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英科學家構建3億年前盲蛛化石3D模型

2021-01-10 科學網

閉氣門亞目化石3D模型,顯示其背上長有硬刺,科學家們相信這可以為它們提供某種程度的保護

    開氣門亞目化石3D模型,顯示其擁有長長的腿部,前端有一個彎曲部分,和它們的現代親戚非常相似

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科學家近日發現了兩種新的盲蛛品種,它們曾在3億年前的森林中生活。現在,藉助三維可視模型技術,我們得以重新目睹它們的風採。

 

一個由英國倫敦帝國大學的研究人員領銜的國際小組成功地創建了這兩種分別屬於閉氣門亞目和開氣門亞目的盲蛛化石3D模型。這些盲蛛在地球上的生活年代大致是在石炭紀,早於恐龍。此番成功構建3D模型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這種體長僅有1釐米的八足小生物是如何在地球上3億年前的森林中生存的;作為一個種群,它們又是如何逐漸演化的。

 

在此之前有科學家提出盲蛛是地球上最早進化出接近現代身體形態的種類之一,而當時其它陸地生物仍然處於其各自演化的早期階段,如蜘蛛和蠍子等。將這些古代化石的3D模型與它們的後代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兩者非常相似,這證明這一物種在過去的數億年間幾乎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拉塞爾·加爾伍德(Russell Garwood)博士現在就職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這項研究正是他之前在倫敦帝國大學地球科學和工程學院任職時所進行的,他說:「這顯然是非常讓人吃驚的,從恐龍時代之前到現在的數億年間,盲蛛竟然沒有出現什麼改變。如果你今天到公園散步並有幸抓到一隻盲蛛放在手心裡,其實這就相當於你正手捧著一個史前生命體。我們現在還無法理解盲蛛為何能在如此早的時間段便演化的如此現代,而當時大部分其它陸地生物,包括它的近親蠍子,都仍然處於演化的早期形態。這或許是因為它們一早就進化出了很優秀的身體形式,因此在接下來的數億年間它都不再需要改變這種身體形態。」

 

這次構建的3D模型還證實了此前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盲蛛的閉氣門亞目和開氣門亞目擁有共同的祖先,它們是在大約3.05億年前從一個共同祖先那裡分化出來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結果支持了之前通過DNA研究得到的結論。這很重要,因為它提供了有關這種生物早期演化更加清晰的圖景。

 

研究小組此次還得以更多的了解了這兩種亞目的盲蛛在3億年前森林中生活的狀態。他們相信開氣門亞目盲蛛生活在森林的樹冠層葉片中,這幫助它們有效躲避地面的捕食者。其化石的3D模型顯示其擁有長長的腿部,前端有一個彎曲部分,和它們的現代親戚非常相似。現代的開氣門亞目盲蛛會利用這個腿上的彎曲抓住植物莖葉,在葉片間移動。

 

科學家們還認為當時的開氣門亞目盲蛛的身體擁有一個非常薄,非常柔軟的外層,即所謂的「外骨骼」。這是通過對3D化石模型的分析得到的結論,因為他們發現化石在形成過程中它的腹部出現了一處擠壓破碎。這暴露了其外甲殼的脆弱性。

 

而閉氣門亞目盲蛛化石的背上長有硬刺,科學家們相信這可以為它們提供某種程度的保護,因為捕食者會發現即使捕到它們,也很難吞下這種帶刺的獵物。而閉氣門亞目盲蛛的生活環境可能是潮溼的林地地面。它們今天生活在美洲的後代同樣擁有背刺,也生活於類似的環境之中。

 

盲蛛的化石非常珍貴,因為它們的身軀非常柔軟,渺小,脆弱,在化石形成過程中很容易損壞並消失。目前全世界一共大約只出土了33塊它們的化石。目前古生物學家們研究這種小生物的主要方法時切開化石並觀察其內部結構。這就意味著他們只能一次觀察一個三維立體圖形的一小塊二維切片,而無法一覽其三維結構。

 

而現代技術將幫助科學家們克服這一難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CT掃描成像設備可以對化石進行「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並製作出三維立體計算機模型。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們一共拍攝了3142張X射線化石斷層掃描圖像,並採用特殊軟體將它們合成後得到了三維空間的模型。

 

