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基因測序?

2021-01-10 大數華創

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徵及行為合理。基因測序技術能鎖定個人病變基因,提前預防和治療。

最早的時候,基因測序只是應用於科研,是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一個重要的科研工具。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測序價格大大降低及測序儀的能力越來越高,測序技術應該不僅僅局限於科研市場,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將測序這種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到面向大眾的普通消費市場,特別是醫療市場和臨床市場,一旦測序技術在這些市場進行推廣應用,將會帶來更大的發展。

迄今為止,現有的基因測序技術可以根據其技術特徵劃分為3代。下面選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技術,分別作簡要介紹。

一代測序

也稱Sanger測序、毛細管測序。技術上以雙脫氧鏈終止技術為代表,儀器上以3730型毛細管測序儀為代表,每次測序反應能夠獲得大約100k鹼基。其原理是將2』,3』-雙脫氧核苷酸(ddNTP)參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中,由於參入的ddNTP缺乏3』-羥基,因此不能與下一位核苷酸反應形成磷酸二酯鍵,DNA合成反應將終止。測序時分成四個反應,每個反應中加入DNA聚合酶、待測模板、引物、四種脫氧核糖三磷酸(dNTPs),除此之外還要加入一種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NTPs),然後進行反應,ddNTPs隨機取代相應的dNTPs,由於其3位的羥基變成了氫,不能繼續延伸,使正在延伸的寡聚核苷酸選擇性的在A、T、C或G處終止。終止的核苷酸由相應的ddNTPs決定,通過電泳可分離出長度不同的片段,再對這些片段的末端鹼基進行檢測從而獲得所測片段的鹼基序列。最初對凝膠片段末端鹼基的檢測是用同位素標記法,20世紀80年代,用螢光進行標記,可自動測序,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毛細管電泳技術以及微陣列毛細管電泳技術的發展,測序的通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代測序技術既可以用於測定DNA序列,也可以用於測定DNA分子的片段長度。其中基於片段分析的微衛星(STR)分析是現代法庭DNA鑑定的核心技術。一代測序技術一直作為基因診斷的標準,在基因病特別是單基因病症病人和各種遺傳性酶病如苯丙酮尿症、自毀容貌綜合症等其他疾病的診斷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最常用的基因序技術。

二代測序(NGS)

也稱高通量測序、大規模平行測序。大多數的NGS都是通過合成進行測序,每個目標NDA片段綁定到一個晶片上,然後加入被標記的核苷酸,在ND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長,高解析度的攝像頭捕獲並整合每個核苷酸信號,標出空間坐標和時間坐標,每個位點的DNA序列通過計算機推斷出來。NGS還包括其他方法,像大規模平行籤名測序,聚合酶克隆測序,所有這些二代基因測序技術都有一個共同點,測序反應進行的同時可以收集反應信號,且通量高,成本大幅降低,測序周期也大大縮短。

二代測序技術迅猛發展,憑藉其低成本、高通量的優勢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應用,在很多探索性研究中,如對新物種基因組的de novo測序、目標區域或全基因組重測序、轉錄組測序、宏基因組測序、表現修飾測序等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NGS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表達組學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三代測序

也稱單分子測序。三代測序包括Heliscope測序技術,SMRT(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單分子實時測序)離子半導體測序技術(Ion Torrent)等技術。較為成熟的是SMRT測序技術。SMRT測序原理:晶片載體稱之為SSMRTCell,待測DNA片段化後,雙鏈兩端連接髮夾接頭形成閉合的環狀單鏈模板,稱之為SMRTCbell;SMRTCbell加到SSMRTCell上後,擴散進入測序單元,稱之為ZMW,ZMW提供用於光檢測的最小可用體積;單分子DNA聚合酶被固定在ZMW內,捕獲SMRTbell進行複製,4色螢光標記的dNTPs與模板配對,根據激發產生的光脈衝識別鹼基;每個ZMW記錄的連續光脈衝信號可被認為是續鹼基序列,稱為CLR;SMRTell為環狀,測完一條DNA鏈後可以循環測互補鏈,如果聚合酶的壽命足夠長,則兩條鏈都能夠在一個CLR內進行多次的測序,成為pass;通過識別切除髮夾接頭,CLR可悲分為多個subread,同一個ZMW內subread間共有的序列成為環狀共有序列(cireular conse ns CCS );如果模板DNA太長則一個CLR內不能多次測序。不能形成CCS,只能抽輸出單條subread;因為SMRT側序的實時性,可以通過脈衝信號峰檢測修飾情況,如甲基化。

