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技術大升級

2020-11-30 求是網

    「DNA就像是漆黑的夜裡螢火蟲發的光,第二代測序技術無法辨別每一隻螢火蟲,所以就把上千隻螢火蟲放在同一個袋子裡,才能收集到它們的光。但第三代技術卻可以辨別每一隻螢火蟲,而且可以同時測量很多個DNA片斷。」

    日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與另外幾名中美科學家聯合在生物醫學雜誌BioRxiv上發表論文,展示了使用深圳瀚海基因GenoCare第三代單分子螢光測序儀完成的大腸桿菌基因組測序結果,準確率達到99.7%。

    「這是第三代基因測序中準確率最高的。」賀建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自豪地說。

    基因測序技術的前世今生

    單分子螢光測序技術被譽為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若要明白其「高明之處」,不妨先了解一下前兩代基因測序技術。

    基因是生物體內一道道蘊含「機密」的密碼,蘊藏了生物絕大部分遺傳信息,人類自發現了基因就無一日不想破解它的秘密。基因測序就是要測定未知的序列,確定重組基因的方向與結構,對突變進行定位和鑑定比較的研究。

    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誕生於1977 年,是由美國生物化學家A.M.Maxam和W.Gilbert發明的化學降解法。這種方法僅從化學領域觸發,科學家將一個DNA 片段的5 端磷酸基作放射性標記,再分別採用不同的化學方法修飾和裂解特定鹼基,從而產生一系列長度不一而 5 端被標記的DNA片段。然後再通過凝膠電泳分離,經放射線自顯影,確定各片段末端鹼基,從而得出目的基因的鹼基序列。

    同年,英國生物化學家Frederick Sanger發明了雙脫氧末端終止法,即至今廣泛應用的Sanger測序法。應用這一技術,科學家完成了首次的人類全基因的測序工作。Sanger測序法是用雙脫氧核苷酸作為鏈終止試劑,通過聚合酶的引物延伸產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後再進行分離的方法。以該法為基礎,Sanger後來對它進行了許多改進,使之更適合實際操作,為後來的大規模測序提供了技術支持,其中一個重要改進是利用單鏈DNA噬菌體載體將隨機打斷的DNA片斷分別測序,再拼成完整的基因。

    上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螢光自動測序技術逐步代替了雙脫氧末端終止法,並且將DNA測序帶入自動化測序時代。

    第二代測序技術較之第一代,進步主要體現在高通量與低成本上。「第一代測序技術一次只能測一個基因,第二代測序技術則一次可以測量幾萬個基因。」賀建奎解釋說。2012年11月,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的研究人員發布了1092個人的基因組數據。參與這一項目的科學家用第二代測序技術完成了對世界上主要人群的基因組測序工作,繪製了迄今為止最詳盡、最有醫學應用價值的人類基因組遺傳多態性圖譜。然而,讀長相對較短仍是第二代測序技術的主要瓶頸。

    為了突破這一瓶頸,科學家們繼續探索,終於發現了單分子的測序技術。這一技術也被稱為第三代測序技術。與前兩代不同的是,它基於單分子水平的邊合成邊測序。賀建奎解釋說,第三代的單分子螢光技術多條基因並行的測序方法與第二代相同,但第三代實現了單分子納米級別的測量。「打個比方,DNA就像是漆黑的夜裡螢火蟲發的光,第二代測序技術無法辨別每一隻螢火蟲,所以就把上千隻螢火蟲放在同一個袋子裡,才能收集到它們的光。但第三代技術卻可以辨別每一隻螢火蟲,而且可以同時測量很多個DNA片斷。」

    節約時間和金錢

    第三代測序技術真正實現了對每一條DNA分子的單獨測序,有著更快的數據讀取速度,應用潛能也勢必超越先前的測序技術。第三代測序技術包括單分子螢光測序技術、單分子實時測序技術和納米孔測序技術。

    單分子螢光測序技術與賀建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導師的導師朱棣文,是單分子光學檢測的鼻祖,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我們將先進的光學技術用到了測序工作中。」賀建奎介紹道。

    更重要的是,因為單分子級別的解析度極高,省略了以往測序工作中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步驟。PCR是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它可看作是生物體外的特殊DNA複製,PCR的最大特點是能將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就像放大鏡。但放大DNA也需要時間,省略這一步驟意味著時間的節約。

    「第三代測序技術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時間與金錢的節約。」賀建奎介紹道。第一代DNA測序技術2001年完成首個人類基因組圖譜,耗時3年,花費數十億美元;二代測序技術將一個人基因組測序的時間和費用降為1周以內和1000美元;而他們的三代測序儀可在24小時內完成這一工作,在大規模量產後,有望在三年內將費用降至100美元。

    「在使用時,人們只需要提供唾液、毛髮、血液等含有生命物質的物品,放入試劑盒,即可以看到結果。」賀建奎說,「而且,測序之前的樣品製備不需要單獨準備,而是由這臺測試儀一併解決。」

