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學家認清6億年前胚胎化石結構

2021-01-16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首次看清了一批6億年前胚胎狀化石的內部精細結構。結果顯示,6億年前,這些古生物已經能像現在的動物胚胎一樣進行細胞分裂。這對解開動物起源之謎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

絕大多數現代高等動物的祖先直到5.4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才以爆發形式突然出現。但要解答動物起源之謎,必須到寒武紀之前尋找更早的化石證據。科研團隊對產自中國貴州甕安的一批化石展開研究。這些化石約有6億年歷史,產生於寒武紀大爆發以前。它們的外形很像現代動物胚胎,表面長著螺旋狀圈紋,被稱為甕安旋孔蟲。但受限於觀測手段,前人對這種生物的內部結構知之甚少。

研究團隊採用最新三維無損成像技術,掃描了300多個甕安旋孔蟲化石標本。結果顯示甕安旋孔蟲的內部存在細胞分裂現象。隨著細胞越來越多,其內部單個細胞的體積越來越小,有的化石標本內甚至能看到數千個細胞。

「這種發育方式,與動物胚胎早期發育非常類似。我們認為,甕安旋孔蟲很可能是一類已經滅絕的遠古動物,或是現代動物的遠古近親。」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殷宗軍說。

(據新華社南京電 記者王珏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
  • 迄今最古老動物化石,顯微CT"看見"6億年前細胞核
    日前,科學家在我國甕安生物群動物胚胎化石中確認了最古老細胞核結構的存在。圖為一枚7-細胞期標本,6個小細胞各含一個細胞核,第七個大細胞具有兩個細胞核。地球生命演化史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現今地球一切高等的複雜生命都是由真核細胞組成,我們的老祖宗都指向幾十億年前遠古時期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如何有效識別地質歷史早期化石記錄中的真核細胞及其亞細胞結構,是重建地球真核生物早期演化歷史的關鍵所在。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動物胚胎化石距今6.1億年,是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記錄之一。
  • 6億年前化石記錄「蛋生雞」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布一項研究成果,該所副研究員殷宗軍和研究員朱茂炎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通過對這種生物形態的研究觀察,他們還原了原始「胚胎發育」的過程。
  • 億年「翼龍伊甸園」胚胎化石首現,原來翼龍是卵生?
    215枚翼龍蛋為橢圓形,長軸多約為6釐米。其中,有16枚含有三維立體的翼龍胚胎化石,系人類首次發現。砂巖中保存的兩百多個翼龍蛋(圖片來自網絡)翼龍VS恐龍,傻傻分不清楚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把翼龍當做恐龍。
  • 6.1億年前的籠脊球化石揭動物起源之謎
    「籠脊球」化石,a和b是裸露的標本,囊包已丟失,c和d是保存了囊包的標本,e和f是a和b的局部放大,顯示細胞結構細節。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11月28日電(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8日發布消息,該所殷宗軍副研究員和朱茂炎研究員,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中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為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提供了新思路。
  • 6.1億年前化石給出答案:先有蛋
    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殷宗軍介紹,「先有蛋」這個答案的重要線索,來自於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葬化石庫中的一類化石。該類化石名叫「籠脊球」。相關研究成果於2019年11月27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 災難推動生物演化:6億年前,雪球地球後出現複雜生命體
    一、 雪球地球事件在距今7-6億年前,地球經歷了長時間的極寒狀態,在這個期間,地球溫度極低,厚厚的冰蓋幾乎覆蓋整個地球,這讓地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打雪仗用的雪球一樣,因此被稱為雪球地球。(雪球地球:6億年前全球大封凍,解凍之後生命迎來大爆炸)
  • 含胚胎的爬行動物軟殼蛋化石
    本報北京6月25日電 我國科學家在遼西中生代熱河生物群中發現了含胚胎的爬行動物軟殼蛋化石,它們分為離龍類蛋化石和翼龍類蛋化石。發現含胚胎的爬行動物軟殼蛋化石,在世界上尚屬首次。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季強研究員今天宣布了這一成果。
  • 6億年前的蟲子長什麼樣?古生物學家新發現
    6億年前的甕安生物群中,有一類胚胎狀化石表面上長有奇怪的螺旋狀線圈,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長期以來學界有各種假說,但均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和同步輻射顯微斷層成像技術,對這類化石的內部結構進行了研究,最終破解了其身世之謎。相關研究於2020年6月13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動物是如何起源的呢?這一直是困擾古生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的前沿科學問題。
