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首次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的理論.

2021-01-19 維基百科



盤古大陸分裂,形成現今的地理格局。


大陸漂移學說是地球大陸相對於彼此的運動,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後來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1912年加以闡述,中文中「大陸漂移說」、「大陸漂移假說」均指同一概念。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大陸漂移的想法已經被板塊構造理論納入,解釋大陸如何移動。

主要內容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泛古陸」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被稱為「泛大洋」的水域包圍,大約於2億年以前「泛大陸」開始破裂,到距今約二、三百萬年以前,漂移的大陸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漂移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設推動力是潮汐,後者假想推動力是由於地幔出現對流,拖動板塊。但在魏格納1929年第四版的《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經接受了地幔對流提供動力的思想。


史奈德繪圖的三大洲原貌假想圖


由來


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書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與潮汐而從歐洲及非洲分裂開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圖,然後仔細觀測三大洲的海岸線,就會發現(大陸)分裂的痕跡」。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


爭論紛紛


來自南非的地質學家亞歷山大·杜託伊特和英國的阿瑟·霍爾姆斯都支持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的假說。到了1950年代,大陸飄移學說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

在1960年代前,終於出現轉機。羅伯特·迪茨、布魯斯·希曾和哈利·哈蒙德·赫斯得出一份地質研究報告,這就是海底擴張學說,得出實在的地質證據,解釋了三大洲為何分裂,令大陸漂移學說更具說服力。


理論

首先,假設地球內部是玄武巖質,而地表則是花崗巖質,而大陸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樣,浮在融熔狀的玄武巖上。大陸因為潮汐的推動而移動分離。


跨越五大洲的化石樣式。


證據


地質構造方面的證據:阿巴拉契亞山脈(和非洲阿特拉斯山脈是同一條)是東北-西南走向,臨至大西洋西岸就中斷,而地質研究證明斯堪地那維亞山脈與蘇格蘭、愛爾蘭的山脈是與阿巴拉契亞山脈同源。另外,有證據證明南非的開普山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山是同出一徹。可見曾有段時間,美洲、非洲和歐洲是相連。

大陸邊緣的吻合:將大西洋兩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拼在一起時,兩岸的大陸邊緣能十分吻合且完美的貼合。且經由兩岸巖層的研究,發現在非洲某處海岸的巖層,恰與拼合後的南美洲海岸的巖層相同,再度印證兩塊大陸曾經是相連的。

古生物化石方面的證據:活在約2億年前的中龍是一種住在陸上淡水沼澤的爬蟲類,無法越過大洋。地質學家在大西洋兩側的南美洲與南非發現了中龍化石,即可證明南美洲與非洲過去是相連的。另外,二至三億年前的舌羊齒植物,因種子很大無法藉風力飄洋過海,但此種化石卻出現在非洲、澳洲、印度、南美洲及南極洲,由此可見,過去這些大陸是彼此連接在一起的。還有活證據——在兩個大陸上發現同樣的動物。例如,在南美洲和非洲,發現了一些蚯蚓家族(例如Ocnerodrilidae、Acanthodrilidae、Octochaetidae)。

氣候的證據:在印度南部有冰川作用的痕跡,而印度南部遠離喜馬拉雅山,北部的冰川不可能在溶化前來到南部,何況印度南部是低緯度地區,年溫度高,不可能出現冰川。證明印度曾經是中高緯度地區。另外,地理學家在南極洲發現豐富的煤礦,煤是由遠古植物遺骸變化而成,若南極洲一直都在南極圈內,嚴寒的天氣根本不容許南極洲有茂密的森林,休說豐富的煤礦。從而反證南極洲曾在低緯度地區。

古磁場的證據:把非洲、南美洲、澳洲、印度和南極洲各大陸連接在一起時,各大陸測得的古生代磁極邊緣軌跡大致重合在一起,證明它們在古生代期間確實屬於同一大陸地塊。

海底擴張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創立:60年代在洋底發現的條帶狀海底磁異常、轉換斷層及DSDP/ODP的鑽探成果,是海底擴張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和主要內容。


中龍骨架,麥格雷戈,1908年。


發展


此學說在魏格納因北極考察中,遭遇暴風雪而喪生之後就沉寂一時,到了六十年代,海底擴張學說中的地質報告證明了大西洋正在擴張,而三大洲就漸漸分離,令學界重新研究大陸漂移學說,後來更有人提出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亦是現今地質學根基。

