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家基因庫2019|韶光不負,未來可期

2020-11-25 中華網
        隨著2019劃上句號,本世紀第三個十年開啟。在各大期刊和媒體的盤點中,過去這一年,生命科學突破不斷、成就滿滿。這離不開科研人員的攻艱克難,也離不開資源平臺的鼎力支撐。

這一年,國家基因庫繼續開放平臺、共享資源,以「存、讀、寫」,促研、學、產,為我國生命科技探索保駕護航。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回首來路,盤一盤國庫這一年的成長、收穫與成果。

▲圖:國家基因庫

  一、寄望新年,夢前行

國家基因庫主任王韌新年寄語:

2019年,在深圳國家基因庫理事會的指導下,國家基因庫在支撐生命科學研究與生物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了國庫基礎設施能力和科技水平,進一步拓展了對外開放共享和支撐服務。

2020年,國家基因庫將繼續發揮公益性、開放性、支撐性和引領性,積極響應「十三五」號召,推動核心技術創新突破,以支撐科研、賦能產業為己任,提高支撐服務水平,深化開放共享,為我國的生命科技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作用。

  二、與時俱進,鑄造高地

為鑄造中國生命科技戰略新高地

這一年,國庫實力再度刷新:

千萬級樣本存儲能力

88PB數據存儲能力

691萬億次/秒計算能力

24Pb/年數據產出能力

千萬鹼基/年高效合成能力

在此基礎上,支撐大量科研成果發表

自運營以來,被SCI收錄的文章累計達409

2019新增193篇,含26篇CNNS

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相關標準制定

已發布實施的達31項,2019新增7

包含我國生物樣本庫建設領域首項國標

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

歸檔數據總量逾1.5PB

對外共享生物樣本信息47.7萬

服務的用戶來自237家機構

支撐百餘篇論文發表於60多家國際期刊

(註: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

  三、前沿部署,自主自強

數字的穩步增長,源於技術根基的不斷夯實。國庫堅持超前部署和創新引領,以前沿的技術應用平臺、自主可控的核心工具,持續提升支撐服務水平:

在建設生命科學數據匯交標準體系的同時,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db.cngb.org)結合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推出AI搜尋引擎,並將基於多項安全技術將自身打造成「生命科學可信共享平臺」,建設安全可靠的數據共享環境。

▲圖: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

這一年,國庫搭建了先進的單細胞測序平臺,實現了千萬級單細胞產出能力,助力打破對國外設備和技術的依賴,同時為單細胞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國庫引入了精準基因組測序技術,可從頭組裝二倍體染色體,將基因組測序真正帶入「全高清」時代,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遺傳信息。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形勢,國庫大規模部署國產化測序設施,並與國內合作夥伴攜手完成基於國產自研晶片的WGS生信分析流程部署。核心工具自主可控,將大幅加強國庫抵禦外部不可控風險的能力。

  四、支撐項目,全面發力

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倡議的指導下,國庫以資源、數據為能源,以技術、設施為引擎,在未來農業、醫療健康、生物多樣性、合成生物學等多個領域發力,為國際大型、國家級、省級重大科研項目輸送動力。

1. 農業:促進精準育種,助力害蟲防控

百業農為本,民以食為天。在國庫的平臺支持下,科研人員對種質資源或相關害蟲的遺傳信息進行讀取、挖掘和組學研究,為改良作物品種、防控病蟲害、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改善相關區域的民生貢獻力量。

1)鷹嘴豆重測序項目:

與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ICRISAT)等機構合作,已完成9000株不同鷹嘴豆品種的全基因組重測序,對培育高產、抗逆品種,提升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2)草地貪夜蛾參考基因組構建

支撐完成全球首個草地貪夜蛾高質量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的構建,為精準防控該外來入侵害蟲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科學依據。基因組數據已通過CNGBdb面向全球科學家公開。

3)「大豆回家」公益專項計劃

已完成3500份野生大豆的種質資源數位化,啟動600個種質資源雜交組合的測序與分析,助力全球科學家培育適應環境變化和人口增長的新作物。

2. 醫療健康:助推精準醫療發展,促進傳統醫藥現代化

組學大數據是精準醫療的基石。國庫以強大的平臺實力支撐醫學和藥物領域的多組學研究,建設相關數據資源的共享平臺,促進國際、國內精準醫療事業發展。

1)單細胞大數據腦科學研究項目

該項目利用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繪製非人靈長類動物的腦部基因圖譜,並建立可供外部訪問的資料庫。已完成累計約40萬食蟹猴單細胞轉錄組和表觀組學數據的產出。

