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人物誌: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

2021-02-22 中國氣象數據

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1.1-1930.11.2)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

年輕時候的魏格納

魏格納出生在柏林的一個猶太家庭,是5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少年時期,魏格納就將學霸的特徵發揮得淋漓盡致,一直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並且在柏林、海德堡和因斯布魯克接受了物理學、氣象學和天文學教育。這個年輕人胸懷詩和遠方,想去世界各個角落看一看。1902年,他以學生的身份進入烏拉尼亞天文臺(Urania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做了一年助理。1905年,他獲得了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天文學博士學位,隨後跟隨大他兩歲的哥哥Kurt Wegener在林登堡的航空觀象臺進行研究工作。哥倆對極地氣候和氣象學研究都非常感興趣,他們一起搞了個超續航探空氣球,在1906年4月的測試中飄浮了52.5小時,震驚氣象學界。

魏格納母校門口的紀念碑

魏格納加入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這是他四次格陵蘭科考中的第一次,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此次科考由著名丹麥探險家Ludvig Mylius-Erichsen 帶領(旅程中這位先生不幸殉職),探索格陵蘭島最不為人知的東北海岸線。在本次科考中,魏格納建立了格陵蘭島上第一個氣象站,並且發出探空氣球測量出首個北極氣候區氣候數據。1908年探險歸來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魏格納在馬寶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rburg)教授氣象學、應用天文學和空間物理學。據說魏格納的講座總是滿座,因為他能清晰且直觀地解釋所有複雜的問題。他的講義吸收了格陵蘭科考的眾多結果,成為氣象學的標準教科書。

魏格納在病中偶然翻閱世界地圖,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大西洋的兩岸——歐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遙對北南美洲的東海岸,輪廓非常相似,這邊大陸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邊大陸的凹進部分湊合起來;如果從地圖上把這兩塊大陸剪下來,再拼在一起,就能拼湊成一個大致上吻合的整體。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輪廓比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的凹進部分。由此產生了大陸漂移假說的想法,提出大膽的「大陸漂移」假說。

魏格納在《海陸的起源》一書中系統闡述了大陸漂移說,引起地質學界軒然大波。年輕一代為此理論歡呼,認為開創了地質學的新時代,但老一代均不承認這一新學說。魏格納在反對聲中繼續為他的理論搜集證據,為此他又兩次去格陵蘭考察,發現格陵蘭島相對於歐洲大陸依然有漂移運動,他測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約1米。

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1930年11月2日,魏格納在第4次考察格陵蘭時遭到暴風雪的襲擊,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

魏格納去世30年後,板塊構造學說席捲全球,人們終於承認了大陸漂移學說的正確性。由此可見:一種正確的理論在其初期階段常常被當作錯誤拋棄或是被當作與宗教對立的觀點被否定,後期階段則被當作信條來接受。但無論如何,人們至今還紀念魏格納的,不是他生前冷遇與死後熱鬧,而是他畢生尋求真理、正視事實、勇於探索和不惜獻身的科學精神。

