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20 世紀 20~30 年代間,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 20世紀50 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1756年德國神學家利連撒爾曾根據許多大陸相對兩岸的輪廓相似性,認為地球曾在大洪水以後發生過破裂。1858年義大利的斯奈德也利用一些地質學材料說明非洲與美洲過去是一塊大陸。到20世紀的頭幾年,歐洲的一些學者(如皮克林、泰勒等)也提出了類似的猜想。可是真正使大陸漂移說作為一種系統的假說出現在科學界並轟動一時的,卻是魏格納。
-
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首次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的理論.
盤古大陸分裂,形成現今的地理格局。大陸漂移學說是地球大陸相對於彼此的運動,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後來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1912年加以闡述,中文中「大陸漂移說」、「大陸漂移假說」均指同一概念。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大陸漂移的想法已經被板塊構造理論納入,解釋大陸如何移動。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一生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個曾經被地質學界鄙夷、詬病,被冠以荒謬之名的學說,後來成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基礎。雖然魏格納對大陸漂移學說做了更為全面系統的闡釋,但魏格納並非提出漂移學說的第一人。早在16世紀末,一位荷蘭學者就注意了大西洋兩岸植物、動物相似性的特點,並提出使大西洋兩邊的大陸分離的動力因素可能是地震或洪水。到了19世紀中葉,義大利學者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認為是大洪水使大陸發生分離。
-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一個主張活動論的科學家的小故事:在病榻上看著世界地圖,看到大西洋兩岸的輪廓很相似,由此提出大西洋兩岸曾經相連的假想。他,就是20世紀偉大的海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880~1930) | 圖源網絡當然,魏格納更不會是最後一個看到大西洋兩岸輪廓相似的人。
-
氣象人物誌: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
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1.1-1930.11.2)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
-
地學科普|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
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南北極的極晝極夜赤道的酷熱難耐地球的演進變遷人類的進化發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全球化的緊密聯繫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日新月異我們的地球每天都被刻上新痕跡也許我們會讀到許多許多年前的刻痕
-
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原標題: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紀念A.魏格納誕辰一百周年(節選二)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
地理篇:大陸漂移
為解釋這些現象,魏格納之前的古生物學家曾提出"陸橋說",他們設想在這些大陸之間的大洋中,一度有狹長的陸地或一系列島嶼把遙遠的大陸連接起來,植物與動物通過陸橋遠涉千萬裡,到達另外的大陸;後來這些陸橋沉沒消失了,各大陸被大洋完全分隔開來。這種觀點被稱為"固定論",即大陸與海洋是固定不動的。
-
由大陸漂移學說到星球漂移學說
小編為大家再開一個腦洞,我們都知道「大陸漂移學說」,全球的大陸本來是一個整體,只是後來隨著地殼的運動進行漂移,形成了現在的五大洲,在人們認識了五大洲的形狀之後,也就發現了這一奧秘。類比之下,宇宙中的星球會不會也存在「漂移」,如果存在「漂移」,那麼在「漂移」之前是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呢?首先小編覺得這是極有可能的。
-
大陸漂移說是怎麼被承認的呢?
這也太巧了吧,有一位法國科學家在1858年就把拼圖拼了出來。還有一位叫魏格納的德國氣象學家研究古氣候的時候,發現澳大利亞、印度、非洲和南美洲出現了同一時期的冰川堆積物。熱帶地區出現古老冰川的痕跡,這意味著現在被大洋分割的大陸可能曾經連在一起,並且曾經可能位於寒冷的兩極。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4.大陸漂移與板塊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是對傳統的固定論的挑戰。它為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地球活動創造了契機,對促進地質科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而板塊學說揭示了板塊水平運動的現象,也是大陸漂移學說的重要理論支柱。 ⊙奇蹟探秘: 1.大陸漂移學說是由誰提出的?是在哪一年提出來的?
-
大陸漂移學說,被賦予了正式的科學地位
」,也叫做「岡瓦納大陸」,這是世界現在的地圖版圖的古代格局,在遠古時期它們的確是連在一起的,但是嚴格的說,「岡瓦納大陸」並不是全球所有古大陸的總稱,它只是南方大陸,而在北面它叫做「勞亞大陸」,在學術上「岡瓦納」和「岡瓦納大陸」這兩個詞,有的時候同指剛才聲稱的那片古代的南方大陸,但是啊,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指出,為了更好的區分「岡瓦納」這個詞彙原始的含義及印度中部的熱帶森林,還是更多的使用「岡瓦納大陸
-
尋求現象背後的機制:大陸漂移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板塊構造理論是在196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它系統地提出了巖石圈在上地幔的運動和演化
-
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報告中,唐春安通過列舉地殼形成與海洋誕生、生物大滅絕、超大陸循環、大陸漂移、洋中脊裂谷系與板塊、地震分布帶以及全球變暖等九大地質事實或事件,和地幔對流、洋底擴張、板塊俯衝、大陸漂移傳送帶模式、地幔柱、火山灰遮陽誘發冰期、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以及地球轉速變化產生構造應力等八大假說,對應地球收縮說、地球膨脹說等理論進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國際上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來統一地解釋地球演化過程的主要地質事實或事件
-
大陸漂移說極簡史
所以,「原始大陸分裂說」自然就按捺不住——1895年,旅居巴黎的美國佬安東尼奧,用法文寫了本書:《創世紀及其未解之謎》,提出了大陸橫移的想法。同時期,奧地利地質學家修斯發現,南半球各大陸的巖層非常一致,認為它們可能同屬一塊古大陸:岡瓦納古陸。其他部分沉到了海底,留下的就分成了現在的大陸塊。有的童鞋可能忍不住激動起來:咦,這不就是大陸漂移學說的起源麼?
-
(原創)「大陸漂移假說」是偏見
「大陸漂移」假說就是魏格納的偏見;由「大陸漂移」假說演繹的「板塊運動」違反了物理學常識,專家學者們就臆想出「地幔柱」、「巖漿引擎」、「消減帶」、「A型俯衝」、「B型俯衝」、「克拉通破壞」之類的名詞
-
「大陸漂移說」的啟示
在科學史上,由阿爾佛雷德・羅塔爾・魏格納所創立的「大陸漂移說」可算是歷盡磨難,為人們提供了諸多的思考。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和探險家。1912年,他提出了地殼變遷的大膽假說,即「大陸漂移說」。這一理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被無邊無際的泛海洋所包圍的原始泛大陸。
-
S03E50滄海桑田: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
1910年,美國人泰勒也曾發表了一系列論述大陸水平漂移的論文,他推斷,亞洲曾從赤道向北漂移,而美洲則向西漂移過。不過,雖然貝克與泰勒都提出過大陸漂移的學說,但是對大陸漂移理論進行堅持不懈工作、全面系統總結,並出版專著的,唯有魏格納,所以今天,我們公認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始人。老魏不僅是位思想敏捷、富於創新的人,而且更是位腳踏實地、不畏艱險的人。
-
什麼力量令大陸漂移呢?
魏格納在《海陸的起源》一本書提出「大陸漂移論」,從此搖動了人們「海陸位置固定論」的觀念。魏格納通過觀察地圖發現,南美洲東海岸和非洲西海岸的輪廓十分吻合,而且這兩個海岸在對應的位置上能找到山脈和對應的礦山。後來,他又搜集了許多古氣候、古生物的證據,用以證實大的約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陸地,陸地被一片廣闊的海洋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