  • 探秘前寒武紀地質時代的古老化石
    前寒武紀見證了地球環境的深刻變化:在最初的5億年裡 地球處於不斷被流星轟炸的狀態,使得生命無法出現。然而,最終,流星風暴減弱了,我們的地球獲得了更穩定的表面。液態水和二氧化碳都存在,但氧氣含量很低。生命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起源的,可能是39億年前,儘管已知的最古老的化石要年輕得多,只有34.5億年的歷史。這些微小的化石類似於現代藍藻,只是前寒武紀地球上繁衍的多種微生物之一。
  • 6.1億年前的化石可以作證:地球上先有蛋!
    一個雞蛋的結構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存在作用(如圖所示) 6.1億年前的「籠脊球」化石證明先有蛋在地球龐大的生態系統中,不管是結構簡單的海綿動物,還是那些更為複雜的脊髓動物,它們的存在無疑構成了該系統中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5.4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謎底揭開
    朱茂炎展示在西伯利亞採集的化石在5.4億年前的寒武紀,現生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譬如脊椎動物、節肢、腕足、蠕形等動物突然集體亮相。這一極度「默契」的現象讓科學家們迷惑不解。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生命大爆發?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中英俄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氧氣含量是控制寒武紀大爆發進程的最關鍵因素。相關成果於2019年5月6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地球科學》。
  • 顯微CT鏡頭下化石什麼樣?可看到許多較大核狀結構
    日前,科學家在我國甕安生物群動物胚胎化石中確認了最古老細胞核結構的存在。圖為一枚7-細胞期標本,6個小細胞各含一個細胞核,第七個大細胞具有兩個細胞核。  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人類已經自問了千百年,至今仍是待解的謎團。  地球生命演化史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現今地球一切高等的複雜生命都是由真核細胞組成,我們的老祖宗都指向幾十億年前遠古時期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如何有效識別地質歷史早期化石記錄中的真核細胞及其亞細胞結構,是重建地球真核生物早期演化歷史的關鍵所在。
  • 埃迪卡拉紀:6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群長什麼樣子?
    元古宙末期,此時距離地球形成已經39億年了,在前面的39億年間,地球雖然已經出現了生命,但是因為生命個體非常微小,因此看上去一片死寂。但是在這片死寂之下,生命在默默的積蓄力量。6.35億年前,覆蓋著地球的厚厚的冰層在火山爆發的影響下迅速消退,生命們不需要再尋找溫暖的水域苦苦掙扎了,現在,整個寬廣的大洋都是它們的繁殖地;與此同時,在板塊運動的影響下,原本是一整塊的羅迪尼亞大陸開始分裂成為諸多小的陸塊,移動到了地球的各個角落,地理的隔離對於生物多樣性總是有利的。
  • 英國科學家或發現42.8億年前微生物化石 將有助於證明火星生命存在
    【觀察者網綜合】綜合媒體報導,當地時間3月1日,兩位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者宣稱,他們發現了在37.7億年前至42.8億年前形成的微生物化石,這或許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微生物化石,包裹著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這一研究成果或將有助於人們了解生命的起源,並幫助科學家證明火星上生命的存在。
  • 六億年前化石揭示動物起源之謎
    「籠脊球」化石,a和b是裸露的標本,囊包已丟失,c和d是保存了囊包的標本,e和f是a和b的局部放大,顯示細胞結構細節。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11月28日電(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8日發布消息,該所殷宗軍副研究員和朱茂炎研究員,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中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為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科學網—英科學家構建3億年前盲蛛化石3D模型
    開氣門亞目化石3D模型,顯示其擁有長長的腿部,前端有一個彎曲部分,和它們的現代親戚非常相似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科學家近日發現了兩種新的盲蛛品種,它們曾在3億年前的森林中生活 在此之前有科學家提出盲蛛是地球上最早進化出接近現代身體形態的種類之一,而當時其它陸地生物仍然處於其各自演化的早期階段,如蜘蛛和蠍子等。將這些古代化石的3D模型與它們的後代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兩者非常相似,這證明這一物種在過去的數億年間幾乎沒有發生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