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10月25日,在第十四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4)上,華大智造發布了三款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分別為新型「桌面」一站式測序解決方案、可攜式單細胞組學產品及CoolMPS高通量測序試劑套裝。
華大智造方面表示,將藉助這幾款新品進一步拓展設備應用場景,切入臨床腫瘤檢測,病原快速鑑定、無創產篩、個人健康及疾病風險、司法現場檢材、環境檢測、野外勘察等多個細分市場。
隨著基因測序儀不斷地升級迭代,逐漸實現國產化替代,測序成本持續下降等趨勢,基因檢測行業已從「儀器競爭」邁入了「場景競爭」。設備和成本不再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誰能尋找到儀器更多的應用場景,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市場增量。
10月25日,華大智造發布的首款可攜式基因測序系統DNBSEQ E 每經記者劉玲 攝
售價數萬美元如何覆蓋成本?
會上,華大智造發布的第一款產品為自主研發的新型一站式測序解決方案,包括首款全新可攜式基因測序系統DNBSEQ E系列,以及與該測序系統配合使用的模塊化數字物實驗室DNBelab D系列。其他兩種為新型單細胞組學系列產品和基於抗體的測序試劑系列產品。
據介紹,可攜式基因測序系統DNBSEQ E系列起售價為11998美元,與該測序系統配合使用的模塊化數字物實驗室DNBelab D系列起售價為6000美元。而去年10月份推出的DNBSEQ-T7,價格則在100萬美元左右。
對於新產品的低價,有媒體提出了「是否能回本」的疑問。華大智造研發負責人鍾誠表示,定價核心的源頭是華大智造做了技術創新,使得整機結構和核心部件簡單化。「這裡提到一點,除了國產化以外,調動了IT行業,特別是半導體領域國際化公司與我們合作,打造的產業鏈可以極速幫助我們大規模高效率生產儀器」。
此外,不管是華大智造,還是Illumina,亦或是國內外其他的測序設備廠商,每年都不斷研發推出新的設備產品。對此,有媒體指出基因產品設備的更新,對於很多科研機構而言成本並不低,若產品面向開展新業務的用戶,那麼對於老用戶有什麼規劃?
華大智造執行副總裁劉健表示,「我在華大工作期間,每年都有客戶在問產品能否更快更便宜,就像競技體育一樣,永遠追求更快更好更強。基因測序市場及超摩爾定律發展非常迅速,基因測序的玩家越來越多,每年都有增長,他們對產品成本及性能速度也提出更高要求,所以需要不斷優化」。
從「儀器競爭」邁入「場景競爭」
近十年來,我國基因檢測行業發展迅速,已經從最早期的科研級全基因組測序,到如今精準診療依託的臨床級腫瘤用藥基因檢測,再到消費級基因檢測及「生命數位化」藍圖,市場前景較為廣闊。
火石創造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基因檢測行業規模達到603.29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15.49億元,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7.87%。截至2018年末,中國基因檢測公司數量共計1030家。
不過,在基因檢測行業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行業內部也顯現出測序儀升級迭代、國產化、測序成本下降等發展趨勢。美國基因測序設備製造商Illumina曾表示,Illumina已經可以提供100美元成本的一個人類全基因組檢測,但是並未將這個產品推出,因為現在並沒有一個應用場景需要這麼大量的人類基因組。
「目前基因檢測領域在由之前的『儀器為王』,轉向從新的應用場景尋找市場增量。」,今年8月,貝瑞基因(000710,SZ)CEO周代星曾表示。可見,如今的基因檢測行業,已經從「儀器競爭」邁入了「場景競爭」,誰能尋找到儀器更多的應用場景,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市場增量。
而就在去年的10月25日,華大智造發布了新產品DNBSEQ-T7,被稱為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的基因測序儀。但是,今年華大智造的新產品卻與DNBSEQ-T7不同,主要專注於便攜、低價、低使用門檻。
對於這種轉變,劉健告訴記者,「測序本身是一個想像空間非常大的市場,包括生育健康、腫瘤及傳感染病等,還包括一些傳感染罕見病等。在非臨床方面,消費基因組及國家級基因組等。測序儀的用途並不是局限在某個特定範圍內,它有很多不同的應用場景,因此需要不同的產品定義和設計。」
每日經濟新聞