SMRT 技術不僅提高了讀長,而且可以直接檢測RNA序列和甲基化序列。近年來SMRT測序在小型基因組從頭測序和完整組裝中已有良好應用,並且已經或將在表觀遺傳學、轉錄組學、大型基因組組裝等英語發揮其優勢,促進基因組學的研究。

小結

基因測序技術是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測序技術對遺傳信息的解碼和基因組資料庫的構建,人類不僅得以窺探生命的密碼,更能從基因層面對人類疾病進行檢測甚至幹預,對其他物種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對生態環境的研究更加透徹。在基因測序指導下的遺傳病診治、個性化精準醫療等能夠更加高效的進行,未來基因測序技術必將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相關焦點

  • 基因測序概念是什麼意思?基因測序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08月17日訊  定義: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 健康中國,醫藥 3 002642 榮之聯 8.52 -1.05% 依託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 基因測序對生命體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很多的病變可以先進行基因測序,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以及藥物遺傳學機理,為其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用藥方案,從而提高治療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的延長生存期;治療不及時的也可以得到檢測結果,推斷病變的原因,從而有效的預防。
  • 基因測序是顛覆醫療的技術
    Sanger測序是針對已知致病基因的突變位點設計引物,進行PCR 擴增直接測序。單個突變點的擴增(包括該位點在內的外顯子部分片段的擴增),不必將該點所在基因的全部外顯子都擴增。所以單基因或部分基因控制的疾病樣本檢測,Sanger測序可以發揮精準和成本低的優勢。通過將待測樣本的序列與已知標準樣本序列比較,尋找突變信息。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2005年首代測序儀Roche454單次產生400MB的基因序列文件,到2010年第二代測序儀IlluminaHiseq2000單次能產生200GB的基因序列文件。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基因測序的速度在5年時間裡提升了500倍,全基因組測序的時間成本也從11年降至幾周。此外,基因測序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 中科院專家解讀基因測序行業
    基因測序的歷史追溯到1975年,上個世紀80年代,由美國人牽頭進行人類基因組計劃,準備搞清楚人體的整個基因組序列是什麼,解讀人體生命,發現我們掌握的知識還很不夠,後續還需要大量測序。方法上來說也有很大發展,傳統的方法是手工測序,直到05年第二代測序儀採用全自動測序,第二代儀器的標誌性特徵是高通量,通量從一天60萬到一天千億數量級的鹼基對。所以說科學技術在不斷地推升,不斷地發展。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什麼叫做單細胞基因測序(Single-Cell Sequencing)?  一句話說,就是單個細胞水平上對基因組進行測序。,目前單細胞基因組學逐漸由二代基因測序技術接棒。
  • 基因組測序是什麼
    基因組測序正在弄清楚基因組中DNA核苷酸或鹼基的順序-組成生物體DNA的As,Cs,Gs和Ts的順序。人類基因組由超過30億個這些遺傳字母組成。如今,大規模的DNA測序-雄心勃勃的項目(例如對整個基因組測序)所必需的規模-大多是由高科技機器完成的。就像您的眼睛掃描字母序列來閱讀句子一樣,這些機器「讀取」 DNA鹼基序列。
  • 基因測序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嗎?
    文|東方亦落近兩年,基因測序逐漸成為備受矚目的話題。通過這種手段,可以知道你的祖先是誰,你有患何種病的風險,你有什麼方面的天賦等等,總之就是能夠從生物科技的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自人類誕生以來,了解自己的欲望就從未停止。我們曾將希望寄託於算命、星座、塔羅等頗具玄學色彩的方法之上,也曾迷戀於心理測試等有現實依據的手段。
  • 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分析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行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使得基因測序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為了解掌握我國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現狀,本文從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入手,研究分析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發展趨勢、重要研發機構、主要創新人才、重點發展區域等相關信息,以期為我國基因測序(檢測)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 基因測序技術發展歷程
