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mina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草藥參考基因庫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首個1000種藥用植物參考基因庫,為中國藥典建立標準

  中醫中藥歷史悠久,現代中醫藥將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藥療法相結合,在疾病治療、藥物與保健品研發領域潛力巨大。中醫藥相關產品是東亞地區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影響力逐年上升,藥用產品及保健品的年銷售額超過600億美元。

  然而,由於作為原料的中藥材品種多樣,且缺乏穩定一致的化學成分,保障相關產品的安全和有效性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日前,Illumina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IMPLAD)籤署協議,開展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計劃(1KMPG),共同創建世界首個藥用植物參考基因庫。

  參考基因庫的建立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Illumina的新一代測序(NGS)平臺,為500種藥用植物建立參考基因庫;第二階段,在上一輪結果評估之後,IMPLAD與Illumina協商續訂協議,開展其餘500種藥用植物測序工作,從而共同完成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計劃(1KMPG)。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孫曉波教授表示:「Illumina的NGS技術將會讓研究人員從常用藥用植物中獲取完整的葉綠體基因組序列,同時也能幫助我們區分那些原來很難分辨的相近物種。我們預計這種方法可以融入未來中國藥典的更新中。」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將會採集並注釋2015中國藥典中所收錄的所有植物物種, Illumina將會對所有DNA樣本進行測序。之後,藥用植物研究所在Illumina協助下,將葉綠體基因組組裝完整並對其進行注釋。

  該項目將通過1KMPG國際聯盟(籌建中)執行完成,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劉昶教授為聯盟聯絡人。聯盟成員建立和維護5000餘種藥用植物的活體標本/種子庫,利用行業領先技術促進藥用植物基因測序與精準鑑定。

