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在恐龍時代究竟如何生存?恐龍如果很聰明會氣死

2021-01-08 丹書戰史

哺乳動物的出現,並不比恐龍出現的時間晚,在恐龍尚未完全形成的二疊紀晚期,類哺乳動物二齒獸就開始活動在地球上了,並且種類呈現增多的趨勢,根據已有的化石分析,二齒獸很可能已經進化為恆溫動物。

遠古半哺乳動物二齒獸

儘管哺乳動物在進化之路上沒有閒著,但是恐龍確實技高一籌,在它們統治的三個時期,長達一億多年的時間裡,哺乳動物依舊被踩在食物鏈底部,那麼它們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的呢?這就跟恐龍的身體結構有很大的關係了。

恐龍是屬於卵生動物,並且體形大多都不小;科學家認為恐龍與蜥蜴、鱷魚等卵生動物一樣,是冷血動物,也就是身體機能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氣溫降低了身體溫度也降低,就沒辦法正常活動了,所以恐龍在睡了一覺之後,要做的事就是繼續呆著曬太陽,讓陽光的熱量溫暖自己。早期的許多恐龍背上帶有高高的「帆」,科學家一開始搞不清楚是什麼作用,後來發現這些「帆」裡面密布毛細血管,血液的流通量很大,原來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早上用「帆」對著太陽,加大太陽的照射面積,溫暖的血液得以快速流遍全身,增加恐龍的「開機」速度,這樣就能襲擊那些還沒反應過來的恐龍。

棘龍的骨「帆」還不算是最高的

與恐龍不同的是,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恆溫動物只要在吃飽了的正常情況下,就能不斷的進行新陳代謝,產生熱量,不像恐龍那樣身體每晚「關機」,而是「超長待機」,早上就不需要經歷漫長的曬太陽,而是可以直接活動。

在肉食恐龍的食譜裡,哺乳動物當然也在菜單上,成年霸王龍當然不會費勁去跟一隻只有它爪子大小的哺乳動物周旋,但是那些體形中小的恐龍,如恐爪龍之類的,對於這種不大不小正好一頓飯的生物,是很感興趣的。為了生存下來,哺乳動物學會了挖洞穴居,進化出了雜食習性。

雜食性哺乳動物

它們要生存,就必須躲開危險,趁恐龍們都失去行動力的時候是最安全的。太陽下山後,恐龍們體溫逐漸下降,需要儘快找個合適的地方睡覺休息,這時候躲藏一天的哺乳動物就能外出尋找食物,各種昆蟲是他們的首選目標,但是食物匱乏的情況,也可以食用一些植物的嫩芽果實之類的。早上恐龍們還沒有徹底清醒時,也是哺乳動物活動的黃金時期,這時候正是昆蟲們大量出來的時候,不過一定要掌握好時間,不然就很可能回不到巢穴了。而恐龍有時則眼睜睜看著食物從眼前溜走,身體卻懶得動,真是氣死的心都有了。

繁衍下一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剛出生的幼崽是很脆弱的,霸王龍破殼而出的時候,也不過是一隻小不點,分分鐘被捏死;因此如何讓下一代成長起來,是種族延續的關鍵。恐龍通過多生蛋多孵化來延續香火,一窩下來生它一堆蛋,總能長大幾個。但是蛋本身是很危險的,孵化期間各種問題都有可能出現,還有專門進化而來的竊蛋龍,這種可惡的偷蛋賊,進化得只剩下兩顆尖尖的牙齒,三根修長的手指很容易抓握蛋,用牙齒在蛋殼上叮出兩個洞,然後快速的吸食蛋液。

竊蛋龍是可惡的偷蛋賊

哺乳動物則不需要考慮孵化的問題,因為幼崽一出生就能很快具備簡單的行動力。就像鹿和羚羊,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必須學會奔跑,否則等待他們的就是虎狼。像那個時期的二齒獸、多尖齒獸等,他們的幼崽出生時不一定就會奔跑,但是作為父母,它們應該已經進化出了照顧幼崽的習性,畢竟幼崽都是需要母乳的。而且它們還會挖掘洞穴,幼崽有了成年獸和洞穴的保護,比起恐龍的的存活率,是要高得多的。

最後我們聊聊關於恐龍是否是冷血動物的爭辯。科學家們早前都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但是近年來有一些學者認為恐龍不是冷血動物,他們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例如白堊紀的時候氣候變化,已經出現了南北兩極,但是人們在加拿大北部地區挖掘出了屬於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骼化石,如果說恐龍是冷血動物,那麼它顯然難以在這樣的低溫環境下生存。

