蟲。牛椋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都讓你給做絕了如果你以為牛椋鳥是人見人愛的保健精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它們不光捉蟲,還要吸動物們的血!牛椋鳥活躍在各種動物身上,比如水牛、長頸鹿、犀牛、斑馬、河馬甚至大象身上也有它們活動的蹤跡,它們在啄食寄生蟲的同時,還會自己偷偷開葷。
  • 科學家揭示生物共生的奧秘:人類也是共生生物
    小丑魚又名眼斑雙鋸魚(Clown anemonefish),小丑魚是典型的共生生物。它與海葵互利共生,因此又被叫做海葵魚。 黃嘴牛椋鳥在吃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蟲,兩者形成共生關係 生物共生是進化的產物 科學家告訴我們,物種選擇性是產生共生現象的關鍵。
  • 以動物血肉為食的鳥,為何動物們還很喜歡它,不會把它趕走?
    在非洲廣闊的大草原上,生活著這樣一種鳥,它們大多出現在水牛、大象以及河馬較多的河流區域,並以它們的血肉為食,或許你認為這些動物會極其厭惡它,但事實正相反,它們與草原上的動物為伴,時常悠閒的在它們身上落腳、休息。這類鳥名作牛椋鳥,它能夠如此受歡迎還要歸功於它的「兩面性」。
  • 城市中的鳥類軍團——絲光椋鳥
    他們真正的名字叫作絲光椋鳥。絲光椋鳥(學名:Sturnussericeus)身體灰褐色,雌鳥頭部汙灰色,而雄鳥頭白,像一位頭髮向後梳的大佬!飛翔時翅下有白斑。常有觀鳥新手把絲光椋鳥與八哥混淆,八哥飛翔時身體黑色,翅下白斑,他倆體色不同,而且他倆飛行姿態也有差別,絲光椋鳥飛行時顯得更加迅速敏捷。
  • 草原上的神秘生物,紅色瞳孔,為何說它一半天使一半惡魔?
    與非洲食草動物共棲,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傳說是吸血鬼後代?佛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而在動物界中有一種這樣的生物,它是一半天使一半惡魔,為什這麼稱呼呢?它做了什麼?其實這種動物是一種飛行的鳥類,叫做牛椋鳥。
  • 鳥類棗核般大小的大腦能有這麼聰明?
    McGowan介紹說:「這附近的渡鴉都認識我這張臉。」起初,住在實驗室附近的渡鴉都不喜歡McGowan接近它們的鳥巢。後來,他給這些鳥兒撒一些健康的食物,它們就開始喜歡他了。「它們認識我的車,認識我的腳步,從我們當時相遇的地方10幾公裡外,它們就能認出我。它們真的很神奇。」
  • 愛寵物之昊東:萌寵之關於鴉科類動物的介紹,你知道多少呢
    鴉及猛禽等大型鳥類為什麼能容忍小鳥來寄宿?一種可能是這些大型鳥類都是利用過去的舊巢繁殖,而麻雀和椋鳥等卻早已在這裡佔有了巢址,並在巢縫內搭窩繁殖,因而它們理當成為「巢主」,而大型鳥類則是侵居而入。另—種認為巢主是大型鳥類,小型鳥由於找不到適合築巢的場所,而到這裡來寄宿的。
  • 大自然一種奇特共生聯盟:螞蟻群為蟻鳥尋找昆蟲,避免蟻鳥專吃蟻
    大自然中,有一種共生聯盟:在共生關係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例如鱷魚和鱷魚鳥,牛和牛椋鳥等,雙方都相互獲利。但還有一種奇特共生關係,就是專門從對方獲取好處,例如蟻鳥和螞蟻就是大自然奇特的共生聯盟!
  • 「愛鳥周」|人類對鳥類的態度,有哪些變化?
    後來,林業部等部門又提出建議,在每年四月至五月初由各地自行確定一個星期為「愛鳥周」,並開展各種宣傳教育和保護鳥類活動。這便是「愛鳥周」的由來。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信息可知,目前我國有鳥類1445種,約佔世界鳥類種數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鳥類和我們的關係顯然也更加密切。事實上,人類與鳥類相伴共生、共存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整個人類史。
  • 牛椋鳥是清除寄生蟲益鳥,還是趁人之危的吸血鳥
    大家知不知道非洲很多植食動物的身上都有牛椋鳥、紅嘴,而長頸鹿身上牛椋鳥數量特別多,看起來他們的關係特別鐵,非洲動物的好基友。就像其他動物一樣,這兩種動物在一起出現是有原因的。牛椋鳥最喜歡吃動物身上的皮蟲,當動物受傷的時候也會為其清理傷口。
  • 狂野肯亞之行(鳥類篇2:上百張鳥類照片等你來欣賞,文末附鳥種清單)
    斑晨鶇       非洲的常見水邊鳥類也有鶺鴒:黃嘴牛椋鳥白眉歌鵖非洲黑喉石鵖       本次拍攝的鳥類初步整理完畢,既是對自己旅程的一個小結,也希望對有興趣前往肯亞觀鳥的你有幫助,謝謝大家的幫助和支持。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市鳥類增至673種
    掌上春城訊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
  • 東非之行—非洲鳥
    而非洲的鳥兒很多確是那麼的豔麗,豔麗的連我這個不喜於拍小鳥的人都忍不住多拍幾張。所以不經意間拍了這許多。我們在坦尚尼亞的嚮導小黑哥雖然找動物看動物的能力比在肯亞的老司機要弱一些,但是他的記憶力非常好,看到某種鳥類某種動物,能立即說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的分布情況,所以當時把我們的隊友小淇崇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