  全球NGS技術的領先公司Illumina正繼續擴大其在中國的業務以及相關方面的合作。Illumina高級研發主任、Illumina中國協作中心主任Molly He表示:「Illumina的技術是推動癌症和產前健康領域測序應用的主要力量。這些技術方法通過與現代藥物結合,致力於改善人類健康。我們很高興擴大Illumina在中醫藥領域的影響,協助推動傳統藥物在全球的標準化應用。」Illumina中國區總經理趙瑞林博士表示:「這是中西合璧的典範。Illumina的技術將會揭開中醫藥』神奇』功效的面紗。對於Illumina來說,這也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Illumina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Mostafa Ronaghi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傳統與現代兩種方法的結合,共同推動人類的醫療保健事業。」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教授指出:「隨著全球中醫市場的快速發展,藥用植物物種的參考基因庫能夠確保中醫產品的質量、安全和有效性。」中藥全球化聯盟主席、耶魯大學Tommy Chen教授對研究計劃充滿關切:「我們希望這些發現能夠幫助更精確地確定全球中醫產品的生物學成分,為中醫藥全面步入國際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保存了3萬份特殊種質資源,中國的這個基因庫立了大功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在我國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中,保存了3萬份的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包括了240科1343屬3599個物種,其中有許多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種子,這些種子可以保存長達30-50年。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從傳統中草藥中發掘抗癌「密碼」
    在多個國家,藥用植物是癌症治療的一個常見替代療法。中國傳統中藥資料庫記錄了超過2000種藥用植物,這些藥用植物被用於治療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已經有近千年歷史。許多藥用植物來源的化合物已經應用於西醫,治療多種癌症。但是,傳統中草藥中只有小部分的藥用植物被充分系統地研究過。
  • 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9月24日,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該創新中心項目包括建設Kamedis化妝品研發中心、生物控制學術中心、藥用植物開發中心、川產道地藥材開發中心、中以高新技術產業轉化中心及藥用植物科研觀賞文創園,未來還計劃進一步升級為Kamedis亞太區域藥用化妝品生產基地、銷售及結算中心。
  • 「「興滇人才獎」獲獎者巡禮」中國不同民族永生細胞庫創建者——記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褚嘉祐
    周一醫學遺傳學研究實驗室例會;周二下午部門學術討論;周三指導研究生;周四前往實施項目單位交流……年逾七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遺傳學重點學科主任褚嘉祐教授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的。為了更好地從事醫療工作,1975年9月至1978年8月,他前往昆明醫學院醫療系學習臨床醫療;1982年2月至1989年8月,他在武漢同濟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擔任臨床醫師;1989年9月至1991年8月,他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做博士後;1996年至2006年,他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所長;2009年,衛生部批准他作為有突出貢獻專家延遲退休。
  • 神農架給中草藥錄「指紋」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趙貝 通訊員王欣)11月11日,湖北神農架在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上發布「藥用植物資源與基因鑑定」成果,當地近400種植物的「基因序列」全部公開,掃碼即知真假。成果發布現場。
  • 最新發布 安捷倫科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和萊博韋爾科技公司共建「實驗室數據合規管理合作實驗室」正式揭牌
    2017 年 4 月 12 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宣布由安捷倫科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和萊博韋爾科技公司共同建設的「實驗室數據合規管理合作實驗室」正式揭牌。安捷倫科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和萊博韋爾科技三方將共同參與合作實驗室的建設。安捷倫科技總裁兼執行長 Mike McMullen、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蔣建東教授、分析室張金蘭研究員、萊博韋爾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 Vance V. Kershner 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舉辦的揭牌儀式上共同宣布合作實驗室的成立。
  • 國內首個小麥近飽和突變基因庫在煙臺建立
    宋建成告訴記者,在以前,用人工方式篩選,一個碩士研究生到畢業能篩選出1個基因就不錯了。而利用經典的方法,克隆一個基因則需要3-5年,甚至更長。正所謂「一個基因,熬老一個博士後」。突變基因庫的建立,相當於一個小麥基因方面的「國家圖書館」。從事小麥基因研究的農科院、高校和育種公司,都可以快速地從中「查閱」到相關基因,並拿到相關種子樣本。
  •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康藍生物---Corelab Biotech 疾病動物模型研發轉化平臺      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成立於1980年,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專業研究所之一。研究所是從事實驗動物學和比較醫學科研與教學的專業研究所,是國內唯一的集實驗動物和疾病動物模型資源創製、保種和生產供應、比較醫學技術研究、及實驗動物技術培訓於一體的研究單位,是國家級的傳染病和新藥創製研究的實驗動物技術平臺的承擔單位,是衛生部人類疾病比較醫學重點實驗室和國家中醫藥局三級實驗室。研究所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及國際AAALAC認證。1.
  • 「大數據+」助推生命科學、醫學、農業創新發展!ICG-15國家基因庫...
    10月27日,由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大數據分析與生物樣本庫」(Ⅲ-1)和「未來農業、未來食品與全球發展」(Ⅲ-5)兩場分論壇舉行,13位國內外知名資深專家受邀出席,以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權威應用經驗及獨到的行業洞見,串聯基因組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未來農業,發掘生命科學、臨床醫學、未來農業研究的創新機遇。
  • 盤點國家基因庫2019|韶光不負,未來可期
    1)鷹嘴豆重測序項目:與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ICRISAT)等機構合作,已完成9000株不同鷹嘴豆品種的全基因組重測序,對培育高產、抗逆品種,提升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2)草地貪夜蛾參考基因組構建支撐完成全球首個草地貪夜蛾高質量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的構建,為精準防控該外來入侵害蟲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科學依據。
  • 大數據+」助推生命科學、醫學、農業創新發展!ICG-15國家基因庫分...
    10月27日,由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大數據分析與生物樣本庫」(Ⅲ-1)和「未來農業、未來食品與全球發展」(Ⅲ-5)兩場分論壇舉行,13位國內外知名資深專家受邀出席,以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權威應用經驗及獨到的行業洞見,串聯基因組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未來農業,發掘生命科學、臨床醫學、未來農業研究的創新機遇。
  • 《中國法定藥用植物》公開發行 首次劃定植物和法定藥用植物界限
    新華社杭州7月19日電(記者屈凌燕、唐弢)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編制完成的《中國法定藥用植物》18日在杭州公開發行,該書提供了中國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收載的藥材飲片原植物基源的全貌和概況,及它們在中國各地的應用範圍等情況,並首次劃定了植物和法定藥用植物之間的界限。
  • 中國國家基因庫將開幕 基因產業望迎進展(附股)
    據21世紀經濟報導9月9日報導,這是中國第一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據了解,國家基因庫已與國外多個國家級自然歷史博物館、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等機構建立合作,開幕之後也將正式開放數據共享平臺。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介紹,作為國家級平臺,基因庫的公共平臺屬性、功能非常明確,即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 人體分泌蛋白基因庫創建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濤研究員團隊,與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彼得·舒爾茨研究團隊開展合作,建立了包含近千種藥用蛋白的分泌蛋白基因庫和單細胞篩選方法,對發現具有全新藥用價值的蛋白和新抗體藥物的治療靶點具有重大意義,有望加速藥物蛋白的開發和應用。
  • 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瀕危植物調查-湖北篇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和國際竹類登錄中心的專家,對湖北省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神農架和三峽庫區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重點考察了地產藥用植物、具有觀賞價值和科學價值的植物物種。
  • 中國將加大對珍稀植物物種進行遷地保護的力度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還將投資3億多元用於收集珍稀瀕危植物,並以秦嶺、武漢、西雙版納、北京等地為中心建設基因庫。其中,武漢將以亞熱帶水生植物為主,西雙版納以熱帶雨林為主,北京則立足溫帶植物,同時還將大量引種防治沙塵暴、荒漠化的植物。    據悉,正在興建中的5個代表性區域植物群落包括華北溫帶低平原森林群落、長江流域水生植物群落、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群落等。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秦嶺是一座動植物基因庫
    巍巍秦嶺,橫亙於中國中部,既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文化祖脈和中央水塔,也是一座「中央國家公園」和「自然基因庫」,是我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的生物資源寶庫,蘊藏著大量珍貴野生動植物資源。據介紹,秦嶺山系種子植物多達380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獨葉草等4種;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等13種。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採用鹼基編輯介導的人工進化開發新型耐除草劑水稻種質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採用鹼基編輯介導的人工進化開發新型耐除草劑水稻種質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Molecular Plant上發表了題為Base-Editing-Mediated Artificial Evolution of OsALS1 In Planta to Develop
  •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轉化醫學領域首個博士後順利出站
    12月31日,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組織召開嚴志祥博士出站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