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是顛覆醫療的技術

2021-01-10 健康界

摘要:5月25日晚8點,由火石創造主辦的第‍十期火石百家邀請到了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許明炎許總,與群友們分享基因測序市場的機會。基因測序市場火熱,但是上遊測序儀及試劑基本已寡頭壟斷,國內創業公司在上遊技術及產品上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在基因領域的創業者又該注意哪些?請聆聽來自的許總的精彩分享。

本次分享一共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分析:

1.種分子檢測技術

測序是根據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點開始,隨機在某一個特定的鹼基處終止,並且在每個鹼基後面進行螢光標記,產生以A、T、C、G結束的四組不同長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後在尿素性的PAGE膠上電泳進行檢測,從而獲得可見的DNA鹼基序列。Sanger測序是針對已知致病基因的突變位點設計引物,進行PCR 擴增直接測序。單個突變點的擴增(包括該位點在內的外顯子部分片段的擴增),不必將該點所在基因的全部外顯子都擴增。所以單基因或部分基因控制的疾病樣本檢測,Sanger測序可以發揮精準和成本低的優勢。通過將待測樣本的序列與已知標準樣本序列比較,尋找突變信息。

一代測序

一次只能檢測一個基因的某個片段中的已知位點,靈敏度較低,對待測樣本量的需求較大。

相對一代測序而言,二代測序可以同時檢測數十至數百個基因,並且可以探測到許多未知位點的信息,靈敏度高達99.99%並且需要的起始樣本量只需幾十納克。二代測序的核心思想是變合成邊測序,不同顏色的螢光標記四種不同的dNTP,當DNA聚合酶合成互補鏈時,每添加一種dNTP就會釋放出不同的螢光,根據捕捉的螢光信號並經過特定的計算機軟體處理,從而獲得待測DNA的序列信息。通量高,相對於一代測序針對單個基因的檢測,大大降低了測序的成本。

微滴式數字PCR系統

在傳統的PCR擴增前對樣品進行微滴化處理,即將含有核酸分子的反應體系分成數萬個納升級的微滴,其中每個微滴或不含待檢核酸靶分子,或者含有一個至數個待檢核酸靶分子。經PCR擴增後,對每個微滴的螢光信號進行逐一分析,有螢光信號的微滴判讀為1,沒有螢光信號的微滴判讀為0,根據泊松分布原理及陽性微滴的個數與比例即可得出靶分子的起始拷貝數或濃度。其靈敏度高達0.001%,能克服核酸降解的不利影響,非常適合稀有樣本中核酸的精確檢測。

多種測序技術的對比,臨床金標準qPCR一次只能針對一個已知位點進行檢測,而一代測序可以同時檢測多個位點。晶片技術和二代測序的通量都非常高,可以同時檢測多個基因的多個位點,但是晶片技術的敏感度和準確性都遠不及二代測序。

用一個成語來比喻測序技術就是「守株待兔」,那麼不同的技術和平臺有各自的特點。qPCR就是守著已知的位點等著兔子撞上來,而一代測序同時守著數百樹樁,但是只能抓住已知的幾隻兔子。二代測序和晶片的工作量就大很多了,檢測的位點從百萬到上億,二代測序更是會產生突破性的創新,發現以前未知的突變信息。

這個圖表總結了各種檢測技術的靈敏度和準確率。如果需要檢測的對象是20%-50%的變異,例如臨床用的組織樣本,切片50%以上都是腫瘤細胞,那麼利用一代測序就可以完成這個工作。如果腫瘤細胞含量較少的組織,穿刺或者胸水,可以使用ARMS法或者二代測序法,可以檢測5%的腫瘤細胞。ctDNA的含量低於1%時,就需要用核心技術來降低測序錯誤和PCR擴增產生的錯誤,減少假陽性的發生。

2.NGS和液體活檢臨床應用

ctDNA的特點:

