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建立3億年前遠古蟑螂物種祖先3D結構

2020-11-22 科學網

 

據美國《每日科學》報導,近日,科學家將3億年前蟑螂的祖先物種以3D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科學家對一種叫做「Archimylacris eggintoni」的遠古物種化石進行3D結構成像,這一物種是現代蟑螂、螳螂和白蟻的共同祖先。它們生活在3.59億—2.99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當時地球生物正從海洋過渡至陸地。

 

這項研究將首次揭示遠古蟑螂的身體結構特徵,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分析這種身體結構是如何適應地球早期森林環境生存。遠古蟑螂的體長通常在2—9 釐米之間,寬度為4釐米。

 

研究負責人是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博士生拉塞爾·加伍德,他說:「遠古蟑螂遍布石炭紀時期全球各地,目前通過分析它的3D結構模型,我們可以發現它的肢體是如何適宜各種地形環境,它不僅可以在空中飛行,還在地面上靈活爬行。」

 

加伍德和研究人員使用CT掃描儀器成像,對化石3142倍X射線掃描彙編成一個精確的3D模型,用特製的電腦軟體形成「虛擬骨骼化石」。科學家基於3D模型預見這種遠古物種的腿部、觸角、口腔和肢體,這是之前人類未曾觀看到的。

 

研究人員計算機模擬發現遠古蟑螂腿部長著叫做「euplantulae」的粘性結構,他們認為這將有助於它們攀爬在樹葉等表面,可避免地面產卵面臨的掠食者威脅。此外,科學家還發現肢體長著爪子,表明它可能適宜在粗糙的樹皮上攀爬,它不僅能棲息在較高的樹枝上,還可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

 

