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報告》藥用水蛭完成基因測序​對未來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2021-01-19 騰訊網

《科學報告》藥用水蛭完成基因測序 對未來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這項研究為醫學實踐中最常用的水蛭唾液中含有的強力抗凝劑提供了新的見解。

本周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新研究結果揭示出可能對醫院藥用水蛭的使用產生深遠影響的見解。

由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M)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奎斯特( Sebastian Kvist)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宣布完成了對藥用水蛭( Hirudo medicinalis)的基因組測序,並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藥用水蛭是一種歐洲水蛭,也是最常用的藥用物種之一。

該團隊專注於基因組中血液稀釋劑和抗凝劑的多樣性,產生的結果可能對吸血生物在醫院的使用有深遠的影響。

藥用水蛭早已用於治療各種人類疾病。然而,它們在中醫裡出現,即人體功能依賴於四種「體液」的平衡:血液、痰、膽汁和黃膽汁。將病人的血液排出,通常使用活水蛭,被認為可以恢復平衡。

今天,兩種水蛭被用於基於科學的治療實踐,主要用於手指再植或皮膚移植手術。它們的唾液含有醫學上已知的最強的血液稀釋劑,可以緩解手術後血液的積聚,促進血管的癒合。然而,在藥用水蛭唾液中實現這一結果的化合物的完整補充目前還不知道。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水蛭使用了15種已知會對脊椎動物的血液凝固機制產生負面影響的不同蛋白質,還有17種蛋白質很可能也是同一抗凝血過程的一部分。"ROM無脊椎動物館館長、多倫多大學特聘教授、ROM獲獎原創展覽《吸血者》的主策展人 Kvist說。

他補充稱:「這比我們預期的要複雜得多,這項研究產生的洞察力將使醫療專業人士能夠更好地理解在實踐中如何以及何時使用水蛭。」

作為僅有的第三種水蛭的基因組測序,水蛭為理解水蛭的吸血進化提供了重要的比較數據,該論文的資深作者,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原生動物館長馬克·西達爾( Mark Siddall)指出。

Siddall說:「令人驚訝的是,世界上被利用最多和最著名的水蛭物種還沒有在這個水平上進行調查。這項研究為水蛭吸血的進化提供了重要的見解,並將在未來的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水蛭,俗稱螞蟥

中藥王國裡有一味古老的動物藥,叫水蛭,俗名螞蟥。分布在我國各個地區。雖然人們厭惡它,但是它的藥用價值不可小覷。有些年紀的人都知道稻田裡的螞蝗會悄無聲息地吸人血,並且生命力非常頑強,刀砍不死、腳踩不爛、硬扯不掉、斷可復活。

在中國,水蛭被用作藥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東漢成書的《神農本草經》裡就記載:水蛭"味鹹平。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諸敗血結滯之疾皆能除之。"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

溶栓作用

水蛭素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溶解凝血酶所致的血栓的作用。水蛭素是甲醇提取物,在體外和體內均有活化纖溶系統的作用;水蛭的唾液腺分泌物給大鼠靜脈注射後有較強的抗栓作用。

終止妊娠作用

這個功效目前只是在小白鼠的身上做的研究,當然現代醫學已經如此發達,是不會有懷孕的人通過水蛭來做流產的。但是這也正好提醒了廣大的孕婦朋友們,水蛭雖然能夠預防和緩解很多的疾病,但是孕婦是絕對不適合吃的。

抗血小板作用

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結合,促進凝血酶與血小板解離,抑制血小板受凝血酶刺激的釋放和由凝血酶誘導的反應。

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給動物灌服水蛭提取物0 . 45 克/千克,可使血液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水蛭煎劑灌胃,也能使血液流變異常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漿比粘度、血細胞比容及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

降血脂作用

現在高血脂的人群非常多,很多人都是因為不注意日常的飲食,愛吃一些油膩或者動物內臟類的東西,想要降低血脂的話,水蛭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它能夠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從而使得血脂得到控制。

對心血管功能影響

水蛭素30克/千克腹腔注射,能明顯增加小鼠心肌攝取86Rb 的能力,表明有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的作用。