腫瘤進化追蹤

目前對於腫瘤的進化追蹤,相關研究還是挺多的,不同部位的癌細胞其變異程度是不一樣的,根據變異DNA的相似程度從而像進化樹樣可以描繪出疾病的發展變化。

腫瘤異質性評估

在腫瘤發展的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細胞克隆,對其分別進行採樣分析會發現有不同的DNA出現。血液樣本中ctDNA含有的隨機突變反映了腫瘤單克隆群的不同大小和活性,並揭示出腫瘤異質性變化的順序。

3.HaploX的研究及其進展

截至目前HaploX已經收錄了20個經典資料庫,包含了50000種以上藥物反應的數據,並且可以將87%以上的癌症進行分類,HaploX可以100%地將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進行分型。資料庫裡有3000多個患者的數據,1000多份報告以及4000裡樣本數據,這些數據量高達60T。

4.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趨勢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基因測序平臺,進口的測序儀佔領了90%以上的市場,其中以Illumina為主。

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一些測序技術:

三代測序分為單分子測序技術和納米孔技術。相對於二代測序,三代測序大大增加了測序的讀長,但是測序產生的錯誤率較高,目前仍是阻礙單分子測序發展的阻力。PacificBiosciences公司的SMRT技術也是基於邊合成邊測序的思想,與單分子測序儀不同的是,該方法以SMRT晶片為測序載體進行測序反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方法不同,該方法中螢光標記的位置是磷酸基團而不鹼基,再根據螢光的種類就可以判定dNTP的種類。此方法使得螢光強度變大而易於檢測。SMRT技術實現了速度快的特性,對大量基因的測序有重大意義。

5.NGS臨床專家共識、如何產品化

今年3月在第十三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上,吳一龍教授發布了液體活檢和二代測序步入學術共識:

共識一

精準醫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

任何一項的缺失都不允許。

共識二

 液體活檢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新技術,在精準醫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液體活檢的檢測對象包括:循環腫瘤細胞、血漿 DNA、Exosome

液體活檢的檢測技術包括:ARMS(包括 superARMS)、ddPCR(包括 BEAMing)、NGS

共識三

共識四

用於發現未知基因,探索療效監測、預後判斷和發現耐藥機制等,液體活檢技術建議使用 NGS。

6.國內創業者的機會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基因檢測的費用的降低,基因檢測應用到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中。這張圖概括了目前基因檢測的8大應用領域,分別是生殖健康,單基因遺傳病,腫瘤個體化診療,農林漁業的科研,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個性化藥物研發,消費性產品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

二代測序的臨床應用分為四大塊,試管嬰兒,無創產檢,單基因遺傳病以及癌症的精準治療。其中腫瘤診斷成為最具潛力的應用市場,Illumina公司預測基因測序全球總市場容量為200億美元,其中腫瘤診斷佔比60%。同時,麥肯錫預測基因測序技術在肺癌、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領域的滲透率將高於20%。

基因測序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創業者只要找準一個方向,踏踏實實的做,就很容易和別人形成差別。


互動環節

QNGS跟數字PCR技術的結合點以及主要的應用在哪裡?

A:NGS跟數字PCR是一個比較互補的技術。NGS用在液體活檢裡面可以檢測到很多點,但是靈敏度不如數字PCR高。數字PCR是針對一些已知的點進行檢測,數據通量很小,但靈敏度高。所以在臨床未來的運用,我認為是先用NGS檢測出變異的點,再用數字PCR針對性的對這些點進行驗證,這樣的結合會比較有效果。

Q:昨天在火石的文章裡看到說納米孔測序技術的成本會有大幅降低,納米孔測序會是未來的方向嗎?

