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是飛翔的朋友,
夜空鑲嵌的星辰是導航,
山川河流是指示標;
一生只為一件事
沒有理由
不用想太多
自由的翱翔。
沒有塵世的蠅營狗苟,
沒有世俗的牽絆,
一切只為到達這就是我們愛的鳥兒。。。
非洲估計是鳥兒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在這裡有1400多種鳥類。不論以什麼標準,這裡的鳥兒們都是驚豔的。
我們為火烈鳥而來。看到了火烈鳥,心中的念想也得到了大半釋懷。
但是沒想到會看到那麼多彩色的漂亮的小鳥,以前在新疆,眼睛不好,所以不太注意的到躲在林子裡的小鳥們,再說它們太樸素了,樸素的跟樹枝混起來都很難看到。
而非洲的鳥兒很多確是那麼的豔麗,豔麗的連我這個不喜於拍小鳥的人都忍不住多拍幾張。所以不經意間拍了這許多。
我們在坦尚尼亞的嚮導小黑哥雖然找動物看動物的能力比在肯亞的老司機要弱一些,但是他的記憶力非常好,看到某種鳥類某種動物,能立即說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的分布情況,所以當時把我們的隊友小淇崇拜的。。。。
而我現在整理這些鳥,翻資料對圖都覺得比較困難,因為對鳥類不熟悉,算是門外漢了,所以也只能通過整理這些能增長點知識吧,要不然,按完快門把照片一扔什麼都不知道。
1.火烈鳥,分大火烈鳥和小火烈鳥,區別就在於體積了。
白的這種是大火烈鳥,其它全是小火烈鳥。
2.東非冠鶴
也是非洲特有的,尤其是它的皇冠,漂亮的無以倫比。
3、駝鳥(ostrich)
誰說鴕鳥不是鳥,它只不過是不會飛的鳥而已。
它是現代鳥類中最大的鳥,高可達3米,頸長,頭小,脖子長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飛,腿長,腳有力,善於行走和奔跑。雌鳥灰褐色,雄鳥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一步可跨8米,時速可達70千米/小時,能跳躍達3.5米。
最可愛的是雌鳥和雄鳥跳舞交歡。可惜我們走近它們就不給我們表演了。
憑藉70公裡的時速及平躺在地上偽裝成一堆泥土的本事,這些從上古時代起就不能飛翔的鳥得以逃脫食肉動物的捕獵。
猜猜哪個是雄哪個是雌?太傲嬌的感覺。
4.紫胸佛法僧(Lilac-breasted roller)
沒去非洲之前,聽說新疆也有這種鳥,但一直沒見過,就在照片上見過,就覺得她美得驚豔了。但是到了非洲,混到各種驚豔的小鳥中,反而覺得它也就長得一般了。。。
英文名是roller,意為滾動的東西,意思說她喜歡在飛行時從一邊滾到另一邊,炫耀它彩虹般的藍色,紫色和綠色的羽毛。
5.紅嘴牛椋鳥(Red-billed Oxpecker)
紅嘴牛椋鳥棲息在常見的食草動物身上,比如斑馬、水牛、犀牛、大羚羊、黑斑蹬羚、河馬、長頸鹿、甚至大象等,在它們身上來回飛翔攀爬,尋找每一寸身體裡的「食物」。而對於這些食草動物來說,還巴不得找人清理身上的蝨子蒼蠅,所以非常容忍這些清潔工。
牛椋鳥還是獸群的義務警衛軍,若有猛獸來襲,牛椋鳥能最先做出反應.提醒獸類儘早躲避。它的爪子異常鋒利,四個腳趾兩個朝前兩個朝後.這樣它們就能夠以任何角度在光滑的動物身上站穩。牛椋鳥幾乎一生都在自己的動物主人身上或者身旁度過,甚至在它們的背上求偶交配。就是在它們飛到別處去搭建巢穴時,還要拔下主人背上的毛髮來裝飾巢穴的邊緣。
但是居說它吸血能使陣舊傷口不能癒合,所以它有它的不好之處。
6.慄頭麗椋鳥(superb starling)
它被諡為名星模特,因為也長得非常豔麗。而且一點也不怕人,到處都是,所以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它的數量之多已經令人驚訝,隨處可見。
隨處都是,根本不怕人
7.白頭牛文鳥
白頭牛文鳥屬(學名:Dinemellia)是織布鳥科(學名:Ploceidae)的一屬。