如需查詢逐小時氣溫變化、歷史氣象數據,使用氣象數據API接口均可登錄中國氣象數據網(data.cma.cn)查詢使用。

相關焦點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1880年,魏格納出生於柏林,在大學學的是氣象學專業,並於1905年獲博士學位。他一生喜愛探險,具有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為了觀察高空氣象,1906年同他的弟弟兩人乘高空氣球在空中連續飛行了52個小時,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1910年的一天,魏格納臥病在床。他百無聊賴,盯著掛在床對面的一幅世界地圖。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一生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個曾經被地質學界鄙夷、詬病,被冠以荒謬之名的學說,後來成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基礎。1914年,一戰爆發,魏格納應徵入伍,大陸漂移學說的研究暫時中斷,1915年魏格納因傷修養,在休養期間他將近幾年關於大陸漂移的研究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完成了《海陸起源》一書。
  •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海底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傳送帶」,不斷地在大洋中脊形成並在海溝消亡,大陸只是被動的位於「傳送帶」上。海底洋殼從形成到消亡ihouse.hkedcity.net在20世紀早期以前,世界上關於大陸運動的解釋風靡一時的觀點,要數「固定論」(即不承認地球表層存在大規模水平運動,而以垂直運動為主)了。
  • 大陸漂移學說的倡導者魏格納,掀起了一場地學領域的偉大革命
    這位人物就是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者,德國著名地質學家兼天文、氣象地球物理學家和極地探險家阿爾弗雷德·路薩·魏格納(1880年一1930年)。1906年魏格納加人了丹麥探險隊,來到了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在調查過程中,他驚訝地發現,那些凍得比石頭還堅硬的巨大冰河、冰山,居然還會緩慢地移動,島的地層下面居然還有煤炭層!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
  • 大陸漂移說背後的故事:冒險狂人魏格納
    今天叔叔要講的是著名的德國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大陸漂移說創立者魏格納。咱們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講的就是魏格納,說他有一次生病的時候,看見了病床對面的世界地圖,然後就覺得,世界這幾大洲的地形,怎麼好像是可以拼在一起的呢?他經過仔細的研究,提出了地球上的各塊陸地,以前都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很多原因裂開了,造成了今天這種,東一塊西一塊的樣子。
  • 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報告中,唐春安通過列舉地殼形成與海洋誕生、生物大滅絕、超大陸循環、大陸漂移、洋中脊裂谷系與板塊、地震分布帶以及全球變暖等九大地質事實或事件,和地幔對流、洋底擴張、板塊俯衝、大陸漂移傳送帶模式、地幔柱、火山灰遮陽誘發冰期、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以及地球轉速變化產生構造應力等八大假說,對應地球收縮說、地球膨脹說等理論進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國際上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來統一地解釋地球演化過程的主要地質事實或事件
  • 「讀史」1915年1月6日,魏格納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說
    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並在1915年發表的《海陸的起源》一書中作了論證。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並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20 世紀 20~30 年代間,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 20世紀50 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
  • 大陸板塊漂移說——魏格納 1915年4月13日
    可以彼此銜接起來形成一塊完整的大陸,怎麼如此巧合?他浮現一個想法,「大陸一直在漂移!」 大陸漂移原本是魏格納的突發奇想,之後他從地質學、生物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個領域找到大量證據,構建出一個正式學說。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大陸漂移學說,蔡倫造紙
    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魏格納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表了他的著作《大陸與海洋的起源》。在書中,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他指出,全世界的大陸在3億年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各種力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歲月,它分離、漂移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海洋和陸地。他的學說,使人類在對地球的探索上,向前邁進了關鍵的一步。魏格納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國柏林的一個孤兒院院長家裡。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先後在好幾個大學學習。1905年他在柏林的因斯布魯克大學學習氣象學專業。
  •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 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誰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幾年後(1915)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
  • 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原標題: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紀念A.魏格納誕辰一百周年(節選二)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 地理篇:大陸漂移
    古緯度與大陸的位置是衝突的,這也說明以前的大陸不在今天所處的地方。      證據似乎已經很充分了。在嚴謹的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魏格納的代表作《海陸的起源》於1915年問世了。在這本書裡,魏格納闡述了古代大陸原來是聯合在一起、而後由於大陸漂移而分開,分開的大陸之間出現了海洋的觀點。
  • 大陸漂移學說,被賦予了正式的科學地位
    」,這個專用的詞彙,大家可能也聽說過,創造出陸地漂移理論的這個人叫做「魏格納」他是德國的地球物理學家,但是實際上「魏格納」注意到的這個發現,也就是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的匹配,注意到這個特性的,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早在他前面已經有一大票的人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並且都在他之前作出過類似的預言,逐漸世界版圖像一塊拼圖遊戲,這一點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4.大陸漂移與板塊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是對傳統的固定論的挑戰。它為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地球活動創造了契機,對促進地質科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而板塊學說揭示了板塊水平運動的現象,也是大陸漂移學說的重要理論支柱。  ⊙奇蹟探秘:  1.大陸漂移學說是由誰提出的?是在哪一年提出來的?
  • 尋求現象背後的機制:大陸漂移
    在板塊構造學問世之前40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曾提出過一個非常相似的理論: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當時搜集了大量地理、古生物、巖石、冰川的證據。這些證據支持他提出的:「地球上曾有過一個超級大陸而且大陸可以漂移」的假說。然而,當時僅在英國有少數地質學家接受魏格納的學說,而歐洲絕大多數地質學家抵制大陸漂移學說。在美國,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被完全摒棄,是科學界的笑料。
  • 大陸漂移學說產生之前有一種路橋論,認為大陸是通過狹小路橋連接
    早在19世紀,有的人已經開始發覺,本來兩塊相隔萬裡的大陸卻能完美契合,甚至切合的地方物種都是同屬的。根據同一個物種有著同一的起源的觀點,這些物種是如何遠渡海洋到達大洋彼岸呢?上個世紀初曾盛行一種「陸橋說」。
  • 璀璨星河 |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德國氣象學家當時覺得,這種巧合很有趣,結合自己在格陵蘭島等地的考察經歷,魏格納心裡冒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兩塊大陸早些時候就是一個整體,只是到後來才因破裂、漂移而分開的。接下來,魏格納開始認真研究這個問題,並努力從各方面搜集地學資料,查找海陸漂移的證據。
  • 大陸漂移說是怎麼被承認的呢?
    還有一位叫魏格納的德國氣象學家研究古氣候的時候,發現澳大利亞、印度、非洲和南美洲出現了同一時期的冰川堆積物。熱帶地區出現古老冰川的痕跡,這意味著現在被大洋分割的大陸可能曾經連在一起,並且曾經可能位於寒冷的兩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