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門外漢」魏格納

2021-01-16 科學網

 

■尹傳紅

1910年春的一天,躺在病床上的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880~1930)無意中掃了一眼對面牆上掛著的世界地圖,便注意到一個平日裡不曾尋思過的奇特現象:大西洋的兩岸——歐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遙對北南美洲的東海岸,其輪廓竟然有著極大的對應性。特別是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凹入大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如果能夠移動這兩個大陸使它們靠攏的話,它們正好就能鑲嵌在一起了。

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德國氣象學家當時覺得,這種巧合很有趣,但並沒有多想。第二年秋天,魏格納偶然在一本論文集裡看到一句話,非常驚訝,那句話是:根據古生物的論據,巴西和非洲曾經有過陸地連接。結合自己在格陵蘭島等地的考察經歷,魏格納心裡冒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兩塊大陸早些時候就是一個整體,只是到後來才因破裂、漂移而分開的。

接下來,魏格納開始認真研究這個問題,並努力從各方面搜集地學資料,查找海陸漂移的證據。他在不少研究項目中發現,一些化石和巖石的種類與當時這些大陸的氣候並不匹配。比如,在北冰洋的斯匹博根島上發現了許多動物化石,而這些動物在過去只能生活在熱帶地區。如果不是斯匹博根島「漂移」到目前的位置,那麼,它在過去如何會「趕上」熱帶氣候呢?另一個例子也令人稱奇:人們在撒哈拉沙漠發現了一種叫作冰磧巖的沉積礦,但這卻是由移動的冰河留下的奇特的沉積物。

1912年1月6日,魏格納在德國法蘭克福地質學會上作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演講,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不久,他應徵入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兩次負傷住院。養病期間,他得以集中、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大陸漂移說」的思想與證據,於 1915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但是,直至此書第三版英譯本1924年面世之後,「大陸漂移說」才開始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1937年,商務印書館推出了沐紹良由日譯本轉譯的《大陸移動論》,為該書最早的中譯本。

現在看來,魏格納是第一個發表了有明確證據且符合邏輯的有關大陸移動理論的科學家。他的思想的繼承者——板塊構造說,今天已被視為支持地球大陸之起源、結構和動力的首要理論。從大陸漂移說的提出到板塊構造說的確立,終於促成了一次名副其實的地球科學領域的偉大革命。可是,魏格納超前於時代的思想在當時受到了廣泛的嘲笑、敵視和抵制,被挖苦為「一個漂亮的夢,一個偉大詩人之夢」,甚至被抨擊為「十足的該死的愚蠢想法」。

話說當年,魏格納以「從事地質學研究的氣象員」身份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理論,難免讓所謂的「專業人士」起疑,而他對大陸漂移動力機制解釋上的瑕疵也留下了讓他飽受攻擊的「把柄」。當時的一位權威人物曾斷定:「一個門外漢把他掌握的事實從一個學科移植到另一個學科,顯然不會獲得正確的結果。」然而,正是以這種「跨學科方式」使用其他學科的數據和觀點進行研究,讓魏格納獲得了成功。事實上,魏格納為大陸漂移說提供的最好的證據,恰恰來自於他在氣候領域所做的工作。魏格納最根本也最有創造性的貢獻在於,他首次揭示了大陸大規模水平運動的可能性,對當時佔優勢的海陸固定論形成了重大衝擊;他還首次提出了大陸和海底是地表上的兩個特殊的層殼,它們在巖石構成和海拔高度上彼此不同這樣一個概念。

魏格納出生於柏林,父親是一位傳道士兼孤兒院院長。他小時候體質較弱,耐久力差,可他十分嚮往去北極探險,因而自覺乃至嚴酷地鍛鍊身體。由於父親的阻止,他沒能在高中畢業後就加入探險隊,而是進入洪堡大學學習。1905年,魏格納拿到天文學方向的博士學位,但此時他對地球物理學和氣象學更有興趣,於是就到林登堡航空氣象臺從事高空氣象學研究,還先後任職於漢堡海洋氣象臺、漢堡大學、格拉茨大學。

魏格納的人生結局堪稱悲壯。1930年4月底,他第四次抵達格林蘭,試圖重複測量格林蘭的經度,以便從大地測量方面進一步論證大陸漂移。不幸的是,他在過完50歲生日的第二天即遭遇強大的暴風雪襲擊,倒在茫茫雪原上。他的遺體直到第二年4月才被發現——已經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