8.蛇鷲[shé, jiù](學名:Sagittarius serpentarius)為隼形目蛇鷲屬下的一種大型陸棲猛禽,僅有一種,無亞種分化。體型似鶴,體長為1.25-1.5米,體高1.2-1.5米,體重2.3-4.27千克,在猛禽中可謂「鶴立雞群」。體羽淺灰色,大腿黑色,飛羽黑色,有白色羽紋。尾有一對長的中央飾羽。腿長並有厚鱗保護,以免被蛇咬傷。蛇鷲是許多非洲毒蛇(如黑曼巴蛇)的天敵。
蛇鷲又名秘書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頭上有20根黑色冠羽,貌似之前耳後帶著羽筆的文書。雖然它可以飛,但是更喜歡步行走動,活動範圍可以覆蓋30公裡,以尋找食物和其他資源。蛇鷲主要食物是大型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喜將獵物摔死後整個吞下
9。黃頸裸喉鷓鴣 學名:Pternistis leucoscepus,英文名:Yellow-necked Spurfowl)是雉科雞鷓鴣屬的鳥類。
10.紅臉地犀鳥
(學名:Bucorvus leadbeateri,英文名:Southern Ground Hornbill)是地犀鳥科地犀鳥屬的鳥類。
紅臉地犀鳥 (學名Bucorvus leadbeateri)是最大的犀鳥。 紅臉地犀鳥的體型很大,長90-129釐米及重2.2-6.2公斤, 雄鳥比雌鳥大。 它們呈黑色,面及喉嚨上有一處紅斑及沒有羽毛。 雙翼端呈白色。 喙直及呈黑色。 雌鳥細小,喉嚨呈紫藍色。
11.非洲白䴉
(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英文名:African Sacred Ibis)為䴉科白䴉屬的鳥類,又名埃及聖䴉、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拉克東南部及以往埃及的一種朱鷺。它們在埃及被受尊敬,古時經常被製成木乃伊作為託特的象徵。它們也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及美國。與澳洲白䴉、黑頭白䴉外形很相似。
12.非洲斑鶺鴒
(學名:Motacilla aguimp,英文名:African Pied Wagtail)是鶺鴒屬的鳥類。
13非洲海雕
(學名:Haliaeetus vocifer,英文名:African Fish Eagle)是鷹科海雕屬的鳥類,又叫做吼海雕、非洲魚雕。是一種中型猛禽。「吼海雕」這個名字得自這種鳥獨特的生活習性,它們有時獨自狂呼,有時夫唱婦隨,「喔喔」的高唳聲往往是初涉非洲的遊人最早發覺的生命氣息,因此人們把吼海雕的叫聲稱為「非洲的聲音」。雌性比雄性大。它們的外型獨特,軀幹呈棕色,雙翅黝黑,頭頸部、胸部及尾部雪白。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大陸。主要的食物是魚。吼海雕最近的近親是現屬極危的馬達加斯加海雕
14.小蜂虎
(學名:Merops pusillus,英文名:Little Bee-eater)屬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屬。體長15-17釐米。棲息於灌叢、草原等地帶。以昆蟲等為食。全年均有繁殖記錄,營巢於巖壁上的洞穴中。
蜂虎中有一種蜂虎黃喉分布於地中海周圍至歐洲,西南亞,非洲,印度和中國。在中國僅見於新疆,數量稀少
15.白鵜鶘
白鵜鶘(學名:Pelecanus onocrotalus,英文名:Great White Pelican)是鵜形目鵜鶘科鵜鶘屬的鳥類,也叫東方白鵜鶘或大白鵜鶘,是一種大型鵜鶘。產於歐洲到亞洲以及非洲的沼澤地和淺湖區。
16黑白禿鷲
黑白兀鷲Gyps rueppellii (Brehm, 1852)是隼形目,鷹科,兀鷲屬的一個動物。已知的飛得最高的鳥,能在11000米的高空飛行。一般都很安靜,只會在鳥巢內或屍體旁才會發出叫聲。主要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近危物種。
17.非洲禿鸛
