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每日科學》報導,近日,科學家將3億年前蟑螂的祖先物種以3D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科學家對一種叫做「Archimylacris eggintoni」的遠古物種化石進行3D結構成像,這一物種是現代蟑螂、螳螂和白蟻的共同祖先。它們生活在3.59億—2.99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當時地球生物正從海洋過渡至陸地。
這項研究將首次揭示遠古蟑螂的身體結構特徵,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分析這種身體結構是如何適應地球早期森林環境生存。遠古蟑螂的體長通常在2—9 釐米之間,寬度為4釐米。
研究負責人是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博士生拉塞爾·加伍德,他說:「遠古蟑螂遍布石炭紀時期全球各地,目前通過分析它的3D結構模型,我們可以發現它的肢體是如何適宜各種地形環境,它不僅可以在空中飛行,還在地面上靈活爬行。」
加伍德和研究人員使用CT掃描儀器成像,對化石3142倍X射線掃描彙編成一個精確的3D模型,用特製的電腦軟體形成「虛擬骨骼化石」。科學家基於3D模型預見這種遠古物種的腿部、觸角、口腔和肢體,這是之前人類未曾觀看到的。
研究人員計算機模擬發現遠古蟑螂腿部長著叫做「euplantulae」的粘性結構,他們認為這將有助於它們攀爬在樹葉等表面,可避免地面產卵面臨的掠食者威脅。此外,科學家還發現肢體長著爪子,表明它可能適宜在粗糙的樹皮上攀爬,它不僅能棲息在較高的樹枝上,還可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
3D模型還顯示遠古蟑螂的腿部結構能使其快速奔跑,他們分析腿部與身體所形成的角度較小,並且腿部較長。這種腿部結構可以快速移動,即使遇到惡劣的地形環境。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