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 與中國左龍有親緣關係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 與中國左龍有親緣關係 Emma Chou • 2020-07-11 15:33:06 來源:前瞻網
-
新疆奇臺恐龍溝發現將為大陸漂移說提供力證
同時,「2號坑」又出土了一塊1米多長的角狀化石,技術人員初步分析這塊化石是劍龍背部的尾棘,他們認為在「2號坑」極有可能出土一件比較完整的劍龍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星教授告訴記者,大型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的出現,將為研究不同大陸恐龍的親緣關係和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有力的證據。
-
專家認為靈武梁龍化石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新華網銀川8月27日電 (記者曹健晁旭)專家認為,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該遺址的梁龍化石可能與南半球曾發現的梁龍化石有某種關聯,這將為大陸漂移假說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表示,梁龍屬種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
-
專家:靈武梁龍化石將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新華網銀川8月27日專電(記者曹健晁旭)專家認為,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該遺址的梁龍化石可能與南半球曾發現的梁龍化石有某種關聯,這將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表示,梁龍屬種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
-
新品種恐龍被巴西發現,竟然和新疆左龍有親戚,看這是一隻什麼龍
恐龍,是中國遠古時期的一種大型動物,這種動物的存在已經距離我們非常的遙遠。目前,我們人類只能通過考古發現去了解它們,就在人類將恐龍化石的種種痕跡挖掘出來之後,已經有很久的時間沒有出現恐龍的相關消息了。近期,在巴西的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恐龍,而且是和以往發現的恐龍品種有所差異。
-
大陸漂移說
特別是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凹入大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他「騰」地一下從病床上跳了起來,走到地圖前,用手比劃了一下。如果能夠移動這兩個大陸使它們靠攏的話,它們正好就能鑲嵌在一起了。」的演講,首次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設。
-
完好的岡瓦納大陸鳥類化石現身巴西
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王小龍)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稱,他們在巴西東北部發現了一塊三維立體的鳥類化石。這塊化石極有可能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完整的來自早白堊紀岡瓦納大陸的鳥類化石樣本(右圖下)。同時,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南美洲發現此類化石。新發現對古代鳥類及其分布範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
-
地理篇:大陸漂移
百無聊賴中,他的目光落在牆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他意外地發現,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竟是如此相對應,特別是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凹入大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個突出部分,恰好對應非洲西岸同樣形狀的海灣;相反,巴西海岸每一個海灣,在非洲西岸就有一個突出部分與之對應。這難道是偶然的巧合?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看著、看著,他忽然發現了一個奇妙的問題:為什麼大西洋兩邊大陸的輪廓線是那樣相似?非洲的幾內亞灣剛好能填進巴西亞馬孫河口突出的大陸;而沿著北美東海岸到千里達及托巴哥的凹形地帶,恰好能鑲進歐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陸;如果把它們併合在一起,正好是個完整的大陸。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巧合的事呢?難道它們原來就是一整塊大陸,後來才分成了幾塊?
-
大陸漂移說是怎麼被承認的呢?
他發現被大洋分割的大陸上,不少動植物化石出現驚人的連續性。例如中龍這種淡水爬行動物,同時在南美洲和非洲玩耍,但他們卻沒有跨越大西洋的技能。甚至,美國阿巴拉契亞山的巖石可以漂洋過海,延伸到挪威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
專家在非洲發現第一頭鴨嘴龍化石,這種恐龍曾穿越海洋抵達非洲?
在白堊紀晚期,地球的北半球和南半球存在明顯的地方性恐龍動物,在大約今天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勞亞古大陸,以鴨嘴龍和角龍、甲龍和霸王龍為主導。而在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以及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等在內的岡瓦納古大陸(大陸漂移說所設想的南半球超級大陸)中,則主要生存著蜥腳類恐龍為主,恐龍在地球不同區域的分布,被認為是由大陸的破裂和漂移的海道形成所驅動的。
-
四川"恐龍草"南半球找到"親戚" 證實大陸漂移說
芒苞草,據推測這種植物距今已有兩億多年的歷史,比恐龍還古老,是一種珍貴的「活化石」。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的退休研究員高寶蓴介紹,芒苞草的發現能為板塊學說和大陸漂移說提供重要的證據,因此芒苞草的發現震驚了世界。 而且,它是目前唯一一個由中國植物學家首次發現並建立的植物新科。由此結束了一百多年以來,沒有中國植物學家建立新科的歷史。
-
恐龍新種揭示大陸漂移時間
-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
他說:「地點完全不合理,就像在蘇格蘭發現袋鼠。非洲完全被海水隔離——所以它們是如何抵達那裡的?夏洛克·福爾摩斯說過,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無論多麼令人難以置信,也一定是真相。步行到非洲是不可能的。這些恐龍是在大陸漂移導致各大陸分離之後很久才演化形成的。我們也沒有大陸橋的證據。地理學告訴我們非洲當時被海洋包圍。如果是這樣,那麼抵達那裡的唯一方式就是渡海。」
-
巴西發現新恐龍,與我國新疆一種恐龍是近親,兩者為何會相隔萬裡
恐龍都是至少存在於6500萬年前的動物,人們都是通過它們遺留在地層中的化石確定它們曾經存在的,其化石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也說明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生物。,他們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化石,認為是一種新品種的恐龍,考古學家已為其取名為「阿拉塔龍」。
-
什麼力驅動大陸漂移
自古以來,人們都以為地球上的大陸和海洋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只會有上下升降變化。 然而,1910年的一天,氣象學家魏格納在養病期間,當他專心致志地凝視著一幅世界地圖時,驚奇地發現:大西洋西岸、南美洲的巴西東北角凸出來的地方,恰巧能嵌進大西洋東岸、非洲的幾內亞灣凹進去的地方。
-
化石證據表明某些恐龍會「狗刨」
一隻數米長的恐龍跳入齊肩深的湖水之中,不停地用後腿划動著,努力使自己能夠在湍急的水流中保持前進。「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的是一系列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準確地說是恐龍足跡的化石。它們第一次有力地證明,某些食肉恐龍能夠在水中以類似於「狗刨」的方式遊動。相關研究論文將發表在6月版的《地質學》(Geology)雜誌上。
-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與中國新疆左龍有親緣關係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巴西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伯南布哥聯邦大學和卡裡裡大學的考古學家10日在裡約熱內盧發布了他們最新的考古發現。科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Araripe Basin)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考古學家為其取名為「阿拉塔龍」。 據考古學家介紹,這次發現並被命名為「阿拉塔龍」的是一種食肉類恐龍,大約生活在1億1500萬至1億11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具恐龍化石身長3.12米,體重約34.25公斤,經過對化石骨齡分析研究發現這隻恐龍死時尚未發育完全。
-
大陸漂移曾遭質疑 40年靠古地磁學翻身
直到300年之後,年輕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從地貌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門學科不同角度進行了嚴格的論證和考察,發現了一批重要證據,並在1912年提出了革命性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以此為起點,魏格納投入到大量的搜集、分析、整理證據工作中。
-
「讀史」1915年1月6日,魏格納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說
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並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