A:納米孔測序會是未來的方向,但目前來說,在短時間內可能性會小一些,而且能拿到的數據量也是比較有限的。

納米孔測序肯定會是未來的方向,因此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如果可以做成,相信會帶來整個測序的顛覆,包括現有的測序公司可能會有一個新的局面出來。

Q:面向C端的基因檢測服務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A:面向C端的基因檢測服務目前存在的問題我想一個是價格,測的東西多了價格自然也就高了,基因檢測服務還是屬於比較高端的產品;第二個是大眾的認知問題,檢測出來是真正能夠及時預防還是會造成恐慌,這個需要給消費者一定的時間;第三,最重要的還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基因檢測服務到底能給大眾帶來什麼,是否能真正預測未來的一些疾病,這是大家真正關心的。

協辦單位:醫伯來招聘網

本文僅代表嘉賓個人觀點,與火石創造立場無關

相關焦點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1977年,Sanger提出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同年A.M.Maxam和W.Gilber也提出了化學酶解法,第一代測序技術誕生。  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問世,基因測序速度提速10倍,原計劃15年才能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進度大幅加快。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通過全基因組或轉錄組擴增,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揭示單個細胞的基因結構和基因表達狀態,反映細胞間的異質性。 相比於群體細胞測序,更適用於解決少量特殊樣本的研究、異質性群體的分析及同時或互斥發生的基因組變化的查找等問題。單細胞測序技術在腫瘤、發育生物學、神經科學等領域有重要應用,是現今生命科學研究的焦點。
  • 我國基因測序技術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
    2001年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以來,測序技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測序成本演變圖中可以看到,第一代測序技術的改良基本符合摩爾定律。但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測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測序技術與第一代技術原理完全不同,是顛覆式的創新。
  • 基因測序技術大升級
    基因測序技術的前世今生    單分子螢光測序技術被譽為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若要明白其「高明之處」,不妨先了解一下前兩代基因測序技術。    基因是生物體內一道道蘊含「機密」的密碼,蘊藏了生物絕大部分遺傳信息,人類自發現了基因就無一日不想破解它的秘密。
  • 醫藥生物:三代基因測序獲突破 推精準醫療
    針對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硬體錯誤率高達15%-40%的現實,採用新算法設計的Sparc軟體所取得的結果錯誤率低於0.5%,同時還可節省測序時間和內存達80%。主要觀點三代測序準確率低的難題有望解決從1975年Sanger和Coulson發明了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雙脫氧終止法,到現在,基因測序已經經歷了三代技術革命。
  • AI技術運用基因測序 助力基因組計劃
    新年伊始,號稱引領全球基因組學的英國政府宣布在接下來五年內將完成「100萬人組基因計劃」;美國政府也在兩年前宣布啟動為期十年的任何18歲以上美國人都可以參與的「all of us」基因組計劃;2016年12月中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各國政府紛紛啟動了自己國家的大規模基因組計劃,開始朝著精準醫療的目標邁進。
  • 淺談基因測序領域的創新和定位
    1NGS技術本質上是持續性創新基因測序並不是一項新的技術,傳統的基因測序是Sanger法測序,目前廣為談論的基因測序,基本上說的是高通量測序(NGS)。就像iPhone對於手機來說只能算持續性創新,但因為有了iTunes,創造性的連接了硬體、軟體和服務,改變了市場定位和客戶價值,顛覆了個人電腦,發展出了新的商業模式。技術創新,客戶流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很多人對基因測序市場存在一個困惑:儀器用著別人發明出來的,試劑用著別人家生產的,幾個人出來拉一支隊伍好像都能做。
  • 科學網—人類基因組測序先驅欲進軍生物醫療測序領域
    Craig Venter(中)希望通過利用基因組學實現對抗衰老的目標。圖片來源:Brett Shipe 美國人類基因組測序先驅J. Craig Venter將和其新創立的公司Human Longevity Inc.(HLI)進軍生物醫療測序領域。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 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作者:Carrie單細胞測序技術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 華因康中國首創的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系統解決方案,光耀2016上海CMEF
    在這個亞太地區最大的醫療器械展覽會上,作為全球領先的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華因康基因以"堅持自主創新·實現臨床基因測序儀中國首創"為主題,攜國家重點新產品、中國首創臨床專用高通量基因測序儀HYK-PSTAR-IIA,涵蓋樣本處理、建庫及基因測序全流程的樣品前處理設備系統,基因測序試劑系統,軟體系統等重磅亮相,全方位展示八年創新積澱的累累碩果。
