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樹大約有200餘種,分布於亞洲、歐洲及美洲。中國約有140餘種。萬榮縣大概有幾種,我們不可能把它每一種都能分清。我們今天主要介紹其中幾種的藥用價值,順便認識一下槭樹科這種樹木。
我身邊很多人不熟悉槭樹這個名稱,但提起楓樹很多人都知道,其實「楓樹」就是一些槭樹的俗稱,(註:蕈樹科( 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民間也叫「楓樹」,果形態與槭樹完全不同)。秋天的楓葉是美麗的觀賞樹木,萬榮縣很多槭樹都是作為觀賞樹木栽植的。
孤峰山有野生的茶條槭,其它品種槭樹多為公園、小區;村莊巷道偶有栽種。
野生的茶條槭
一、茶條槭《全國中草藥彙編》(註:孤峰山有野生的)
【別名】茶條牙、茶條子、麻良子、茶條木、茶條樹
【來源】槭樹科茶條槭Acer ginnala Maxim.,以葉、芽入藥。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明目。主治肝熱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適量,白開水衝飲。
二、五裂槭《中華本草》(註:萬榮沒有發現)
【來源】藥材基源:為槭樹科植物五裂槭的枝葉。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主背疽;癰瘡;氣滯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三、《全國中草藥彙編》:元寶槭 (註:萬榮縣有栽培)
【別名】五角楓
【來源】槭樹科元寶槭Acer truncatum Bunge,以根皮入藥
【性味】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主治腰背痛。
【用法用量】3~5錢,泡酒服。
四、《中華本草》:五角楓根
【別名】中華槭、華槭。
【來源】藥材基源:為槭樹科植物中華槭及止槭的根或根皮。
【性味】辛;苦;平
【歸經】腎;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主扭傷;骨折;風溼痺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者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同屬植物天目槭AcersinopurpurascensCheng、建始槭A.HenryiPax、雞爪槭A.PalmatumThunb.的根,在浙江民間都作治療關節疼痛之用。
【附方】①治關節疼痛劇烈:鮮五角楓根二至三兩,鑽地楓一至二兩,八角楓、紫青藤根、鬼箭羽、紅牛膝各二兩。水煎衝酒,早、晚飯前服。(《浙扛天日山藥植志》)
②治骨折:五角楓根皮,配合五加皮、八角楓同搗爛敷患部。(《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五、《中華本草》 地錦槭 (色木槭) :
【別名】紅楓葉、色木、五龍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槭樹科植物色木槭的枝、葉。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活血止痛。主偏正頭痛;風寒溼痺;跌打瘀痛;溼疹;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
臨床應用:
1、治頭痛、失眠:紅楓鮮葉60g,雞子7個。共煮,水沸後將雞子打破,再煮,分2次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疥癬:紅楓葉60-90g。水煎洗患處。(《青島中草藥手冊》)
有關槭樹的藥用價值我了解的就是這些,功效主要是「祛風除溼、通絡止痛」方面。對槭樹我大概能認識,要分清到種,我還差的太遠,歡迎朋友指導,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