鱷魚需要曬太陽來提升體溫

也有人指出,像現在的蜥蜴一類的冷血生物,它們是不會有照顧幼崽的行為的,只有恆溫的哺乳動物類才具有這樣的行為,恐龍恰恰具備這樣的行為,那麼它們很可能不是冷血生物。

關於這樣的爭論,我麼期待科學界給出更多的有證據的解答。但是小編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早期的恐龍背上確實有骨帆用來調節體溫,這些骨帆一開始有非常大的面積,到後來變得越來越小,而恐龍的體形卻越來越大。恐龍生存了長達一億多年的時間,身體機能肯定也在不斷的進化,那麼它們很可能逐步往恆溫動物進化,也可能處在冷血動物和恆溫動物之間;因為如果是恆溫動物的話,為了隨時保持身體熱量,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這就是哺乳動物大多不耐餓的原因,而蛇餓他個十天半個月也沒事,熱量消耗了,就意味著需要食物被大量消耗,那麼恐龍要想維持他那麼龐大的體形,所需要的食物就將多得多,對於體重幾十噸得植食恐龍而言,這一點不太好維持。

皮毛是哺乳動物保持體溫的好幫手

關於恐龍市恆溫動物還冷血動物得爭論還將繼續下去,目前還是普遍認為是冷血動物。

好了,感謝大家的觀看,小編將在之後的文章裡為大家講解更多關於恐龍的故事,喜歡的朋友請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圖註:侏羅獸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從中華侏羅獸出現開始,哺乳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加,生存範圍也擴張照整個世界,但是體型上卻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都是老鼠大小的動物。
  • 若人類搭乘時光機回到恐龍時代,我們會擊敗恐龍生存下來嗎?
    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曾經在生前多次預言,按照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大約再過200年左右的時間,人類就可以搭上時光機進行時空旅行,那麼,如果未來人類有機會回到恐龍時代,當地球上新老兩任霸主在同一個時間線上相遇,我們是否可以成功擊敗恐龍,成為恐龍時代的新霸主呢?
  • 恐龍時代有胎生哺乳動物存在嗎?現代哺乳動物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爬行動物和鳥類都是卵生的,胎生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徵。胎生的哺乳動物早在恐龍時代就出現了。後來的哺乳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這些原始哺乳類進化而來的,而和恐龍沒有什麼關係。哺乳動物分哪幾類?哪些是胎生的?
  • 如果人類徒手被送到恐龍時代,能讓恐龍交出霸主地位嗎?
    一些小型哺乳動物逃脫一劫,成功地倖存下來,再往後1500萬年,這些哺乳動物開始迅速演化,進化出一些低等的靈長類動物,像是狐猴、眼鏡猴之類的,後來又進化出比較高等的靈長類生物,像是什麼猿猴類、金絲猴、狒狒等。
  • 在恐龍時代,鮮有體型巨大的哺乳動物可與之抗衡,這是為什麼?
    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都是些迷你獸,形態很像現在的老鼠,體長鮮有超過十幾釐米的,體重約幾十克左右。為什麼恐龍那麼大,同時代的哺乳動物卻那麼小呢?簡單地說,就是生態位已經被恐龍佔滿,後起的哺乳動物難以再向大型化發展。還有科學家認為,是早期哺乳動物選擇的晝伏夜出的生活方式,限制了它們走向大型化。
  • 如果地球70億人類,回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能夠生存下去嗎?
    科學家從世界各地發現的大量恐龍化石,知道了6500萬年前那個輝煌的恐龍時代,而恐龍這種高大威猛的生物也讓人們感到害怕。曾經有一些腦洞大開的朋友有過這樣一個猜想:如果10萬現代人類回到恐龍時代,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嗎?其實大家只要想想就很容易弄明白,如果這10萬人口分布在地球各個地方,那是不可能在恐龍稱霸的時代生存下去的。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古老生物恐龍的未解之謎,如果恐龍沒有消失,會發生什麼事情?
    古老生物恐龍的未解之謎,如果恐龍沒有消失,會發生什麼事情?假如恐龍仍然存在於地球上,世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呢?會不會出現把恐龍當成寵物養的人呢?又或者跟侏羅紀公園一樣,巨型恐龍一下子就把我們踩扁呢?大家不妨暫停手上的事情,來發揮一下想像力吧。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
    >恐龍會不會一直繁衍至今呢?它們會不會發生改變呢?人類還會統治地球嗎?恐龍必須進化出厚厚的皮毛以應對寒冷的氣候不僅如此食物的短缺可能會讓恐龍再次變得更小這會提高它們的生存機率人類逐漸開始出現不過不必擔心因為人類祖先懂得如何與大型動物共處只要人類遠離恐龍生活的環境還是很安全的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如果人類處在恐龍時代,會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沒有哪種生物能具備人類擁有的1/10的能力,更沒有哪種動物能掌握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雖然老虎獅子等猛獸擁有比人類身體的速度和力量更強大的優勢,但是它們如今只能被人類關在動物園中欣賞,並且還要依賴人類的保護才能夠生存繁衍下去,可見人類的能力優勢已經遠遠領先於其他任何動物。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以至於原始的哺乳動物只有老鼠一般大,而正是如此小的體型,讓它們成功地躲過了恐龍的大滅絕事件。因此,恐龍的崛起是因為它們的祖先所處的時期正好是生物大滅絕時期,而它們的祖先以小小的體型成功的躲過了滅絕事件,這才有了之後生態位的空缺,而這也是恐龍能夠統治地球約1.6億年的根本原因。恐龍如果沒有滅絕會怎麼樣?
