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定藥用植物》公開發行 首次劃定植物和法定藥用植物界限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杭州7月19日電(記者屈凌燕、唐弢)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編制完成的《中國法定藥用植物》18日在杭州公開發行,該書提供了中國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收載的藥材飲片原植物基源的全貌和概況,及它們在中國各地的應用範圍等情況,並首次劃定了植物和法定藥用植物之間的界限。

  中華民族在數千年與人類疾病的鬥爭中,積累了豐富而有效的中醫藥知識,並逐漸建立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但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域的醫藥類目劃分不一,中藥標準化制定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工程。

  浙江省食藥檢研究院副院長趙維良認為,隨著近年來更多有藥用價值的植物被發現,對植物進行藥學價值區分和鑑定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給眾多的藥用植物定標、認證,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提出「法定藥用植物」的概念,把所有國家藥品(藥材)標準、地方中藥材(民族藥)標準和炮製規範收載的中藥材(民族藥)和飲片的植物基源定義為法定藥用植物,劃定了植物和法定藥用植物之間的界限。

  《中國法定藥用植物》整理歸納出法定藥用植物共有2965種,基本囊括了近代至2016年我國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收載的中藥材。標準劃定之後,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及標準有效期內,法定藥用植物採集加工成藥材,經炮製加工成中藥飲片均可供正規藥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黃璐琦表示,浙江省食藥檢研究院對藥用植物的此番定標,對中醫藥學和植物學臨床、科研、生產、使用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對中醫藥的規範化使用提供了學科和法律依據。