    基因組攜帶了個體的全部遺傳信息,基因測序能夠加深對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的分子機制理解,在診斷與治療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人類基因組學計劃完成後,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更加迅猛,在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中的應用更加廣泛。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1977年,Sanger提出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同年A.M.Maxam和W.Gilber也提出了化學酶解法,第一代測序技術誕生。  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問世,基因測序速度提速10倍,原計劃15年才能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進度大幅加快。
  • 基因測序技術大升級
    日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與另外幾名中美科學家聯合在生物醫學雜誌BioRxiv上發表論文,展示了使用深圳瀚海基因GenoCare第三代單分子螢光測序儀完成的大腸桿菌基因組測序結果,準確率達到99.7%。    「這是第三代基因測序中準確率最高的。」賀建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自豪地說。
  • 基因測序:亟待加入中國元素—新聞—科學網
    每天不斷更新的消息使得基因測序這個產業和概念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在「創新中國智庫專題講座」上,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所技術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任魯風作了《基因測序技術在中國應用前景》主題講座。他主要從基因到底是什麼?測序是幹什麼?基因測序到底能解決我們什麼問題以及測序技術、應用在中國及全球的發展態勢等方面解讀了基因測序的相關內容。
  • 未來40年基因測序展望
    研究人員對基因測序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大。Eric Green、Edward Rubin和Maynard Olson三位科學家對未來40年基因測序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展望。四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前,兩篇論文首次報導了確定DNA片段中化學鹼基順序的簡易方法。在此之前,分子生物學家們只能檢測DNA片段,而不能檢測鹼基。
  • 基因測序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公司的成立基於Larry和John在Tufts大學研究出的BeadArray技術,成立之初的主要業務是銷售可用來檢測基因組上特定部位的重要變化的微陣列晶片(microarray chip), 之後幾年中,Illumina推出多個全基因組表達晶片產品。2007年,Illumina收購基因測序公司Solexa,進軍基因測序市場。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究其原因,除了技術層面的進步,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也體現了科學研究對生命體極大的尊重。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解讀這項新興技術。一、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為什麼會興起?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 基因測序產業,目前成熟了嗎?
    高通量測序大幅降低了測序成本、縮短了測序時間,同時保持了較高的準確性,目前是基因測序主流技術,也是基因測序技術商業化應用普及的主要推動力。以人類基因組測序為例,高通量測序將一人份基因組測序的時間從數年縮短至一周,測序成本由上億美金降低到數千美金甚至更低。
  • 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原標題: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王濛昀)數千年來,家蠶只以桑葉作為唯一的食物。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9月23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桑樹全基因組測序成果,成功分析出桑樹的染色體基數,以及各種基因的網絡和功能,為推動傳統蠶桑業的轉型、建立現代桑樹學奠定了科研基礎。
  • 基因測序報告成了讀不懂的「天書」,怎麼辦?
    國內各種基因測序公司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刺溜一下就冒出來了。基因測序本身是個非常好的東西,正在迅速改變大家的生活,我舉雙手雙腳贊成靠譜測序的的應用推廣,尤其是在癌症(比如遺傳基因檢測),優生優育(比如測罕見遺傳病),和微生物學(比如感染診斷)。癌症是目前基因測序的第一大市場。現在對很多癌症病人,尤其是乳腺癌、肺癌、直腸癌病人,基因檢測幾乎是必做的。
  • AI+基因測序 疫情中的「救命良方」?
    雖然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基因測序的成本一降再降,從2007年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的300萬美元滑落至500美元,但是疫情之下,與其他確診手段比起來,基因測序的成本之高和周期之長仍然十分突出。既然如此,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又該如何驅動生物科技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