(學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英文名:Marabou Stork)是鸛科禿鸛屬的鳥類。非洲禿鸛棲居在河流、湖泊、沼澤、草地等地帶,甚至靠近人類居住區,集群,日行性,飛翔沉重、緩慢。留鳥。頸下部的膨脹肉垂(喉囊)用於求偶炫耀,主要以各種動物的屍體為食,也捕食昆蟲、魚、鼠和鳥等活獵物。有時會翻食垃圾
這傢伙還跟人類很和諧
18黑頭鷺(學名:Ardea melanocephala,英文名:Black-headed Heron)是鷺科鷺屬的鳥類。
黑頭鷺是大型涉禽,體型基本與灰鷺一樣大,樣子也差不多,顏色更暗。總體幾乎是暗灰色,各部位羽毛的灰色亮度有差別。
黑頭鷺黑頭鷺習慣的呼聲是「kuark」,叫聲很大像嘶鳴。這是一種生活在開闊地區的鳥類,特別是牧場和草原。它們依水而居,適應一些偏遠的地區,可以在道路上尋找到自己的食物。在撒哈拉到北非都能觀察到。在馬達加斯加、法國也曾經出現過它們的行蹤。主要是留鳥,有時也可以前往數百公裡去被雨水澆灌的地區活動。這種鳥類在繁殖季節會因為領地發生爭鬥。
它們在淺水和泥土中尋找獵物,用長而鋒利的喙飛快地攫食,黑頭鷺會耐心的等待著它們的獵物,完全靜止的或慢行,更好地跟蹤它們,直到獵食成功。白晝或展昏活動,主要食物包括魚、蝦、蛙、昆蟲、螃蟹、蛇類、軟體動物及小型嚙齒類。
雄的多漂亮啊,那頭髮。。。
19犀鳥
犀鳥(Bucerotidae)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大型鳥類,佛法僧目犀鳥科,為本科動物的統稱。犀鳥以某些種類上嘴基部的骨質盔突而著名。嘴就佔了身長的1/3到一半,寬扁的腳趾非常適合在樹上的攀爬活動,一雙大眼睛上長有粗長的眼睫毛。最古怪的是在它的頭上。長有一個銅盔狀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的角一樣,故而得名犀鳥。主要分布於非洲及亞洲南部,大部分犀鳥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以樹上那些多半是啄木鳥啄出來的空洞為巢。
20德氏彎嘴犀鳥
德氏彎嘴犀鳥(Von der Decken's Hornbill)是在東非發現的一種熱帶近雀形目的犀鳥,生存在荊棘灌叢和類似的乾旱生態環境內。它通常包括了一個名為傑克遜犀鳥的亞種。它得名於德國探險家Von der Decken男爵(1833年至1865年)。德氏彎嘴犀鳥個頭不大,50釐米。頭部和腹部白色,上體黑色。長尾長彎嘴,而彎嘴上部不帶冠。外表很像紅彎嘴犀鳥,但明顯的區別在於嘴的顏色和翅膀上沒有覆羽斑點。兩性有差異,雌性為黑嘴,而雄性為帶一個奶油白尖端和黑色邊緣的紅嘴。孵化期通常下2-3枚白色蛋,它們用泥土、糞便和果肉混合成類似水泥的物質在樹洞上糊成一面牆,僅留一個小孔,供雄鳥餵食母鳥和雛鳥。待雛鳥過大,洞穴不能容下母子時,雌鳥啄破泥牆出來,並重新糊牆,然後雌雄共同撫育幼雛。
21.黃腹織雀
學名:Ploceus baglafecht,英文名:Baglafecht Weaver)是織布鳥科織雀屬的鳥類。
22.慄頭金織雀
(學名:Ploceus castaneiceps,英文名:Taveta Weaver)是織布鳥科織雀屬的鳥類。體金黃色。分布於非洲的肯亞和坦尚尼亞。
23林區翡翠
是翠鳥科,翡翠屬的鳥類。
【中文別名】林地翡翠、塞內加爾翡翠
【拉丁學名】Halcyon senegalensis
【命名時間】Linnaeus, 1766[1]
【英文名稱】Woodland Kingfisher、Senegal Kingfisher
通常棲息於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在熱帶草原林地的邊緣、河流、湖泊或紅樹林。在陽光直接照射時,它們在樹林間一動不動佇立,然而,在潮溼的天氣和陰天會很活躍。
24.金翅雀(學名:Carduelis sinica)。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
25.冕麥雞
