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人類基因組測序先驅欲進軍生物醫療測序領域

2020-12-07 科學網

 

J. Craig Venter(中)希望通過利用基因組學實現對抗衰老的目標。圖片來源:Brett Shipe

 

美國人類基因組測序先驅J. Craig Venter將和其新創立的公司Human Longevity Inc.(HLI)進軍生物醫療測序領域。HLI是「基因組學和細胞的診斷與治療公司」,計劃於今年夏季啟動,終極目標是推進健康老齡化。

 

近日,J. Craig Venter研究所創始人兼執行長Venter宣布,新公司將以70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心。Venter稱,公司計劃從Illumina公司購買20個新的價值百萬美元的測序機器。「新技術將最終使設備越過質量、體積和成本的障礙,達到我一直期待的效果。」Venter表示。

 

迄今為止,除了獲得將特定腫瘤的基因信息用於預測和治療的有限成功外,個人基因測序很少能為醫生提供清晰的指示。不過通過將「一切我們可以測量的信息」與臨床數據結合,Venter希望最有益的治療或者預防模式可以出現。「基因組學只是全景的一小部分。」Venter強調。不過,HLI公司計劃在開始時每年測序4萬個基因組,目標是在5年內達到50萬個。

 

一些人擔心,Venter試圖一下子解決的事情太多。該公司的計劃「遍布各領域」,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說道,其他的商業企業往往更為專注。「將大量資源投注於一個領域可以保持競爭力。」Church指出。

 

「測量和建設如此大規模的數據集難度很大,將其進行有效整合的複雜性更大。」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生物化學家Jeremy Nicholson也持這種看法,「 在生物學上,這將是一個偉大的科學事業和冒險,但實際上,這就好像是在盲目地攀登珠穆朗瑪峰。」

 

(苗妮)

 

《中國科學報》 (2014-03-19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自然》社論:人類基因組測序十年記
  • 科華生物股票怎麼樣?科華生物進軍基因測序產業
    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1年,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醫療診斷用品產業基地。科華生物股票怎麼樣?2004年科華生物成功上市,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1800萬股,股票代碼為:002022。歷經多年積累,科華生物已經成為中國體外臨床診斷行業的龍頭企業。
  • 解碼「基因組學之父」桑格:測序,測序,測序—新聞—科學網
    』,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徹底變革了生物學並極大促進了當今的醫學發展。」 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主席傑裡米·法萊爾評價:「桑格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徹底變革了生物學並極大促進了當今的醫學發展。」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細胞是生命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類對生命本源的不斷探索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是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它對單個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不僅在表觀遺傳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理論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癌症腫瘤疾病診斷治療、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篩查等臨床應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100美元1小時全基因組測序!Illumina厲害了
    新儀器NovaSeq 5000和 NovaSeq 6000的運行速度超過現有儀器的70%,只需1個小時內,便可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不久前全基因組測序還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隨著基因測序價格降低,測序體量的升高,曾經不切實際的技術將變得觸手可及。Illumina公司的CEO Francis DeSouza認為,「有一天」,公司的NovaSeq系列進行人類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將控制在每人100美元。
  • 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尋找與常見疾病有關的罕見遺傳變異的...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1.1 基因測序的價格以超摩爾定律下降,使得基因測序經濟性推廣成為可能現在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已經降到1000 美元以下,未來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下降 ;2008年,二代測序技術NGS的出現和推廣,讓測序成本開始加速下降,並明顯超過摩爾定律的預測。
  • 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新聞—科學網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焦雨鈴告訴《中國科學報》,原因在於小麥基因組異常龐大和複雜。一方面,小麥基因組的數量有17 Gb,是水稻基因組的40餘倍、玉米基因組的5倍多。另一方面,小麥的基因組包含三套高度相似的亞基因組,來自於三種原本獨立的麥類植物,這些複雜性嚴重製約了小麥遺傳和育種研究。
  • AI技術運用基因測序 助力基因組計劃
    新年伊始,號稱引領全球基因組學的英國政府宣布在接下來五年內將完成「100萬人組基因計劃」;美國政府也在兩年前宣布啟動為期十年的任何18歲以上美國人都可以參與的「all of us」基因組計劃;2016年12月中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各國政府紛紛啟動了自己國家的大規模基因組計劃,開始朝著精準醫療的目標邁進。
  • 掌上測序儀首次完成人類全基因組測序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Wellcome Trust人類遺傳學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和在基因組分析領域領先的英國公司Genomics plc宣布,首次使用掌上納米孔測序儀完成了多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
  • 我國基因測序技術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
    2001年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以來,測序技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測序成本演變圖中可以看到,第一代測序技術的改良基本符合摩爾定律。但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測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測序技術與第一代技術原理完全不同,是顛覆式的創新。
  • 基因測序:亟待加入中國元素—新聞—科學網
    基因測序能做什麼 「成本的進一步降低,讓基因組學衍生出更多的組學相關研究,並延伸至極為廣泛的基礎研究和實踐應用中。」任魯風說。 「在涉及生命科學的領域目前都用得到這項技術,目前用基因測序逐漸開始解決實踐應用的問題,成本也已經達到實踐應用的要求。」
  • 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專利布局中的「中國力量」—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來自北京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IP」)的一份專利大數據檢索分析報告《科技「戰疫」專利洞察》(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和美國在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方面專利申請量居前;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謝曉亮團隊參與了該技術的多項專利申請,彰顯了中國在此領域的創新力量。
  • 基因測序助益精準醫學高峰論壇
    第一個報告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核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創新課題組組長陳潤生院士。他是我國生物信息領域的開創者之一,曾參加人類基因組1%和水稻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研究。
  • 盤點近期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發展十大動態
    5月26日,北京舉辦了「基因測序賽道掃描沙龍」會,從事醫療投資和基因組醫學研究的學者對基因測序產業發展道路上可能碰到的技術瓶頸進行了相關討論,明確了國產基因測序的產業現狀,規劃了未來產業發展的路線,希望通過實現測序設備國產化
  • 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萬元,有望成為打開基因測序基層市場的...
    心動不如行動,汪德鵬的團隊馬上開始進行測試,該試驗以三代測序為主,並通過二代測序對結果進行矯正,最終使得基因組組裝的完整性得到了大幅地提升。正是這次成功的經歷使得汪德鵬對於三代測序在基因組組裝方面的前景信心滿滿,半年後,希望組開始布局三代測序技術,並成為國內首家提供三代測序應用領域服務的公司。
  • 醫藥生物:三代基因測序獲突破 推精準醫療
    動態事項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佔山與美國馬裡蘭大學葉承曦博士在基因測序領域的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合作團隊近日正式發布了一款代號為Sparc的軟體。
  • 什麼是基因測序?
    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徵及行為合理。基因測序技術能鎖定個人病變基因,提前預防和治療。最早的時候,基因測序只是應用於科研,是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一個重要的科研工具。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1977年,Sanger提出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同年A.M.Maxam和W.Gilber也提出了化學酶解法,第一代測序技術誕生。  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問世,基因測序速度提速10倍,原計劃15年才能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進度大幅加快。
  • 科學網—小小的線粒體與強大的基因測序技術
    因為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並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高覆蓋度的測序使得細胞中多備份的線粒體基因組上攜帶的SNP能夠被準確而高效地檢測出來,用於深入解析隱藏在線粒體基因組中的變異和進化信息。 物種的測序 現代人類飼養的家畜,是被人類高度馴化的動物,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