  • 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未來基因技術將入千家萬戶
    Illumina目前毫無疑問已經超過了它的競爭對手,成為了美國DNA測序這個新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向世界各地的醫療研究者們出售他們的測序硬體。今天,基因測序的成本已經從2001年的一億美元減少到一千美元。正如《自然》雜誌曾經報導的那樣,「這不僅超過了摩爾定律的速度,這個曾經默默問問的產業,開始顯露崢嶸。」曾經變化的過程需要幾周時間,而現在只需要幾天時間。
  • 什麼是基因測序?
    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徵及行為合理。基因測序技術能鎖定個人病變基因,提前預防和治療。最早的時候,基因測序只是應用於科研,是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一個重要的科研工具。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圖片來源@Unsplash文|匯眾醫療,作者|匯眾研究院隨著「精準醫療」的深化,基因測序逐漸成為科技醫療領域備受矚目的話題,得益於平臺技術的進步、測序應用的拓展、各機構合作的拓寬以及測序成本的下降,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 基因測序概念是什麼意思?基因測序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08月17日訊  定義: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 健康中國,醫藥 6 300151 昌紅科技 5.45 -1.98% 精密製造、醫學檢驗、基因耗材領軍企業,精準醫療耗材產業龍頭,收購科華檢驗醫學,核酸檢測管具備行業優勢,公司基因耗材往前端推進。
  • 基因測序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應用
    基因測序技術是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生物工程領域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手段。近年來,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檢測通量有了革命性的改進,同時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此外,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無論是生產者、消費者還是監管檢測機構,都需要開發更精確、更高效的檢測方法,基因測序技術正迎合了這樣的需要,故而,基因測序技術與食品檢測領域的結合也應運而生。
  • 基因測序技術發展歷程
    基因組攜帶了個體的全部遺傳信息,基因測序能夠加深對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的分子機制理解,在診斷與治療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人類基因組學計劃完成後,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更加迅猛,在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中的應用更加廣泛。
  • 華大基因張曉平:測序技術如何助推精準醫學
    導語:6月18號,我國唯一一個獲批建設的國家級基因庫投入試運行,目前數據和樣本儲存在華大基因總部。而前不久,華大基因已在武漢發布測序應用整體解決方案BGISEQ-500n,這是全球首次大批量列裝「中國造」。測序技術在精準醫療中的應用方向有哪些?
  • 基因測序公司序康醫療獲1.4億元B輪投資
    9月8日,據上海海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利生物」)發布公告稱,上海序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序康醫療」)近日獲得1.4億元B輪融資,其中,海利生物投資人民幣1000萬元,領投方新產業創投投資人民幣4000萬元,其關聯方通和資本與海利生物董事長張海明共投資4000萬元,其他投資方合計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
  • 一文讀懂基因測序技術的前世今生
    隨著人們對自身基因遺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使得基因檢測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基因檢測技術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這些年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測序技術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對基因組研究,疾病醫療研究,藥物研發等領域的巨大推動作用。
  • 科學網—小小的線粒體與強大的基因測序技術
    這樣,經過一代代複製、遺傳和篩選,有些有意義的變異就被保留並富集下來,最終形成了線粒體基因組單核苷酸變異的多態性(SNP)。 這種隱藏的核苷酸變異情況,通過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很容易被檢測出來。因為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並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高覆蓋度的測序使得細胞中多備份的線粒體基因組上攜帶的SNP能夠被準確而高效地檢測出來,用於深入解析隱藏在線粒體基因組中的變異和進化信息。 物種的測序 現代人類飼養的家畜,是被人類高度馴化的動物,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