2)大型自然人群隊列示範研究

國庫支撐這一由中國醫學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人群隊列項目建設提供規範化、本土化指導依據,促進高質量樣本資源採集和利用。已發布團體標準1項,參與編撰專著1部,獲軟體著作權1項。

3)萬種藥用植物資料庫(10KMP)

與廣西藥用植物園合作搭建,現已錄入近千種藥用植物的組學數據。將助推藥用植物向有效成分明確、療效可靠、質量穩定的中藥新藥方向轉變,輔助新藥設計。

3. 生物多樣性保育:進行遺傳資源數位化,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

作為「現代諾亞方舟」,國庫在保藏生物遺傳資源的同時,聯合國內外多個科研機構,以數位化的方式,對生物的遺傳信息進行永久保存和系統挖掘,以「基因科技+大數據」的力量,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

1)反芻動物基因組計劃

該項目由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牽頭,開拓了研究重大生命現象的新途徑,項目成果「反芻動物基因組進化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啟示」入選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於2019年6月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2)瑞麗珍稀植物園數位化項目

國庫與雲南德宏州瑞麗市林業局共同開展,對園中採集的761份植物樣本進行高深度測序,完成世界首個生態型植物園基因組數位化研究,產出的54TB組學數據在CNGBdb對外開放共享。

3)千種植物轉錄組計劃(1KP)

由全球近200名植物科學家組成的1KP國際聯盟,歷時9年,發布了1,178種植物轉錄組測序成果。基於項目成果搭建的1KP資料庫通過CNGBdb對外開放共享。

4. 合成生物學:基於高通量DNA合成能力,支撐合成生物學前沿探索

合成生物學技術,被譽為繼DNA雙螺旋發現、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的生命科學第三次革命。作為開放共享的合成生物學技術支撐與創新平臺,國庫為該領域的前沿探索及技術應用提供重要助力。

1)真核微生物基因組的人工設計與合成

該項目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將為揭示真核微生物基因組的設計規律、建立基因組合成新技術奠定基礎,2019年獲批。國庫將為項目提供高通量DNA合成支撐。

2)DNA存儲技術與應用開發

該項目為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專項項目,為推動DNA存儲技術發展、開發潛在的基於DNA存儲的加密解密技術提供技術基礎及支撐,為基因信息存儲注入新概念。國庫為項目提供DNA合成和軟體開發支撐。

5. 倫理與合規:參與國家重點項目,推進指南、綱領建設

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其發展與應用需要倫理、法規的指引與約束。為引領科研與產業的健康、長足發展,國庫參與多個國家級重點項目,與多個參與單位協作,針對合成生物學、生物樣本資源等進行倫理研究、公眾教育,為制定完善配套的倫理指南和治理綱領貢獻力量。

1)《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

該項目隸屬於科技部2018年「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將推動成立國家級合成生物學倫理指導委員會和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為合成生物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持續實施提供倫理論證、政策建議,並聯合國際組織共同發布《合成生物學倫理宣言》。國庫主要參與子課題四:合成生物科技政策、科學傳播、公眾參與的系統平臺構建。

2)《大數據時代生物樣本庫的哲學研究》

該項目為201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庫負責整理、分析生物樣本庫基本概況及管理現狀,以及生物樣本庫在樣本和數據開放共享方面的倫理、法律、管理問題,並形成工作指南。

「資源、平臺,創新不止;開放、共享,腳步不停。」這是國庫人對過往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決心。

2020,萬象更新,使命依舊。生命科學前沿依然風起雲湧、百舸爭流,國家基因庫也將繼續明燈引航、勁風助帆。

關於國家基因庫:

