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漢」成藥用水蛭領域專家 他的專利技術讓藥品生產效率提高3倍

2020-12-08 華夏經緯網

郭平牯正在檢查製藥設備。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10月19日電 從「門外漢」到藥用水蛭領域專家,他致力於推進藥用水蛭的成果轉化應用,累計申請專利9項,獲得專利證書6項,他就是重慶多普泰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普泰公司」)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郭平牯。2018年,郭平牯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從「門外漢」到藥用水蛭領域專家

    199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的郭平牯來到某大型國有製藥企業從事現場質量管理工作。

    「當時真的是一個『門外漢,為了辨別、熟悉各種藥材,那個時候整天都『泡』在車間、庫房、實驗室,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熟記中藥材的名字、味道、外形、功效,跟著一線的技術人員現場操作。」郭平牯回憶到。經過3年的努力,2001年,郭平牯考取了執業中醫藥資格證。

    2011年3月,郭平牯進入多普泰公司工作,擔任生產技術部部長,這對郭平牯而言是全新的挑戰。藥用水蛭製成的脈血康膠囊是該公司的核心藥品,主要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自此,郭平牯開始潛心研究心腦血管疾病,推進藥用水蛭的成果轉化應用。截至目前,郭平牯累計申請專利9項,獲得專利證書6項。

    2014年,由郭平牯帶頭組建的重慶市藥用水蛭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重慶市科委認證,成為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該中心研發制定的「水蛭(鮮品)質量標準」已被列入重慶市中藥材標準。

    技術創新讓藥企生產效率提高3倍

    「鮮品水蛭入藥是脈血康膠囊的特色,可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活性成分,如何在改進工藝的同時保證有效成分活性、品質不下降是工藝升級中的難點。」郭平牯說。

    郭平牯發現,在該藥物生產過程中,其中一個藥物乾燥環節採用的是靜態乾燥技術,存在藥品無法均勻受熱、乾燥透徹的問題。經過研究該藥品製作工藝、對比多方資料後,郭平牯提出採用低溫連續動態乾燥法,通過低溫讓藥物緩慢受熱、均勻受熱,不僅保留了原有的物料性質和良好外觀,同時滿足了熱敏性物料的加工要求。

    該項技術的應用使藥品生產效率提高3倍,成本降低20%。依託郭平牯及其研發團隊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2017年,脈血康膠囊產值達4.5億元。

    目前,郭平牯正帶領技術團隊繼續圍繞藥用水蛭進行深度開發。「目前我們的產品主要是膠囊,下一步我們將開發鮮劑、貼劑等,藥用水蛭製成的化妝品也正在研發中。」郭平牯說。(完)

