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
多年生草本龍芽草 Agrimonia pilosa Ldb.
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 Ldb.來源於薔薇科龍牙草屬。是一種南北方山區分布廣泛的植物。龍芽草雖是植物正名,而我們現在更多的喜歡稱其為仙鶴草。
仙鶴草,古代並無此稱呼,是現在的一個叫法,關於該名字的由來,一直查無所獲。有說是傳有一隻仙鶴銜來此草,幫人治好病,為了紀念,稱此藥為仙鶴草。其實這只是杜撰各類中藥傳說的一個常用模板。
頂生的穗狀花序隨向彎曲 圖/匯圖網
也有人說是在仙鶴草花期,大量頂生的穗狀花序隨向彎曲,猶如一群結結在河邊的仙鶴引頸長鳴、休閒覓食,而以此為名。不知對錯,但感覺有點道理。
而龍芽草的名字,來歷是有據可查的,因為龍芽草在秋冬季節地上部分枯萎後,當年根莖先端便生出冬芽。古人認為其「根牙(同芽)亦似獸之牙齒」。因此又稱為牙子、狼牙草。
後至宋代蘇頌的《圖經本草》,又將此植物稱為龍牙草,其名稱演變過程為牙子一狼牙一狼牙草一龍牙草一龍芽草。
類似獸牙的白色冬芽。
龍芽草在本草中,其三個不同部位均可以入藥,其地上部分稱為仙鶴草,為主要藥用部位。冬芽稱為鶴草芽,塊狀根稱為龍牙草根。
如今三者中,唯仙鶴草相對較常用。但它和大宗藥材比起來,仍屬於一味不折不扣的小品種。而入藥的鶴草芽和龍牙草根,隨著時代發展,市場上已經不具備流通性,也逐漸退出了臨床。
龍芽草現在雖然屬於小品種,但實際上,龍芽草入藥歷史極為悠久,最早在馬王堆墓出土的錦書《五十二病方》便有「狼牙根治漆瘡」的記載。可見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利用這種植物。
幼苗期的龍芽草,葉基生。
另外,在古代鶴草芽的應用歷史遠早於現在的仙鶴草。如《神農本草經》記載:「牙子,味苦、寒,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一名狼牙,生川谷。」
另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裡治療現在陰道滴蟲症的「狼牙湯」。「狼牙」經後世考證證明為現在的鶴草芽。
其地上部分仙鶴草入藥,直到晉代葛洪的《肘後方》:「狼牙草莖葉治金瘡出血。」才明確提出了地上部分入藥。
葉為間斷奇數羽狀複葉,且大葉小葉間斷著生。
我們現在知道鶴草芽殺蟲是因為含有一種叫鶴草酚的物質。研究發現鶴草酚具有對多種絛蟲有驅殺作用,並效果顯著。
另外鶴草酚這種有效成分幾乎不溶於水。這也說明了古代為什麼鶴草芽用法是研粉吞服的道理。也許他們不知道原因,只知道這種方式有效,才不斷流傳下來。
花序穗狀總狀頂生,分枝或不分枝,花瓣黃色。
我們有時候很難想像古人又是怎麼知道鶴草芽具有殺蟲作用的。在哪個年代不知有多少人飽受蟲害。多少次、多少人嘗試身邊不同的植物,也許是因為飢餓,也許因為病痛折磨......。才發現此類藥。
如今隨著衛生條件的提高,我們不需要再用鶴草芽殺蟲了,並且現在已經可以人工合成,從一味中藥過渡到了化藥。也許在山間再看到這味本草,我們會帶上一份感激之情。
果實倒卵圓錐形,外有條肋,頂端有數層鉤刺。
仙鶴草的果實很有特色,類似一個個小鈴鐺,鈴鐺底部布滿了鉤刺,秋天當我們進山遊玩的時候總能發現鞋帶上、衣服上甚至頭髮上不時會掛上仙鶴草的果實。
這種聰明的植物進化出的鉤刺正好可以附著在動物的皮毛和人的衣物上。目的就是把它們的種子帶到更遠的地方,生根、發芽。
中藥材仙鶴草
龍芽草,因為屬於極為常見的植物,野生幾乎分布了大半個中國,可以說在黑河騰衝線以東山區地帶都有它的身影。
正因為有著極其豐富野生資源,所以我們現在用的仙鶴草藥材仍來自野生資源。其中野生仙鶴草主要產區為河南伏牛山區一帶。其中唐河縣、桐柏縣為仙鶴草主要野生資源產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