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人原創的基因測序產品

2020-12-05 南京江北新區

近日,美國病理協會公布第二輪質評成績,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檢測分析結果與協會官方標準答案完全一致,再次無瑕疵通過了協會認證。「這意味著我們的檢測品質達到了世界頂尖水準。」公司執行長邵陽自豪地說。

人們總是談癌色變。2013年,中國的新一代癌症基因測序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遠在加拿大的邵陽和團隊決定將自主研發的、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癌症基因測序技術帶回國內創業,當時,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如今,6年過去了,他們在南京創辦的世和基因已經成長為國內腫瘤基因測序精準醫學領域的佼佼者,公司融資超過5億元,並於2018年入選南京首批「培育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邵陽本人日前也放棄了加拿大國籍,恢復中國國籍並將戶口落在南京。近日,本報記者對話邵陽,聽他講述在南京創業的心路歷程。

為什麼選擇南京?

一小時「截留」,被滿滿的誠意打動

2012年底,邵陽和團隊決定回國創業。他親自帶隊,花了25天專門考察國內各城市,哪裡的創業環境最好,就把公司落戶在哪裡。來南京考察之前,邵陽和團隊已經馬不停蹄地考察了北京、上海、瀋陽、武漢、天津、蘇州等地。

為什麼最終落戶南京?邵陽回憶了一個細節。當時,考察團隊準備從武漢回上海,準備訂高鐵票時,接到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守苗的電話,「他說,你們能不能中途從南京南站下來,跟我們談談,只需要一個小時。」於是,考察團隊就買了武漢—南京南,南京南—上海的兩段高鐵票。正是這一小時,最終讓邵陽和團隊決定將世和基因落戶南京。「當時創業需要一臺核心二代基因測序儀器,價值150萬元,公司也買得起,但勢必會影響創業初期的現金流。徐主任就提出來,他們以公共技術平臺的名義購買設備,我們來用,按次收費。這個細節,讓我們看到南京求賢若渴的誠意。所以,即使初創團隊中沒有一個南京人,但大家還是一致同意將創業地選擇在南京。」

來南京創業後,邵陽和團隊發現了南京更多的創業優勢:比如,教育和人才資源充沛,高校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交通便利,高鐵去北京、上海都很方便,公司80%的國內業務,從南京出發3個小時即可抵達目的地;生活成本適中,核心團隊會相對穩定,員工離職率低等。

更可貴的是南京的政府部門對公司發展實在、高效、優質的服務和幫助。在申報各級重點人才工程計劃時,江北新區工作人員耐心細緻幫邵陽修改完善申報材料,還邀請專家專門進行輔導……目前,世和基因共有5人入選市級以上人才計劃,享受政府扶持資金約560萬元,公司80餘人享受人才安居政策,申請購房和租賃補貼110餘萬元。

2015年,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取得第三方臨床醫學檢驗機構資質才可以開展,而那時南京市醫學檢驗資質額度已滿,不再新批醫學檢驗所。園區得知後,請當時的市衛計委領導來園區調研,很快敲定了新批醫學檢驗所方案,由世和基因與國有背景的園區開發公司合資設立醫學檢驗所公司,特批一個醫學檢驗所名額給這個國資背景的合資公司,為世和基因後來快速佔領市場乃至成為腫瘤基因檢測分析行業頭部企業贏得了寶貴的先機。

創業南京進展如何?

主攻精準醫療,為癌症患者繪製基因圖譜

癌症是醫學界最複雜、最難根治的病種之一。隨著基因檢測、雲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的精準醫療被寄予厚望。

邵陽說,生物醫藥的未來方向是精準醫療,這將是人類對抗癌症的有力武器,基因檢測則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前提。世和基因在南京發展6年,主攻的方向就是基因測序技術,簡單說就是為癌症患者繪製一份基因圖譜,主治醫生對照圖譜,對患者對症下藥。

一開始,基因測序不僅耗時長,而且價格非常昂貴,一份腫瘤細胞樣本測序,大約需要6000美元—1.5萬美元。而經過近10年發展,基因測序價格大幅下降到600美元左右。在世和基因的實驗室裡,每天都會接收到數百份樣本,經過腫瘤細胞樣本收集、DNA提取、樣本建庫、靶向富集、上樣測序、數據分析和報告生成等流程後,一般3天內檢測結果就會到達臨床醫師的手裡。

去年6月,作為南京市培育獨角獸企業,世和基因在江北新區南京生物醫藥谷開工建設中國總部基地。計劃投資約6億元人民幣,建成後主要用於世和基因研發、總部辦公以及自主研發的高通量測序試劑盒等產品的生產基地。這一用於癌症檢測的創新產品,能夠全面繪製癌症患者的基因圖譜,讓醫生清晰地了解癌症患者的致病原因。

為什麼恢復中國國籍?