相關焦點

  •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 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誰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幾年後(1915)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20 世紀 20~30 年代間,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 20世紀50 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
  • 大陸板塊漂移說——魏格納 1915年4月13日
    1911 年,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發現,地球各大陸地就像拼圖,他浮現一個想法,「大陸一直在漂移!」 大陸漂移原本是魏格納的突發奇想,之後他從地質學、生物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個領域找到大量證據,構建出一個正式學說。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一生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個曾經被地質學界鄙夷、詬病,被冠以荒謬之名的學說,後來成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基礎。魏格納從萌生這個想法時就十分堅信這個觀點正確性,為此他開始了對大陸漂移學說的深入研究。1912年1月6日,魏格納在美因河上法蘭克福的地質協會上做了題為「從地球物理續寫的基礎上論地殼輪廓(大陸與海洋)的生成」學術報告,這也是他第一次公開的在學術場合發表大陸漂移學說,四天後即1912年1月10日,魏格納在馬堡的自然科學促進會上做了題為「大陸的水平移位」的報告[3]。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大陸漂移的思想自古就有。古希臘的泰勒斯曾有大地是浮在水上的圓盤的設想,古代中國人也提出過「地若浮舟」的地動理論。1620年,弗蘭西斯·培根與後來德國地理學家洪堡也已注意到大西洋兩岸輪廓的相似,並認為這不是偶然的現象。1668年天主教神父普賴斯主張在大洪水前美、歐、非三大洲連在一塊,並猜想當年諾亞方舟是沿著不太寬的大西洋航行的。
  • 地學科普|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
    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南北極的極晝極夜赤道的酷熱難耐地球的演進變遷人類的進化發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全球化的緊密聯繫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日新月異我們的地球每天都被刻上新痕跡也許我們會讀到許多許多年前的刻痕
  • 「讀史」1915年1月6日,魏格納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說
    1910年的一天,阿爾弗雷德·魏格納躺在病床上,目光無意間落到了牆上的世界地圖……「為什麼地圖上的美洲和歐洲、非洲海岸線如此吻合,難道這幾塊大陸曾經是相連的嗎?」他大膽設想:這兩塊大陸早先是一個整體,後來因破裂、漂移而分開。
  •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小編前面為大家講述了《「年輕」的海底 》洋殼、海溝與俯衝帶等內容,它們是有內在聯繫,而又統一於科學理論體系。海底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傳送帶」,不斷地在大洋中脊形成並在海溝消亡,大陸只是被動的位於「傳送帶」上。
  • 璀璨星河 |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德國氣象學家當時覺得,這種巧合很有趣,結合自己在格陵蘭島等地的考察經歷,魏格納心裡冒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兩塊大陸早些時候就是一個整體,只是到後來才因破裂、漂移而分開的。接下來,魏格納開始認真研究這個問題,並努力從各方面搜集地學資料,查找海陸漂移的證據。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月1日,德國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天文學家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出生。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
  • 【出生】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漫像
    樊旭輝 畫 中文名: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魏格納 外文名:Alfred Lothar Wegener 國 籍:德國 出生地:德國柏林 出生日期:1880年11月1日 逝世日期:1930年11月2日 職 業:科學 氣象學家、
  • 大陸漂移學說的倡導者魏格納,掀起了一場地學領域的偉大革命
    引發這次爭論的一位著名人物並非專業地質工作者,但正是他的理論的提出,導致了地學領域的一場偉大革命。 這位人物就是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者,德國著名地質學家兼天文、氣象地球物理學家和極地探險家阿爾弗雷德·路薩·魏格納(1880年一1930年)。1906年魏格納加人了丹麥探險隊,來到了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
  • 尋求現象背後的機制:大陸漂移
    在板塊構造學問世之前40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曾提出過一個非常相似的理論: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當時搜集了大量地理、古生物、巖石、冰川的證據。這些證據支持他提出的:「地球上曾有過一個超級大陸而且大陸可以漂移」的假說。然而,當時僅在英國有少數地質學家接受魏格納的學說,而歐洲絕大多數地質學家抵制大陸漂移學說。在美國,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被完全摒棄,是科學界的笑料。
  • 地球演化三大學說,你相信哪個?
    1.大陸漂移學說 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1912年提出大陸漂移說,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魏格納根據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和南美洲海岸輪廓非常相似等資料,認為地球在古生代時是一個聯合古陸,由較輕的矽鋁層漂移在較重的矽鎂層上,直至形成今天的海陸分布。
  • 地質學家:地球2.5億年後再現「盤古大陸」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在今天獲得廣泛肯定。很多人相信,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隨著巖石圈板塊的移動,「盤古大陸」分裂開來,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 依靠當今科技手段的不斷成熟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地質學家們現在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 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構造說的理論是在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12年,德國氣象學家A.魏格納(1880—1930)在總結前人有關大陸漂移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大地構造假說——大陸漂移說,引起全世界科學家的重視。魏格納認為:在3億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和島嶼是連在一起的,構成一個龐大的聯合古大陸,稱為泛大陸,周圍的海洋稱為泛大洋。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大陸漂移學說,蔡倫造紙
    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魏格納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表了他的著作《大陸與海洋的起源》。在書中,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他指出,全世界的大陸在3億年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各種力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歲月,它分離、漂移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海洋和陸地。他的學說,使人類在對地球的探索上,向前邁進了關鍵的一步。魏格納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國柏林的一個孤兒院院長家裡。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先後在好幾個大學學習。1905年他在柏林的因斯布魯克大學學習氣象學專業。
  • 氣象人物誌: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
    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1.1-1930.11.2)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
  • 大陸漂移學說,被賦予了正式的科學地位
    岡瓦納大陸」,這個專用的詞彙,大家可能也聽說過,創造出陸地漂移理論的這個人叫做「魏格納」他是德國的地球物理學家,但是實際上「魏格納」注意到的這個發現,也就是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的匹配,注意到這個特性的,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早在他前面已經有一大票的人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並且都在他之前作出過類似的預言,逐漸世界版圖像一塊拼圖遊戲,這一點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
  • 地理篇:大陸漂移
    風平浪靜的二疊紀過後,風起雲湧的中生代開始了,泛大陸首先一分為二,形成北方的勞亞大陸和南方的岡瓦納大陸,並逐步分裂成幾塊小一點的陸地,四散漂移,有的陸地又重新拼合,最後形成了今天的海陸格局。       魏格納這一"石破天驚"的觀點立刻震撼了當時的科學界,招致的攻擊遠遠大於支持。一方面這個假說涉及的問題太宏大了,如若成立,整個地球科學的理論就要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