    更令賀建奎驕傲的是,深圳瀚海基因GenoCare第三代單分子螢光測序儀的成功問世,源於各個領域的合作。「這些領域包括精密機械、先進光學、納米材料、分析化學、分子生物學,甚至還有流體力學以及軟體工程。」賀建奎感慨道,「這需要多個學科共同努力、深度交叉,甚至在以後也要依靠各個學科共同推進,才能有測序儀新的突破。」

    走向臨床應用

    賀建奎與同事們研發的深圳瀚海基因GenoCare第三代單分子螢光測序儀,雖不是首個技術應用,但它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向著臨床應用的方向不斷前進。

    與另一家公司美國螺旋生物(Helicos)當年生產的第三代單分子螢光測序儀相比,瀚海基因樣機的尺寸只有其1/4大小,單臺造價僅為Helicos測序儀當年造價的1/6,並且瀚海基因成功實現了所有化學試劑消耗品的國產化。「而且,我們的基因測序儀不再需要PCR儀、凝膠成像儀、螢光定量PCR等多個輔助儀器,而是全部集成在一臺機器中。」賀建奎說,「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第三代測序儀中,南科大研發的GenoCare基因測序儀通量和準確度兩個方面都達到世界領先。在30x測序深度下其準確率達99.9%。」

    目前,瀚海基因自主研發的通用測序試劑盒已經順利完成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並審核通過,成為首個通過我國醫療器械註冊備案的三代單分子測序系統試劑盒。

    「接下來,我的主要工作是繼續推進三代測序儀的研發,並實行量產,在測序儀上開發多種臨床應用,包括腫瘤早期診斷和用藥指導,遺傳病篩查,糖尿病用藥指導,孕婦產前檢測等。」賀建奎說,「單分子螢光測序儀在臨床上有明顯的優勢,樣品製備檢測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我們認為5年後,主要醫院都將裝備單分子螢光測序儀。」