做中國人原創的基因測序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自2012年底落戶南京以來,經過6年多的發展,世和基因已經成功檢測了28萬個癌症細胞樣本,目前在全國有15個辦事處,與全國500多家三甲綜合醫院和腫瘤專科醫院,以及國內外藥企、生物公司開展戰略合作,在北京、上海都建有分中心、實驗室,並通過包括美國CAP、歐洲EMQN、中國衛計委臨檢中心室間質評在內的多項國內外權威認證,成為南京江北新區打造「基因之城」的生力軍。

邵陽說,此前,世和基因主要做的是癌症晚期病人基因檢測,以選擇適合的藥物幫其延長壽命。現在,公司正瞄向早中期癌症患者,在CT「看見」癌細胞之前,提早獲取血液中的基因突變信息,這需要現有的檢測試劑盒靈敏度必須要再翻10倍,對科研人員提出了巨大挑戰。

1998年,初中畢業的邵陽隨父母赴加拿大,18歲時加入加拿大籍。去年底,在南京創業6年的邵陽正式申請恢復中國國籍,並於今年3月拿到了復籍證書,在放棄加拿大國籍後,近日又成功拿到了南京戶口本。

為什麼要恢復中國國籍?邵陽說,來南京發展6年多,看好國內的發展,看好中國的發展道路。他時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未來10年,我會在哪裡發展?答案是在中國!」「我創業在中國,我的公司在中國,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麼不恢復中國國籍,讓自己在這裡發展得更順呢?」邵陽說,公司生產的產品是國際一流的,已進入美國和加拿大的醫院。「我有一個願望,就是讓純正的中國人在中國本土研發出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這也是我要恢復中國國籍的原因。」邵陽表示,希望能和團隊一起,在基因測序領域,拿出由中國人原創的產品。