(學名:Vanellus coronatus):體長30-31釐米,體重126-200克。屬於中型涉禽,與鴴類相比,體型較大,很容易識別,頂冠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相交組合的環。腿較長。鼻孔線形,位於鼻溝裡;鼻溝的長度超過嘴長的一半;翅形圓;有很小的後趾。兩性相似,成鳥頭頂及後頸黑色,黑冠由一道白色包圍環。肩、背及翼覆羽青灰褐色,飛羽青灰色。眼睛在繁殖季節黃色,而在不繁殖時棕橙色,鳥喙紅色具黑端。脛部裸露部分、跗蹠及趾桔紅色。
棲息地一般接近各種水域,如沼澤、湖畔,也出現在農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區。食蝗蟲、蛙類、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種子等。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
26.白鷺
27蒼鷺
28非洲雉鴴
非洲水雉(學名:Actophilornis africana)又名非洲雉鴴、長腳雉鴴,為鴴形目雉鴴科非洲雉鴴屬大型鳥種,體長30釐米,雌雄同色,雌鳥較雄鳥大,有額甲呈藍色,眉和頸部背呈黑色,背部、翅膀呈板慄色,腹部白色,翼尖黑色,和其他雉鴴一樣腿很長,腳趾巨大,是比較容易辨別的水鳥。以昆蟲為食,捕捉水生昆蟲的幼蟲、小螃蟹、蝸牛,也吃植物的種子。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辛巴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波札那等地區。
29白頭禿鷲
白頭禿鷲(Trigonoceps occipitalis),隼形目,鷹科,白頭禿鷲屬的一個物種。長約80cm(31吋),翼展約1.8 m(6呎)。黑色,次級羽翼和腹部呈白色。翎領高呈黑色,喙大呈紅色。頭呈獨特的三角形,為淡黃色,無毛,頭頂有白色絨羽冠。
30鸕鷀
31鷺鴇
灰頸鷺鴇,又名灰頸鴇、柯利鳥,屬鶴形目鴇科鷺鴇屬,該屬共4種,另外三種為阿拉伯鴇、黑冠鷺鴇、澳大利亞鴇。
灰頸鷺鴇是雜食動物,主要以植物的嫩葉、種子等為食。灰頸鷺鴇習慣在地面覓食,尤其是草地上,結成小群活動,比較喧鬧。灰頸鷺鴇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安哥拉、南非等地,棲息於非洲乾燥開闊的草原中,成小群活動。
灰頸鷺鴇與鴿子、沙雞和三趾鶉一同為少數能夠自如吮吸水的鳥類,而無需像其他鳥那樣必須用喙將水鏟起然後仰頭咽下。
涉禽中也不少大型鳥類,鸛、鶴、巨鷺等,但最大的當屬灰頸鷺鴇,體長105—128釐米,翅長2.56米,從這項指標上看,進入超大型飛鳥前三甲不可能,但灰頸鷺鴇體型壯碩,體重達18千克左右,也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體重最大的鳥類。
這鳥居然也已經瀕臨滅絕。不小心被我拍到。
32黃鶺鴒
黃鶺鴒(學名:Motacilla flava) 體型大小和山鶺鴒差不多,體長15~18釐米。頭頂藍灰色或暗色。上體橄欖綠色或灰色、具白色、黃色或黃白色眉紋。飛羽黑褐色具兩道白色或黃白色橫斑。尾黑褐色,最外側兩對尾羽大都白色。下體黃色。
喜稻田、沼澤邊緣及草地。常結成甚大群,在牲口及水牛周圍取食。群鳥飛行時發出尖細悅耳的tsweep聲,結尾時略上揚。鳴聲為重複的叫聲間雜顫鳴聲。
33白鶺鴒
(學名:Motacilla alba):是雀形目鶺鴒科的鳥類,屬小型鳴禽,全長約18釐米,翼展31釐米,體重23克,壽命10年。體羽為黑白二色。棲息於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離水較近的耕地、草場等均可見到。經常成對活動或結小群活動。以昆蟲為食。覓食時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蟲。飛行時呈波浪式前進,停息時尾部不停上下擺動。繁殖期在3-7月,築巢於屋頂、洞穴、石縫等處,巢由草莖、細根、樹皮和枯葉構成,巢呈杯狀。每窩產卵4-5枚。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地區,在中國有廣泛分布。新疆也有。那天還拍上過。