相關焦點

  • 基因測序技術的3種劃分和4大突破
    NGS測序技術,使得基因組研究進入高通量時代,促進了基因組學科學研究及技術轉化應用。  有學者指出,目前測序技術代際劃分,也許更多的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因為人們通常習慣性的認為技術代際升級代表了技術的演化。例如,Pacific BioSciences 公司在其發表的論文中,將單分子實時測序技術與NGS進行了區分,被歸入三代測序技術8,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單分子測序技術早在2003年就有概念性的論文發表9。
  • 基因測序是顛覆醫療的技術
    多種測序技術的對比,臨床金標準qPCR一次只能針對一個已知位點進行檢測,而一代測序可以同時檢測多個位點。晶片技術和二代測序的通量都非常高,可以同時檢測多個基因的多個位點,但是晶片技術的敏感度和準確性都遠不及二代測序。用一個成語來比喻測序技術就是「守株待兔」,那麼不同的技術和平臺有各自的特點。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1977年,Sanger提出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同年A.M.Maxam和W.Gilber也提出了化學酶解法,第一代測序技術誕生。  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問世,基因測序速度提速10倍,原計劃15年才能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進度大幅加快。
  • 基因測序技術發展歷程
    基因組攜帶了個體的全部遺傳信息,基因測序能夠加深對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的分子機制理解,在診斷與治療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人類基因組學計劃完成後,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更加迅猛,在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中的應用更加廣泛。
  • AI技術運用基因測序 助力基因組計劃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近一年多來我國地方政府也紛紛啟動基因組測序計劃:江蘇、福建已經啟動百萬基因組測序計劃,而在北京更大範圍的基因測序也在進行。有關預計顯示,2020年我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元,約佔世界基因測序市場總規模的1/5。不少科技公司看準基因大數據行業爆發性增長趨勢,開始積極布局搶佔基因測序市場。除了華大基因之外,人工智慧企業也在躍躍欲試。
  • 後疫情時代,基因測序如何乘風破浪?
    對比這兩個案例,無論是基因檢測技術,還是抗癌新藥,對於國產企業走向全球化、與外資巨頭同臺競爭來說,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隨著技術升級,加之國產替代、精準醫療等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受益於疫情的新冠核酸檢測產品銷售大增,更使得基因測序行業的投資價值持續凸顯。
  • 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比較與總結
    第三代測序技術是基於納米孔(nanopore)的單分子讀取技術,有著更快的數據讀取速度,應用潛能也勢必超越測序。   2012年2月5日,基因組科學家們齊聚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基因組生物和技術進展會議,來了解哪家公司的第三代測序技術能實現人類基因組的3分鐘測序或以5000美元的價格出售。儘管科學家們對公布的數據表示謹慎樂觀,但他們對於此類測序儀的優越之處仍心存疑慮。
  • 推進第四代基因測序技術應用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本屆高交會上,深圳市儒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基於固態納米孔的第四代基因測序儀首次公開展示。據悉,這是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首臺新型納米孔的第四代基因測序設備,填補了國內基因測序最新技術領域的空白。 基因測序核心技術壁壘高,一直被歐美發達國家的少數公司所壟斷。
  • 一文讀懂基因測序技術的前世今生
    隨著人們對自身基因遺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使得基因檢測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基因檢測技術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這些年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測序技術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對基因組研究,疾病醫療研究,藥物研發等領域的巨大推動作用。
  • 我國基因測序技術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
    2001年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以來,測序技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測序成本演變圖中可以看到,第一代測序技術的改良基本符合摩爾定律。但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測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測序技術與第一代技術原理完全不同,是顛覆式的創新。
  • 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分析
    基因測序(檢測)技術是指通過血液、體液、細胞等對DNA進行分析、檢測的技術。從技術的演變升級來看,國際基因測序技術主要歷經三代:第一代測序技術基於Sanger和Coulson在1975年發明的雙脫氧終止法的測序原理,並結合螢光標記以及毛細管陣列電泳技術來實現自動測序。第二代測序技術共同的特點是以捨棄讀長為代價實現了高通量。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自2015年精準醫學風行全球,基因測序技術開始進入大爆發期­—臨床轉化加快驅動市場打開已是形勢所趨。隨之而來的還有政策的推動和政策的監管。另外,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也是推動市場逐漸成熟的必要條件。 sanger測序,其測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點,嚴重影響了其真正大規模的應用。二代測序,簡稱NGS,較Sanger測序有了巨大的突破,也稱之為高通量測序。
  • 基因測序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應用
    基因測序技術是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生物工程領域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手段。近年來,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檢測通量有了革命性的改進,同時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此外,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無論是生產者、消費者還是監管檢測機構,都需要開發更精確、更高效的檢測方法,基因測序技術正迎合了這樣的需要,故而,基因測序技術與食品檢測領域的結合也應運而生。
  • 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未來基因技術將入千家萬戶
    總之,Jaynome這個項目使得Flatley希望普通大眾也能夠更加了解基因的信息。他們公司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讓基因序列這個工具變得更加簡單,更加實用。如果你曾經使用過23andMe,Ancestry這些網站或者其他的基因測試服務,那麼你的基因就有機會在250億美元的生物科技巨頭機器上被測序。
  • Genebox基因寶獲近億元A輪融資,中國基因測序市場前景明朗
    艾媒網獲悉,近日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 A 輪融資,本輪由大鉦資本領投。公司曾獲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上市公司連鎖藥房大參林。基於此,其業務升級體現在兩個大的方向,前端獲客和後續的服務。近年來,中國生物技術科研研發實力厚積薄發,特別是科創板推動了基因測序市場的進一步升溫,越來越多的生物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已獲得高額融資。 目前,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上中下遊產業鏈。上遊為生物實驗基礎配備供應商,擁有核心專利,限制下遊市場議價能力。
  • 基因測序概念是什麼意思?基因測序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08月17日訊  定義: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 健康中國,醫藥 3 002642 榮之聯 8.52 -1.05% 依託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 華大基因張曉平:測序技術如何助推精準醫學
    導語:6月18號,我國唯一一個獲批建設的國家級基因庫投入試運行,目前數據和樣本儲存在華大基因總部。而前不久,華大基因已在武漢發布測序應用整體解決方案BGISEQ-500n,這是全球首次大批量列裝「中國造」。測序技術在精準醫療中的應用方向有哪些?
  • 科學網—小小的線粒體與強大的基因測序技術
    這樣,經過一代代複製、遺傳和篩選,有些有意義的變異就被保留並富集下來,最終形成了線粒體基因組單核苷酸變異的多態性(SNP)。 這種隱藏的核苷酸變異情況,通過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很容易被檢測出來。因為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並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高覆蓋度的測序使得細胞中多備份的線粒體基因組上攜帶的SNP能夠被準確而高效地檢測出來,用於深入解析隱藏在線粒體基因組中的變異和進化信息。 物種的測序 現代人類飼養的家畜,是被人類高度馴化的動物,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
  • 什麼是基因測序?
    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徵及行為合理。基因測序技術能鎖定個人病變基因,提前預防和治療。最早的時候,基因測序只是應用於科研,是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一個重要的科研工具。
  • 揭密基因測序巨頭 Illumina:如何讓基因技術走進千家萬戶?(下)
    Helix 首次補貼了整個基因測序外顯子組的成本,以便顧客在一生中反覆查詢。另一個區別於消費者基因學應用(如 23andMe )的地方在於,Helix 提供外顯子測序,這種測序比傳統的「基因分型」方法更昂貴,但也能提供更多的信息。「這將是第一次在消費市場上進行廣泛應用的深度基因排序測試,」 Thurston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