2011年,深圳國家基因庫(China National GeneBank,CNGB)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健康委員會(原衛生部)四部委批覆建設,並在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深圳市政府為聯合理事長單位的理事會指導下,由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原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建。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世界領先的國家級綜合性基因庫,具備遺傳資源的「存、讀、寫」能力,即存儲生物資源和基因數據、對遺傳信息進行讀取及合成運用,並以此為基礎搭建起挖掘基因資源,支撐生命科學研究與生物產業創新發展的公益性、開放性、引領性、戰略性科技平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 揭秘國家基因庫
    /社會  2016年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大鵬的國家基因庫正式投入運行。這是我國首個且唯一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它的發展不僅讓我們了解世界萬物的過去,還將影響我們的未來。目前,基因「諾亞方舟」已正式啟航  文|《小康》記者 劉建華深圳報導  2016年9月22日,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正式啟用。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在開業前夕,新浪科技受邀前往國家基因庫所在地,並實地與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進行了交流。為何落地深圳大鵬區?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沙片區禾塘仔,依山傍海,環境優美,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I期建築面積4.75萬平方米。
  • 中國國家基因庫運營 五千年前猛獁象或可復活
    它的存量假如一個人每天24小時看電影,可看十萬年。  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於昨日正式運營。它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基因庫,相對於全球另外三個基因庫而言,國家基因庫樣品保存的規模、存儲量和可訪問的數據量皆是全球最大。
  • 從1到8,「數說」國家基因庫
    2019年9月22日 是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第3個生日 從2011年獲批組建 2016年正式啟動運行 到2019年運營三周年 8年淬鍊 國家基因庫
  •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2020-01-22 16:06:06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該庫整合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全球流感序列資料庫(GISAID)等機構公開發布的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元信息、學術文獻、新聞動態、科普文章。同時,對不同冠狀病毒株的基因組序列做了變異分析與展示。
  • 「北大夢啟,未來可期」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2019級工程...
    8月31日晚,以「北大夢啟,未來可期」為主題的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2019級工程管理碩士(MEM)迎新晚會在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舉行。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院長吳中海、陳向群、副院長林慧蘋、MEM教育中心主任黃嵩、2019級MEM班主任李昕暘和倪宣明、MEM教育中心助理許博蕊等學院領導和老師蒞臨現場,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2019級MEM新生、北京大學工學院2019級MEM新生代表、贊助商代表及媒體朋友共計220餘人參加了本次迎新晚會。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開業運營,打造國民「生命銀行」
    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更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由華大基因承建運營。我國基因庫承建較晚,5年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
  • 「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走進國家基因庫,感受基因...
    深圳國家基因庫在設計理念中參考桃花源、梯田、山石、三生(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的概念,基因庫主體建築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層層梯田種植屋面、混凝土本色與垂直綠化相結合的建築。「國家基因庫」的LOGO設計也形象地勾勒出建築外觀的主體特色。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曾對媒體表示,國家基因庫選址深圳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方便利用臨近的LNG(液化天然氣)碼頭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冷能,用於冷卻樣品,節能環保;二是國家基因庫的主體建築是倚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的,每一層都相當於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好,可擺放大型設備;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裡面都有啥(圖)(1)
    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這些不起眼的「現在」可能是構建未來生物科技和產業的磚石。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烏魯木齊航空開展「六年不負·未來可期」六周年主題航班活動
    從登機開始,靚麗的乘務員對每一位旅客說道:「歡迎您乘坐烏魯木齊航空『六年不負·未來可期』六周年主題航班。」由此開啟烏魯木齊航空六周年主題航班的特別航程。飛機進入平飛狀態後,客艙廣播響起:「六年不負,未來可期。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家基因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積為4.75萬平方米。
  • 首個國家基因庫今日開幕 全球最大、寶貴勝金庫
    國家基因庫所在的大鵬新區被深圳市政府規劃為「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也被稱為深圳最後的「桃花源」。正在規劃中的深圳國際生物谷也位於大鵬,未來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公司或將落子於此。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家基因庫分兩期建設,即將開幕的是一期,工程投資7.8億元,華大投入了3.6億元。建築面積4.75萬平方米,目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60PB,生物樣本存儲能力1000萬份。目前已建成20PB數據的可訪問能力,20PB是什麼概念,以一步電影約500MB計算,相當於四千萬部電影,一個人一天看一部電影,至少需要10萬年才能看完。
  • 國家基因庫:揭秘中國「諾亞方舟」—新聞—科學網
    同時,國家基因庫開放數據中心已經建成了20Pb數據的可訪問能力,並規劃在二期完成500Pb的可訪問能力,能力上將超越國際三大基因數據中心。 與普通人息息相關 基因技術看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 國家基因庫為什麼會選擇華大基因來承建和運營?
    而歐洲的EBI則更加注重開放和創新的學術氛圍,其功能更多定位與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和教育培訓在中國國家基因庫的相關介紹中,繞不開「三庫兩平臺」的描述,國家基因庫未來的架構功能,也與此有關。對此,梅永紅認為「國家基因庫必須具備科普的功能,人才培養也在國家基因庫的功能規劃之中,根據梅永紅的介紹,國家基因庫不是一個保存平臺,而是一個研發平臺,未來會建立基因庫聯盟,未來人才隊伍會很龐大。」與美歐的國家級基因庫相比 中國國家基因庫有什麼不同?
  • ICG-15精彩搶先看國家基因庫邀您加入論壇
    時間地點   2020年10月25日-31日   光谷希爾頓酒店 · 武漢 · 中國   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分論壇,精彩內容搶先看   10月27日,由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大數據分析與生物樣本庫」(Ⅲ-1)和「未來農業、未來食品與全球發展」(Ⅲ-5 )兩場分論壇,將邀請13位國內外知名的資深專家,帶來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