34非洲壽帶(學名:Terpsiphone viridis,英文名:African Paradise Flycatcher)是壽帶屬的鳥類。
整理了大半個月,總算把自己拍的鳥類搞完了。在我國鳥類資源雖豐富多彩,可人類因素影響,還有多少鳥兒安全自由繁衍?城裡能看到的除了麻雀、鴿子、喜鵲、烏鴉之外,其他的鳥兒寥寥無幾。而且拍起來相當困難。。。前幾天在烏魯木齊的周邊去拍鳥深有體會。
所以有條件的鳥友還是至少去一次非洲吧,不管是鳥類還是動物都願意棲息在這裡,而且比較好拍。我沒有專門去尋找,只是在路上,而且是挑的我喜歡的,一些長得醜的或者太小的鳥,我都不願意舉鏡頭。看鳥網的一個網友去非洲十天拍了270種,確實太高效了。而在國內在新疆,拍鳥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深有體會。。。。
非洲,我還是會再去的。
名 音標 讀(諧音) 例 註解
鳧 fú (服) 例:棉鳧
鳩 jiū (究) 例:珠頸斑鳩
鳶 yuān (淵) 例:黑耳鳶
鰹jiān (堅) 例:藍腳鰹鳥
鴗lì (立) 例:藍頂翠鴗
鳽jiān (兼) 五筆 GAT 例:黃葦鳽
鳾shī (師) 五筆 GMHO 例:普通鳾
鴇 bǎo (寶) 例:大鴇
鵓 bó (勃) 例:鵓鴣
鶇 dōng(東) 例:紅尾鶇
藪 sǒu (叟) 例:棕藪鴝
鵙 jú (局) 五筆 jdkm 例:暗灰鵑鵙
鷺lù (路) 例;大白鷺
隼 sǔn (損) 例:黃爪隼
笞chī(吃):用鞭打
曳 yè(夜) 例:曳尾鸌
鴝 qú (渠) 例:北紅尾鴝
鸝 lí (離) 例;;黑枕黃鸝
鴴 héng (橫) 例:金眶鴴
鵐 wú (無) 例:白眉鵐
鵏 bǔ (捕) 例:地鵏
鵟 kuáng (狂)五筆 QTGO 例:大鵟
鷳 xián (閒) 例:白鷳
鵯 bēi (杯) 例:白頭鵯
鶚 è (惡) 例:鶚(魚鷹)
鶥 méi (眉) 例:紅頭噪鶥
鷂 yào(要) 例:白尾鷂
鶲 wēng(翁) 例:白眉姬鶲
鷚 liù (六) 例:水鷚
鷸 yù(玉) 例:磯鷸
鸌 hù (戶) 五筆:QYNC 例:白額鸌
鸏 méng (蒙)例:白尾鸏
䴉 huán(環) 例:朱䴉
榛 zhēn (真) 例:花尾榛雞
蓑 suō (縮)例:蓑羽鶴
塍 chéng (成)例:黑尾塍鷸
杓sháo(勺) 例:大杓鷸
鸛 guàn (貫) 例:東方白鸛
鴷 liè (列) 五筆:GQJO 例:蟻鴷
椋 liáng (涼) 例;絲光椋鳥
鬃 zōng (宗) 例:鬃林鴨
翎 líng (零) 例:珠頸斑鶉
蹼 pǔ (譜)例:半蹼鷸
頦 kē (克)例:紅喉歌鴝,別稱紅點頦
脅 xié (協)例:紅脅藍尾鴝
赭 zhě (者)例:赭紅尾鴝
鵎鵼 tuǒ-kōng(妥空) 五筆EVWO+PWAO 巨嘴鳥
鶺鴒jí líng (級、 零) 例:灰鶺鴒
兀鷲 wū jiù (汙、就) 例:高山兀鷲
鸊鷉 pì tī (闢、梯) 五筆:nkrh 例:小鸊鷉
鷦鷯 jiāo liáo (焦、遼) 例:鷦鷯
鵜鶘 tí hú (提、壺) 例:白鵜鶘
鵂鶹 xiū liú (休、留) 例:領鵂鶹
鴯鶓 ér miáo (兒、苗) 例:鴯鶓(澳大利亞特有鳥種)
鴛鴦 yuān yāng (淵、央) 例:鴛鴦
鴟鴞 chī xiāo(吃、消) 例:鴟鴞科
鸕鷀 lú cí (盧、瓷) 例:海鸕鷀
鷓鴣 zhè gū (這、姑) 例:紅喉山鷓鴣
鵪鶉 ān chún(安、純) 例:鵪鶉
蠣鷸 lì yù (力、玉) 例:北美蠣鷸
疣鼻yóu bí (由、鼻)例:疣鼻天鵝
鵖 中文拼音: 鵖bī(通「? [即鳥] jī」,釋疑) ,例:黑喉石鵖(即)僅供參考
註:鸊鷉、鵟、鴷、鵏、鳾、鵙 都需要打成繁體字!電腦上才可以正常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