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因測序技術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2001年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以來,測序技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測序成本演變圖中可以看到,第一代測序技術的改良基本符合摩爾定律。但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測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測序技術與第一代技術原理完全不同,是顛覆式的創新。正是因為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的降低,從原來的1億美元將下降到約1000美元,使得基因檢測在很多領域有了推廣的可能。基因檢測從純粹的學術研究將轉變到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人們對其市場空間有很大的預期,所以值得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419.htm

  基因測序技術的比較與分析

  DNA測序技術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一般來說,人們將測序技術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三代)。第一代稱為Sanger'sSequencing,第二代稱為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第三代稱為ThirdGenerationSequencing。根據不同測序技術的參數分析,我們提示投資者注意以下幾點:

  1.測序生產商:第二代測序儀只列了三家生產商,即Roche、Illumina、和LifeTech。事實上也只有這三家廠商做出了成熟的第二代測序儀。每家廠商的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原理均不相同。

  2.測序精確度:第一代與第二代測序技術的準確度類似,都在99%左右。第三代測序的精確度為80%-90%,與前兩代還有一定的差距,該技術還不夠成熟,暫時不具備大規模市場化應用的條件。

  3.每輪測序容量:第二代測序技術每輪測序產生的數據量在1-600GB。該技術的大規模推廣離不開大數據系統,其中數據的傳輸、存儲、共享、解讀都會是發展中的痛點。目前我國在這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距離美國現有水平有差距,未來的想像空間很大。

  4.每百萬鹼基測序成本:第二代測序成本相比於第一代有大幅降低。其中Illumina和LifeTech成本又遠低於Roche,這解釋了Roche第二代測序儀在2013年退出市場的原因。第三代測序的成本雖然也不高,但相比於第二代並不具備成本優勢,因此其技術還有待繼續完善和改良。

  5.儀器價格 測序成本:基因測序儀器價格在50萬美元左右,但每百萬鹼基的測序成本僅為0.1美元。這是一個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可變成本的行業。由於固定成本的儀器設備在購臵後是沉沒成本,非常低的可變成本容易誘發價格戰。

  

 

  寡頭壟斷的第二代測序技術

  截至2013年,第二代測序的生產商主要是Illumina、LifeTech、Roche。他們的市場佔比大約為52%、38%和10%。從技術參數上可以看出,Roche測序技術(焦磷酸測序法)的成本相比另外兩家高很多,因此逐漸被市場所淘汰。Roche於2013年10月決定退出二代測序儀生產領域。到目前為止,全球市場上第二代測序儀的生產商只有Illumina和LifeTech,其中Illumina佔的市場份額更大。從測序產業鏈來說,二代測序儀的生產形成了寡頭壟斷的格局,他們與下遊的測序服務提供商的議價能力將非常強。而且他們的測序儀都做成了封閉系統,即購買他們的儀器就必須使用他們的試劑進行測序。通過這種「Razor-Blade」模式,上遊測序儀生產商將在整個產業鏈上獲得超額收益。


