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牯正在檢查製藥設備。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10月19日電 從「門外漢」到藥用水蛭領域專家,他致力於推進藥用水蛭的成果轉化應用,累計申請專利9項,獲得專利證書6項,他就是重慶多普泰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普泰公司」)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郭平牯。2018年,郭平牯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從「門外漢」到藥用水蛭領域專家
199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的郭平牯來到某大型國有製藥企業從事現場質量管理工作。
「當時真的是一個『門外漢,為了辨別、熟悉各種藥材,那個時候整天都『泡』在車間、庫房、實驗室,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熟記中藥材的名字、味道、外形、功效,跟著一線的技術人員現場操作。」郭平牯回憶到。經過3年的努力,2001年,郭平牯考取了執業中醫藥資格證。
2011年3月,郭平牯進入多普泰公司工作,擔任生產技術部部長,這對郭平牯而言是全新的挑戰。藥用水蛭製成的脈血康膠囊是該公司的核心藥品,主要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自此,郭平牯開始潛心研究心腦血管疾病,推進藥用水蛭的成果轉化應用。截至目前,郭平牯累計申請專利9項,獲得專利證書6項。
2014年,由郭平牯帶頭組建的重慶市藥用水蛭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重慶市科委認證,成為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該中心研發制定的「水蛭(鮮品)質量標準」已被列入重慶市中藥材標準。
技術創新讓藥企生產效率提高3倍
「鮮品水蛭入藥是脈血康膠囊的特色,可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活性成分,如何在改進工藝的同時保證有效成分活性、品質不下降是工藝升級中的難點。」郭平牯說。
郭平牯發現,在該藥物生產過程中,其中一個藥物乾燥環節採用的是靜態乾燥技術,存在藥品無法均勻受熱、乾燥透徹的問題。經過研究該藥品製作工藝、對比多方資料後,郭平牯提出採用低溫連續動態乾燥法,通過低溫讓藥物緩慢受熱、均勻受熱,不僅保留了原有的物料性質和良好外觀,同時滿足了熱敏性物料的加工要求。
該項技術的應用使藥品生產效率提高3倍,成本降低20%。依託郭平牯及其研發團隊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2017年,脈血康膠囊產值達4.5億元。
目前,郭平牯正帶領技術團隊繼續圍繞藥用水蛭進行深度開發。「目前我們的產品主要是膠囊,下一步我們將開發鮮劑、貼劑等,藥用水蛭製成的化妝品也正在研發中。」郭平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