對實驗性腦血腫與皮下血腫的影響

水蛭提取液對家兔實驗性腦血腫有促進吸收的作用。實驗表明:水蛭能促進腦血腫及皮下血腫的吸收,減輕周圍炎症反應及水腫,緩解顱內壓升高,改善局部血流循環,保護腦組織免遭壞死及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眾號:china-mth)整理髮布,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1977年,Sanger提出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同年A.M.Maxam和W.Gilber也提出了化學酶解法,第一代測序技術誕生。  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問世,基因測序速度提速10倍,原計劃15年才能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進度大幅加快。
  • 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原標題: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王濛昀)數千年來,家蠶只以桑葉作為唯一的食物。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9月23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桑樹全基因組測序成果,成功分析出桑樹的染色體基數,以及各種基因的網絡和功能,為推動傳統蠶桑業的轉型、建立現代桑樹學奠定了科研基礎。
  • 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原標題: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廉君)10月29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以河北農業大學劉孟軍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的棗基因組測序重大研究成果《棗複雜基因組測序及其果樹生物學性狀解析》。
  • 基因測序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嗎?
    而基因測序的出現,似乎給了人類可以完全依據科學了解自己的有效途徑,因此其未來的發展空間是相當可觀的。事實也在證明著這一點,不論是基於市場狀況預測的基因測序行業未來的規模,還是全球基因測序公司的蓬勃發展。然而基因測序普及之後,人類迎來的又會是什麼呢?基因測序在諸多領域起到正向作用的同時,又可能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呢?
  • 最新 | 2019年植物科學領域期刊影響因子
    小編整理了植物科學領域228份期刊影響因子,文末附影響因子列表下載方式。註:數據主要參考Web of Science,如有出入,以官網的數據為準。 後臺回復 「植物科學」 ,即可獲得2019年植物科學領域228份期刊影響因子 Excel列表。
  • 邀請函 | 基因科學 引領未來,2020年賽默飛基因科學與臨床測序業務...
    基因科學,引領未來圍繞「基因科學,引領未來」主題,賽默飛將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四地舉辦基因科學與臨床測序業務高端用戶會,召集行業專家分享一線經驗,為基因分析領域人士搭建交流平臺,助力基因測序研究與應用發展。
  • 近期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doi:10.1038/ng.3972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完成了對榴槤全基因組圖譜的解析,榴槤是一種珍貴的熱帶水果,素有「水果之王
  • 日本完成一種毒蛇全基因組測序
    日本研究人員近日對這種毒蛇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並表示相關研究將有助抗蛇毒血清的研發。  日本東北大學、九州大學等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了這項研究。測序結果顯示,日本原矛頭蝮有大約2.5萬個基因,其中包括60個蛇毒蛋白基因。此外,他們還針對蛇毒蛋白基因的染色體分布特徵等開展了深入研究。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2005年首代測序儀Roche454單次產生400MB的基因序列文件,到2010年第二代測序儀IlluminaHiseq2000單次能產生200GB的基因序列文件。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基因測序的速度在5年時間裡提升了500倍,全基因組測序的時間成本也從11年降至幾周。此外,基因測序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經濟影響》完整譯文
    由此產生的"基因組學革命",正影響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產業性的生物技術,農業生物科學、獸醫科學、環境科學、法醫學,以及國家安全,並促進著動物學、生態學、人類學和其他學科的深入研究。在首批基因組序列發布後的十年裡,人們普遍關注基因組圖譜的科學影響,而對這一成就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則分析甚少。
  • 未來40年基因測序展望
    研究人員對基因測序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大。Eric Green、Edward Rubin和Maynard Olson三位科學家對未來40年基因測序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展望。四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前,兩篇論文首次報導了確定DNA片段中化學鹼基順序的簡易方法。在此之前,分子生物學家們只能檢測DNA片段,而不能檢測鹼基。
  • 基因測序行業專題報告——NGS引領測序行業黃金十年,納米孔突破...
    到目前為止的 4 代測序技術均誕生於科學研究的工具及方法論,其後再逐步發展完善演進成為成熟的產品或者研究體系,進而實現商業化並在各種實際應用場景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目前科學研究仍是基因測序的主流應用場景,脫胎於科研而反哺科研。
  • Illumina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草藥參考基因庫
    日前,Illumina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IMPLAD)籤署協議,開展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計劃(1KMPG),共同創建世界首個藥用植物參考基因庫。  參考基因庫的建立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Illumina的新一代測序(NGS)平臺,為500種藥用植物建立參考基因庫;第二階段,在上一輪結果評估之後,IMPLAD與Illumina協商續訂協議,開展其餘500種藥用植物測序工作,從而共同完成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計劃(1KMPG)。
  • 中國啟動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
    李欣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李欣)驢是世界各國傳說和故事中運用頗多的一種動物形象,現代社會中,驢逐漸從農用轉為食用和藥用。如何繁育出更加「聰明」「實用」的驢?數十名基因學、畜牧學專家10日在北京啟動了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通過基因圖譜測序繁育優質驢。
  • 科學家完成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
    這是令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NCGR,聯合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全球各個科學研究機構,完成了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工作
  • 基因測序四強同臺共話NGS未來
    北京2016年6月6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6月3日,GENEWIZ(金唯智)中國副總裁賈延凱博士在受邀參加的「精準醫療之基因系列:基因檢測四強同臺共話NGS未來(北京站)」上表示,單分子大片段和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進步,將在未來幾年對基因組學的研究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2020年4月30日,由國家代謝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啟動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 基因測序實驗室信息化管理
    同時,生命科學研究對分析測試的要求無論在樣品數量、分析周期、分析項目和數據準確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生物實驗室產出的信息呈幾何級數增長。在傳統的生物實驗室中,由於數據管理分散、類型多樣、格式不一,使對數據的保存、交換、查詢、分析、維護都很不方便,也嚴重阻礙了研究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深度報告
    報告正文1、技術飛躍+政策護航,測序成為精準醫療基石基因測序技術由來已久,第一代測序技術已經發展成為鑑定DNA序列的金標準,而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的基因測序方法的出現則極大地推動了科研的進步。根據Markets&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NGS的全球市場規模為25億美金,預計2020年將達到87億美金,複合增長率為23%。NGS成為分子診斷領域中增長最快的子行業,超過傳統的PCR、FISH和基因晶片技術,未來有望成為行業主流,引領行業發展。
  • 空間轉錄組研究將對基因測序領域帶來的三大影響及作用
    如今的空間轉錄組學像極了當年的單細胞測序,雖然還處在科研階段,但是已經可以展望到其未來的發展空間。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單細胞測序技術逐漸從完成概念驗證進入臨床場景,而空間轉錄組學很有可能會成為單細胞測序之後,又一個閃閃發光的測序技術外延領域。 空間轉錄組測序有什麼作用? 通常進行的轉錄組學測序過程,是將一群細胞的RNA提取建庫進行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