相關焦點

  • 基因測序行業深度研究:前景廣闊 相關公司發展不確定性高
    目前測序服務主要面向科研市場,壁壘低,小企業增長迅速,競爭較為激烈;而醫療市場生育健康領域應用相對成熟,但前期規範監管不足,經歷整頓後正處於試點探索階段,未來增長有望恢復;個體化治療與健康信息管理將隨基礎醫學發展及生物信息大數據分析的技術進步開啟一片新的市場。
  • 基因測序行業前景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基因測序的產業鏈上遊為測序儀器、設備和試劑供應商,在二代測序領域,儀器與試劑主要由 Illumina、ThermoFisher 等國外廠商提供;中遊為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下遊為使用者,包括醫療機構、科研機構、製藥公司。
  • 器官晶片技術再獲突破 醫學科研應用前景廣闊
    近期,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2016年器官晶片移動大會上,美國CN生物醫療公司展出了價值2600萬美元的人體內臟晶片系統。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7/294223.htm  單個器官晶片的製作技術和微型集成電路晶片製作技術類似,但額外添加了多孔型隔膜和營養液,使晶片能模仿人類血液流動和細胞生長。CN生物醫療研究人員表示,首先考慮將晶片系統用於新藥臨床試驗,有望代替現在藥物測試的志願者和臨床動物實驗。
  • 中國進入基因時代 諾禾致源的高通量測序技術機會有多大?
    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諾禾致源每年可實現28 萬人全基因組的超高通量測序,有效地支撐著生命科學研究和醫療健康兩大領域對大數據分析和存儲的需求。預示未來精準醫學方向 基因檢測前景無限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利根進川博士曾說過:「除了外傷,一切疾病都與基因有關」。
  • 一文解析基因測序領域的頂層設計和未來發展趨勢
    基因測序指通過測序設備分析生物樣本(組織、細胞、血液樣本等)的基因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用於疾病發病機理研究、生命調控機制研究、臨床醫學診 斷、個體化用藥指導等領域。目前測序技術中的高通量測序是現階段的主流技術。 目前基因測序行業的應用方向主要是科研和臨床醫療兩個方向,科研面向高校、 科研機構、研究性醫院、藥企等企事業客戶,臨床醫療面向個人客戶。
  • 生物晶片行業應用前景廣闊 5股前途無量
    醫學科研應用前景廣闊  近期,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2016年器官晶片移動大會上,美國CN生物醫療公司展出了價值2600萬美元的人體內臟晶片系統。  單個器官晶片的製作技術和微型集成電路晶片製作技術類似,但額外添加了多孔型隔膜和營養液,使晶片能模仿人類血液流動和細胞生長。CN生物醫療研究人員表示,首先考慮將晶片系統用於新藥臨床試驗,有望代替現在藥物測試的志願者和臨床動物實驗。
  • 「精準醫療」迎來黃金期,前景光明但充滿挑戰
    億歐大健康6月30日消息,昨日,第五屆精準醫療與基因測序大會在京舉行。本次大會以國家精準醫療計劃為指導,以精準醫學臨床實踐及基因產業發展為核心,涵蓋癌症大數據、單細胞測序技術、遺傳諮詢等多個領域。「毫無疑問,精準醫療作為現代醫療的未來,在政策加持、基礎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會快速發展起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講道。陳潤生表示,精準醫療的發展不僅得益於國家政策,更加關鍵的是精準醫療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融合,使得基因測序、組學數據的運用愈加廣泛。
  •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精準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張韻磊:因為我們以前所說的醫療技術都是以對症下藥為目標,現在隨著生命科學的進步,同一種病症在不同的個體上,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實施精準醫療的前提是完善精準的診斷技術,也就是以基因檢測為核心的分子診斷技術,在精確診斷之後還需要精確的治療,其中主要是靶向治療的技術。精確醫療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在遺傳病,複雜性疾病的領域中。
  • 基因測序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應用
    基因測序技術是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生物工程領域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手段。近年來,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檢測通量有了革命性的改進,同時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此外,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無論是生產者、消費者還是監管檢測機構,都需要開發更精確、更高效的檢測方法,基因測序技術正迎合了這樣的需要,故而,基因測序技術與食品檢測領域的結合也應運而生。
  • 基因測序技術發展歷程
    基因測序是從1954年Whitfeld等測定多聚核苷酸序列開始的,並在隨後的30年裡相繼誕生了一系列的DNA測序方法,包括加減法、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化學降解法、螢光自動測序技術、雜交測序技術等,這些技術與方法均是在化學降解法及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們將這些DNA測序技術統稱為第一代DNA測序技術。
  • 科學網—人類基因組測序先驅欲進軍生物醫療測序領域
    Craig Venter(中)希望通過利用基因組學實現對抗衰老的目標。圖片來源:Brett Shipe 美國人類基因組測序先驅J. Craig Venter將和其新創立的公司Human Longevity Inc.(HLI)進軍生物醫療測序領域。
  • 醫藥生物:三代基因測序獲突破 推精準醫療
    動態事項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佔山與美國馬裡蘭大學葉承曦博士在基因測序領域的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合作團隊近日正式發布了一款代號為Sparc的軟體。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未來國內市場...
    從我國精準醫療市場結構上來看,由於我們在精準診斷髮展較早,該領域發展較為成熟,在整個精準醫療市場中大概佔領29%份額,遠高於全球的17%,其中基因測序在精準診斷產業中佔據了最大份額,所佔比例達2014年以後,CFDA等機構批准高通量測序在NPIT、PDG等生育健康領域的臨床應用試點。計劃在2030年前我國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至此,精準醫療在中國已經上升為了「國家戰略」。2016年年底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精準醫學新模式。2017年4月《「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發布,基因測序、免疫療法、AI等「被點名」。
  • 中國建世界級基因庫 基因測序惹關注
    日前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也正式啟動運行。國家基因庫的建立可以高效地構建大樣本量的基因組資料庫,結合個體臨床數據進行解讀可以實現基因與疾病和用藥的關聯,幫助臨床為不同個體提供精確醫療。
  • 基因測序是顛覆醫療的技術
    在基因領域的創業者又該注意哪些?請聆聽來自的許總的精彩分享。多種測序技術的對比,臨床金標準qPCR一次只能針對一個已知位點進行檢測,而一代測序可以同時檢測多個位點。晶片技術和二代測序的通量都非常高,可以同時檢測多個基因的多個位點,但是晶片技術的敏感度和準確性都遠不及二代測序。用一個成語來比喻測序技術就是「守株待兔」,那麼不同的技術和平臺有各自的特點。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圖片來源@Unsplash文|匯眾醫療,作者|匯眾研究院隨著「精準醫療」的深化,基因測序逐漸成為科技醫療領域備受矚目的話題,得益於平臺技術的進步、測序應用的拓展、各機構合作的拓寬以及測序成本的下降,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前端,行業面臨爆發性的增長機遇,同時在實際操作中也面臨一定的挑戰。1.3 傳統醫學需要突破,精準醫療的政策風口助推基因測序發展政策風口: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國家成立中國精準醫學戰略專家組。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並決定在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
  • 淺談基因測序領域的創新和定位
    1NGS技術本質上是持續性創新基因測序並不是一項新的技術,傳統的基因測序是Sanger法測序,目前廣為談論的基因測序,基本上說的是高通量測序(NGS)。從顛覆式創新的定義來看,NGS並不符合這一概念,它本質上還是對傳統基因測序的改進(傳統Sanger法測序「被一代化」且逐漸被取代),一開始的客戶也並非傳統基因測序領域裡的低端客戶。如果能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則屬於顛覆式創新。舉另一個例子,剛剛出現的以CRISPR技術為代表的基因編輯很可能是顛覆式創新。
  • 2021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及前景預測
    在基礎生物學研究,以及包括醫學診斷、生物技術開發、法醫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微生物學等不斷拓展的多個其他應用領域中,基因測序技術已成為極其重要的專業技術之一。現代基因測序技術已經能幫助科學家獲得人類基因組以及其他許多動植物和微生物物種的完整DNA序列。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
    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政策的逐漸放開,基因測序在疾病早篩、微生物、遺傳學檢測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整個行業開始高速發展。隨著「精準醫療」的深化,基因測序逐漸成為科技醫療領域備受矚目的話題,得益於平臺技術的進步、測序應用的拓展、各機構合作的拓寬以及測序成本的下降,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