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說了玻爾的軌道原子模型,後來索默菲又把它給拓展成一個橢圓軌道,還把相對論引入進來。我們之前說的四個未解之謎,後兩個也得到了解釋。雖然有些牽強,我們姑且就算解釋了,不過玻爾索默菲模型有一些情況他就不能解釋,它只是對於氫原子光譜解釋得很好,其他的原子都不行了。而且對於譜線的經濟結構和塞曼效應反常塞曼效應都不能解釋。啥叫譜線經濟結構?就是說我們之前不說這光譜都是一條一條分立的線,可是隨著設備的改良,你把每一條線給它放大了看,它實際上是由若干條細線構成的,這叫譜線的經濟結構。塞曼效應說的啥?說原子你給他放到磁場下,然後你再去看它的光譜,它原來的一條線就分裂成三條線了,這叫塞曼效應。後來又發現有的線不僅分裂成三條,還有分裂成四條,六條就特別複雜,就很反常,所以這種情況叫做反常塞曼效應。玻爾索默菲模型就對於以上的這些情況都不能解釋。這索默菲就開始研究塞曼效應問題,說原子在磁場下,他普遍就分裂成了三束,那就證明一定是跟磁場有反應了。什麼東西可能跟磁場有反應,電磁學告訴我們磁距,怎麼樣才能有磁距?旋轉唄,也就是說有角動量。這玻爾的模型裡邊剛好有角動量,量子化,有點那意思,還記得吧?就不是說這軌道一圈一圈的,這索默菲現在說你現在這些軌道都在一個平面上。不是,他這軌道有可能是這樣的,他可能也是這樣,他有可能是這樣,所以就給起了個名。就是說這個叫空間量子化,也就是說兩條軌道中間它有夾角,這就複雜了,這就相當於一個平面幾何直接提升為立體幾何。所以當時人們是在這條路上是越走越遠越走越複雜,以至於十幾年沒有什麼重大發現。人們都以為玻爾是打開了量子力學的突破口,他也確實是打開了,只不過是剛一進門就卡住了。這個概念大家不用較真,因為當時的物理學家都認為說空間量子化就是為了說明角動量存在,量子化你也沒法驗證,你想假如假設說原子它就兩條軌道彼此垂直的,可是當你一堆原子的時候,什麼形狀?就是哪個角度都有,所以你整體來看它還是什麼形狀都有,你不可能說所有原子它都是整整齊齊的,都是這麼排列。所以當時的物理家就覺得這東西沒有辦法通過實驗驗證。1921年,一個門外漢就說,誰說沒有辦法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