《海陸的起源》,[德]阿爾弗雷德·魏格納著,李旭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中國科學報》 (2014-08-08 第18版 讀書)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③聯合古陸的構想   ④板塊構造 1880年11月1日,德國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天文學家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出生。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
  • 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顧華寧報導】「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冷-熱周期不斷轉換中漸進衰變的歷史。」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1911年秋,魏格納在馬堡大學圖書館偶然讀到了一篇論文,論文中提到非洲和南美曾經被陸橋(land bridge)連接在一起,後來因為陸橋沉沒,非洲和南美洲才變成隔海相望的大陸,論文中例舉了一些論據,論證大西洋兩岸數百萬年前同時期動物化石竟然有高度相似性,這個信息吸引了魏格納的注意和興趣,他開始查找相同類型的文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魏格納的大陸漂移的學說開始萌芽。
  •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他,就是20世紀偉大的海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880~1930) | 圖源網絡當然,魏格納更不會是最後一個看到大西洋兩岸輪廓相似的人。畢竟在他之後,還有我們一代又一代追求科學真理的後生。你以為,魏格納在病床上看到陸地輪廓相似的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當然不是。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他在病榻上看地圖之後的故事。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可是真正使大陸漂移說作為一種系統的假說出現在科學界並轟動一時的,卻是魏格納。1880年,魏格納出生於柏林,在大學學的是氣象學專業,並於1905年獲博士學位。他一生喜愛探險,具有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為了觀察高空氣象,1906年同他的弟弟兩人乘高空氣球在空中連續飛行了52個小時,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1910年的一天,魏格納臥病在床。
  • 氣象人物誌: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
    年輕時候的魏格納魏格納出生在柏林的一個猶太家庭,是5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少年時期,魏格納就將學霸的特徵發揮得淋漓盡致,一直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並且在柏林、海德堡和因斯布魯克接受了物理學、氣象學和天文學教育。
  • 大陸漂移說背後的故事:冒險狂人魏格納
    今天叔叔要講的是著名的德國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大陸漂移說創立者魏格納。咱們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講的就是魏格納,說他有一次生病的時候,看見了病床對面的世界地圖,然後就覺得,世界這幾大洲的地形,怎麼好像是可以拼在一起的呢?他經過仔細的研究,提出了地球上的各塊陸地,以前都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很多原因裂開了,造成了今天這種,東一塊西一塊的樣子。
  • 英語熱詞:「門外漢」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門外漢」用英語怎麼說? 2019-03-25 16:17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在語言學習方面,你是個「內行」,還是個「門外漢」?
  • 大陸板塊漂移說——魏格納 1915年4月13日
    大陸漂移原本是魏格納的突發奇想,之後他從地質學、生物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個領域找到大量證據,構建出一個正式學說。 1912 年 1 月,魏格納首次做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演講,提出了大陸漂移說;1915年4月13日,他的重要著述《海陸的起源》一書正式出版,對大陸漂移說做了從數據到理論多方位的詳細論述;1929年,他出版《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一書,進一步綜合論述了大陸漂移規律。
  • 大陸漂移學說的倡導者魏格納,掀起了一場地學領域的偉大革命
    1912年1月6日,在法蘭克福一次地質學會議上,魏格納作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演講,首次公開提出了他的大陸漂移學說。他認為,在地質歷史上距今約3億年的古生代,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他把它叫做泛大陸。構成大陸的巖石與組成洋底的巖石原則上各不相同,前者輕,以矽鋁為主,稱為矽鋁層;後者重,以矽鎂為主,稱為矽鎂層。
  • 【出生】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漫像
    >出生地:德國柏林 出生日期:1880年11月1日 逝世日期:1930年11月2日 職 業:科學 氣象學家、地質學家 畢業院校:柏林洪堡大學 主要成就:1912年提出「大陸漂移說」 魏格納
  • 神奇的物理門外漢(下篇)—自旋的發現
    1921年,一個門外漢就是說,誰說沒有辦法驗證,我就能。唉這位門外漢叫做斯特恩。為啥叫門外漢?因為他原來是研究這個分子運動,就是研究熱力學的。
  • 「讀史」1915年1月6日,魏格納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說
    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並在1915年發表的《海陸的起源》一書中作了論證。世界地圖01提出即遭反對的學說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一出來,地理學家的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該研究支持了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內容,補充了其中關於源動力的問題。
  • 神奇的物理門外漢(上篇)
    1921年,一個門外漢就說,誰說沒有辦法驗證?
  • 「門外漢」成藥用水蛭領域專家 他的專利技術讓藥品生產效率提高3倍
    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10月19日電 從「門外漢」到藥用水蛭領域專家,他致力於推進藥用水蛭的成果轉化應用,累計申請專利9項,獲得專利證書6項,他就是重慶多普泰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普泰公司」)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郭平牯。2018年,郭平牯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電工李萬坤:半路出家的「門外漢」自學成...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賈親親):來自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機車事業部的電工高級技師李萬坤是半路出家的「門外漢」,他靠自學成為技術能手,當上了「大工匠」。由於精通各種型號機車電路檢修技術,李萬坤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李萬能」。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如今我在科學網博客寫博文,十年有餘。感謝科學網,讓我們有個科學界華人交流的平臺。希望報社越來越好,科學常新,文圖出彩,人氣爆棚。 ◆賈偉(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教授) 在當今各種新媒體的競爭之下,科學網依然能在世界華人學界擁有大批的網友。
  • 從「門外漢」到高級工程師,她讓乙烯工業有了「中國心」!
    1997年大學本科畢業進入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姜妍,起初做輔機等靜設備,是壓縮機等動設備的「門外漢」。轉向動設備研究後,憑藉一腔熱血和驚人毅力,她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在設計一線見證和全程參與了沈鼓的技術進步。  乙烯壓縮機,堪稱乙烯工業的「心臟」,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更代表石化裝備最高水平。
  • 「開心網」之爭懸而未決 「科學網」糾紛又起
    ,無獨有偶,又有兩網站因「科學網」再起爭端。據了解,對於科學時報旗下科學網(sciencenet.cn)在其編輯部博客上,以《謹防冒牌「科學網」》為題發布的關於科學網(kexue.com)的文章,6月29日和6月30日,科學網(kexue.com)在其首頁顯要位置分別發表兩篇聲明予以了回應。
  • 科學網招聘兼職英文審核人員啟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具有六十年媒體經驗的中國科學報社主辦,具有良好的科教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