(素材來源/南京日報 編輯/周曉舟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基因測序,破譯人體天書
    作為唯一一個參與其中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承擔了天書「破譯」1%的工作,即3號染色體上3000萬個鹼基因的測序任務。「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測序部分的圓滿完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整個中國都應該為此驕傲。」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掌門人」柯林斯博士看來,中國科學家由零起步,短短兩年時間裡,高效高質地完成了承擔的測序任務,足以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 華點雲:網際網路+高通量基因測序,讓基因解讀更容易
    華點雲自主研發的CelLoud雲平臺是基於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NGS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實現基於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最終應用的全面解決方案,是我國最早自主研發並在臨床醫院推進使用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之一。
  • 基因測序市場百舸爭流 諾禾致源成績斐然
    它以患者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決定治療方針,針對基因給藥的治療方式,能夠更精確更高效的治療疾病。由此可見,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技術手段,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諾禾致源一直專注於開拓前沿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高性能計算在生命科學研究和人類健康領域的應用,並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科技產品和服務提供者。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完成
    發現獨特病毒DNA分布10月4日,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有助於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繫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收集了超過14萬名中國孕婦的部分基因組樣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對孕婦少量游離DNA進行測序以檢測染色體異常的一種技術。採用測序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得出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風險。
  • 基因測序概念是什麼意思?基因測序概念股有哪些?
    健康中國,醫藥 3 002642 榮之聯 8.52 -1.05% 依託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1.45% 公司是國內生產量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品種最齊全、報批量最大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公司研發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已開展基因測序相關的研發工作。
  • 國產基因測序儀進擊,首個四代產品落地將如何攪動基因測序生態?
    只不過,貼牌合作的國產測序儀多服務於特定基因檢測產品,落地很快,但市場天花板不高,而自主研發基因測序儀的周期則相對較長,國產測序儀開發者得以在相對平靜的環境中默默耕耘。近日,動脈網發現齊碳科技在其官網上線了其首款產品QNome-9604正式發布的消息,這是同類產品中面市的首款。
  • 基因測序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公司的成立基於Larry和John在Tufts大學研究出的BeadArray技術,成立之初的主要業務是銷售可用來檢測基因組上特定部位的重要變化的微陣列晶片(microarray chip), 之後幾年中,Illumina推出多個全基因組表達晶片產品。2007年,Illumina收購基因測序公司Solexa,進軍基因測序市場。
  • 孕婦們又能用「基因測序」產檢了,一次花費二三千塊錢
    雖未直接掛網公布,但有臨床檢驗機構的人士已經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近期國家衛計委已下發高通量基因測序(即「二代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的試點通知,在試點單位中,產前篩查與診斷已經放開。
  • AI+基因測序 疫情中的「救命良方」?
    雖然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基因測序的成本一降再降,從2007年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的300萬美元滑落至500美元,但是疫情之下,與其他確診手段比起來,基因測序的成本之高和周期之長仍然十分突出。既然如此,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又該如何驅動生物科技的變革?
  • 海普洛斯獲5000萬融資 國內基因測序醞釀爆發
    海普洛斯主營基因檢測業務,利用國外先進基因檢測和分析技術,開展癌症個性化用藥預防、以及早期癌症篩選等業務。即將出臺的醫藥行業「十三五」規劃中,精準醫療將收穫政策利好。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核心技術,近期因此在資本界熱鬧異常。除了海普洛斯獲得千萬融資之外,基因測序行業「龍頭」華大基因也將積極計劃上市。在上述因素利好影響下,我國基因測序正醞釀爆發,前景可期。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100美元完成一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是基因測序行業的共同目標,全球基因測序從業者都在為此衝刺。2006年,全基因組測序費用從最初的上億降至2000萬美元。2007年,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出現,生物技術公司 Knome 以35萬美元的價格提供了第一項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組測序服務。2008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20萬美元。
  • 中科院專家解讀基因測序行業
    A:成本低,設備成本是進口羅氏454產品只有1/3-1/5,試劑和耗材只有1/5-1/10。沒有太多可比性,對比的設備的羅氏公司454,測序讀長要比illumina長很多,但通量低很多。達安基因試圖將ION Proton國產化然後報批,華大也打算以CG和Ion Proton的「國產化」來報批。  從學術角度,這些合資企業的測序儀可以被描述成自主智慧財產權,但其實還是來自國外,海外產品在蠶食國內市場。我一直持有這種觀點,國內要想進一步發展,還是要自己形成測序技術和測序原理,自主開發、自主應用。
  • 基因測序是顛覆醫療的技術
    摘要:5月25日晚8點,由火石創造主辦的第‍十期火石百家邀請到了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許明炎許總,與群友們分享基因測序市場的機會。基因測序市場火熱,但是上遊測序儀及試劑基本已寡頭壟斷,國內創業公司在上遊技術及產品上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 基因測序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嗎?
    2007年,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出現,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測序花費了300萬美金。到2008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20萬美元。到2010年,該費用已經可以控制在10000美元之內。不得不說人類的智慧令人驚嘆。在人類的努力之下,基因測序有了更成熟的技術,投入更少的成本,更低的費用以及更短的周期,這幾個條件無疑為基因測序的商業化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 100美元1小時全基因組測序!Illumina厲害了
    新儀器NovaSeq 5000和 NovaSeq 6000的運行速度超過現有儀器的70%,只需1個小時內,便可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不久前全基因組測序還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2006年,Illumina公司的第一臺DNA測序儀測量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數據需要30萬美元,如今公司的最高配置產品測序價格只需要1000美元,這裡面包含試劑和機器的成本。Illumina公司一直以來致力於將他們的產品從「陽春白雪」走向平常百姓家。Illumina公司稱,NovaSeq 6000預計四月份開始出售,NovaSeq 5000今年中開始出售。
  • 23魔方重磅發布第四代基因檢測產品 | 創始人兼CEO周坤:做消費級基因檢測的領跑者,感受生命的力量
    23魔方CEO周坤介紹說,新一代的產品將V1.0版本的生物晶片升級到了V2.0版本,祖源分析增加到40個民族血統,遺傳檢測新增了ABO血型、蠶豆病等全新優質項目。通過位點的篩選、算法的優化和研究方法的升級,檢測結果更準確,也更符合中國人的情況。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在基因編輯/基因療法帷幕徐徐張開的2020年代,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即將開講的此時,是時候需要對基因測序這個黃金賽道做一次粗礪梳理了。01技術演變史「21世紀是基因的世紀」。圖3:基因測序臨床應用 來源:科學網,中銀證券根據測序中國統計,我國國產腫瘤分子診斷產品的技術應用趨勢與歐美市場基本一致,目前PCR技術仍是伴隨診斷的主流技術,主要應用在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等方面。
  • 揭密基因測序巨頭 Illumina:如何讓基因技術走進千家萬戶?(下)
    上篇主要為讀者介紹了 Illumina 是如何在基因測序領域確立自己的地位,下篇則將為大家揭密目前 Illumina 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基因組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將得以挖掘,勢必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在猶他州帕克城瑞銀( UBS )最近的一次峰會上,deSouza 發表了他將軟體整合到測序裝置中的計劃,而不打算單獨將設備出售。在午餐上,deSouza 透露說,他的聘用某種程度上正是得益於他在開發安全軟體產品方面的經驗。目前發展中的一個風險項目被稱為 BaseSpace ,它也是為公司儀器的基因數據提供翻譯的雲計算軟體工具。
  • 中國進入基因時代 諾禾致源的高通量測序技術機會有多大?
    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諾禾致源每年可實現28 萬人全基因組的超高通量測序,有效地支撐著生命科學研究和醫療健康兩大領域對大數據分析和存儲的需求。預示未來精準醫學方向 基因檢測前景無限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利根進川博士曾說過:「除了外傷,一切疾病都與基因有關」。
  • 華大智造發布首款可攜式基因測序系統 基因檢測行業邁入「場景競爭」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0月25日,在第十四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4)上,華大智造發布了三款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分別為新型「桌面」一站式測序解決方案、可攜式單細胞組學產品及CoolMPS高通量測序試劑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