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丨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2021-01-18 澎湃新聞
最新丨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2020-09-12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9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與印尼海洋事務和投資統籌部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分別在中國北京和印尼雅加達就推動共建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籤署諒解備忘錄。印尼海洋事務和投資統籌部部長盧胡特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見證籤約。

今年是中國和印尼建交70周年。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印尼投資、印尼對華出口雙雙逆勢上揚,充分顯示兩國合作基礎深厚、勢頭強勁。在推動共建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工作中,雙方共同設立聯合指導委員會,通過政府引導、科研機構參與、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方式,就積極開展藥用植物保護、研究與開發,聯合開展技術創新,加強藥用植物產業合作,共建產業研究院,開展專家和技術人員交流與能力建設等領域積極開展合作。目前,印尼政府已在北蘇門答臘規劃261公頃土地,作為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

印尼自古就有應用草藥治病的傳統,其傳統草藥佳木(JAMU)是一種由紅姜、黃姜、檸檬草等草藥混合而成的飲品。這種藥飲在印尼人民看來可以提高免疫力以及治療包括普通感冒、胃痛等在內的多種疾病。印尼擁有40000多種天然熱帶植物資源,其中約7000多種具有藥用價值。豐富的草藥資源、使用草藥治病的歷史以及印尼人民對草藥的認同感,造就了中醫藥在印尼得天獨厚的發展土壤。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要把中醫藥作為促進中外文明互鑑、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通過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建設,組織兩國科研機構、具有研發創新能力的中醫藥企業對印尼優質藥用資源進行系統研究、開發和應用,有利於提升印尼藥用資源及生物產品應用的技術水平,為維護人類健康做出新貢獻。同時,以此次兩國共建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為契機,進一步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傳播中醫藥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醫藥產業和事業走向世界,積極構建「健康絲綢之路」,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相關連結:

來源/參考消息

原標題:《最新丨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啟動建設
    南嶺基地正式開園,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 據介紹,「一中心」是廣東省林業局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共建「華南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研究中心」,「三基地」是保育中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韶關「南嶺基地」、保育南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惠州「大灣區基地」、保育北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陽江「北熱帶基地」。
  • 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7月23日電 (孫睿)23日,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當日下午,「2020年度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介紹,當今天文研究的重大發現都依賴於先進的觀測設備和望遠鏡終端,天文學的創新水平是各國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誌。
  • [招商引資]國發百合·北方野生珍稀藥用植物之鄉示範基地建設項目
    據中國農業信息網    一、項目概述:  建設國發百合·北方野生珍稀藥用植物之鄉示範基地,一是可以帶動周邊農民發展高效的中藥材種植業,改變傳統的農業結構,開拓農業和土地利用的新領域,強化農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提高農業附加值,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新型農業的轉變,
  • 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9月24日,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該創新中心項目包括建設Kamedis化妝品研發中心、生物控制學術中心、藥用植物開發中心、川產道地藥材開發中心、中以高新技術產業轉化中心及藥用植物科研觀賞文創園,未來還計劃進一步升級為Kamedis亞太區域藥用化妝品生產基地、銷售及結算中心。
  • 昆明植物所:努力建設國際一流植物學研究基地
    由吳徵鎰院士任主編編寫完成的《雲南植物志》是中國最大的一部地方植物志,共21卷,主要由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編撰。記載雲南維管植物17200種。經過近30年4代植物學家參加,全志現已基本完成並陸續出版。《植物志》的編寫和完成對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態建設、植物系統演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對中國植物區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啟動建設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啟動建設 2019-12-31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是科技部推動建設的第三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1月8日正式獲得科技部批覆。該中心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天津市共建,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牽頭,組織高校院所、投資機構、會員企業等共同建設的國家科技平臺。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規劃佔地130畝,總建築規模約18萬平米,總投資約20億元,計劃於2022年投入使用。
  • 太湖實驗室 正式掛牌啟動建設
    原標題:太湖實驗室 正式掛牌啟動建設   近日,由江蘇省、中國船舶集團和無錫市聯合共建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在無錫市正式掛牌成立,啟動建設。
  •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
    大會由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植物代謝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辦,中科院佛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佛山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佛山市中醫院等機構承辦。
  • 新疆:建成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中國園林網11月24日消息: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項目正式通過專家評審。
  • 發展中醫藥優勢 廣東建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為了保持和發展廣東省的中醫藥優勢,廣東省科技廳批准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建立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廣東豐富的天然植物中包含豐富的中藥資源,但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出現了中藥資源不斷匱乏、品種退化甚至枯竭的現象。針對這種狀況,廣東省科技廳去年2月批准建設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同年10月,這一項目被納入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目前,這一資源庫主要建設了中藥資源生產性保護基地,中藥資源遷地保護基地,中藥資源的室內保存和種質資源資料庫。
  • 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瀕危植物調查-湖北篇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和國際竹類登錄中心的專家,對湖北省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神農架和三峽庫區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是全球 14 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關鍵地區之一,且在中國 35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內,同時還屬於 19 個特有植物多樣性熱點之一。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 植物多樣性保護:尊重每一種生命
    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文香英介紹,在過去十年,中國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瀕危植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物種回歸以及公眾植物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執行進展。
  • 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原標題: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引種保存700種植物類群 18日,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
  • 黎醫藥面臨「失傳」危機 海南啟動黎醫藥搶救保護工作
    10月17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黎醫藥分會成立大會在海口舉行,同時啟動對黎醫藥的搶救、挖掘、保護工作,促進黎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助力黎藥產業化的發展。10月17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黎醫藥分會成立,將推動黎醫藥產業化發展。記者 王洪旭現狀:「老黎醫」越來越少 黎醫藥傳承面臨危機黎醫藥作為傳統中醫藥的一種,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 西雙版納州亞洲象回歸自然保護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啟動
    近日,州林業和草原局、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組成調研組,深入景洪市、勐臘縣調研指導亞洲象回歸自然保護示範基地選址,標誌著我州亞洲象回歸自然保護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調研組首先實地考察了基諾山鄉、勐侖鎮區域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地點,根據地形圖查看了基地地形,認真了解森林資源狀況和周圍土地、環境、作物種植情況。
  • 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正式啟動!共92個,附名單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開展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建設工作。《通知》明確,在部分地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第三批共92個雙創示範基地,其中創業就業方向25個、融通創新方向27個、精益創業方向32個、全球化創業方向8個。
  • 西藏高海拔地區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美在行動
    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藏醫藥從當地高海拔地區的植物、動物中提取具有藥用價值的藏藥材,形成藏族特有的藥物,即藏藥。雖然經過長達幾千年的繁衍和變遷,但到今天為止藏藥一直是特有的有效藥物,對我國中藥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也為世界越來越多的認識和使用。 而與此同時,藏藥材資源嚴重被破壞: 1.
  • 華南植物園段俊當選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藥用石斛保育與利用委員...
    華南植物園段俊當選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藥用石斛保育與利用委員會主任 2014-12-08 華南植物園    會議由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勝利主持。
  • 3200多種植物具藥用價值 中藥資源種類佔全國1/6
    神農架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獲得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三大保護制度冠名的地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永久性示範基地,是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的綠色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神農架藥用植物種類多,蘊藏量大。據《神農架中藥資源名錄》統計,這裡尚存有木本、草本和藤本藥物1800多種。《神農架中藥資源》將神農架中草藥總數增至2000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