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科學網 顧華寧報導】「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冷-熱周期不斷轉換中漸進衰變的歷史。」 9月27日,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中國國家小組主席、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唐春安教授在成都理工大學做學術報告時作上表述表示。

 

唐春安基於熱力學、物理學和巖石力學基本原理的研究,通過對地球演化和全球變暖機理進行了全新的思考,對傳統的板塊構造理論發起了挑戰。報告中,唐春安通過列舉地殼形成與海洋誕生、生物大滅絕、超大陸循環、大陸漂移、洋中脊裂谷系與板塊、地震分布帶以及全球變暖等九大地質事實或事件,和地幔對流、洋底擴張、板塊俯衝、大陸漂移傳送帶模式、地幔柱、火山灰遮陽誘發冰期、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以及地球轉速變化產生構造應力等八大假說,對應地球收縮說、地球膨脹說等理論進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國際上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來統一地解釋地球演化過程的主要地質事實或事件。

 

唐春安提出了地球演化新觀點,並形象地用「四川火鍋」進行了比喻。他將地球誕生初期熔巖海洋冷卻形成堅硬地殼的過程比喻成逐漸變冷的火鍋被蓋上了鍋蓋,通過建立地球演化熱平衡方程闡述了地球演化的溫度周期規律,認為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冷-熱周期不斷轉換中漸進衰變的歷史。

 

唐春安說,地殼與地幔物質在熱平衡條件下的不斷相互轉化,誘發了一系列以升溫與冷卻、膨脹與收縮、熔融與凝固為特徵的地表變遷史。儘管宇宙的寒冷註定了活力四射的地球將最終趨向衰亡,但地球內部以放射性衰變產熱、相變熱等為主的自身產熱,卻是維繫地球生命周期脈搏的原始驅動力,推動著地球從誕生開始就無休止地不斷演化,包括超大陸形成、裂解、大陸漂移、碰撞、火山噴發、巖溶溢流、冰河生長和消融等一系列彼此相關的重大地質事件。

 

唐春安通過大量的視頻動畫、數據、圖表等資料對其一系列新觀點進行了佐證。通常認為火山大噴發曾導致地球上的冰河期,唐春安則認為僅僅持續3-5年的火山灰進入平流層遮陽誘發百萬甚至千萬年的冰河期的觀點不符合能量守恆原理。他通過相變理論提出地殼熱膨脹開裂將誘發降壓熔融,而熔融是一個吸熱過程,同時巨量火山噴發或巖溶溢流也會造成地球大量失熱。如果這一過程持續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大量的地球失熱不可能在短期內通過地球自身的產熱迅速補充,那麼,地球變冷甚至誘發冰期就不可避免。另外,他也通過近期俄羅斯科考隊在南極冰蓋下發現200餘個冰下湖以及格陵蘭島的冰蓋底融現象等證據,斷言全球變暖是地球內部自身變暖而非人類活動所致,即二氧化碳排放並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因。

 

對於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唐春安也進行了新的完善。他認為,既然早期地球的巖熔海洋經冷卻可以凝固成堅硬地殼,那麼只要溫度適宜也完全有可能造成地殼再熔融。他通過近地表溫度周期變化示意圖,推論地球在其46億年的演化過程中至少存在過兩次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半軟流體狀態,其中最後一次處在距今2.2億年至0.6億之間的中生代中晚期和新生代初期。這一論斷如成立,那麼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就很有可能不是極其複雜和難以證明的「傳送帶」模式,而是真正的「大陸漂移」。

 