3D模型還顯示遠古蟑螂的腿部結構能使其快速奔跑,他們分析腿部與身體所形成的角度較小,並且腿部較長。這種腿部結構可以快速移動,即使遇到惡劣的地形環境。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3億年前遠古蟑螂物種祖先3D結構(圖)
    科學家分析3億年前遠古蟑螂物種的3D結構模型,發現它的肢體是如何適宜各種地形環境,它不僅可以在空中飛行,還在地面上靈活爬行  【搜狐科學消息】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近日,科學家將3億年前蟑螂的祖先物種以3D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
  • 5億多年前遠古小魚或為脊椎動物祖先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11日報導稱,一種生活在5億多年前、身軀柔軟的魚類可能是幾乎所有現存脊椎動物的祖先,其化石保存完好得令人驚訝。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這種叫做Metaspriggina的小魚擁有典型的腮結構,而這種腮結構後來進化成為有顎脊椎動物的顎骨。
  • 科學家揭示蟑螂的進化史
    新華社倫敦2月11日電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報告說,遺傳信息顯示,2億多年以前,蟑螂的祖先生活在超級古陸——盤古大陸上,後來隨著大陸的分裂和漂移而分化出多個物種。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等國研究人員聯合開展,通過線粒體基因組全面追溯蟑螂的進化史。分析發現,大陸漂移導致的地理隔離對蟑螂的物種分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部分地區也存在蟑螂跨洋遷徙的現象。
  • 科學網—英科學家構建3億年前盲蛛化石3D模型
    開氣門亞目化石3D模型,顯示其擁有長長的腿部,前端有一個彎曲部分,和它們的現代親戚非常相似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科學家近日發現了兩種新的盲蛛品種,它們曾在3億年前的森林中生活此番成功構建3D模型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這種體長僅有1釐米的八足小生物是如何在地球上3億年前的森林中生存的;作為一個種群,它們又是如何逐漸演化的。 在此之前有科學家提出盲蛛是地球上最早進化出接近現代身體形態的種類之一,而當時其它陸地生物仍然處於其各自演化的早期階段,如蜘蛛和蠍子等。
  • 蠍子的祖先是誰?科學家提到一種遠古生物,比恐龍還久遠
    同時,作為地球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蠍子的生命力也極強,它們在4億多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那個時候的地球還是志留紀時期,算起來,要比恐龍還要早了2億多年。目前,在世界上現存的蠍子種類一共有1700多種,在東亞地區,蠍子是入藥的最好食材之一,很多地方也用蠍子來泡酒,據說可以有效治療風溼類疾病。那麼,蠍子的祖先究竟是誰呢?它們與現代蠍子又有哪些不同?
  •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中外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針鼴 (Ken Hur ley供圖)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了一項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的成果,他們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並追溯發現哺乳動物祖先可能曾有60條染色體
  • 科學家在新疆發現3.7億年前植物化石 揭遠古樹木生長秘密
    原標題:科學家在新疆發現3.7億年前植物化石,揭遠古樹木生長秘密  地球上第一片森林中的樹木是如何生長壯大的?中國科學家在化石的幫助下,開始揭開其面紗。  地球上最早的森林出現在距今約3.9億年-3.6億年前的中泥盆世時期,它們的出現大幅度降低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隨後,海洋中的四足類動物,如兩棲動物,開始上岸,逐漸演化出陸生生物。大約一億年後,恐龍出現在地球上。
  • 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 訴說3億年前生物礁的秘密往事
    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 訴說3億年前生物礁的秘密往事3.85億年前的中泥盆世,在現今的貴州獨山大河口地質公園下,曾有一片溫暖的淺海「3.85億年前的中泥盆世,在貴州獨山的大河口雞窩寨地區,曾有一片溫暖的淺海,孕育了種類豐富的生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梁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8月中旬,中、英學者在國際地質學期刊《三古》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在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中泥盆世的生物礁有什麼特點,這個時期的物種間生態關係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盤點鮮為人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遠古蜈蚣蟲是蜈蚣和千足蟲的祖先物種,其體長可超過2.4米,是一種身體肥碩的遠古生物,也是迄今發現為數不多的無脊椎掠食性生物。它們生活在石炭紀至二疊紀早期,大約3億年前,棲息在現今北美洲和蘇格蘭境內。,科學家並不確切清楚它們的食物。
  • 「鬼鯊」進化史解密:科學家3D重建3.3億年前鯊魚頭骨
    「鬼鯊」進化史解密:科學家3D重建3.3億年前鯊魚頭骨2017-01-05 17:07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報導,去年12月科學家首次在北半球發現深海銀鮫,這是一種被人們稱之為「鬼鯊」的魚類,這物種在約3.59億年前從魔鬼魚和鯊魚中演變出來,比恐龍更年長,科學家為了證明「鬼鯊」跟鯊魚存在著進化聯繫,一支由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
  • 盤點鮮為人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今天十大排行排行網(Top10.ph)要給大家介紹幾種鮮為人知的遠古超級生物,趕快來張張姿勢吧!10遠古蜈蚣蟲遠古蜈蚣蟲是蜈蚣和千足蟲的祖先物種,其體長可超過2.4米,是一種身體肥碩的遠古生物,也是迄今發現為數不多的無脊椎掠食性生物。它們生活在石炭紀至二疊紀早期,大約3億年前,棲息在現今北美洲和蘇格蘭境內。
  • 復活遠古酶:查看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是誕生
    加西亞和她的同事聚焦地球表面溫度的歷史變化,巖石提供了5.5億年前新生代的表面溫度變遷,當時複雜的多細胞生物已出現,其中包括人類最早的祖先物種。然而,寒武紀早期很少存在這樣的「古溫度計」,能夠跨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和生命的崛起。
  • 2億年前烏龜不會縮殼,科學家找到它的祖先,樣貌跟現在差別很大
    研究發現2億年前烏龜並不會縮殼讓古生物學家們驚訝的是,這次研究的遠古烏龜化石顛覆了此前人們對於烏龜的一個認知:烏龜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會將頭縮進烏龜殼裡。古生物學家認為,在遠古時期,雖然烏龜的烏龜殼已經和現代烏龜很相似,但是,通過標本復原卻表明,無論是它們的頭還是它們的四肢,都不能夠縮進殼裡。同時,古生物學家還發現,2億年前的烏龜殼上,竟然還存在著奇怪的空洞,它們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這也讓古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烏龜的祖先是誰?
  • 5億年前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原來是它
    《物種起源》揭示了地球上的生命作為一個整體,或近或遠都存在親緣關係。那麼你是否知道,人體構造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由低等生命逐步創造出來的。5億年前人類最古老的祖先不是猿猴而是它!
  • 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
    之前研究人員期望發現半成形的原始鳥類或者小型恐龍的骨骼化石,這枚精緻的化石蛋大小近似麻雀蛋。但是使用特殊成像技術,可使研究人員窺探化石蛋中的秘密,他們吃驚地發現這枚化石蛋屬於一種遠古蜥蜴物種,迄今未對該物種命名。這項發現將顯著改變人類對蜥蜴進化的理解認識,通常現代蜥蜴物種都是產軟殼蛋,但是這枚遠古蜥蜴蛋卻具有堅硬的外殼。
  • 從1000萬年到25億年,這些古老生物都是誰?
    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生命曾經歷過多次大滅絕事件,如今,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物種,99%以上都已經滅絕了,但總有一些幸運兒倖存了下來。這些古老的物種從遙遠的過去走到今天,卻能一直保持著祖先的樣子,就好像是坐著時光機穿越過來的一樣。古老物種的歷史,甚至能追溯到25億年前,它們都是誰呢?
  • 這些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了數億年,甚至連相貌都沒有發生變化
    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6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海洋裡,至今已發展到1萬多種,佔海洋動物種類的1/15,是一個龐大的海洋「家族」。皺鰓鯊,又名擬鰻鮫,是鯊魚中最原始的一種,無亞種分化,有「活化石」之稱。科學界對於皺鰓鯊在地球上的存在時間仍有分歧,一說存在了3.8億年,一說存在了1.5億年,也有說9500萬年。
  • 除了恐龍,這些遠古生物你見過嗎?帶你走進鯨魚大象等的祖先
    遊走鯨身長3米左右,頭大,眼睛位於頭部背側面,而且嘴巴很長而寬,有現代鯨的模樣的雛形。鏟齒象現代大象的祖先,生活在距今1000萬年前的中新代。與現代大象不同的是,擁有長長的下顎,感覺比現代的豬的下顎還要長上許多,而且下顎還有兩顆大大鋒利的門牙,整個下顎形狀如鏟子,故名鏟齒象,根據這樣的生理結構,科學家認為,非常合適用來切斷和鏟起水中的水草來是鏟齒象進食。
  • 遠古蜈蚣接近3米?石炭紀的蜻蜓賽老鷹,蠍子都有2米5
    它們源於3.6億到3億年前,大氣含氧量不斷升高,而脊椎動物還未「上線」,沒有競爭與氧氣,造就了「巨蟲時代」,就像白堊紀氧含量升高造就了恐龍一樣。 海洋動物登陸 在5億年前(石炭紀之前),由於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奇蝦等海洋霸主強大無比,一些生物瑟瑟發抖,把目光瞄向了陸地。
  • 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訴說3億年前生物礁往事
    「3.85億年前的中泥盆世,在貴州獨山的大河口雞窩寨地區,曾有一片溫暖的淺海,孕育了種類豐富的生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梁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8月中旬,中、英學者在國際地質學期刊《三古》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在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  中泥盆世的生物礁有什麼特點,這個時期的物種間生態關係還有哪些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