相關焦點

  • 何富松的水蛭養殖場,每畝純利潤3萬元
    其實螞蟥學名水蛭,是珍貴的藥材,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在泌陽縣楊家集鎮的水蛭養殖戶何富松的眼裡,一條條水蛭成了致富的「軟黃金」,跟養魚相比,利潤高出很多倍。  至今,民間還流傳治療高血壓的偏方——把幹水蛭碾成粉末,用白水送服。  隨著水蛭藥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不少養殖戶。
  • 比水蛭更難「養」的是水蛭化妝品
    廖霖峰表示,水蛭素在化妝品領域針對痘痘、疤印、粉刺和痤瘡等的功效正是對其在臨床醫學領域作用的擴展。 另一方面,當前對水蛭素的需求量明顯增加的是醫藥市場。由於天然水蛭來源有限,各國現階段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重組水蛭素的開發上。其中,美國、法國、瑞士、日本等國家全球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和醫院目前正在集中研究重組水蛭素類多肽藥物的療效和藥理。
  • 中藥小水蛭闖進大市場 藥用價值決定需求
    中藥水蛭由於藥用價值較高,國內外醫學家紛紛利用水蛭開發出各種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的藥物,尤其是我國各大製藥集團利用水蛭研製開發並生產了上百種新藥、特藥和中成藥,如欣復康、活血通脈、溶栓膠囊、速溶治栓湯、血栓心脈寧、腦血康片、抗血栓片、步長腦心通、通心絡、逐瘀通脈、腦康樂、逐瘀活血膠囊等,這些藥品投入市場後,很快成為暢銷品。
  • 復鑫益:水蛭產業的締造者!
    水蛭,俗稱螞蟥。《神農本草經》記載:主逐惡血,淤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其唾液腺分泌的天然水蛭素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較強的天然抗凝血酶物質,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中風等有較好的療效。而菲牛蛭(金邊螞蟥)則是目前體內水蛭素含量比較高的水蛭品種之一,也是廣西特色的藥用動物資源。
  • 天津寶坻:「吸血蟲」變成寶 水蛭成為都市農業新貴
    ——把幹水蛭碾成粉末,用白水送服。為了實現高效養殖,高建忠曾經到四川、東北等地考察,那時候全國水蛭養殖領域的規模、標準、技術還沒有成形,但是市場需求迫切,就高建忠通過有關部門介紹,找到一位馬來西亞水產養殖專家潘教授,引進水蛭繁育技術。「今年建立了一個3000畝地的水蛭養殖基地,通過潘教授的指導,做水蛭育種、孵化,在水蛭繁育區開始成規模養殖。」
  • 水蛭螞蟥養殖技術大剖析及市場行情價格分析
    水蛭,俗名螞蟥,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在水蛭養殖生產中,人工育苗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只有掌握水蛭人工育苗技術,大量地繁殖後代,有足夠的苗投入池中,才能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 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從天然水域捕撈成蛭作為種蛭。我國北緯32°~38°水流緩慢的小溪、溝渠、坑塘、水田、沼澤、湖畔以及溫暖溼潤的草叢處均有野生水蛭,可採用人工直接捕撈與引誘捕撈兩種方法獲得種蛭。
  • 揭秘水蛭素的前世今生
    天然水蛭素是從水蛭之王菲牛蛭其唾液腺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效和最安全的天然凝血酶抑制劑,與胰島素、青蒿素被稱為拯救人類疾病的「世界三素」。 古代:破血良方,入藥首選 水蛭藥用,由來已久。
  • 《科學報告》藥用水蛭完成基因測序​對未來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科學報告》藥用水蛭完成基因測序 對未來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這項研究為醫學實踐中最常用的水蛭唾液中含有的強力抗凝劑提供了新的見解。 本周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新研究結果揭示出可能對醫院藥用水蛭的使用產生深遠影響的見解。
  • 動物兇猛之藥市低迷話水蛭
    nipponica Whitman或柳葉螞蝗Whitmania acranulate Whitman三種可以供應藥用。隨著新世紀以來廣大群眾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已經逐漸成為對百姓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 魏磊:西伯利亞白樺茸國內「企業生產標準」編寫第一人
    莫斯科大學嚴謹的學風和老師廣博的知識,給魏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影響了他,使他在接下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受益匪淺。畢業後魏磊選擇留在莫斯科工作,並自主創辦了多家公司。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相同的磁場總能吸引到相同的際遇。機緣巧合下,魏磊得知俄羅斯特有一種稀有的藥用真菌——白樺茸。在俄羅斯,人們最早是把白樺茸採集下來煮水喝的,可以起到預防糖尿病以及輔助抗癌的效果。