相關焦點

  • 浙版「本草綱目」問世 系全國首部法定藥用植物志
    該書是我國第一部法定藥用植物志,將中藥標準、中藥和藥用植物三者融為一體,收載了包含法定藥用植物的科屬特徵、科屬特徵成分、種屬檢索、植物形態、生境分布、收載標準、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參考,以及用作藥材的名稱、性狀、藥用部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部分種並有本草考證、近似種、混淆品等內容,學術專業涉及植物分類、化學、中藥鑑定、中藥分析、中藥藥理、中醫臨床等。
  •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
    大會由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植物代謝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辦,中科院佛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佛山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佛山市中醫院等機構承辦。
  • 百合科的藥用植物-黃精
    原標題:百合科的藥用植物-黃精 植物對我們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其藥用價值。我國自古就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很多藥用植物在古代典籍中都有記載。藥用植物在醫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對藥用植物越來越重視。其實很多藥用植物並不難覓,它們就生長在我們身邊。這幾期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大連的常見的藥用植物。 黃精隸屬於百合科黃精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我國分布較廣,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均有。
  • 寧波首次發現珍稀藥用植物馬銅鈴
    作為珍稀藥用植物,馬銅鈴這是首次在寧波境內現身。今年6月15日,植物研究專家林海倫在餘姚市鹿亭鄉深山和馬銅鈴「意外邂逅」。「當時我路過一片毛竹林,看到一隻小蛾子在葉片上左三圈右三圈地跳舞,覺得挺有趣,就停了下來,想等它再次起舞時,給它拍段小視屏。」
  • 醫院中的藥用植物
    【中原經濟網訊】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院區內環境優美,綠植覆蓋較多,在不經意間還會發現一些藥用植物。中藥大多來源於植物,植物也是人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人們也樂意被綠色植物包圍著。那我們身邊的植物有哪些是有藥用價值的,也比較常用的呢?
  • 人類有望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發現的抗癌藥
    人類有望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發現的抗癌藥在一些植物來源的抗癌藥被陸續發現並成為商品後,科學家目前正在中草藥中尋找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癌新藥。  癌症藥物研究專家、美國中藥研究中心教授徐任生日前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國際藥物化學、新藥開發學術研討會上說,近年來抗癌藥物的篩選技術有了很大改進,促進了植物來源抗癌新藥的研究,而中國豐富的藥用植物正為開發抗癌新藥提供了獨特的來源。
  • 藥用植物需在新平臺上加強開發利用
    當前世界上中藥需求不斷擴大,中藥工業加速發展,對藥用植物資源依賴更大。因此藥企在中藥產業發展中,要突出合理利用和保護藥用植物資源,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藥按其自然屬性和來源,可分為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其中植物藥約佔總數的87%,來源於藥用植物。
  • 光強在藥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現狀
    次生代謝實際上是植物在長期進化中對環境適應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次生代謝產物的產生和變化比初生代謝產物與環境有著更強的相關性和對應性。對環境因子影響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探討,可以為某些具有重要藥用和經濟價值的次生代謝產物的高效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因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 藥用植物——槐花
    《中國藥典》中記載槐樹幹燥的花稱為「槐花」,乾燥的花蕾稱之為「槐米」,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藥用功效。可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臨床中常用到的槐角丸和地榆槐角丸的配伍中,其中重要的配伍中藥就是槐花和槐角。
  • 科普:植物有哪些藥用部位?
    我國的藥用植物種類極為豐富,藥用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以及全株均可人藥。1、根及地下莖類根狀莖、鱗莖、球莖、塊莖和塊根等。2、莖木類藥用部位為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莖藤、枝、木、髓等。如首烏藤、天仙藤、沉香、檀香、通草、川木通等。3、皮類藥用部位為樹皮或根皮。
  • 藥用植物龍芽草(仙鶴草、鶴草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多年生草本龍芽草 Agrimonia pilosa Ldb. 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 Ldb.來源於薔薇科龍牙草屬。是一種南北方山區分布廣泛的植物。龍芽草雖是植物正名,而我們現在更多的喜歡稱其為仙鶴草。
  • 藥用芳香植物 | 大咖直播乾貨不斷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關注起藥用植物、藥用芳香植物等領域,尤其藥用芳香植物的應用越來越被廣泛熱議。我們知道,植物精油是植物體內一大類揮發性小分子物質的集合體,它們所產生的這些揮發性物質,不但能夠帶來美好的香氣,其顯著的功效也能為身心健康注入自然的力量。
  • 全球與中國藥用植物提取物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全球與中國藥用植物提取物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內容嚴謹、數據翔實,通過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藥用植物提取物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藥用植物提取物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策略。
  • 《藥用植物及製劑進出口綠色行業標準》
    《藥用植物及製劑進出口綠色行業標準》開始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部,自2001年7月1日起實施。)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藥用植物及製劑的綠色品質標準,包括藥用植物原料、飲片、提取物及其製劑等的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
  • 藥用植物之--槭樹
    中國約有140餘種。萬榮縣大概有幾種,我們不可能把它每一種都能分清。我們今天主要介紹其中幾種的藥用價值,順便認識一下槭樹科這種樹木。 我身邊很多人不熟悉槭樹這個名稱,但提起楓樹很多人都知道,其實「楓樹」就是一些槭樹的俗稱,(註:蕈樹科( 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民間也叫
  • 藥用植物 | 中華秋海棠
    野生中華秋海棠群落中華秋海棠Begonia grandis Dry.又名秋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 常見的藥用植物有哪些?
    藥用植物是指醫學上用於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藥用或作為製藥工業的原料。廣義而言,可包括用作營養劑、某些嗜好品、調味品、色素添加劑,及農藥和獸醫用藥的植物資源。藥用植物種類繁多,下面小編就簡單的的為大家分享一下常見的藥用植物有哪些吧!
  • 澳門將發行《地區藥用植物二》新郵票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澳門4月15日電(記者 毛磊)記者從澳門郵政總局獲悉,澳門郵電將於4月20日發行《地區藥用植物二》為題新郵品,這是繼1983年後以此為題的第二套系列郵票。這次發行包括一套四枚郵票及一枚小型張,郵票圖案分別採用了桃金孃、假鷹爪、梔子和鴨腳木;而小型張中的是野菊、雞蛋花、忍冬和木棉。所選用的八種藥用植物,均屬澳門野生或常見栽培的品種,藉此推介澳門的藥用植物資源,引起公眾對保護藥用植物資源及自然環境的關注,推動藥用植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 Illumina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草藥參考基因庫
    日前,Illumina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IMPLAD)籤署協議,開展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計劃(1KMPG),共同創建世界首個藥用植物參考基因庫。  參考基因庫的建立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Illumina的新一代測序(NGS)平臺,為500種藥用植物建立參考基因庫;第二階段,在上一輪結果評估之後,IMPLAD與Illumina協商續訂協議,開展其餘500種藥用植物測序工作,從而共同完成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計劃(1KMPG)。
  • 最新丨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9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與印尼海洋事務和投資統籌部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分別在中國北京和印尼雅加達就推動共建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籤署諒解備忘錄。印尼海洋事務和投資統籌部部長盧胡特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見證籤約。今年是中國和印尼建交70周年。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印尼投資、印尼對華出口雙雙逆勢上揚,充分顯示兩國合作基礎深厚、勢頭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