現在小組將繼續前進,運用這種技術對史前蜘蛛的化石和蟑螂的化石進行同樣的處理,以便更好的幫助科學界揭開更多的謎團。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中英科學家認清6億年前胚胎化石結構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首次看清了一批6億年前胚胎狀化石的內部精細結構。結果顯示,6億年前,這些古生物已經能像現在的動物胚胎一樣進行細胞分裂。這對解開動物起源之謎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們發現了4.3億年前的古海參,並用「克蘇魯」命名
    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對渾身觸手的「克蘇魯」化石的重建揭示了現代海參的怪異親戚 牛津大學稱,這塊化石是由自然史博物館領導的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在英國赫裡福德郡發現的,距今已有4.3億年歷史。科學家們對這塊化石進行了3D模型重建,然後得到了一個渾身都是觸手的東西。
  • 【蟲來如此】「凝固」的盲蛛
    盲蛛為蛛形綱的一個目(盲蛛目Opiliones),全世界已知6500多種,生活在溫
  • 科學家建立3億年前遠古蟑螂物種祖先3D結構(圖)
    科學家分析3億年前遠古蟑螂物種的3D結構模型,發現它的肢體是如何適宜各種地形環境,它不僅可以在空中飛行,還在地面上靈活爬行  【搜狐科學消息】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近日,科學家將3億年前蟑螂的祖先物種以3D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
  • 科學家建立3億年前遠古蟑螂物種祖先3D結構
    據美國《每日科學》報導,近日,科學家將3億年前蟑螂的祖先物種以3D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盾皮魚化石年代已有4億年 3D列印揭秘史前古魚
    研究人員展示盾皮魚化石盾皮魚化石年代已有4億年 自發現時起30多年一直沒人敢動中國學者3D列印揭秘「史前古魚」「想不到3D列印還能這麼玩。」近日,以兩名中國研究者領銜的中澳聯合研究團隊首次用3D列印技術對一件來自澳大利亞4億年前的盾皮魚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
  • 盾皮魚化石年代已有4億年 3D列印揭秘「史前古魚」
    近日,以兩名中國研究者領銜的中澳聯合研究團隊首次用3D列印技術對一件來自澳大利亞4億年前的盾皮魚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負責此次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原有的化石非常脆弱,最薄的位置不到0.1毫米,通過3D列印技術,研究者可以直觀地了解這類原始魚類的骨骼形態、神經血管走向、關節運動能力等信息。
  • 2.5億年前「晶片」化石被發現,它與3億年前「螺絲」有什麼聯繫?
    02石頭上的秘密科學家們經過對這塊石頭進行嚴密的分析之後發現,這塊石頭形成的時間可能在2.5億年前,是距離現在非常遠的時間。而更加奇怪的是,在這塊石頭上,表面存在了一種白色的物體,看起來跟現今的晶片十分的相似,讓人覺得它可能就是古代的晶片。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是什麼情況?世界上最古老森林化石
    美國發現3.85億年前森林化石是什麼情況?12月20日,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美國紐約州發現世界上最古老森林化石。化石最早由博物館員工在一處廢棄採石場發現,距今約有3.85億年歷史,比恐龍的出現都還要早1.4億年。
  • 科學家確認5.58億年前化石為動物化石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動物
    據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確認了一種存在於5.58億年前的生物化石為動物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這表明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生命始於寒武紀之前。據報導,這種化石是被一名博士生Ilya Bobrovskiy在俄羅斯西北部偏遠荒野的懸崖邊發現的,但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無法確認這個化石在進化體系中屬於什麼物種。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2014年9月12日訊,據BBC,一副巨大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而它的主人正是生活在1億4千萬至1億6500萬年以前的棘龍。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
  • 3.75億年前的魚類化石揭開了答案!
    對大約3.75億年前泥盆紀晚期魚類化石的研究,詳細描述了鰭開始轉變為適合在陸地上行走的四肢進化過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的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研究使用CT掃描來檢查仍被圍困在圍巖中的鰭射線形狀和結構。這些成像工具能讓研究人員首次在化石記錄中構建魚足類Tiktaalik及其近親整個鰭的數字三維模型。
  • 恩施州一高山發現3億年前海底神秘動物化石新種類…
    野三關第一地點發現三億年前精美海底化石,被報導後,引起科學家及各界關注昨天,根據報料人彭英鑄信息,筆者和著名作家成君憶先生及夫人到現場查看,又發現第二地點大量海底化石,包括發現新腕足動物化石品種,例如蕉葉貝和螺類化石等。
  • 5.5億年前生物化石再現?科學家:有助於了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科學家認為,地球誕生於45.7億年前。英國生物學家於2017年3月1日稱在加拿大發現了最古老的化石,顯示約43億年前就已經有生命的存在,這證明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比人類先前的認知的認知更早。自古以來,科學家都在探討生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遠古生物到底長什麼樣?生命到底是何時形成的?而這一切,依然都還在研究中。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科學家在南非發現有3.6億年歷史的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專電 南非金山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日前在南非發現了一塊有3.6億年歷史的七鰓鰻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化石。  根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這塊化石是在南非東開普省格雷厄姆斯敦附近的沃特山巖石群發現的,它證實了現代七鰓鰻是意義不同尋常的活化石。
  • 科學家發現含16億年前氧氣氣泡的「準化石」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丹麥和瑞典科學家從印度出土的疊層石裡發現了16億年前的氧氣氣泡痕跡,這些氧氣是生活在淺水中的藍藻產生的。  疊層石是一種有著細微層狀結構的特殊巖石,由遠古細菌活動導致有機物和礦物質沉積而成,代表著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可以視作「準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