相關焦點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1756年德國神學家利連撒爾曾根據許多大陸相對兩岸的輪廓相似性,認為地球曾在大洪水以後發生過破裂。1858年義大利的斯奈德也利用一些地質學材料說明非洲與美洲過去是一塊大陸。到20世紀的頭幾年,歐洲的一些學者(如皮克林、泰勒等)也提出了類似的猜想。可是真正使大陸漂移說作為一種系統的假說出現在科學界並轟動一時的,卻是魏格納。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一生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個曾經被地質學界鄙夷、詬病,被冠以荒謬之名的學說,後來成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基礎。雖然魏格納對大陸漂移學說做了更為全面系統的闡釋,但魏格納並非提出漂移學說的第一人。早在16世紀末,一位荷蘭學者就注意了大西洋兩岸植物、動物相似性的特點,並提出使大西洋兩邊的大陸分離的動力因素可能是地震或洪水。到了19世紀中葉,義大利學者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認為是大洪水使大陸發生分離。
  •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海底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傳送帶」,不斷地在大洋中脊形成並在海溝消亡,大陸只是被動的位於「傳送帶」上。海底洋殼從形成到消亡ihouse.hkedcity.net在20世紀早期以前,世界上關於大陸運動的解釋風靡一時的觀點,要數「固定論」(即不承認地球表層存在大規模水平運動,而以垂直運動為主)了。
  • 氣象人物誌: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
    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1.1-1930.11.2)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
  • 大陸漂移學說的倡導者魏格納,掀起了一場地學領域的偉大革命
    這位人物就是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者,德國著名地質學家兼天文、氣象地球物理學家和極地探險家阿爾弗雷德·路薩·魏格納(1880年一1930年)。1906年魏格納加人了丹麥探險隊,來到了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在調查過程中,他驚訝地發現,那些凍得比石頭還堅硬的巨大冰河、冰山,居然還會緩慢地移動,島的地層下面居然還有煤炭層!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20 世紀 20~30 年代間,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 20世紀50 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
  • 大陸板塊漂移說——魏格納 1915年4月13日
    可以彼此銜接起來形成一塊完整的大陸,怎麼如此巧合?他浮現一個想法,「大陸一直在漂移!」 大陸漂移原本是魏格納的突發奇想,之後他從地質學、生物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個領域找到大量證據,構建出一個正式學說。
  • 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原標題: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紀念A.魏格納誕辰一百周年(節選二)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 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誰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幾年後(1915)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大陸漂移學說,蔡倫造紙
    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魏格納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表了他的著作《大陸與海洋的起源》。在書中,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他指出,全世界的大陸在3億年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各種力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歲月,它分離、漂移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海洋和陸地。他的學說,使人類在對地球的探索上,向前邁進了關鍵的一步。魏格納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國柏林的一個孤兒院院長家裡。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先後在好幾個大學學習。1905年他在柏林的因斯布魯克大學學習氣象學專業。
  • 大陸漂移學說產生之前有一種路橋論,認為大陸是通過狹小路橋連接
    早在19世紀,有的人已經開始發覺,本來兩塊相隔萬裡的大陸卻能完美契合,甚至切合的地方物種都是同屬的。根據同一個物種有著同一的起源的觀點,這些物種是如何遠渡海洋到達大洋彼岸呢?上個世紀初曾盛行一種「陸橋說」。
  • 大陸漂移說背後的故事:冒險狂人魏格納
    今天叔叔要講的是著名的德國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大陸漂移說創立者魏格納。咱們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講的就是魏格納,說他有一次生病的時候,看見了病床對面的世界地圖,然後就覺得,世界這幾大洲的地形,怎麼好像是可以拼在一起的呢?他經過仔細的研究,提出了地球上的各塊陸地,以前都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很多原因裂開了,造成了今天這種,東一塊西一塊的樣子。
  • 尋求現象背後的機制:大陸漂移
    在板塊構造學問世之前40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曾提出過一個非常相似的理論: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當時搜集了大量地理、古生物、巖石、冰川的證據。這些證據支持他提出的:「地球上曾有過一個超級大陸而且大陸可以漂移」的假說。然而,當時僅在英國有少數地質學家接受魏格納的學說,而歐洲絕大多數地質學家抵制大陸漂移學說。在美國,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被完全摒棄,是科學界的笑料。
  • 璀璨星河 |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德國氣象學家當時覺得,這種巧合很有趣,結合自己在格陵蘭島等地的考察經歷,魏格納心裡冒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兩塊大陸早些時候就是一個整體,只是到後來才因破裂、漂移而分開的。接下來,魏格納開始認真研究這個問題,並努力從各方面搜集地學資料,查找海陸漂移的證據。
  • 大陸漂移學說,被賦予了正式的科學地位
    」,這個專用的詞彙,大家可能也聽說過,創造出陸地漂移理論的這個人叫做「魏格納」他是德國的地球物理學家,但是實際上「魏格納」注意到的這個發現,也就是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的匹配,注意到這個特性的,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早在他前面已經有一大票的人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並且都在他之前作出過類似的預言,逐漸世界版圖像一塊拼圖遊戲,這一點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
  • 「讀史」1915年1月6日,魏格納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說
    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並在1915年發表的《海陸的起源》一書中作了論證。世界地圖01提出即遭反對的學說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一出來,地理學家的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並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
  • 大陸漂移曾遭質疑 40年靠古地磁學翻身
    大陸漂移是一個古老的話題。  直到300年之後,年輕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從地貌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門學科不同角度進行了嚴格的論證和考察,發現了一批重要證據,並在1912年提出了革命性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以此為起點,魏格納投入到大量的搜集、分析、整理證據工作中。
  • 科學網—「門外漢」魏格納
    結合自己在格陵蘭島等地的考察經歷,魏格納心裡冒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兩塊大陸早些時候就是一個整體,只是到後來才因破裂、漂移而分開的。 接下來,魏格納開始認真研究這個問題,並努力從各方面搜集地學資料,查找海陸漂移的證據。他在不少研究項目中發現,一些化石和巖石的種類與當時這些大陸的氣候並不匹配。比如,在北冰洋的斯匹博根島上發現了許多動物化石,而這些動物在過去只能生活在熱帶地區。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4.大陸漂移與板塊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是對傳統的固定論的挑戰。它為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地球活動創造了契機,對促進地質科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而板塊學說揭示了板塊水平運動的現象,也是大陸漂移學說的重要理論支柱。  ⊙奇蹟探秘:  1.大陸漂移學說是由誰提出的?是在哪一年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