  • Cell Stem Cell:四倍體胚胎補償技術使克隆動物出生效率提高了6倍
    自體細胞克隆技術問世以來,克隆胚胎發育成個體的效率一直很低。以小鼠為例,50-70%的核移植重構胚胎在體外能發育成囊胚,但是,將這些囊胚移入假孕小鼠子宮內,只有3%左右的囊胚能發育成克隆動物。那麼,為什麼大部分克隆囊胚不能發育成個體呢?一種假說認為,克隆囊胚滋養外胚層存在的重編程異常細胞是克隆胚胎發育失敗的主要原因。
  • 藥用玻璃概念逆勢上漲,中硼矽玻璃成企業技術研發方向
    以正川股份、山東藥玻為代表的疫苗玻璃瓶股,在今年年初至今股價分別上漲了426%、137%,而正川股份6月下旬以來,股價大漲超過3倍。 據了解,藥包材與藥物之間的相容性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 隨著我國藥包材關聯審評審批制度的實施,對藥包材質自身質量評價和對製劑影響至關重要。
  • 同佳威灃:木製玩具工藝品生產效率如何提高36倍?
    但是木製玩具以及木質工藝品卻又不得不面臨著生產效率低,環保不達標,高水平操作工人難招,產品競爭力提升困難……等一系列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家具頭條來到久負盛名的仿型銑生產專家同佳威灃,尋找木製品工藝邁向智能化生產的解決方案。在這個整個行業都是淡季的盛夏,同佳威灃工廠卻異乎尋常忙的熱火朝天,在接待客戶的間隙我們有幸採訪到同佳威灃曹明群總經理。本文內容根據同佳曹總談話內容整理,乾貨滿滿!
  • 桐鄉市河山鎮水蛭養殖助推農民致富
    2003年,陸樹松兄弟倆找資料請專家,終於使水蛭的成活率大大提高;2004年,兄弟倆運用網箱養殖的全新養殖模式,並進行了小面積試點養殖,這一模式的試點成功地解決了水蛭外逃和敵蟲害的進入,並且使當年水蛭成品產量大大提高,加上市場行情高漲,終於扭虧為盈,淨賺20餘萬元。經過5年的摸爬滾打,現在該中心的產出十分可觀,每畝效益可達15000元到20000元。
  • 水蛭養殖市場前景好,他實現銷售利潤40萬元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說起水蛭,有些陌生;但講螞蟥,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就很熟悉了。如今,這個讓人生畏的「吸血蟲」,在駱仁強的手裡也變成了寶貝。  10日,記者走進嘉魚縣新街鎮王家月村水蛭養殖場,沿著一條鋪滿螺螄殼的小路走進養殖場深處,見到正在挖水池的駱仁強——這家水蛭養殖場的主人。
  • 水蛭素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科康科技集團周維海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健康領域改革發展成就顯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展和生態環境、生活方式變化,慢性非傳染病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1884年,英國科學家Haycraft才首次發現歐洲醫蛭含有抗凝血的物質;1904,英國科學家Jacoby成功地從歐洲醫蛭中分離出抗凝血的有效成分,並定名為水蛭素;20世紀50年代,德國科學家馬克沃德特才將這種物質從水蛭唾液中成功分離出來;2003年周維海董事長發明的水蛭多次提取天然水蛭素技術徹底解決了困擾全世界科學家100多年來天然水蛭素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的世界性難題。
  • 中藥水蛭性味歸經及臨床運用發現
    水蛭,俗名螞蟥,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幹製品泡製後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近年新發現水蛭製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
  • 金屬3D列印使微型渦輪機效率提高40倍
    公司執行長羅傑·史密斯(RogerSmith)解釋說,公司計劃額外製造至少95%的微型渦輪部件,即使該公司達到大規模生產。為此,公司決定與VELO3D,依靠它的所有權無支架金屬3D列印製造技術。他們的目標是通過提供比傳統微型渦輪機高10倍的功率密度和50%的重量,使他們的渦輪機效率提高40倍。
  • 宣城市宣州區:水蛭養殖促增收 「吸血蟲」變「軟黃金」
    水蛭,俗稱螞蟥,一提起這軟乎乎的生物,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吸血蟲」,讓很多人覺得噁心。但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五星鄉萬橋村村民的眼裡,一條條水蛭成了致富的「軟黃金」。  近年來,隨著水蛭藥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市場潛力也逐步被挖掘,吸引眾多創業者競相加入水蛭養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