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Sanger提出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同年A.M.Maxam和W.Gilber也提出了化學酶解法,第一代測序技術誕生。
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問世,基因測序速度提速10倍,原計劃15年才能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進度大幅加快。
2005年,454 Life Sciences公司開發出全球第一臺商業化邊合成邊測序測序儀,第二代測序儀誕生,由此拉開了基因產業發展的序幕。
2008年,Helicos Biosciences推出了首臺單分子測序儀,標誌第三代測序技術來臨。
2011年,PacificBiosciences也推出單分子實時測序系統PacBioRS。
2012年,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第一款商業化的納米孔測序儀。
2019年,華大智造 「超級生命計算機」DNBSEQ-T7 正式交付商用。
2020年4月,因美納(原Illumina)發布因美納測序儀家族中性能最強大的臺式測序儀NextSeq™ 2000,其小巧靈活的設計可適應各種規模和場景的實驗室部署。
……
近幾年來基因測序技術不斷進步:測序時間大幅縮減、檢測成本大幅下降,形成「超摩爾定律」之勢。測序市場亦飛速發展,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 53億美元。根據BCC Reasearch預測,全球基因測序市場2020年預計達13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8.70%。
基因測序技術顛覆了傳統生物學技術,引領著生命科學未來的發展潮流,以它為基礎的終端應用遍地開花,特別是在醫療健康、現代農業、生命科學等前沿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為加強基因測序學術和技術交流,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將於2020年5月14~15日舉辦第三屆基因測序網絡大會。本次大會為期2天,開設「新技術與新方法」、「醫療健康」、 「單細胞測序」和「農業基因組學」4個分會場,22位測序領域傑出專家將帶來精彩報告分享。
硬核乾貨:
測序技術發展歷程
最新基因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
測序技術應用於臨床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測序技術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基因測序技術如何改善健康?
宏基因組測序分析與未來醫學
單細胞測序技術國內外技術進展
展望測序技術的未來
權威專家線上交流:
報告專家
頂級測序儀製造商最前沿技術分享:
因美納(Illumina)、伯樂生命醫學、賽默飛世爾科技、貝克曼庫爾特、華大智造、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Pacific Bioscience、深圳真邁生物等測序領域領軍企業,將為大家帶來最前沿的測序技術視聽盛宴。
大會日程安排:
分會場Sessions | 時間 Time | 報告題目Topic | 演講嘉賓The Speakers |
新技術與新方法(5月14日) | 09:00 | 解碼基因組的暗物質 | 張玉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 |
09:30 | SEQuoia Complete —「全」「新」的全轉錄組建庫試劑 | 魏豔潔(伯樂 ) | |
10:00 | 差異 RNA 測序(dRNA-seq)揭示厭氧甲烷古菌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 東秀珠(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
10:30 | 疾簡測序,觸手可及 ——NextSeq 2000產品及應用介紹 | 劉方芳(Illumina因美納) | |
11:00 | 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 | 孫雷(深圳真邁生物) | |
醫療健康(5月14日) | 13:30 | 測序技術在臨床診療中應用 | 邢曉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 |
14:00 | 女性腫瘤中BRCA基因檢測和HRD研究進展 | 於津浦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 | |
14:30 | 微量DNA的5-羥甲基胞嘧啶圖譜測序 | 陸星宇(上海易畢恩基因) | |
15:00 | 病原體宏基因組測序分析與未來醫學 | 陳力(復旦大學) | |
15:30 | 賽默飛TCR和BCR解決方案助力免疫相關轉化研究 | 王德龍 (賽默飛世爾科技) | |
16:00 | 藥物基因組學指導個體化用藥 | 胡松年(中科院微生物所) | |
16:30 | 納米孔測序應用於快速實時的病原體檢測及大基因組組裝 | 李柏村(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 |
17:00 | 高通量測序在細菌耐藥進化中的應用 | 華孝挺(浙江大學) | |
單細胞測序(5月15日) | 09:00 | 待定 | 陸祖宏(東南大學 ) |
09:30 | 單細胞測序技術進展及其在腫瘤免疫研究中的應用 | 胡學達(北京大學) | |
10:00 | 待定 | 待定(Pacific Bioscience) | |
10:30 | 單細胞組學與生命細胞圖譜解析 | 劉龍奇(華大智造) | |
農業基因組學(5月15日) | 13:30 | 建立在近千份油菜種質資源基因組重測序基礎上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以開花期和葉毛性狀為例) | 蔣立希(浙江大學) |
14:00 | 高質量植物基因組的構建與應用 | 梁承志(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 |
14:30 | 待定 | 劉貴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 | |
15:00 | 中成藥分子鑑定 | 韓建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
【戳此處報名參會】
掃碼添加小編微信,小編拉進本次基因測序網絡大會交流群哦~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