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 顧華寧報導】「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冷-熱周期不斷轉換中漸進衰變的歷史。」 9月27日,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中國國家小組主席、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唐春安教授在成都理工大學做學術報告時作上表述表示。
唐春安基於熱力學、物理學和巖石力學基本原理的研究,通過對地球演化和全球變暖機理進行了全新的思考,對傳統的板塊構造理論發起了挑戰。報告中,唐春安通過列舉地殼形成與海洋誕生、生物大滅絕、超大陸循環、大陸漂移、洋中脊裂谷系與板塊、地震分布帶以及全球變暖等九大地質事實或事件,和地幔對流、洋底擴張、板塊俯衝、大陸漂移傳送帶模式、地幔柱、火山灰遮陽誘發冰期、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以及地球轉速變化產生構造應力等八大假說,對應地球收縮說、地球膨脹說等理論進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國際上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來統一地解釋地球演化過程的主要地質事實或事件。
唐春安提出了地球演化新觀點,並形象地用「四川火鍋」進行了比喻。他將地球誕生初期熔巖海洋冷卻形成堅硬地殼的過程比喻成逐漸變冷的火鍋被蓋上了鍋蓋,通過建立地球演化熱平衡方程闡述了地球演化的溫度周期規律,認為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冷-熱周期不斷轉換中漸進衰變的歷史。
唐春安說,地殼與地幔物質在熱平衡條件下的不斷相互轉化,誘發了一系列以升溫與冷卻、膨脹與收縮、熔融與凝固為特徵的地表變遷史。儘管宇宙的寒冷註定了活力四射的地球將最終趨向衰亡,但地球內部以放射性衰變產熱、相變熱等為主的自身產熱,卻是維繫地球生命周期脈搏的原始驅動力,推動著地球從誕生開始就無休止地不斷演化,包括超大陸形成、裂解、大陸漂移、碰撞、火山噴發、巖溶溢流、冰河生長和消融等一系列彼此相關的重大地質事件。
唐春安通過大量的視頻動畫、數據、圖表等資料對其一系列新觀點進行了佐證。通常認為火山大噴發曾導致地球上的冰河期,唐春安則認為僅僅持續3-5年的火山灰進入平流層遮陽誘發百萬甚至千萬年的冰河期的觀點不符合能量守恆原理。他通過相變理論提出地殼熱膨脹開裂將誘發降壓熔融,而熔融是一個吸熱過程,同時巨量火山噴發或巖溶溢流也會造成地球大量失熱。如果這一過程持續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大量的地球失熱不可能在短期內通過地球自身的產熱迅速補充,那麼,地球變冷甚至誘發冰期就不可避免。另外,他也通過近期俄羅斯科考隊在南極冰蓋下發現200餘個冰下湖以及格陵蘭島的冰蓋底融現象等證據,斷言全球變暖是地球內部自身變暖而非人類活動所致,即二氧化碳排放並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因。
對於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唐春安也進行了新的完善。他認為,既然早期地球的巖熔海洋經冷卻可以凝固成堅硬地殼,那麼只要溫度適宜也完全有可能造成地殼再熔融。他通過近地表溫度周期變化示意圖,推論地球在其46億年的演化過程中至少存在過兩次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半軟流體狀態,其中最後一次處在距今2.2億年至0.6億之間的中生代中晚期和新生代初期。這一論斷如成立,那麼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就很有可能不是極其複雜和難以證明的「傳送帶」模式,而是真正的「大陸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