  • 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地球上會有人類出現嗎?
    人類屬於哺乳動物,根據已掌握的化石證據,在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早期的似哺乳動物和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到了1.42億年前的侏羅紀,各種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佔據了地球上的統治地位,而哺乳動物則為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一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的霸主地位仍然穩如泰山,而哺乳動物還是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唯一有點進展的是這個時代的哺乳動物進化出了胎盤。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會出現嗎?有可能地球會誕生「恐龍人」!
    這時候有一位科學家提到,如果恐龍並沒有滅絕,現在地球上是否會出現更強大文明呢?恐龍霸佔地球大自然界中,人類和動物有很大區別,人類不僅僅有屬於自己意識,並且還能通過雙手創造出高科技產物,學會使用工具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人類會思考生命意義,所以才能誕生高智慧文明,這聽起來非常簡單,卻不是所有生物都能成功的。
  • 如果恐龍沒有毀滅,它們能進化出智慧嗎?科學家作出解釋
    有人經常想如果恐龍沒有被滅絕,那麼會產生智慧嗎?人類還能成為地球的主人嗎?面對這類的問題,科學家作出了解釋。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恐龍真的躲過了那場災難,倖存下來了,那麼恐龍再也無法保持它們以前的體態,因為恐龍的體型那麼大,勢必要呼吸更多的氧氣,而當時的地球無法提供這麼多的氧氣,理由是地球的冰河時代正在進行時,所以那段時間的含氧量非常少,如果恐龍適應了當時的環境,勢必會發生一些改變,這樣它們或許能夠存活下來,這樣它們或許有機會進化成智慧的生物。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地球上還會出現人類嗎?答案你能接受嗎?
    說起生物滅絕,大家都會想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恐龍身為上一任地球霸主,霸佔地球的時間至少1.5億年的時間,因為一場環境變化,讓它消失在地球上,如果恐龍沒有消失的話,那麼人類還有可能成為地球霸主嗎?哺乳動物的噩夢恐龍所處的年代是所有哺乳動物噩夢,哺乳動物一旦被恐龍發現後,有可能會瞬間丟失自己的性命,然而自從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開始發展自身。
  •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恐龍滅絕的發生,後來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那個時期恐龍已經在地球生活了1.6億的時間。而人類其實也是哺乳動物,人類的祖先是由哺乳動物進化而來,那哺乳動物又是如何走上歷史舞臺,開始稱霸地球的?事實上,哺乳動物誕生的時間跟恐龍誕生的時間是差不多的,恐龍稱霸地球的時候,哺乳動物也早已存在了。
  • 如果人類不帶任何科技和武器回到恐龍時代,能否戰勝恐龍?
    引言:人類和恐龍是兩個不同時代主宰地球的物種,但有人認為,人類現在之所以這麼強大,是因為有武器和科技的加持,如果人類脫離這些現代產物的話,回到恐龍時代不但無法戰勝恐龍,無法生存下來,真是這樣的嗎?在美國諸多大片中,有一系列是和恐龍有關的,那就是《侏羅紀公園》。許多看過這系列電影的朋友都表示電影的特效製作精良,並且被裡面的恐龍給震撼到了。在電影中的人類之所以能夠屢次逃脫恐龍的魔掌,固然離不開現代科技的加持。因此有網友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如果現代人類不帶一丁點科技回到恐龍時代的話,人類能夠在恐龍時代生存嗎?還能夠打敗恐龍嗎?
  • 它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是恐龍誕生之前的霸主,後來滅絕了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了各個方向的探索研究,其中研究地球不同時期的生命史成為了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的一個項目。通過大量的考古研究發現,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同樣存在一類稱霸地球的物種,它們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的生存時間遠遠超越人類,達到了漫長的1.6億年。在這個時間裡,恐龍依靠自己的體型優勢,基本沒有天敵,很快成為了地球的霸主,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數量也是非常一個龐大的數字。
  • 從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生物
    從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生物 提起侏羅紀,大家就想起了恐龍,嘎嘎君想問,初次之外,你還見過那些從恐龍時代就存活至今的生物嗎?大約距今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曾經稱霸一時的恐龍突然完全消失了。與此同時,地球上70%的生物都在那個時期突然滅絕,至今留下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