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世界地圖出現之後,很多人發現非洲和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線像拼圖一樣,正好可以吻合。這也太巧了吧,有一位法國科學家在1858年就把拼圖拼了出來。
還有一位叫魏格納的德國氣象學家研究古氣候的時候,發現澳大利亞、印度、非洲和南美洲出現了同一時期的冰川堆積物。熱帶地區出現古老冰川的痕跡,這意味著現在被大洋分割的大陸可能曾經連在一起,並且曾經可能位於寒冷的兩極。
魏格納當時是德國馬爾堡大學年輕有為的氣象學老師,他的著作《大氣圈熱力學》已經是經典教材了。連氣候大師柯本(世界大部分氣候分類方法都是在柯本分類法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都忍不住把女兒嫁給他了。然而,這個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魏格納突然想跨界玩玩。他發現被大洋分割的大陸上,不少動植物化石出現驚人的連續性。
例如中龍這種淡水爬行動物,同時在南美洲和非洲玩耍,但他們卻沒有跨越大西洋的技能。甚至,美國阿巴拉契亞山的巖石可以漂洋過海,延伸到挪威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在掌握了諸多證據之後,1915年,魏格納的《海陸的起源》橫空出世,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他認為,3億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和島嶼是連在一起的超級大陸。從中生代開始,就是差不多恐龍生活的時代,逐漸分裂漂移,一直漂到現在的位置。
魏格納的著作被翻譯成英文、法文、中文等廣泛傳播,引起地質圈的軒然大波。魏格納成了地質界的哥白尼,那些傳統的地質學家沒人相信一個半路出家的年輕氣象員的異端邪說。魏格納一邊和老傢伙們辯論,一邊繼續證明自己的觀點,但卻因為意外在格陵蘭科考時候去世了。雖然也有少數年輕地質學家,比如中國的李四光堅定地為魏格納打call,但大陸漂移的假說也隨著魏格納的過世而沉寂了。
20 世紀 50 年代,英國開始出現古地磁研究。英國科學家震驚的發現,印度大陸是從南極附近一路北上,跨越赤道衝撞了亞洲大陸,讓喜馬拉雅山隆起來的;另外,澳大利亞大陸也從南極附近北漂,孤懸海外的澳大利亞就此進入一個進化論的死胡同,生活著大量古老的、又蠢又萌的有袋類動物;再有,曾經英格蘭中部,美國東部,中國華北,烏克蘭位於赤道附近。溫暖溼潤的熱帶沼澤現在變成大煤田。
雖然直到1980年左右,還有很多美國地質學泰鬥不承認自己錯了,但當今世界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在魏格納去世30年後,大陸漂移學說席捲全球,成為後來板塊構造理論的基礎。
一些地質學家預測,非洲會繼續向北漂移,地中海閉合,最終與歐亞大陸碰撞。北美洲和南美洲會分手,澳大利亞會跨過赤道,撞向東南亞。大陸漂移論和達爾文進化論、愛因斯坦相對論、宇宙大爆炸理論並列成為百年內世界最偉大的科學進展。今天,月球環形山以魏格納命名,出現了魏格納郵票,人們都在通過各種方式紀念魏格納。
紀念這個曾經獨自挑戰權威的年輕人,也紀念遭遇無數失敗反覆,人類科學前進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